第五零二節 領袖的責任
作者:dleer      更新:2021-08-14 03:15      字數:4404
  “你把十號球衣換掉了?”

  ??趙亞寧這才想起來,好像還有點事情要處理:他把10號換成了17號,忘了告訴張元了。

  ??張元顯然對此非常憤怒,“我真不理解,你為什麽要主動出讓十號球衣。那是十號啊,那是……”

  ??“利物浦的十號球衣,傳承意義其實不大。”趙亞寧開了口,“這件衣服根本沒有出過什麽球星……而且我一向都不怎麽看重球衣號碼。而且,最重要的是,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為什麽?”張元反問道。

  ??“我們當時為了歐轉會的事情吵起來了,鬧得很凶,當時的場麵有些失控,”趙亞寧作了回答,“當時好幾個人都在圍著斯蒂芬吵架,斯蒂芬都無力招架了,我不得不幫他一把。”

  ??趙亞寧回憶了一下才和張元解釋,“當時教練知道了,隊長知道了,俱樂部知道了,顯然就是通知我們一下而已。可是,加西亞他們卻和斯蒂芬吵得不可開交。實際上我們的反對肯定是無效的,俱樂部顯然已經決定了,斯蒂芬和他們吵架吵得厲害,我就去幫他了。”

  ??“你也支持利物浦俱樂部的作法了?”張元問道。

  ??“當然不是。”趙亞寧皺皺眉,“誰會支持叛徒。我之所以沒有反對,隻不過是我不能罷了:加西亞可以鬧,因為他不是球隊的核心,我不行,因為我是球隊的核心。如果我開口反對,那就成了核心和隊長吵架了,歐的問題可以先拋開放到一邊,我們的矛盾,就成了大事了。他們鬧,因為他在球隊裏麵說話的影響力不夠大。可是我不能那麽說,我要是真的放話說,他來我走,那我不是在為難歐,我是在為難傑拉德,我這樣說了,斯蒂芬的麵子往哪裏擺?以後更衣室誰說了算?他是隊長啊,我不能給他找難堪。尤其是支持我的人居多的時候,一吵起來,就成了內訌了。而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帶著球隊鬧內訌吧?”

  ??這些東西,是張元沒有考慮到的,他想的,是趙亞寧的球隊的地位和態度,可是,卻沒有想到,趙亞寧這個時候,思考的卻是這些。

  ??“這支球隊,畢竟不是摩納哥了。現在這支球隊,我不是小弟弟了,法甲來的球員們,都是把我和裏瑟當做老大的,我的身份不一樣了。我做事前,總得考慮一下影響和後果。不隻是我,阿隆索不也是什麽都不說嗎?他代表的西班牙球員,我們都很清楚,我們說話和別人說話的意義不一樣。別人可以鬧,可以吵,我們不可以。我們不止是球員,我們,是隊伍的領袖。”

  ??在更衣室裏話語權越大,說話越要謹慎。歐很聰明的把他和傑拉德綁到一起,也就是讓球隊裏說話管用的趙亞寧和阿隆索不能輕易表態了,那個家夥,一點都不傻。

  ??如果隻是歐,趙亞寧當然可以毫不顧忌的罵他。但是關係到了傑拉德,難道也二話不說的罵過去?自己的隊友做錯了,總不能那麽不講情麵啊。

  ??張元看著趙亞寧,半天才笑了出來,“你小子竟然開始想著當領袖了?這真是想不到……”

  ??“我本來就是國家隊隊長,有些事不得不去想。老是表現的像小孩子似的,動不動鬧事,動不動惹事,惹下了麻煩,還不都是球隊的?真的喊什麽有我沒他,是給自己的球隊添堵。足球是集體項目,集體運動,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過於自行其是的吧。”

  ??趙亞寧當然可以大鬧一通,可是結果會是什麽呢?歐的交易是俱樂部定的,球員們給俱樂部施壓,有幾個得了好的?趙亞寧不在乎這些,以他的本事,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可是其他隊友們呢?有過鬧事的前科,未來的職業生涯肯定不順。而且,就算真的辦到了,讓俱樂部不買歐了,傑拉德作為隊長,被一群隊友給卷回去,以後,他還怎麽管理球隊?一個說話沒人聽的隊長,算什麽隊長?

