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駐蹕血戰薛禮揚名
作者:離人望左岸      更新:2021-08-13 03:14      字數:4531
  張君乂被處決,對於長孫無忌而言是一種警醒,說明聖上已經對自己產生了警惕,何嚐不是一種敲山震虎?

  ??長孫無忌是何等人也,既已察覺到這一絲危機,當然不能任其發展去,是故在聖上部署作戰計劃之時,這位當朝司徒,趙國公爺長孫無忌,主動請戰了.

  ??聖上自然清楚他那點小心思,既然他有心表態,聖上也不會阻攔,由是令,行軍大總管李勣率左驍衛將軍徐真和虢國公張士貴等馬步軍十四總管,領步騎一萬五千人於安市城西嶺立陣迎敵。

  ??趙國公長孫無忌則率領牛進達等馬步軍二十六總管,以及一萬一千精兵,埋伏於山北,以充奇兵。

  ??聖上親自帶領騎兵四千,潛趨於敵營北山之上。

  ??高延壽和乙支納威,以及安市城耨薩高惠真掌控十五萬兵馬,又豈會懼怕唐軍,這一路被唐軍攻城略地,高延壽和乙支納威早已怨恨難當,如今大軍在手,當即領兵迎敵。

  ??李勣深諳兵法精髓,見敵軍勢大,遂命一萬長槍兵擋在前方,盡量吸引火力,而信心滿滿的高延壽和高惠真見唐軍示弱,當即領了騎兵來衝鋒!

  ??唐軍陸地兵力五萬餘人,一路征伐損傷也不少,除開傷殘和技術及後勤兵種,也就剩二萬五的戰力,海上四萬水軍雖然傷亡不大,但陸地上以二萬五的兵力,對陣安市城的十五萬人,差距實在太過懸殊,任是唐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也架不住對方人多。

  ??這長槍兵就是為了克製騎兵所設置,然而高延壽和高惠真並不忌憚,率四個縱隊出擊,每隊五千人,如四把鋒銳的尖刀,又如四條黑龍一般衝入唐軍之中!

  ??唐軍死死守住陣型,大盾豎起如鋼鐵城牆,長槍林立如刺蝟,高句麗這邊的騎兵如卵擊石,戰馬衝撞到層層疊疊的盾陣之上,就好像撞在了銅牆鐵壁之上,而馬背上的騎士則被長槍穿透,如糖葫蘆一般!

  ??高句麗軍缺少鎧甲,又用的竹槍,哪裏比得上唐軍的長槍長槊,一番衝鋒居然無法撼動唐軍的大陣!

  ??由於雙方相互衝陣,徐真的神火營也發揮不了太多作用,有恩師李勣坐鎮中軍,徐真率領本部兵馬,遊弋於中軍大陣的兩翼,瘋狂屠戮,蠶食著敵軍的陣型,如同豺狼啃大象一般。

  ??埋伏於山北的長孫無忌求功心切,見李勣和徐真的大陣悍然不動,遂率領牛進達等行軍總管的一萬多兵馬,如鋼鐵山洪一般傾瀉來,撞入高句麗軍的後部!

  ??聖上見敵軍被衝散,親率四千騎兵從北山上衝殺來,三麵夾擊之,十五萬高句麗軍居然被衝擊崩潰,陣形大亂,被分割成無數個小方陣,人人肝膽俱裂,各自求生,唐軍士氣大振,瘋狂屠戮!

  ??當今聖上騎射無雙,最擅箭術,大羽箭更是一門獨創,民間更是流傳著當今聖上雀屏中選的佳話,文德聖皇後的父親長孫晟乃一箭雙雕的神射手,而高祖李淵家傳神箭之術,聖人正是通過了長孫晟的箭術考比,才成功贏得了文德聖皇後的芳心。

  ??此時聖上親臨戰陣,座神駒颯露紫如風如電,聖上左右開弓,白羽破空尖嘯,敵將無不應聲落馬,待得兩軍衝撞,聖上收了弓箭,抽出雙刀來浴血奮戰!

  ??李勣生怕聖上有失,命徐真率本部來護衛,徐真一柄長刀在手,衝殺入敵陣之中,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聖上見徐真驍勇,隻是冷笑一聲,不甘示弱,雙刀上翻,手殺數十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二人並肩而戰,酣暢淋漓!

