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章 決斷之人
作者:平仄客      更新:2021-08-13 09:20      字數:2643
  (二更!)

  ??此時,太平道和重華坊一帶的花燈已經拆除了,中秋的團圓歡已漸遠,取而代之的,是重陽節的登高望遠。本由 。。 首發

  ??京兆的大街巷,到處都彌漫著菊花的香氣,權貴之家還有飄散不去的河蟹鮮味。

  ??便是在這樣的香氣、香味中,鄭時雍來到了京兆,住進了玄明大街的左仆射府邸,引來了京兆官員的關注。

  ??鄭時雍的資曆政績,也呈現在京兆官員眼前。能將太原府治理好,鄭時雍此人,絕不簡單!

  ??四年前,太原府官吏庸碌,以致吏治混亂、盜匪猖獗,百姓亦多有苦難。因此,崇德帝才擢升時任禮部侍郎的鄭時雍為太原府尹。有他坐鎮太原府,果然政清吏廉,百姓也漸漸和,解了朝堂的憂患。(bg:看來,以禮部侍郎為太原府尹,也是崇德年間的傳統了。)

  ??從以往的事情來看,鄭時雍這個人,就是標準的能幹之官,很多別的官員解決不了的難題,到了他手上,都能迎刃而解。

  ??這一次監察六部事,是不是也會如此?——從鄭時雍來到京兆開始,官員們就在猜測著,觀望著事態的發展。

  ??鄭時雍是大定第一個尚書左仆射,剛剛就任就遇到了這樣的事,還是與尚書省有關的一件大事。某種意義上來,就代表著他管理尚書省的傾向,他會如何處理呢?

  ??就連崇德帝,都很想知道鄭時雍的意見。待他剛剛安置好,便將他召來了紫宸殿,詢問這事。

  ??的確,此事拖了大半個月。已經夠久了,崇德帝也沒有多少耐心了。

  ??鄭時雍身形略胖,長相敦厚,乍一看似田舍翁,不似執掌一方的三品大員。但他沒有斂住眼中精光的時候,整個人就會變得淩厲,渾身威壓相當嚇人。

  ??敦厚。即是可信;淩厲。則為得用,這樣的人,正是帝王最需要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敦厚和淩厲,讓崇德帝對他信任有加,並且委以重任。

  ??鄭時雍應召來到紫宸殿,剛行完禮。崇德帝就道:“愛卿不必多禮,快賜座!”

  ??殿中隨伺的內侍立刻搬出了矮墩。請鄭時雍坐下,態度十分恭敬。

  ??鄭時雍自是口稱多謝皇上,甫坐下,又聽見崇德帝問道:“愛卿這一路舟車勞頓。宣明大街的府邸可滿意?若是不舒適,朕令人重新安排府邸。”

  ??鄭時雍隻得站了起來,惴惴道:“玄明大街的府邸已經太好了。臣入住其中,心中甚是不安。此乃皇恩浩蕩。臣感激不已,銘感五內!定必竭盡所能為皇上分憂解勞!”

  ??鄭時雍這一番話的時候,微胖的臉看著甚是敦厚,這番話語聽著就是這麽一回事。

  ??……

  ??……

  ??如此一番君臣相對之後,崇德帝便直入主題,道:“愛卿聽了俞恒敬的奏疏吧?以中書舍人監察六部,朕一直思慮良久,都難以決斷。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鄭時雍在京兆官場,也有不少晚輩、學生,消息自然也靈通。在路上的時候,他就聽了這件事。他也能預料得到,這事就是他上任所做的第一件事,皇上懸而不決,一定會有所詢問。

  ??是以他一路上都在想這事,心中已有取舍應對。現在崇德帝問起此事,他便將自己的態度了出來。

  ??隻見他站了起來,朝崇德帝彎腰道:“皇上,臣以為,以中書舍人監察六部,此乃大好事。如此一來,六部的情況便能清楚;清楚,便不能隱匿,不能使人有專權,就對朝廷有利!皇上理政,便能順暢,國朝也能久安!”

  ??原來,鄭時雍認為俞恒敬的奏疏,可以執行,這令崇德帝眼神微微一縮,隨後才繼續道:“如此,朕恐防中書舍人地位太高、權重過甚。”

  ??“中書舍人本來就是天子近臣。中書舍人監察,六部的情況才能最快速、最準確地呈送給皇上。若皇上擔心中書舍人專權,可擇品行端方之官員,任中書舍人一職,並且縮短中書舍人任職期限,可每兩年或三年一任……”鄭時雍回道,將心中想法仔細到來。

  ??鄭時雍和俞恒敬奏疏所想的一樣,認為大定立國幾十年了,不能因陳守舊,包括官製在內的很多東西,都應該變一變了。一成不變者,死也。

  ??“則品行端方之人,兩年或三年一任……”崇德帝念著這些話語,心裏在評判著。

  ??品行端方之人,也可以親信可用之人;兩、三年的時間,不足以讓一個中書舍人把持六部,卻可以讓一個帝王盡知六部的情況!

  ??“皇上,臣以為,此事不宜再拖延了。既然六部尚書有一半認為此事,就已是一種很明確的態度了。這奏疏所請,的確對朝政有利,將來史書也會有定論。請皇上早下決定,準俞大人所奏。”鄭時雍又再道。

  ??鄭時雍剛來京兆,尚未卷進京兆的權力格局,是不會傾向哪一方或者那一個人的。他認為奏疏所請,是有利的,就站在了俞恒敬這一邊。

  ??他所的理由,其實和俞恒敬所請的一樣,也和顧霑、陸清等人所奏的那樣。但此時在崇德帝這裏所起的作用,就和他們不一樣了。

  ??因為,崇德帝細想良久,漸覺鄭時雍的話語,十分有道理,於是點點頭道:“愛卿所,甚有道理。朕的確應該下決定了。”

  ??他有這樣的決定,其實是先前俞恒敬、顧霑、陸清等人的疊加之功,到了鄭時雍這裏,就有了效果。

  ??他們先前那些奏疏,已經在崇德帝心中留下了印記。鄭時雍的應對,就是加深了這個印記,並且最終使崇德帝接受這個印記。

  ??恰恰是鄭時雍在最後用力,少了這個人,俞恒敬的奏疏會不會被崇德帝準許,還真是難。

  ??很快,快到就在鄭時雍入紫宸殿後的第二日,以中書舍人監察六部一事,就有了旨意。

  ??(章外:二更!忽而覺得,我寫的是一個理想化的承平時代。最理想化的,就是每更新完一章後,都有月票和訂閱啊!求票票!)(未完待續)

  ??ps:二更!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