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節昏君
作者:15端木景晨      更新:2021-08-13 08:50      字數:5235
  譚宥和譚家老侯爺,誰也沒說服誰。

  ??已經過了淩晨,快到了四更天。

  ??譚宥從書房告辭。

  ??蛩鳴夜愈靜,冷月照孤影。

  ??“大人……”身後跟著譚宥的親信甄末突然輕聲喊他。

  ??譚家腳步微緩,問怎麽。

  ??“大人,我想起一件小事。”甄末道。

  ??“什麽事?”譚宥沒什麽興趣,敷衍接了句。

  ??甄末卻頓了頓,道:“是真真小時候的事。您也知道,真真有時候特別固執。記得娘剛沒了那年,她才五歲,日夜的哭。我爹哄不了她,眼瞧著她都哭瘦了。隔壁好心的龐大姐,送了根舊紅頭繩給真真。真真非常喜歡……”

  ??譚宥腳步更緩了。

  ??想著每次自己從外頭帶了些點心給甄真,她眯起眼睛歡喜的表情,譚宥心頭大痛。

  ??再也看不到那樣滿足又美麗的表情了……

  ??除非能娶了顧氏。

  ??“……原就是舊頭繩,用了一個多月,就要斷了。我爹是打鐵的,手腳重,替真真梳頭的時候,弄斷了她的。她又是哭。最後,我爹省下兩錢,給她買了根新的。真真丟到了熔爐裏,哭著非要舊的。我爹心疼兩錢買來的頭繩被她燒了,打了她一頓。後來,真真兩個月沒和我爹說話。”甄末繼續道。

  ??譚宥的腳步停住。

  ??他轉身,斜睨著甄末,聲音裏帶了幾分不悅:“你想說什麽?”

  ??“真真她固執。”甄末迎著譚宥的怒火。“她喜歡的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若是用一模一樣的取代了,真真會更加難過。她跟您感情那麽深厚,所以她說舍不得您。怕您想不開,安慰您說她不會走遠,還會回來看您。

  ??可是她來不及投胎,顧家小姐就出世了,顧家小姐不是真真,她隻是長得像真真。若真真在天有靈。看到您用一樣的人取代她,這比您忘了她更叫她受不了……”

  ??譚家臉色越發陰冷。

  ??稀薄的月色,似霜覆蓋在他的眉眼。

  ??“……大人,您想想,您娶了別人,真真永遠在您心裏。您娶了顧小姐。就是把對真真的感情挪到了顧小姐身上。長年累月,您還分得清自己疼的是真真,還是顧小姐?真真她一定不願意這樣!”甄末道。

  ??說完,他微微後退了半步。

  ??譚宥眉梢暗噙了怒意。

  ??他的拳頭攥了起來。

  ??“是老侯爺讓你來說這些話的?”譚宥咬牙問。

  ??甄末單膝跪下,道:“不是。這些,都是屬下自己琢磨的。大人。您和真真處了幾年?屬下可是從小跟真真一起長大的。父親要打鐵糊口,就是屬下帶著真真。她的心思。屬下最是了解。就算不是真真,其他女人也不願意自己被一個容貌相似的女子取代。誰都想獨一無二!”

  ??譚宥一驚。

  ??甄末這句話,徹底驚醒了他。

  ??長得再相似,顧氏瑾之也隻是個代替品。

  ??她能安撫了譚宥心裏傷的,僅僅是她長得像真真的麵頰。

  ??她會分走譚宥對真真的感情。

  ??憑什麽啊?

  ??一個僅僅長得像真真的女人,她憑什麽奪走真真的東西?

  ??譚宥走了彎路。

  ??他不應該娶顧氏,他應該殺了她。

  ??真真的臉。應該是這世間最獨有的珍寶。

  ??“你說得對,你起來。”譚宥道。“你說得很對。我怎麽這樣糊塗?”

  ??甄末有點難以置信。

  ??這麽執念的譚大人,就這樣被自己勸解開了?

  ??“到明年二月,真真就去了五年整。”譚宥又往前走,“應該給真真準備份大祭禮……”

  ??甄末心頭直跳:什麽祭禮?

  ??難不成是指顧小姐?

  ??大人對旁的事都理智,偏偏對真真著了魔。

  ??真真死了,他就瘋了一半。

  ??如今竟然想出這麽個辦法來。

  ??如今,是瘋了八成吧?

  ??甄末沒有立刻開口勸住。

  ??依著譚宥的性格,若是甄末現在開口,他定以為甄末不再疼真真,對甄末也起了戒備。

  ??現在,他還聽甄末一句半句,甄末不能毀了這信任。

  ??他要慢慢行事。

  ??“甄末,廬州的人得手了嗎?”兩人往外院走,譚宥突然問,“一旦得手,就將找個隱秘的地方將那個女人養起來。寄綺說,她懷了寧席的孩子,寧席想把孩子給弄沒了。留著那個女人和孩子,遲早要給廬陽王和寧席好看。”

  ??寄綺是浙江大戶孫氏選秀送上來的秀女,其實她是譚家的眼線。

  ??整個浙江孫氏,也是譚家在浙江的勢力。

  ??而後,皇帝又想收買寄綺,讓她去廬陽王府做眼線,被廬陽王的準妃顧氏拒絕了。

  ??寄綺忠心譚家,一直在替譚家監視皇帝和廬陽王。

  ??就是她傳遞了錯誤的消息,說廬陽王是千真萬確的傻子,譚家才有這次的失誤。

  ??若不是她傳遞千蘭和寧席奸情的事有點功勞,譚宥是留不得她的。

  ??“如果得手,最快明早會有消息傳回來。”甄末道,“大人放心,咱們的人身經百戰,從未失手。對於廬陽王府的那些侍衛,綽綽有餘。”