  ??高延壽和高惠真一直鎮壓著大軍,沒想到居然被唐軍一舉衝潰,然而仗著人多,他們也並未慌亂,可手潰軍卻如何都調動不起來,隻能眼睜睜看著大軍被唐軍大肆掩殺。

  ??緊要關頭,後方壓陣的乙支納威率領一千精銳騎兵趕到,也不衝擊李勣的步卒,而是看準了時機,朝李世民這邊衝殺了過來!

  ??不得不說,乙支納威的戰場嗅覺異常靈敏,他們甚至於不管己方軍士的性命,踐踏著軍陣之中的亂兵,也要衝殺過來,勢必要將大唐皇帝陛給殺死!

  ??關鍵時刻,徐真自然以保護聖上為重,然而李世民殺出了雄心豪情,根本就不願退縮,眼看著乙支納威的騎兵就要到了,斜斜裏卻又殺出一彪兵馬,卻是高仁武所帶領的高句麗反抗軍!

  ??這一支反抗軍乃是高仁武麾的精銳,裝備的都是唐軍的衣甲兵刃,與乙支納威的騎兵不遑多讓,雙方頓時衝撞在了一處!

  ??大唐左武衛將軍王君愕生怕聖上有失,從軍陣之中衝殺出來,與乙支納威纏鬥於一處,然卻中了一支暗箭,被乙支納威一刀梟首!

  ??乙支納威向來對徐真恨之入骨,然而此時徐真緊隨聖上左右,充當護衛,乙支納威作用衝突,根本就無法靠近,情急之,他隻得砍殺出一條血路來,取背後長弓,朝大唐皇帝放了一支冷箭!

  ??李世民被激起了年輕時的熱血,正殺得興起,哪裏察覺到乙支納威的異動,然而他久經沙場,見慣了生死,刀劍都要避著他走,出於本能,內心頓時湧起一股極為濃烈的危機感,扭頭看時,乙支納威已經鬆開了弓弦!

  ??“咻!”

  ??羽箭破空而來,李世民雙瞳收縮如針眼,全身汗毛倒立,眼看這一箭避不可避,左肩卻突然傳來一股巨大的衝擊力,將他硬生生撞了馬背!

  ??李世民心頭大駭,正要舉起雙刀來,卻發現自己身上之人,正是徐真!

  ??“聖人可無礙?”

  ??徐真奮勇殺敵,滿身滿臉都是血跡,一柄長刀都被敵人的熱血燒得滾燙,如今麵帶關切地問候李世民,李世民心頭不禁湧起一股濃濃的暖意,從他年少上戰場開始,就有眾多死忠替他擋刀擋劍擋死,如今後方的老將劉弘基和尉遲敬德,已逝的秦叔寶等人,都是他身邊最踏實的護衛,時至今日,這些人已經老的老死的死,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又多了一個徐真!

  ??李世民正要回答,徐真卻閉上了雙眸,李世民慌忙起身,卻見徐真後心上插著半截白羽!

  ??諸將士見聖上落馬,紛紛拚死,高延壽和高惠真無可奈何,隻能帶著殘兵撤退,李勣和長孫無忌率領大軍追擊掩殺,將高句麗軍趕到了北山。

  ??北山乃安市城的險要,高延壽和高惠真依山自保,唐軍也無能為力,打死掩殺了一陣之後,也就鳴金收兵了。

  ??此役唐軍三麵夾擊,高句麗傷亡慘重,被斬首二萬餘級,傷者更是不可計數。

  ??然而高句麗這邊士氣並未因此而低迷,因為乙支家族的英雄,居然將大唐皇帝射落了馬!

  ??此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高句麗,道聽途說又添油加醋,以訛傳訛之,幾乎每個高句麗人都在傳頌著這件事,又過了幾天,再次傳來確切的消息,說是大唐皇帝陛被射瞎了一隻眼睛!