  ??22歲不是小孩子的年紀了,做事不能太隨心所yù了。隻圖自己高興,讓隊友沒有了麵子,那麽以後,球隊如何共處?有霸氣衝著外人發去,對著自己的隊友,寵著自己的管理層發火算什麽能耐?踩別人算是本事,踩自己的隊長,是嫌更衣室不夠亂,吃飽了撐的找點事情做麽?馬拉多納當初夠不夠霸氣?他也隻是拿著錢打記者玩,到了國家隊,不僅噓寒問暖,還給隊友們買禮物,做的麵麵俱到。領袖氣質不是靠吼就能吼出來,而是靠著多做思量,多為集體著想。

  ??“你不知道當時的情況。大家都在圍著斯蒂芬罵,阿隆索裝傻不吭聲,這種時候,我不支持一下斯蒂芬的話,球隊裏就亂了。”趙亞寧開口說道,“而我表態了,隊伍裏有我們兩個出麵了,就沒有人鬧事了。”

  ??上個賽季利物浦能夠走到歐冠的最後,趙亞寧認為,是團結的力量導致的。而這個賽季,趙亞寧依然希望,球隊團結無比。他需要做的,是維持球隊的團結,他不能為了自己一時爽,就讓球隊倒黴。也不能看著大家吵成一團,自己什麽都不做。

  ??傑拉德辦的這件事情,其實很不對,甚至他已經有些不顧隊長的尊嚴和立場了。這種時候,自己能夠做什麽?勸解?吵嘴?趙亞寧不認為有用。加西亞他們都試過了,而且誰都看得出來歐是個貨sè,傑拉德卻執迷不悟,堅持相信著他自己的脆弱的友誼,勸解也沒有多大用了。而吵嘴?那就要鬧別扭了。

  ??作為球隊的領袖之一,他必須學會了退讓妥協,不能和隊長對著來。作為球隊的核心,他必須懂得犧牲,不能為了自己的名聲,就讓球隊鬧嫌隙。這件問題上,傑拉德陷入了感情裏,做的不夠出sè,他沒有能夠盡到隊長的責任,那麽,總得有人在他糊塗的時候,幫他把責任盡到了。一支球隊裏出來一個糊塗蟲還好辦,要是全都糊塗,那就出亂子了。

  ??他不能讓隊友們吵翻了,真的有了矛盾。隊友之間一旦有了嫌隙,再想彌補可就難了。為了一個不相幹的外人,讓自己的隊伍鬧翻了,不值當的。

  ??“可是你出麵了,隊伍裏不也一樣有矛盾嗎?你把事壓下去了,加西亞他們不怪你嗎?”

  ??“當然不一樣,斯蒂芬是隊長,我又不是。我現在把怨氣接過來了,完事了我被大家罵一頓,調侃一頓,我再打頭罵歐兩句,不就完了嗎?斯蒂芬不一樣,他是隊長,大家不能罵他,他也不會罵歐,要是為這事再耽誤了引援,影響了成績,那就是解不開的死結了。大家有怨氣,他也覺得別扭,到時候怎麽踢球?”

  ??這小子真是長大了……張元歎了口氣,才再次開口,“那你也沒有必要,把號碼都讓出去吧。你這一旦讓出去了,豈不是說,你支持他回來?而起好像低他一頭似的。”

  ??“這本來就是他的號碼。”趙亞寧搖了搖頭,“就算我踢得再好,但是第一個穿著這個號碼拿了金球的人,是他。將來,就算是人們提起來這個號碼的傳奇sè彩,也最多是歐,和趙亞寧——我不想這樣。說實話,和他相提並論,讓我覺得惡心。我想換個號碼了。”

  ??去年歐走的時候,趙亞寧背起了十號。當時,他不覺得有什麽大不了。可是這一年來,對歐的了解逐漸增多,就讓他覺得有點惡心:這個號碼的上一任主人,說話辦事實在沒有什麽尊嚴可言。背著這麽個號碼,很難說是什麽榮譽,倒是總是難免和歐相提並論,這讓趙亞寧也不是很痛快,還不如換個號清靜。

  ??“可是別非得趕在這個時候啊!”