  ??譚宥也有這個信心。

  ??他自己帶出來的人,什麽能力,譚宥很清楚。

  ??“……那個吳千蘭,是吳柏的女兒。”甄末猶豫了下,又道,“大人,咱們留著她,總歸是禍害。地方上的大吏,也不能輕易得罪。”

  ??譚宥哈哈笑。

  ??“寧席可是下了殺心的。我替吳柏養活了女兒,又養大了外孫。他感激都來不及呢。”譚宥笑道,“等孩子大了,送到太後跟前,看看她的外甥,給她兒子戴了什麽樣的綠帽子,那才有趣。”

  ??甄末道是。

  ??沒過兩刻鍾,便有快馬從廬州傳信回來。

  ??譚宥剛剛躺下,又爬了起來。

  ??廬陽的人得手了,吳千蘭被他們捉住了。

  ??既然不用對付廬陽王。就不需冒險先送到京城來。

  ??“先帶著她南下,讓寧席南轅北轍,別想找到。”譚宥吩咐。

  ??甄末道是。

  ??他出去將譚宥的話,告訴了廬州來的人。

  ??####

  ??忠誠皇權,是這個時代律令之外最重要的保命符。

  ??朝臣對皇帝忠誠,哪怕本事沒那麽出眾。也得皇帝的喜歡;再有本事,不將皇帝放在眼裏,皇帝也要除之後快。

  ??廬陽王這次的事,經過太監向梁的提醒,皇帝的注意力從廬陽王身上,轉移到了譚家預謀帝位。

  ??這叫皇帝怒火燒。

  ??他喊了錦衣衛的徐欽。讓他去收羅禦史王獻的罪證。

  ??“……你千萬小心用人。”皇帝叮囑徐欽。

  ??徐欽是錦衣衛指揮使,他手下的兩名指揮同知。一個是譚家的譚宥,一個是張淑妃娘家的堂弟。

  ??這兩個人,都和皇帝不親。

  ??皇帝是為了權宜之計,安排下這兩個人的。

  ??他親政之初,需要譚家的大力扶持,所以用盡了心思拉攏譚家。

  ??“是。”徐欽道。

  ??一夜的功夫,徐欽已經羅了不少王獻的罪行。

  ??第二天早朝。皇帝準備發難,直接處置了王獻。來保存廬陽王。

  ??他知道內閣和大部分的朝臣不會同意。

  ??皇帝打算用最強悍的法子。

  ??假如朝臣們都告病不朝,皇帝就再去求顧延韜,看看譚家到時候害怕不害怕。

  ??真要魚死破,皇帝也是能下狠心的。

  ??他一開始沒有這樣打算,是覺得代價太重,不值得為了廬陽王如此鬧騰朝堂。

  ??第二天早朝,禦史萬正和上前,彈劾王獻:“僭越禮製、殘害忠良、誣陷忠臣、貪汙受賄……”

  ??列舉了將近十來條罪行。

  ??依附譚家的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顧延韜那派和其他人,則是一頭霧水。

  ??皇帝也懵了。

  ??而後他一想:棄車保帥!

  ??既然要彈劾廬陽王,為什麽突然放棄了?

  ??王獻自己也懵了。

  ??他大聲喊冤。

  ??皇帝哪裏給他機會,直接以他君前咆哮的罪名,拖了下去。

  ??“首輔,首輔大人救我。”王獻臨走前大喊。

  ??誰都知道夏首輔是譚家的門生。

  ??在場的官員,誰不是精明百般?

  ??目光一時間都落在夏首輔身上。

  ??夏首輔隻當看不見,神態安靜。

  ??“萬禦史繼續陳奏。”皇帝輕咳,對萬正和道。

  ??萬正和又念了起來。

  ??他們對王獻的罪行,更加了如指掌。

  ??皇帝交給三司,讓他們盡快拿出結果來。

  ??到了下午,三司就有了審判:“王獻罪行屬實,斬立決。”

  ??皇帝想,譚家真夠絕的。

  ??王獻保不住了,居然這麽快就想殺他。

  ??將來譚家掌控了太子和朝政,肯定將枉殺忠良的罪過,推到皇帝頭上,說皇帝濫殺無辜。

  ??皇帝駁回:“王獻忠心耿耿,剛正不阿,在朝得罪了人。有人落井下石,隻怕罪行沒這麽重。再查。”

  ??三司又查了一遍。

  ??到了黃昏時分,又跟皇帝說,查證屬實。

  ??皇帝還想反駁,錦衣衛的徐欽來說:“王獻畏罪自盡了。”

  ??“什麽!”皇帝豁然站起身子。

  ??他心裏明白是怎麽回事。

  ??他第一次駁回三司審判時,譚家就知道皇帝不想殺王獻,幹脆就在牢裏弄死了他。

  ??譚家的實力,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

  ??皇帝快奈何不了他們了。

  ??他現在,很需要顧延韜。

  ??有顧延韜在朝,皇帝從來沒有如此束手束腳。

  ??他想到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唇色慘白。

  ??“好,好!”皇帝咬牙,擠出這麽幾個字,轉身回了禁宮。

  ??他腳步有點發虛。

  ??一路上沒有猶豫,皇帝跌跌撞撞到了坤寧宮。

  ??他麵無人色,手腳冰涼,把太後嚇得半死。

  ??“仲析,仲析!”太後顧不上禮儀,直接喊了兒子的名字,“仲析,你這是怎麽了?”

  ??皇帝看到眼前慈祥的麵容,目光慢慢聚焦。

  ??“母後!”皇帝失聲,哽咽拉住了太後的手,“母後,朕這江山,危機重重,可悲朕尚不自知!朕,是個昏君!”

  ??第三更,求粉紅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