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徐真被迫出使吐蕃
作者:離人望左岸      更新:2021-08-13 03:14      字數:4394
  十月,天氣已經開始寒冷,朝廷以突厥諸部設置舍利等五州,隸屬於雲中都督府,蘇農等六州隸屬於定襄都督府。

  ??到了十月中,吐蕃遣使來吊唁太宗,並附上讚普器宗弄讚的親筆信,聲稱大唐天子剛剛即位,臣若有不忠者,讚普必當率兵赴國內討伐除滅,以宣示吐蕃的臣服之心!

  ??李治新君上位,正是撒播恩德,拉攏人心之際,遂在兩儀殿宴請吐蕃使者,將諸多屬國使節也都邀請過來,文武百官齊聚,以示大唐天國之恩威。

  ??賦閑在家的徐真果斷受邀赴宴,雖然淡出了朝堂的視野,然鎮軍大將軍、上柱國、奉密詔的顧命重臣,這幾樣頭銜加諸於身,也沒人敢冷落徐真。

  ??隻是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正在春風得意的風頭之上,自然是群臣之首,徐真也不想攪和,到李勣這邊來問候一番,自己卻坐在了一處角落裏。

  ??李治施政多有掣肘,是故對長孫無忌越發厭煩,席間盡顯帝皇尊威,又不失親民之舉,對諸多屬國多有讚賞,對各部首領也是多有賞賜。

  ??到了吐蕃使者這邊,李治決意封吐蕃讚普器宗弄讚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並賞賜桑農紡織打造工匠一百餘人,農作物種子等物資一批,為彰顯唐國風采,同樣遣使回訪吐蕃!

  ??一聽到要回訪吐蕃,群臣頓時不樂意了,這吐蕃山高水遠,帶著這些個工匠和物資,估摸著要走上一年半載才能到達吐蕃,一來一回耽擱兩三年不止,風塵仆仆暫且不提,這李治剛剛上位,正是爭取晉升的好時機,誰人願意離開國都!

  ??李治往麵一掃,滿朝文武隻顧著埋頭飲宴,或與身邊人交頭接耳,或沉默不語,顧左右而言他,竟無一人主動請纓!

  ??吐蕃使者還在盛讚大唐皇帝陛恩澤四海雲雲,更是讓李治心頭不滿,意識朝長孫無忌投去一瞥,長孫無忌心領神會,當即站出來朗聲道。

  ??“賜封一方郡王,乃國之大事,馬虎不得,吐蕃對我大唐忠心耿耿,理當受到禮遇和重視,以某之愚見,此事不如交由徐真大將軍來處置,不知聖上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參宴的滿朝文武多有竊笑者,或有幸災樂禍落井石之輩,更是小聲譏諷,徐真已然失勢,這番再被放到吐蕃去,那就更無出頭之日了!

  ??諸多文武四處掃視,最終在大殿的一隅發現了徐真的身影,大殿之中觥籌交錯,人人喜樂,徐真卻形單影隻,偏坐一隅,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李治見徐真這等落魄模樣,於心不忍,他正想啟用徐真來抗衡長孫無忌,沒想到長孫無忌似乎看透了他李治的心思,這個節骨眼上,居然將這件事攤在了徐真的頭上!

  ??絕大部分人都為徐真感到不值,然而徐真心裏卻竊喜不已,老子今日來赴宴,不就是等著被你長孫無忌坑的麽,不被你坑,老子又怎麽有借口去吐蕃走一遭?

  ??徐真也是欲擒故縱,若他一開始就主動請纓,到吐蕃去擔任使節,說不定長孫無忌還不會如他所願,如今他躲在角落裏,長孫無忌卻偏偏把他給揪了出來,他也樂得裝出一副無辜有苦澀的無奈笑容。

  ??然而吐蕃使節團的人卻豎然起敬,紛紛端起酒杯,走到徐真的桌子前麵來,朗聲問道:“可是以一人之力,借得泥婆羅和吐蕃騎兵,蕩平天竺的徐大將軍?!!!”

