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節福音
作者:15端木景晨      更新:2021-08-13 08:50      字數:5162
  禦史王獻彈劾廬陽王的奏章,雖然內閣票擬了“論如律”,皇帝卻留不發。

  ??第一次早朝,和大臣們吵了一次,這件事無疾而終。

  ??第二日早朝,王獻剛剛要上前說話,就被皇帝打斷。

  ??到了第三天,著實挨不過去,皇帝又叫了朱仲鈞上殿,問他千蘭之事。

  ??這次,朱仲鈞知道了重點,矢口否認他和千蘭有關係。

  ??“……千蘭到我府上,我才十二歲。直到地龍翻身,我才好些。千蘭雖然是為其父所贈,卻是幹幹淨淨的女孩子。諸位大人若是不信,拿了她來問。”朱仲鈞道。

  ??很多人都想說這話,卻又覺不妥。

  ??他們可以告廬陽王觸犯法令,卻不敢侮辱廬陽王的女人。

  ??既然廬陽王自己要否認,讓千蘭來問,是最好不過的。

  ??“如此,就拿了吳千蘭到京城,以證廬陽王清白。”皇帝道。

  ??#####

  ??廬陽王觸犯律法,他自己否認。

  ??需要把千蘭拿來,才能證明廬陽王所言是否屬實。

  ??從廬州到京城,回來要兩個月。

  ??朱仲鈞的婚期,安排在一個月後。

  ??廬陽王的大婚能否如期舉行,禮部先提了出來,問皇帝的意見。結果,皇帝沒說話,大臣們先吵了起來。

  ??按說,廬陽王所犯之事,隻需杖責和枷號示眾,不需坐牢。他的大婚是皇帝禦賜的,應該如期。

  ??可有的大臣覺得。廬陽王罪行未定,鑒於對祖製的尊敬,應該延期他的婚事。

  ??反對廬陽王成親的,大部分都和夏首輔、或者譚家有點交情。

  ??皇帝有點奇怪。

  ??他私下裏跟劉術和向梁說:“這次彈劾廬陽王,朕怎麽覺得蹊蹺得很?不像是衝著朕,也不像是衝著立後的目的,倒像是刻意為難廬陽王,想攪黃了他的親事……”

  ??劉術也是司禮監太監。

  ??他道:“陛下是否多慮了?廬陽王是個傻子,譚家何苦跟他作對呢?”

  ??向梁則道:“廬陽王已經好了。一個才好的人。譚家為什麽跟他過不去?奴婢覺得,禦史王獻若不是譚家的人,也是受了譚家的挑撥,才為難廬陽王的。”

  ??劉術知道皇帝的心意,皇帝討厭譚家,他就順口說譚家不好。他沒什麽獨特的見識。

  ??向梁就不同。

  ??向梁幫著皇帝批紅,他對朝政有點小見識,甚至不輸一個等才能的朝臣。他的話,皇帝聽得更加認真。

  ??一個才好的傻子,譚家為什麽要和他過不去?

  ??看譚家以往的手法,和奸、淫居。僅僅是個開頭;再殺了上京的千蘭,嫁禍廬陽王殺人滅口。把廬陽王置於死地,才像譚家的風格。

  ??譚家行事,不會沒有目的,弄出淫居這麽點小事的。

  ??“譚家,為什麽要害廬陽王?”皇帝突然問。

  ??他把目光轉向了向梁。

  ??向梁和劉術都是皇帝的親信,他相信這兩人麵前可以說實話,就沒有顧忌。

  ??“陛下。地龍翻身那日,廬陽王就清醒了。”向梁道。“這不是上蒼預兆陛下德行深厚,天賜給陛下和太後娘娘的厚禮?

  ??這是咱們知曉的。

  ??譚家門生遍布天下,假如他們知曉了其他福兆,上天預示廬陽王是陛下的福將,能輔佐陛下千秋萬歲名。陛下萬歲,皇子皇孫眾多,譚家又深知您不獨愛太子,豈有不急的?”

  ??皇帝沉思了向梁這話。

  ??譚家和權臣之間,像是一場拉鋸戰。

  ??在先帝手裏,譚家的勢力就很大了。

  ??他們家送了雙生子姐妹花進太子府,一個成了太子妃,一個成了偏妃。將來不管是誰先生下兒子,太子的長子都是譚家的外孫。

  ??先帝在世的時候,朝也是結黨營私。

  ??為了平衡,先帝一直抬舉譚家。

  ??那時候先帝的嫡母太皇太後娘家餘氏勢力太大,形成了掣肘。

  ??先帝抬舉譚家,和餘氏抗衡。

  ??鬥了近二十餘年,太皇太後死了五六年,先皇才對餘氏動手。

  ??餘氏一時間就土崩瓦解了。

  ??譚家一族獨大。

  ??餘氏消聲滅跡之後,先帝也曾忌憚譚家。

  ??隻是譚家一向低調隱忍,沒什麽把柄。

  ??況且朝政堆積如山,皇帝就算十二個時辰不歇息,也處理不了一成。他需要首輔、需要內閣,需要臣武將。

  ??這江山是皇帝的,可管理江山需要人才。

  ??譚家不僅僅是權臣,也是人才。

  ??餘氏被滅,譚家越發低調,譚老侯爺甚至辭去了首輔。

  ??而後,有人舉薦夏瑋。

  ??夏瑋那時候表麵上和譚家沒什麽來往。

  ??直到他做了首輔,先皇才知道他是譚家最得力的門生。

  ??知道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先帝處理完了餘氏,有點誌得意滿的驕傲,疏忽了夏瑋之事。

  ??譚家的門生遍布了朝野上下,先帝才知道自己錯失了收拾譚家的機會。

  ??晚年的先帝,也做了些努力,隻是拉不過譚家。

  ??在和先帝的拉鋸戰,譚家贏了。

  ??新帝登基,抬舉顧延韜,極力恩寵他,甚至鼓勵他結黨,局麵稍微有了點改善。

  ??所以,譚家對新帝,早有不滿了。

  ??之前,大皇子尚未成為太子,譚家動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

  ??如今,鬥垮皇帝,換了太子登基,譚家不是又可以一手遮天嗎?

