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節陰謀
作者:15端木景晨      更新:2021-08-13 08:51      字數:4895
  朱仲鈞很久沒有這樣快樂過。

  ??有點迷惘、有點擔憂的顧瑾之,像個年幼的孩子,單純和快樂從她那點忐忑裏透出來,被朱仲鈞捕捉到。

  ??他非常高興。

  ??他更愛這樣的顧瑾之,而不是一副謀定而後動的顧瑾之。

  ??他也知道,在這等場合下,發出異樣的笑聲不合時宜。可作為太後最疼愛的小兒子,作為皇帝的親兄弟,他的笑不會惹來反感和懲罰,甚至會增添幾分樂趣。

  ??果然,聽到他笑,眾人都在看他。

  ??太後也笑起來,問朱仲鈞:“說什麽趣事,這樣高興?也說給哀家聽聽。”

  ??皇帝也不禁微笑,看著他們。

  ??朱仲鈞上前幾步,如實回答:“小七怕等會兒要她猜謎。她隻會兩個,被母後和皇兄都猜完了,她讓我幫她作弊……”

  ??顧瑾之低垂了頭。

  ??太後果然笑起來,喊了聲小七過來:“……方才你猜著哪兩個了?”

  ??“‘弄瓦之喜’和‘上林垂釣’”顧瑾之也上前,笑著回答。她依舊沒有抬頭,仿佛很尷尬。

  ??皇帝先笑了,道:“這兩個也不易,能猜著就很好。這兩個誰出的?”

  ??“弄瓦之喜”,是猜一個字。顧瑾之知道,古代生了女兒,稱為弄瓦之喜,所以,謎底無疑是個“姓”字了。

  ??而“上林垂釣”,是打一個成語。上林垂釣這個四字,很快就能想要“緣木求魚”。

  ??這兩個特別簡單。

  ??顧瑾之隻能知道簡單的。因為古代的很多典故,她都不甚清楚。

  ??“弄瓦之喜是臣弟出的。”三王爺站出來說道。

  ??“上林垂釣是臣妾出的。”顧德妃也說。

  ??皇帝就笑道:“都有賞。這兩個謎底出得好,雅俗共賞。”

  ??明明是出得太過於簡單,皇帝卻用了雅俗共賞來褒獎他們,這是給顧瑾之撐臉。

  ??顧瑾之心裏添了份暖意。

  ??朱仲鈞眼底卻閃灼了幾分不安。

  ??皇帝很高興,又重新賞了三王爺和德妃,還賞了顧瑾之的。

  ??歡歡喜喜的,把那段給揭了過去,大家繼續猜燈謎。

  ??最後。程麗妃猜了顧瑾之的謎底。顧瑾之的“日複一日”,打一個字,跟德妃的“上林垂釣”差不多,一目了然,是個“昌”字,很容易就猜到了。

  ??而朱仲鈞的“掠”字則有點難。太後領著大家猜了半天,都沒有猜著。而後,是皇帝先猜著了,他沒說,反而喊了太子來猜。

  ??太子也隻是微微沉吟了下,就問朱仲鈞:“皇叔。是‘半推半就’嗎?”

  ??朱仲鈞笑著說是。

  ??太後一想,果然是這個成語了。很高興,讓皇帝賞賜太子東西。

  ??皇帝卻看了眼朱仲鈞,又看了眼太子,微微沉吟了下。

  ??這讓朱仲鈞和太子各自心底惶恐。

  ??皇帝的目光太怪異了。

  ??賞燈大約進行了一個時辰,最後太後著實太累了,大家才各自散了。皇帝讓各位妃子都回宮,又讓諸位親王帶著王妃們去歇息。

  ??宮裏給諸位親王都安排了寢殿。

  ??最後。皇帝喊了朱仲鈞夫妻,又喊了太子。讓他們陪著皇帝,送太後回仁壽宮。

  ??仁壽宮就在南華殿旁邊,幾步路就到了。

  ??皇帝這是單獨要和朱仲鈞、太子說話。

  ??朱仲鈞不知道到底什麽事,太子卻是心頭一涼。

  ??到了仁壽宮,皇帝對顧瑾之道:“小七服侍母後盥櫛。仲鈞和彥擇過來,朕有話問。”

  ??顧瑾之不敢露出異樣,道了是。

  ??朱仲鈞則和太子,隨著皇帝到了偏殿說話。

  ??太後見如此,心緒不寧,往偏殿的方向看了幾次,她是怕皇帝懲罰朱仲鈞。

  ??可想了想,朱仲鈞除了失態大笑之外,今日也沒犯什麽錯兒。

  ??太後仍是不安。

  ??她不安,顧瑾之也不安。

  ??大約說了一刻鍾的話,皇帝便帶著朱仲鈞和太子出來了。

  ??他們父子先告辭。

  ??送走了皇帝和太子,朱仲鈞和顧瑾之也要告辭回曦蘭殿。

  ??太後卻拉了朱仲鈞,問他:“方才你皇兄和你說了什麽?”

  ??“皇兄讓我和太子看些正經書,別看那歪門邪道的東西,要收斂心緒。”朱仲鈞忍俊不禁。

  ??太後和顧瑾之則是一頭霧水。

  ??朱仲鈞隻好更仔細的解釋:“今日我說的燈謎,謎底‘半推半就’,出自。皇兄說,西廂記這種書,壞人心性,讓我和太子別多看。母後,皇兄怎麽知道是出自西廂記的?”

  ??太後和顧瑾之都失笑。

  ??若不是熟讀,皇帝怎麽知道這個成語的出處?

  ??他自己熟讀,反而不準朱仲鈞和太子看……

  ??“不許在你皇兄麵前貧嘴。”太後笑著,故作嚴厲告訴朱仲鈞,“你頂嘴了不曾?”