  ??“為什麽不是這個時候?”趙亞寧反問道,“我就是要讓他知道,他不是要尊重嗎?我就是尊重他了。我尊重完了,我倒要看看,他降不降薪水,是不是回來!

  ??“我避不開的。”趙亞寧有些不滿的說道,“還記得去年嗎?歐離開的時候,口口聲聲說,是教練轟他走的。今年他要來利物浦,你信不信,我不表態的話,他如果來不了了,就敢對媒體說,是我對他不夠尊重,所以他不來了。他的人品,我們去年不是都見識到了麽?到時候,讓斯蒂芬埋怨我,然後我們在更衣室裏吵架?或者拿不了冠軍,他對外界嚷嚷,因為趙亞寧容不下歐,所以輸了……我才不幹呢。我就要把態度做足了,讓出號碼,主動歡迎,把我的一切能做的都做到了——總不能讓他賴到我頭上。”

  ??背黑鍋沒什麽大不了的,但得看為誰。傑拉德犯糊塗,自己替他背鍋,無所謂,自己兄弟,怕什麽?但是歐,他算什麽東西,憑什麽背這個黑鍋?到時候讓歐向球迷哭訴趙亞寧如何排擠他?趙亞寧憑什麽要吃這個虧?

  ??“他不可能來,真想回來的話,喊那麽貴的薪水幹什麽?他自己不知道利物浦,乃至英超的行情嗎?他這是在拖延時間,在炒作罷了,隻是不知道目的是什麽……不隻是我,阿隆索也看得明白,不然他為什麽一句話都不說?因為他清楚,這架吵得沒必要。這種事情,也就是傑拉德執迷不悟,還相信歐的感情。”

  ??對這個問題,趙亞寧早看明白了。不隻是他,阿隆索不吭聲,肯定也明白了。甚至,趙亞寧覺得,貝尼特斯一直不開口,實際上也早清楚了,他的引援可全都是按照451布置的引援,明顯沒有照顧歐。可是,大家都看明白了,卻是誰都不告訴傑拉德。因為大家都清楚,傑拉德對歐還有著友情,不被傷的狠了,別人說什麽他都不會相信的。

  ??趙亞寧不討厭他的脾氣,甚至挺喜歡的。重感情的人,作為朋友才合適,朋友麽,重感情當然是好事。可是,有的時候,傑拉德實在是有些做得過分了。這一次的事情,鬧得球隊裏麵怨聲載道,趙亞寧要不這麽幫他,大家肯定埋怨他。與其讓他威望受損,不如自己來。

  ??為一個重視友誼的朋友背黑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尤其是這個人還是球隊的隊長,他的威望更不能受損。

  ??“就是這個時候最合適。”趙亞寧有些帶著嘲弄的笑了起來,“我這個時候讓出號碼,是為了表現我的誠意啊。我很真誠的歡迎他回來,現在,看他的了。都這麽尊重了,他該降薪了吧?再不降薪,沒理由了。我倒想看看他現在怎麽辦。”

  ??歐不傻,他把自己和傑拉德綁在一起,為他吵嘴打架,就是殃及了傑拉德了。但是,現在趙亞寧的做法,卻是自己退了一步:你要尊重,我給你最大的尊重,現在,你還說什麽?

  ??不想被罵可不行的啊,將來好幾年呢,我們有的是時間見麵。斯蒂芬,還能護著你一輩子不成?

  ??“可是,如果他真的回來了呢?”張元問道。

  ??“我說了不可能……好吧,就算他真的回來了,這支球隊裏,有誰理會他?教練的脾氣,又豈會為了他犧牲戰術布置?回來了更好,有個足球先生打替補,大家踢球,才動力十足呢!”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