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無辜徐真躺著中槍
作者:離人望左岸      更新:2021-08-13 03:14      字數:4119
  人生最無奈之事,莫過於美人色衰,英雄遲暮,器宗弄讚已經七十,身體又不好,國事都交給了諸位信賴地過的大臣,自己則承受著病痛的折磨,艱苦度日。

  ??雖然他是吐蕃第三十三任讚普,然而稱之為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都不以為過,蓋因其在位期間,討伐孫波,又將康、安多等地納入吐蕃王國的版圖,東麵邊境又與大唐帝國和吐穀渾接壤,在大唐討伐吐穀渾的戰爭之中奪利,一躍成為高原上的最大強國,可謂西域諸國共臣之。

  ??非但如此,他還確立了吐蕃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法律等製度,從天竺和大唐帝國引入佛教,又因為文成公主的聯姻,從大唐引入了先進的工藝和曆法等,還為文成公主在邏些城西北的紅山之上,興建了布達拉宮。

  ??如今他雖然深入簡出,但卻深受民眾尊崇,甚至被神化為佛教的**王,縱使他很少再接觸尋常的政事,但每遇大事,決策權還是捏在他的手中,對於他這樣的年紀和精力,皇權仍舊能夠緊緊掌握在手中,而不被重臣竊取,實殊為不易。

  ??這都得益於深入人心的宗教信仰,這是他宣揚君權神授的結果,也更堅定了他將佛教繼續推行去的信心。

  ??今天,他又要坐朝論事,因為這件事牽扯極為重大,大唐帝國的鎮軍大將軍徐真,居然被人拿到了朝堂上來,若處置不當,影響將極為嚴重。

  ??雖然他年事已高,然卻算是主和一派,並不像朝中的青壯派,或者各大部落之中的好戰領主,他們目中無人,自以為強盛了起來,就可以四處擴張領土。

  ??若非身體吃不消了,他器宗弄讚必然也是主戰一派,連鬆州他都敢染指,又何況區區一個大唐使節。

  ??然而如今的他自知時日無多,兒子已經死了,就剩一個不成器的孫子,諸多大臣和領主都心懷鬼胎,自己若再得罪了大唐,事情可就大大不妙了。

  ??器宗弄讚剛剛坐,內侍就來通報,說文成公主請求旁聽,器宗弄讚猶豫了片刻,輕輕點頭,文成公主從內殿出來,簡單行禮之後,坐在了他的身邊。

  ??無論在哪個國家,女人不能幹政似乎已經是鐵律,但在吐蕃,**(王後)的聲望同樣很高,能夠主持一些民生工程,比如以王後的名義建造佛寺,以及指導各種民間生產。

  ??既然被擒的是大唐使節,文成公主出現在這裏也是理所當然,器宗弄讚也不希望與大唐鬧僵,正好讓文成公主來充當這個緩衝。

  ??政務大臣們已經提早來到了寶殿之上,祿東讚匆匆忙忙趕過來,官袍都沒有來得及穿戴,隻穿著尋常的便服,一些掌握軍權的領主居然也到了,器宗弄讚甚至還看到了藏藩的喬邦色!

  ??這個喬邦色之前也是個勞苦功高的政務大臣,可惜心生不滿,自覺不受讚普待見,抱怨封賞,遂挑撥大論尚囊與器宗弄讚的關係,私慫恿尚囊,聲稱器宗弄讚懷疑尚囊謀反,尚囊一聽就慌了,連忙退回自己的城寨,命私兵警戒起來,暗中做好逃亡的準備。

  ??喬邦色又跑到器宗弄讚這邊來,稟報說大論尚囊要謀反,器宗弄讚心頭大驚,慌忙派人去秘密調查,果真發現尚囊的城寨早已秣馬厲兵!

  ??器宗弄讚心頭大怒,派兵剿滅了尚囊,並將喬邦色任命為新的大論。

  ??過了好多年,尚囊的後人才得到了機會,秘密向器宗弄讚道出了真相,希望能夠為先輩平反,然而器宗弄讚已經老了,丟不起這個老臉,沒有再將這件事情揭發開來,以喬邦色年老為由,保留了他大論的虛職,讓他退隱,回到自己的藩地,但他很清楚,喬邦色絕不會就此罷休。

  ??雖然他讓喬邦色的兒子安兒喬擔任了自己其中一位化身,但器宗弄讚一直暗中掌控著喬邦色城寨的發展情況,甚至還暗中囑咐祿東讚,一定要壓製喬邦色,不能讓他肆意發展軍事力量。

  ??在這樣的情況,喬邦色的出現,讓器宗弄讚感覺到這件事情已經不是簡單的失火或者故意縱火,甚至他心裏已經可以肯定,縱火的絕對不會是徐真,因為這位大唐使節,堂堂鎮軍大將軍,沒有任何縱火的動機!