  ??“我哪敢啊母後?”朱仲鈞笑道,“我保證以後不看,皇兄又讓太子保證,才放心。”

  ??“好,好。”太後笑道,“說得出就要做得到。到底不是什麽正經書,別看為好。雖說你們叔侄不用取功名,可男兒讀書,修身養性。若是上了歪道,可就辜負了從前念的一肚子書了。”

  ??朱仲鈞又道是。

  ??太後訓誡一番,放朱仲鈞和顧瑾之回曦蘭殿。

  ??回去的路上,夜風很寒。

  ??朱仲鈞想牽顧瑾之的手,被顧瑾之繞開了。

  ??兩人快步走回了曦蘭殿。

  ??曦蘭殿燒著地龍,溫暖如春。

  ??宮人端了熱水洗臉、洗手。

  ??淨麵之後,又捧上熱茶。

  ??喝了杯熱茶。那股子寒氣緩緩從身子裏散去,朱仲鈞愉快的舒了口氣。他想起方才在仁壽宮的事,忍不住笑了笑。

  ??“我真不知道‘半推半就’的出處。若是知道,自然不說的。這個燈謎,還是我們念書的時候,同學出給我們猜的。我們那時候,班上幾個國內學生,湊在一起最愛賣弄國學了……”朱仲鈞對顧瑾之道。

  ??顧瑾之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後來的成語,用得多就記得。用得少就忘記了。哪裏還能知曉出處?咱們又沒考過科舉……”

  ??“我要是看過西廂記,就肯定記得。”朱仲鈞道,“隻是根本沒看過。”

  ??“是看不懂吧?”顧瑾之調侃他。

  ??“你沒看過,怎麽知道看不懂?是你自己沒看懂吧?”朱仲鈞反唇相譏。

  ??顧瑾之噎住。

  ??她半晌沒接話,嘟囔了句“就你能耐”,起身去了淨房盥沐。

  ??朱仲鈞在身後大笑。

  ??好像瞬間見回到了小時候。

  ??所謂小時候。也不過是幾年前,在顧家廝混的日子。自從朱仲鈞去了廬州,感覺兩人頓時從小時候進入了成年。

  ??現在這麽一鬧,將光陰拉回。

  ??那時候的生活,是朱仲鈞兩輩子最開心的。

  ??他端著茶盞,慢悠悠將香茗品盡。

  ??等他一盞茶喝完。顧瑾之已經盥沐好出來了。

  ??夫妻倆夜裏歇下不提。

  ??太子彥擇從仁壽宮出來,直接回了東宮。

  ??他滿心不快。

  ??他這個年紀。正是爭強好勝的時候。彥擇知曉父皇望子成龍,他總是極力按師傅們教導的,投父皇所好,表現得很努力。

  ??當然,念書也有累的時候,他也看些雜書。

  ??西廂記就是他看過的雜書之一。正好“半推半就”這個成語,讓太子感覺貼切。他一直記得,卻也不是那麽準確記得到底出自何處。

  ??今日朱仲鈞的謎語。大家都猜不出來,太子就有心顯擺一番的。

  ??看到“掠”字,那個“半推半就”瞬間從腦海裏冒出來。

  ??太子看過不少的書,每日的功課繁重,不免有記混淆的時候。接受的東西太多了,猜謎的時候又急,太子哪裏能想到這個詞不能說?

  ??直到皇帝看了他和朱仲鈞一眼,太子才猛然想起,這個字的出處不太好,當時嚇得心涼了半截。

  ??他還指望僥幸,父皇不知道出處。

  ??哪裏曉得,他的父皇也是看過西廂記的。

  ??被父親單獨留下來嚴訓,讓太子格外沒有麵子。他心裏就很不舒服。

  ??服侍他的內侍問太子:“……今日在宮裏,陛下和太後娘娘誇讚殿下您學問紮實了嗎?”

  ??原本是有的。

  ??隻是最後功虧一簣,被朱仲鈞一個成語給毀了。

  ??太子煩躁,推開了內侍,自己進了寢殿,衣裳也沒脫就躺下了。

  ??第二天,他的幾個侍講老師來給太子上課。

  ??三個侍講老師,太子彥擇最喜歡袁裕業。

  ??他單獨留下袁裕業,說是請教學問,卻將昨晚之事,一一告訴了袁裕業:“老師,我要怎麽做,父皇才能相信我,不再看那些雜書了?”

  ??袁裕業愣了愣。

  ??他立馬壓低了聲音,道:“太子,這是個陰謀!”

  ??太子蹙了蹙眉頭。

  ??彥擇做太子時間不長,他身邊的人,大部分都跟譚家有關,除了袁裕業。而彥擇有點反感他的外祖家。譚家上下的人都以為彥擇的太子之位,是譚家爭來的,太子應該對譚家感恩戴德。

  ??可彥擇覺得,這太子之位是他應得的。

  ??他是嫡長子,是原配皇後的兒子。他從來不懷疑他的父皇不疼愛他,不立他為太子的。雖然譚家的人一遍遍告訴他,皇帝根本不想立他,彥擇卻從未相信過。

  ??他以為那都是譚家的計謀。這樣說,無非就是想挑撥彥擇和皇帝的父子親情,也是在宣揚譚家對彥擇的幫助,讓彥擇以後提攜譚家。

  ??這讓太子很反感。

  ??“什麽陰謀?”彥擇問袁裕業,“譚家的陰謀?”

  ??在彥擇心裏,想要害他的,想要從他身上得到好處的,從來都隻有譚家。他到底太年輕了,又是從小養在深宮,看世事有他的偏見和單純,這是東宮的謀士一時半刻改變不了的。

  ??今天更新。欠下10號的,我明天補上。大家晚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