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者:酸茄      更新:2021-08-13 16:11      字數:4128
  薑大爺初五從家出發,在初六傍晚到的鹿鳴郡。

  ??他先是將帶來的十六穀米送去鋪子裏,才又拎了幾樣禮去的薑家。

  ??嫡□□邊早已給他準備好了幹淨的廂房,休整了一夜之後,初七他又去郡上花了六兩銀子,預定了三牲:全豬全雞全魚,叫晚上之前送到薑家。

  ??其餘一應事物概是由嫡支這邊準備的,他們這邊兒光是跟他這一輩的便是三房人,所以人口更多,甚至說最大的堂哥連孫子都抱上了。

  ??這四代人加在一起起碼得有小二十號人,是他們鶴溪縣分支的一倍還要多。

  ??十二月初八早上,薑家嫡支十九人再加一個薑海共二十人,全部到齊,男人在前,女人在後。

  ??祭祖開始後要保持莊嚴肅靜、禁止嬉鬧、追逐,由嫡支的薑家大房大爺擺設好香案,他便充做司儀,又安排好其餘宗親代表先到場準備。

  ??先是焚香明燭,而後鳴炮,表示祭祖儀式開始,請人員入場。

  ??由薑家十歲左右的兩名男童一人端盆一人端方巾,盆裏盛放的便是淨水,方巾便稱之為淨巾。所有參加祭祖人需依次淨臉、淨手,隨後用方巾擦淨。

  ??當然,淨臉隻是意思意思往臉上撲兩把水罷了。

  ??等所有人用完淨水,兩名男童退下,主祭族長,也就是嫡支一脈薑家的老太爺,由族人攙扶,以紅燈籠為前導,在陪祭的陪同下,一起步入祠堂,又是鳴炮。

  ??嫡支大房薑大爺雙手捧香高舉至天井,頌曰:“宣武十三年、鹿鳴郡薑姓子孫敬迎列祖列宗受祭拜,子孫就位。”

  ??說完又到香案插香,再次鳴炮。

  ??薑老太爺上前呈“三牲”,獻“八寶”以及一應果品佳釀,案桌兩邊擺放花籃,又點燃兩隻紅燭。

  ??“維宣武十三年,值臘八。薑姓族人,謹以果品佳肴、三牲之儀,致祭於始祖墓前,憑吊始祖薑公諱氏人。

  ??告慰列祖列宗曰:宣化二年,始祖自白鹿洞村發徙,辭別故土,長途跋涉,遷此立村,迄今計一百餘載!今逢盛世,國泰民安,四海升平,昌隆繁盛,家興族旺,一應子孫,皆謹記始祖教誨,事業有成,和諧美滿。諸多成就,全仰祖宗之功德,護佑後世之昌隆也。今懷念祖宗之大德,萬世不能忘懷!

  ??此乃先祖保佑之功德。先祖厚澤,福佑子孫。餘常念始祖之恩德永垂。今全族齊聚,祭奠始祖。沮水盈盈,橋山蒼蒼;古柏凝翠,春花吐芳。告慰我祖,敬獻心香。大禮告成,伏維尚饗!”

  ??老太爺向始祖神像作揖後三拜九叩,再陸續由男性族人長幼有序進行祭拜,再就是女性族人,包括女兒、媳婦皆有序祭拜。

  ??禮畢

  ??祭拜完祖先,下人呈上熬臘八粥的生米,支好鍋架,又請族長夫人,也就是薑家嫡支老太太親自動手熬臘八粥,盛好放在桌上,眾人有序取用……

  ??如此,到這裏祭祖才算是結束了。

  ??雖然薑海不是郡裏人,更不是他們嫡支的,不過他們旁係一脈素來是會經營。盡管在縣上生活,卻比嫡支過的還要好,倒也沒人給他穿小鞋看不起他。

  ??此時他與薑家嫡支的幾個同輩兄弟正彼此交流著自己的“生意經”,隨後又開始胡天侃地的說著自己聽來的各種京師小道兒的消息。

  ??鹿鳴郡畢竟離京都近,隻一天的路程,有什麽消息了也不意外。他們聊到當今天子廣尋名醫,又聊起最近京都不知怎的開始盛行裹腳之法。

  ??一開始是老大薑潮開始的話題。

  ??“不知怎的,近來裹腳之風在京都突然盛行起來,稱是“小腳尖尖,三寸金蓮”。

  ??我聽說,京師有才子還作詩讚稱這小腳是“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六寸膚圓光致致,白羅繡屧紅托裏。”

  ??薑海皺了皺眉,不敢苟同:“這京師才子都如此荒唐無度,竟拿女子的腳來做詩,真是有傷風化”。

  ??薑潮:“這算什麽,“一雙金齒履,兩足白如霜”的說法都傳到咱們郡裏來了。

  ??還有人讚“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老二薑沐提著酒壺的把兒,一邊喝著酒一邊在腦中臆想:“嘖嘖,真想見識見識這三寸金蓮的小腳是何種姿態?”