  ??徐真被宮裏的侍衛帶到了大殿之中,因為他的身份特殊,也並無反抗,又是堂堂使節,是故並未加以束縛,李明達也同樣跟隨在身側。

  ??邏些城的巡視主官將事情經過都啟奏上來,而後默默退到了一邊。

  ??徐真隻是帶著無奈而苦澀的微笑,自然地垂著雙臂,手掌輕輕疊在一起,而李明達從小接受皇家教育,儀態自是無可挑剔,二人坦然以對,神態讓人為之折服。

  ??器宗弄讚的喉間輕哼了一聲,意味不明,而後蒼老又帶著疲憊的聲音響起:“給大將軍賜座。”

  ??內侍躬身點頭,麻溜地奉上兩個蒲團,徐真朝器宗弄讚拱了拱手,道謝了之後,一斂袍裾,盤膝而坐。

  ??“大將軍對此有何說辭?”器宗弄讚微閉著雙目,他的唐語很柔和,語速雖然慢了些,但咬字很純正清晰,顯然對大唐的文化過一番苦功。

  ??徐真畢竟是天國上邦的使節,吐蕃又向大唐朝貢,接受大唐的封號,器宗弄讚用唐語來議事,也不覺得有何不妥。

  ??“啟稟王上,誠如巡視主官所言,徐真確實在神廟祭祀賜福,也點燃了聖火,然則鬧市走火一事,確與徐真無關,還望王上明鑒...”

  ??徐真這番話不卑不亢,並無心虛,不為自己做任何的辯解,也不需要任何辯解,隻陳述事實,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姿態,此事與我徐真是半顆銅板關係都沒有滴。

  ??諸位政務大臣和領主都很清楚,祆教的神廟在邏些城並不少見,雖然佛宗日益盛行,信徒遍布全境,然仍舊有許多人信奉苯教和祆教,器宗弄讚對不同信仰的宗教也沒有刻意打壓,可算是兼容包並。

  ??在場之人心裏都很清楚,祆教雖然拜火,可聖堂的祭火之地基本上都是露天的,周圍都有防火設施,走火的可能並不大,從這一點上來說,徐真點燃聖火而導致大火蔓延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再者,徐真也沒有縱火的動機。

  ??然而他們需要的並不是這些,理由再蹩腳,也是無所謂,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借口,需要的是一個導火索,以便於他們能夠向別的領主,甚至於向器宗弄讚本人,展示自己部落的威懾力,為部落爭取更大的地位和利益。

  ??從這一點上來說,徐真隻不過是個犧牲品罷了。

  ??器宗弄讚已經在這個寶座上這麽多年,對國內勢力也很是清楚,甚至於朝堂之上那些人的心思,他都心知肚明,就算不是徐真,隻要換成別的大唐使節來,也是一樣的結果,因為大唐對吐蕃今後的局勢,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推動!

  ??“嗯...”器宗弄讚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似乎是在回應徐真的陳述,而後將目光轉向了大臣和領主們,目光卻變得有些銳利起來,繼而問道。

  ??“諸位又有何看法?”

  ??短暫的沉默之後,絕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投在了祿東讚的身上,這位大論如今掌控著吐蕃大部分的內政,可謂一人之上萬人之,他的態度,對今後的局勢也有著同樣巨大的影響力。

  ??然而祿東讚還未開口,其中一人卻從蒲團上站了起來,朗聲道:“臣以為,此事乃有幕後黑手從中推波助瀾,陷害大唐使節,想要挑起大唐與我吐蕃的衝突,心懷不軌,還望王上徹查此事,揪出元凶,否則吐蕃國將不寧也!”

  ??這人慷慨陳詞,似乎一子就點出了事情的關鍵本質,言辭犀利,一針見血,徐真不由為之側目,可朝堂上的其他人卻隻是緊皺著眉頭,麵色很是凝重。

  ??徐真正迷糊,不知諸人為何有這般反應,祿東讚卻已經接過話來,舒展了眉頭道:“大論喬邦色所言甚是,不過當務之急乃是安撫傷亡,做好善後,先安民以平息言論,避免無知民眾再受有心之人的蠱惑,再談調查之事...”

  ??聽到喬邦色這三個字,徐真心頭不由一緊,雖然他已經猜到這是安兒喬搞的鬼,但他沒想到喬邦色會這麽直截了當地站出來,要知道,喬邦色可是人盡皆知的主戰一派,要說有人借機故意挑起與大唐的衝突,主戰派才是最大的嫌疑,他這是在鬧哪樣?

  ??也正是疑惑於此,諸多大臣和領主們才如同第一天認識喬邦色一般,一個個麵露疑惑之色。

  ??不得不說,祿東讚確實是位穩重睿智的大論,他的措施很是妥當,考慮的是先將事情平息來,又不失大論的重心,乃以國民為本,先國民之重,以安民撫民為第一要務,又打斷了喬邦色這種不尋常的舉動,沒有給他繼續發揮的餘地,而且表麵上也是承接了一喬邦色的論調,並沒有粗魯生硬的反駁他,事實上,喬邦色的陳述也無可辯駁。

  ??大臣和領主們一個個麵色古怪起來,他們一開始實在有些看不懂,主戰派的喬邦色突然變了風向,將這件事的黑幕嫌疑推到了主戰派這邊來,而素來鄙夷喬邦色的為人,與喬邦色多有衝突的祿東讚,居然也讚同了喬邦色的論調,可慢慢的,他們算是看出一些端倪來了。

  ??徐真表示很無辜,他確實是躺著也中槍,朝堂上的大臣和領主們開始各抒己見,主戰派與主和派的陣營很明顯就能夠區分開來,他們不是在討論徐真是否是真凶,也不是在討論是否有人借此事想要對大唐開戰。

  ??他們討論的是,有人想要借此事對主戰派潑髒水,妄圖挑起兩派的戰爭,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他們一邊痛斥那個挑起兩派戰爭的幕後黑手,一邊相互破口大罵,看起來似乎每一個人都不願意掀起兩派的戰爭,但又一步步將兩派推到了一觸即發的戰鬥狀態!

  ??這才是幕後黑手真正想要看到的局麵!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