  ??想要弄垮皇帝,總不能直接謀殺。

  ??譚家用的手段,是隱忍等待。

  ??他們要名正言順。

  ??假如仲鈞真的是皇帝的福音,預兆著江山社稷的千古。豈不是讓譚家不滿?他們等不起的。

  ??譚家沒有兵權,他們不敢光明正大的謀反。

  ??他們隻能在朝政上,拖垮皇帝的心力。

  ??“……奴婢也覺得,廬陽王就是皇上的福音。”太監劉術見向梁說了皇帝的心思,立馬開口,要分一杯羹。

  ??皇帝微微沉思,沒有回神。

  ??向梁不再發一言。

  ??####

  ??夜深人靜,宮廷寂靜無聲。

  ??今日,皇帝歇到了顧德妃的景和宮裏。

  ??當值的太監是劉術。

  ??顧延韜快要除服。

  ??他除服之後的任職。成了朝大臣們津津樂道的。

  ??皇帝為了穩定顧延韜這一派的人心,這段日子整日往顧德妃那邊去,恩寵不斷。

  ??朝臣就知道,將來顧延韜依舊是閣老,皇帝會更加器重他。

  ??向梁不用當值,他回了自己的住處。

  ??夏夜的碧穹。新月如勾。

  ??繁星布滿的蒼頂,燒著稀薄的光。

  ??禁宮裏漆黑一片。

  ??到了三更鼓,宮裏侍衛換值之際,向梁起身,往坤寧宮的方向而去。

  ??當值的侍衛看到了他,隻當沒看見。

  ??他們都是太後的親信。

  ??太後也沒有睡。

  ??她坐在偏殿的臨窗大炕上。手裏拿了圈檀木雕刻的佛珠,一顆顆數了起來。

  ??夜沉了下去。蟲吟切切。

  ??夏夜非常的熱鬧。

  ??有人開了角門,太後就讓成姑姑出去看看。

  ??成姑姑受命而去。

  ??她把向梁引了進來。

  ??“太後。”向梁跪下,給太後請安。

  ??“起身。”太後抬起眼,慈祥笑道,“給向公公賜座。”

  ??成姑姑引了向梁入座。

  ??而後,成姑姑也退了出去。

  ??坤寧宮的偏殿裏,隻有太後和向梁。

  ??“哀家的意思。你傳給皇上了嗎?”太後問他。

  ??向梁點點頭:“一切都如太後所言,奴婢已經將廬陽王是皇帝福音的猜測。告訴了陛下。陛下聽進去了……”

  ??太後欣慰,讚道:“你辦事滴水不漏,哀家最信得過你。”

  ??“奴婢說的是實話。”向梁道,“奴婢一直都知曉,廬陽王忠心耿耿。陛下能治國,武能安邦,隻是太過於辛苦,有個親兄弟排憂解難,是陛下的福氣。廬陽王就是陛下的福音。”

  ??太後的笑容更加溫婉。

  ??太後從未想過廢了皇帝另立廬陽王,這點向梁一清二楚,他在宮裏這麽多年了。

  ??可太後希望皇帝兄弟和睦。

  ??掌心掌背都是肉。

  ??向梁也覺得廬陽王不會有謀反之心。

  ??如今廬陽王已經大好了,皇帝若是能放下陳見,廬陽王也許是命悍將,輔佐皇帝。

  ??所以,太後托向梁辦事,引導皇帝把廬陽王往“福音”這條路上引,向梁答應了。

  ??這件事,對皇帝有利,對太後也有利。

  ??總得有個人來說。向梁願意幫助太後,更解開皇帝的心結。

  ??“先帝器重你,說你將來能助皇帝,哀家當時就是相信的。”太後笑道,“如今,哀家就指望你,多照顧皇帝。”

  ??這是實話。

  ??太後一直很欣賞向梁。

  ??向梁心裏很踏實,他道:“奴婢盡本分服侍陛下,太後娘娘無需為陛下擔心。隻是這‘福音‘此事,若有個外臣來奏,陛下會更加相信。奴婢不與外臣結交,隻怕……”

  ??“放心吧,這件事,哀家自有安排。”太後道。

  ??向梁說完了話,又悄悄從坤寧宮的角門離開,抹黑回了自己的住處。

  ??他沒有驚動任何人。

  ??等向梁走後,太後才起身回了寢殿。

  ??她有點疲憊。

  ??熬藥等向梁到這個時辰,讓她很吃力。

  ??“哀家有兩個兒子,卻不親近。”太後對成姑姑感歎,“是哀家年輕的時候行事損德太多,還是哀家教子無方?”

  ??成姑姑忙跪下,道:“太後娘娘,您生育了英明君主,天下徵瑞,功在社稷天下。”

  ??太後笑了笑,讓成姑姑起來。

  ??“哀家年紀大了,無病呻吟。”太後道,“你也別聽進去了。”

  ??而後,她仿佛自語,“小七對仲鈞用情至深,仲鈞更是拿她當了命。他們的大婚,不能再推遲了。仲鈞才好,哀家不能再刺激他……”

  ??她非常肯定顧瑾之對廬陽王的感情。

  ??太後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看著小兒子成家立業了。

  ??求粉紅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