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壽禮
作者:米米幾時有      更新:2021-12-22 12:04      字數:2067
  這會兒哪個朝臣們誰敢說自己不知道金縷玉衣的用途?武將可能不知,但是怎麽敢站出來說。這等於在觸聖上眉頭。

  文臣一個個都是進士出身,熟讀經史子集,又哪會不知道?

  太孫這時候也不敢回答,連他的孩兒都知道金縷玉衣是葬服,他父王怎麽如此糊塗。

  其他諸王都在心裏琢磨著,這估計又是哪一位藩王的手筆,故意把金縷玉衣送到太子手裏。

  遼東王也是如此作想,這簡直是神來之筆,太絕了,太子已經越來越昏庸,連這種低級錯誤都能範。早就沒有當初的小心謹慎,精明能幹了。

  給他們晚上的布置,簡直來了一個大助攻,這一下暴擊就夠太子喝一壺的了。

  “父皇,請你相信我,我是真不知情啊。”太子的額頭已經磕出血了,卻還不敢停。

  後麵還有好戲,貴妃娘娘可不想自己兒子的計劃被破壞了,這個金縷玉衣的鬧劇可以先暫停一下。

  她柔聲勸說:“皇上,怒大傷身,請您保重龍體。今日是您的大壽,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可不宜見血,先讓太子下去處理一下傷口吧。不吉利的東西讓人拿出去,可不能影響了您的福氣,咱們有什麽事明日再說。”

  聽著貴妃娘娘的勸說,皇上也不想好好的壽宴就這麽被破壞了,這才慢慢的深吸氣平靜下來。

  “來人,把太子的賀禮都送回東宮,請禦醫來偏殿給太子處理一下傷口。”

  太子跟太孫感激的說:“謝父皇(皇爺爺),謝貴妃娘娘。”

  太子妃也感激的看了一眼貴妃娘娘,起身跟太孫一起扶著太子去偏殿。

  大臣們也出了一身冷汗,這會兒紛紛鬆了口氣,幸好有貴妃娘娘勸說,不然這事今晚還真不好收場。

  明日重提那就是明日的事了,起碼先把今晚混過去先。

  皇上見礙眼的人跟刺眼的物都不見了後,氣也順了不少,但是麵上也再無喜悅之情。

  “繼續吧。”

  遼東王頂著壓力,帶著家小站到殿中央,“兒臣祝父王福壽安康,千秋萬代!”

  “嗯,平身!”

  看著二子,皇上和顏悅色不少,畢竟是貴妃的親子,貴妃還是很明事理,識大體,遼東王也向來規矩。

  王妃他們磕完頭,就按規矩坐回位置。

  遼東王出聲說:“兒臣給父皇準備了幾樣賀禮,請父王過目。”

  幾位將領抬著兩個賀禮,周成單獨捧了一個紅布蓋著的匣子。

  遼東王揭開第一個賀禮的紅布,一時殿上嘩然不已,群臣驚歎。

  “父王,遼東一麵臨海,這是我封地漁民出海捕撈時,在與高麗接連的海底挖掘上來的整塊紅珊瑚。”

  貴妃娘娘笑著說:“紅珊瑚不稀奇,但是這麽大一塊還是世所罕見,本宮還是第一回見到呢。”

  皇上摸了摸胡子,也讚同的點點頭。

  遼東王信心滿滿的掀開第二張紅布,“這是夏代的青銅古樹,是我無意中所得。”

  他掃視了兩旁失態的文臣們,從容不迫的說,“青銅古樹是古夏代的古銅器,距近有千年。樹枝上站著太陽神鳥,而神樹的下麵則是盤旋著一條神龍,古夏人認為這是連接天地的神樹,可以祈求風調雨順。兒臣祝大夏朝風調雨順,百姓五穀豐登。”

  他朝驚訝的父皇,又作揖行了一禮。

  “好,你有心了,沒想到還能尋到傳說中的青銅古樹。”聖上非常滿意的點點頭。

  遼東王大受鼓舞,走向周成捧著的第三禮說道:“這第三禮有些特殊。”

  眾人很好奇,是什麽禮可以放在青銅古樹的後頭,還能稱得上特殊。

  前麵兩樣賀禮貴重非常,已經驚呆了眾人,這第三禮能放到最後應該不遑多讓。

  大家看著遼東王把紅布揭開,露出了一個黑匣子,他取出三本書冊,然後把匣子裏的東西倒在托盤上。

  大家好奇的看著平平無奇的幾樣東西,以他們的見識,也分不清是什麽。都琢磨著會不會是那本書冊有奇特之處,但是看著也不像古籍孤本。

  遼東王把書冊上呈後,指著托盤上的種子說:“這三樣東西,在座的一定沒見過,剛剛呈上去的三本書冊是它們的種植記錄。不錯,這三樣東西是種子,但是它們不是一般的種子。”

  皇上好奇的翻看著種植記錄,也沒看出有什麽出彩之處,他有點疑惑,直到翻看到最後麵,看到收成,才瞪大眼睛。

  不等皇上發問,遼東王就解釋了,“父皇請聽兒臣說來,這個黃色的一粒粒是玉米種子,它畝產可達到千斤。這個紅色,塊頭最大的叫紅薯,畝產可達近兩千斤。最後這種黃色小疙瘩的叫土豆,畝產可達近三千斤!”

  遼東王說道最後種的時候,聲音忍不住拔高了。

  大殿上一時鴉雀無聲,與剛剛太子時的場景不同,這會兒大家是不敢置信,震驚,驚喜的不知該如何反應。

  幾位位高權重的老臣忍不住站起身,走向殿中央。將信將疑的拿起種子湊近了查看,他們有點不敢相信,這世上怎會有如此高產作物。

  要是屬實,推廣開來,大夏朝的百姓再也不用挨餓了。

  宰相大人看著種子,也看不出有什麽特殊之處,他看向遼東王狐疑的說:“這些種子,果真如王爺所說高產?”

  “千真萬確,本王不敢欺君。遼東土地貧瘠,這是在本王封地種出來後,統計的畝產!”

  他又指向周成,“是這位周校尉首先發現了這三種種子,並且種了出來上報,本王也不敢輕易相信。去年又著司農官協助他,再種了一回。書冊上記載的就是它們去年的種植記錄。”

  大臣們的目光又都集中到了周成身上。

  周成額冒冷汗,頂住所有人的目光,堅定的穩穩的站著。

  皇上又仔細的把三本書冊從頭到尾翻看了一遍,心裏已經信了五分。他忍著激動之情,把幾本種植記錄讓太監傳給宰相他們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