  ??“不止呢!我聽說青樓裏還有唱《濯金蓮》的。

  ??“濯罷蘭湯雪欲飄,橫擔膝上束足衣。起來玉筍尖尖,放下金蓮步步嬌。踏罷香風飛彩燕,步殘明月聽瓊笛。幾回宿向鴛被下,勾到王宮去早朝。”

  ??這些個人,也不知是有幾個腦袋,嫌不夠砍還是怎的,竟然敢把皇宮都帶上。”

  ??老三薑汶一口喝盡杯中酒咂咂嘴隨後又搖了搖頭,像是想到什麽。

  ??幾個兄弟互相看了看彼此,一陣壞笑……

  ??對於這幾位堂兄弟說的話,薑海很是不解,他看了看自己的腳,想想他們剛說的“三寸金蓮”以及“四寸銀蓮”的說法,食指和拇指不直覺的開始比劃三寸是有多長,四寸又是有多長。

  ??等比劃出來他又犯愁,三寸什麽的怕不是騙人的?

  ??她閨女的腳都不止三寸,若是真長了個三寸的腳,那人還怎麽走路,可不就殘了?

  ??沒等到初九這天,薑海便出了城,在城外的客棧住了一宿,總算在初十這天趕到了家。

  ??跟家裏人一塊兒吃了個晚飯,薑大爺和江大太太回房之後,便跟他媳婦兒說起了裹腳的這事兒,他覺得稀奇。

  ??跟薑大太太說起的時候,她正為他寬衣。

  ??聽自己丈夫說起這事,薑大太太不以為然,她覺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子愛美也屬於正常現象。

  ??《墨子》:“楚靈王好細腰,其臣皆三飯為節.”《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後漢書·馬廖傳》:“傳曰: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可見,古有楚王愛細腰,如今多幾個喜歡小腳的也是正常,三寸什麽的怕也是傳言。

  ??不可信,不可信。

  ??這番言論一出口,倒是得了薑海的讚同,夫妻二人達成共識,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相公若是還有不解,明兒個我去賈教習那裏去問問,她走的地方多,看得也多,對於女人內闈之事知道的比我清楚。”

  ??“也好,因著我這好奇心還勞煩夫人走一趟,今兒我來替夫人寬衣,咱們也好早些就寢”,薑大爺色眯眯的開口。

  ??薑大太太輕輕打了他一下,笑罵:“你這渾人……”

  ??翌日,薑大太太得了空兒。便去了薑雨的院子去尋賈教習。

  ??說起賈教習,倒也是個奇女子。她自小出生在書香世家,琴棋書畫詩詞算學都有學過,後來家裏人犯了罪被流放,家裏散盡了家財也沒撈出一個活人,慢慢的家業就敗了。

  ??如今,她三十多歲年近四十,還孤身一人一輩子沒有成親。

  ??她去過許多地方,見過許多人,有的看不起她,覺得她奇怪,一輩子也不嫁人,也有的羨慕她一輩子能瀟灑的活。

  ??但她從不在意,隻按自己的方式活著,現在就是給富人家的女孩上課,當個女先生掙些錢,存著以後養老用。

  ??過去的時候兩個孩子正拿了一個繡花的圓繃子在學著刺繡,他們初學者先開始都是學繡花兒,然後再學繡動物繡人。

  ??趁著兩個孩子自己在那兒搗鼓,薑大太太悄悄地走了過去小聲跟賈教習打了個招呼,好問問關於這個裹腳是個什麽習俗。

  ??薑家畢竟是主人家而他隻是一個聘來的教習,跟書院夫子的地位還是有極大的不同,瞧見薑太太找她,賈教習就立馬起身過去了。

  ??不過她雖是薑家聘來的教習,可也不是薑家的奴婢,自然也不用卑躬屈膝。

  ??“大太太找我有事?”

  ??“實在是不好意思,占用您上課的時間,是這樣的,我有點事情想問問您。”

  ??賈教習:“大太太不必如此客氣,有什麽事還請說,若是無礙,我必知無不言。”

  ??薑大太太也不拐彎抹角,索性直言:“不知賈教習,之前可曾聽說過裹腳的習俗。”

  ??一聽這話,她頓時臉色大變,嚴肅道:“大太太從哪裏聽說的這個詞?”

  ??這本是女子內闈之事,大太太自然不好跟她嚴明說這是他相公跟她說起的,隻能胡諏。

  ??“哦!前幾日約了幾家富人太太,玩笑時說起的,隻是聽說京師的女人有這個習俗,有些好奇,便來問問。”

  ??“太太有所不知,對於這裹腳我確實是有聽說過,卻從不敢苟同,隻因這裹腳之事太過有失天和。”

  ??大太太問道:“有失天和?這是何意?”

  ??賈教習似是覺得這裹腳之事太過可笑亦或是替那些女子可悲,她自嘲般地笑笑,問道:“太太可知這裹腳是怎麽裹的?”

  ??大太太不以為意,說道:“難道不是用布纏上就完了?”

  ??賈教習心說:“果然”

  ??常人對於裹腳,不知情的自然是從字麵兒上理解的,用布裹上就行,實際上裹腳可比這殘酷的多。也不知是哪個王八羔子想出這個法子,害了她們不少女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