  ??吐蕃使者此言一出,諸多藩外使節也是紛紛投來目光,一看果真是徐真,頓時歡呼雀躍,紛紛前來敬酒!

  ??真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大唐官場之人雖然對徐真是又羨慕有嫉妒,可在大唐以外的地方,徐真之名卻早已開枝散葉,傳遍了四野!

  ??在西北吐穀渾等諸多部落之中,直至今日仍舊傳頌著徐真阿胡拉之子的傳奇神跡,而在東北,高句麗、室韋、靺鞨乃至百濟、新羅等扶餘諸國,徐真的燧氏蒙神子之名更是如雷貫耳,高惠甄成為了神女之後,借助燧洞殿的勢力,更是將徐真的形象塑造成了行走於人間的真神!

  ??而在遙遠的西域,徐真一人滅天竺的事跡,加上正統祆教神使的身份,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這些個藩外小國依附大唐,不過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可他們還是擁有著自己堅定的信仰,在信仰這件事上,他們素來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聽到大唐皇帝陛要任命徐真為吐蕃使者,紛紛朝吐蕃使者投去羨慕的目光!

  ??吐蕃使者也是與有榮焉,因為當初徐真蕩平天竺之時,吐蕃還借了二千騎兵,乃是這一絕世壯舉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見得諸多藩國使節那羨慕的目光,吐蕃使節頓感臉上貼了金紙一般榮光,對李治是感恩戴德,好一番頌揚,並信誓旦旦地表示,一旦回國,必定奏請讚普,加大來年的朝貢和兩國之間的商貿往來!

  ??李治本不願徐真離開,然而長孫無忌已經開口,而吐蕃使節又如此歡喜,徐真雖然沒有官職在身,但一身榮勳,前往吐蕃加封讚普的郡王頭銜,也是相當妥帖,卻是沒有合適的理由。

  ??加上群臣好不容易見得徐真這個可憐蛋子出來頂了這苦差,紛紛出聲附議,根本就輪不到他李治反對,此時的李治再次感受到孤家寡人,權力被架空的苦澀滋味,心頭懊悔不已,卻也隻能強咽了這口苦水。

  ??徐真回到府上之後,心情大好,連忙喚來府中跑腿,將閻立德等人都召到了府邸,與他們細細囑托一番,將剩餘的圖紙全數交托給閻立德,又與眾多好友大醉了一場,權當踐行送別。

  ??朝廷籌備賞賜吐蕃的物資並不需要太久時間,但招募工匠卻需要好幾天,徐真也加緊了時間來處理善後事宜,又到了李勣府上去辭行。

  ??或許旁人看來,徐真像是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心灰意冷,想要告別大唐的朝堂官場,然而李勣是何等人物,知曉長孫無忌這般專權跋扈,必定不能長久,徐真此時外出避一避風頭,確實是明智之舉,當即旁敲側擊的鼓勵了一番,點到即止,但徐真卻是心領神會,二人相談甚歡。

  ??李勣又將一些出使外國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說予徐真知曉,麵授機宜,好生提點了一番,這才放了徐真回去。

  ??諸多事情都準備得差不多,該交代的也都交代妥當,就隻剩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明達!