  ??被唐軍圍困在北山之的高句麗大軍原本戰意全無,士氣低迷,人心惶惶,聽得此消息之後頓時群情振奮,軍心可用,又有了一戰之力。

  ??李世民收兵紮營寨,親自將徐真背負到營帳之中,又命徐真本部隨軍醫官來療傷,孫思邈的弟子劉神威這兩年一直跟隨徐真左右,取出銀白利刃來,駕輕就熟就將暗箭取了出來,好在箭頭上並未淬毒,又未傷及內腑要害,聖上才安心來。

  ??此役雖大勝,然聖上險遭暗算,諸將領也是心中戚戚,李勣等人當即提議,強攻北山,斬盡敵人,報仇雪恨,然而聖上卻隻讓他們將北山圍困起來。

  ??長孫無忌不明所以,遂鬥膽想問,李世民卻隻是淡淡地回到:“朕要等徐卿複原,與徐卿一同蕩平北山!”

  ??長孫無忌聞言,心頭多有不悅,但並不敢多加諫言。

  ??過得數日,徐真傷勢有所好轉,聖上即將自己的戰馬賜給了徐真。

  ??聖上出身兵戎,又擅騎射,對戰馬尤為癡迷,其時有六匹神駒,名為“昭陵六駿”,分別名叫颯露紫,拳毛騧,青騅,什伐赤,特勒驃和白蹄烏,為表彰徐真功績,聖上將青騅賜予了徐真,長孫無忌更是嫉恨!

  ??這北山本是聖上率騎兵埋伏之地,是故聖上將此山名為駐蹕山,決意過得幾天,徐真傷愈之後,就強攻駐蹕山!

  ??七月中,唐軍大舉發兵,雙方士氣旗鼓相當,紛紛拚死,大唐人人如龍似虎,放肆衝殺,郎將劉君邛率兵衝入敵陣之中,卻被重重圍攻,求出不得,更是無人能救!

  ??眼看著這一支千人對就要被吞掉,徐真心頭大怒,率兵解圍,卻被乙支納威帶兵來截殺,仇人見麵分外眼紅,徐真長刀在手,與乙支納威纏鬥在一處,雙方兵馬展開混戰,血流成河!

  ??薛仁貴眼看劉君邛兵馬慘遭屠戮,憤而衝突到敵陣之中,左右各持一戟,白衣白甲,殺了個通透,高句麗一渠帥來擋,卻被薛仁貴一合斬落馬,梟首之後,將頭顱懸掛於馬上,四處衝殺,無人能擋!

  ??高句麗軍見薛仁貴如此神勇,駭然失色,人人膽寒,而乙支納威察覺到後方有變,頓時失了神,露出破綻來,被徐真一刀斬落,徐真抄起一杆角旗,將乙支納威的頭顱插在旗幟之上,於戰場之上四處咆哮高喊,高句麗不得不撤軍!

  ??此戰過後,薛仁貴揚名唐軍,聖上更是親自接見了薛仁貴,將自己的一張弓贈給了他,並封薛仁貴為都尉,唐軍士氣直衝雲霄!

  ??薛仁貴不敢忘恩,坦然直言徐真之驍勇,聖上想起徐真將敵將頭顱插在唐旗之上的神勇畫麵,不由心神激蕩,欲封徐真為左驍衛大將軍。

  ??長孫無忌心裏著急,慌忙諫言,徐真剛剛才升了左驍衛將軍,如今又升正三品的左驍衛大將軍,實在不妥,而且徐真年少,這正三品大將軍或是一些老將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地位,若如此輕易就授予徐真,難免讓人嫉恨。

  ??聖上卻不以為然,戰時不可與平日相提並論,若不施加厚恩,諸多將士又如何肯賣命盡力,徐真從軍以來,每戰必前,當日劉神威給徐真療傷之時,聖上就在一旁觀看,見得徐真滿身都是傷痕,不由憐惜起來。

  ??這徐真雖年紀不算大,但已經身居高位,朝中自有人不滿,更有甚者還將徐真的上位與李明達聯係在了一起。

  ??可李世民心裏很清楚,徐真的每一步晉升,都是他用身上的傷痛換來的,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每一份封賞,都名副其實!

  ??然長孫無忌當場諫言,諸多將領又紛紛附議,徐真在李勣的眼神授意之,慌忙出列婉拒,李世民就算心有不喜,也不想違逆了人心,隻能退了半步,收回左驍衛大將軍的封賞,改封徐真冠軍大將軍,雖然隻是個榮譽虛職,但同樣是正三品,徐真到底還是進入到了大唐軍界的上流。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