  ??“來人,將如眉姑娘請到我房裏來。”

  ??徐真輕輕放毛筆,朝門外守候的人吩咐道,不多時就進來一個麵容清麗,身材頎長高挑的青衣女子,此女名曰如眉,乃宮中女武官,為了方便徐真與李明達溝通有無,特地留在了徐真的身邊。

  ??似徐真這等英雄人物,女武官如眉又如何能不動心?是故心甘情願在徐真身邊侍奉著,徐真也不敢真使喚這位宮中女武官,敬若貴賓,卻不敢動了旖旎想法。

  ??聽了徐真吩咐之後,如眉很快就入宮稟告,不多時,李明達就匆匆忙忙離開了淑儀殿,往甘露殿而走。

  ??自從知曉了李治與武媚的私情,再經曆了李治這一係列的作為,李明達對李治這位兄長已經徹底失望,如今二人形同陌路,實在不想再去見他。

  ??可自己並無公主名分,雖然真實身份已經被長孫無忌那邊的黑手曝光了出來,到底是沒能得到朝廷的正式正名和重新冊封,最疼愛自己的李世民駕崩之後,李明達也就隻剩徐真這麽一個可以依賴的人。

  ??偏偏長孫無忌又使人誣告她和徐真**宮闈之內,讓他們隻能遠隔宮牆內外,害煞了相思之苦。

  ??她實在想不通,長孫無忌這個舅舅,為何就能厚此薄彼,如此的輕視她李明達,她也想不通,幼時那個見人就害羞的雉哥兒,到底被藏到了哪裏…

  ??然而為了她的半輩子,她必須要見一見這個已經成為皇帝陛的哥哥,否則她隻能老死在宮中,或者被當成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嫁給一個素未蒙麵的貴胄之後。

  ??李治對於李明達的到來,顯得非常的開心,因為他看透了親人之間的冷暖,在權勢麵前,似乎親情如同一張薄紙,加上長孫無忌的原形畢露,更是讓他有所感觸。

  ??而李明達早已知曉他跟武媚的私情,卻從未泄漏過這個秘密,更沒有借此來要挾自己,這個小妹妹雖然長大了,但始終保持著一顆純真的心,讓李治覺得愧對這個妹妹。

  ??他本以為妹妹李明達來見他,是決定原諒他的所作所為,然而他沒想到的是,李明達唯一一次來找自己,卻是請求自己放她離開。

  ??“陛,兕兒想要隨徐真大將軍到吐蕃去,見一見無雙姐姐…耶耶死後,兕兒…”李明達本隻是想要征求李治的同意,可她生性善良,不知不覺就開始向李治傾訴起來。

  ??她實在是積鬱太久,她本想去找李泰,可李治對李泰防範到了極點,若自己到均州去,隻能給李泰帶去流言蜚語,害了李泰,如今又不能跟徐真見麵,隻能通過女武官傳遞消息,知心話兒又怎敢讓女武官來回傳遞?

  ??是故見到了李治,就忘記了他的皇帝身份,真真當他是哥哥一般傾訴起來。

  ??李治初時聽李明達喚他陛,心裏也是一冷,可當聽了李明達的傾訴之後,他的心情卻越來越沉重,對這位妹妹,他實在虧欠太多太多。

  ??在如今的形勢之,她想要跟徐真促成好事,那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不如讓她跟著到吐蕃去,二人可以朝夕相處,況且吐蕃**文成公主就是李無雙,與李明達徐真素來交厚,也可安穩在吐蕃修養一段時日,待得他們混亂後宮的謠言都過去了,也該回來了,到時候再賜婚,也就沒什麽壓力了。

  ??李明達和徐真之事,是李世民臨終前親自交代的,李治自然銘刻在心,此時縱有不舍,也隻能放李明達離開了。

  ??臨走之前,李治叫住了李明達,將手腕上的玉鐲取了來,送給了李明達,嘴唇翕動了好一陣,最終卻沒能吐出半個字來。

  ??李明達心有所感,笑著對李治告別道:“雉哥兒保重!”

  ??那笑容就像將李治帶回了還未長大的老時光,李世民,長孫皇後,李承乾,李泰,一家人都在,陽光很暖,笑容也很暖。

  ??“兕兒保重…”他終於說出口來,隻是李明達已經走遠。

  ??十二月,當今聖上頒布詔令,允許濮王李泰開設府署設置僚屬,車馬服飾與珍貴膳食等,一律特加優惠供給。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