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第2072章 長安策
作者:古沐魚      更新:2021-08-12 22:54      字數:2774
  長安,夏末。

  ??長安的夏末天氣熱的惱人,知了聲比之以前更加的聒噪。

  ??而就在這個時候,高麗那邊的捷報傳了來。

  ??捷報傳來的時候,李治正在大殿上跟群臣商議事情,聽到捷報傳來,李治和群臣頓時一震。

  ??“好啊,好啊,唐愛卿果然沒有辜負朕的一片期望。”李治興奮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高麗一直都是大唐的心病,那是一個隨時都有可能崛起的國度,隋朝的楊廣和他父皇幾番都想滅掉他們,可是卻一直沒能如願。

  ??結果,這一切被他給實現了。

  ??他頓時覺得豪情萬丈,自己不愧是泰山封禪的帝王啊,自己現如今的疆土已經可以堪比大漢了。

  ??這種榮耀,絕對是其他帝王所沒有的。

  ??李治眼神略有些迷離,他甚至已經想到百年之後的史書上,將會是如何評價他這個帝王了,那肯定是充滿了溢美之詞的。

  ??他將大唐推向了一個輝煌,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時代。

  ??李治興奮,大殿上的群臣也很興奮。

  ??“好啊,好啊,高麗終於滅了,我大唐東北之地,無患也。”

  ??“是啊,是啊,我大唐威嚴加之四海,無人不服啊。”

  ??“侯爺真是個厲害人物,有他在,就沒有滅不了的敵人……”

  ??“沒錯,沒錯,侯爺真是厲害……”

  ??前麵的人,還隻是興奮高麗的被滅,可後麵的人,卻是突然稱讚起唐舟來,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武皇後的人。

  ??很顯然,他們就是想將唐舟給抬的高高的,然後讓他功高蓋主,任何一個功高蓋主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天子多疑,豈容這樣的人存在?

  ??不得不說,武皇後的這個安排是很絕的。

  ??果不其然,就在這些人稱讚唐舟的時候,李治的臉色突然就凝了起來,心中突然閃過一絲不安,緊接著就是一股子殺意。

  ??不過很快,李治便把這股子殺意隱藏了起來,而是繼續去看奏折,這般看完,李治道:“諸位愛卿,唐愛卿提議將高麗設為我大唐州郡,派大唐官員前往治理,並且遷徙一部分去高麗,將高麗的一部分人遷徙到我大唐,使之慢慢同化,再有就是,唐愛卿提議,高麗舊地,不設兵馬,隻設州府,以及部分府兵,以供平時勞務所需,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唐愛卿的這個提議怎麽樣?”

  ??前麵的部分,都是大唐以前經常用的一個手段,所以大家並沒有什麽意見,反正他們又不用遷徙到那裏去,就算去高麗舊地當官,那也是正常的安排,不過想來也輪不到他們朝堂上的這些大臣。

  ??隻是聽到高麗舊地不設兵馬,朝中的一些人有點不願意了。

  ??“聖上,高麗離我大唐內部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而且四周也不算太平,若是不設兵馬,萬一那個地方出現了叛亂可該怎麽辦,我大唐再派兵去鎮壓,隻怕要耽誤戰機啊,有兵馬鎮守,才能夠保我國土之平安。”

  ??“是啊聖上,侯爺什麽都好,就是這點,讓人接受不了,高麗舊地沒有兵馬怎麽能行?”

  ??“是啊,聖上,高麗舊地必須設下兵馬,就算不多,五千也行啊……”

  ??大唐搞分封,各地節度使手裏都是有些兵馬的,這個自然是有好處的,那就是但凡某個地方出現了叛亂,或者有其他敵國的敵人侵襲,大唐各地都能夠及時派兵鎮壓,如此以確保大唐之穩定。

  ??隻是這麽做有一個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各地的守軍容易監守自叛,如今天子威嚴壓四方,可能其他人還不敢反叛,但是以後呢,皇權越來越弱呢?

  ??而且,人心難測,就算天子如李治著威嚴壓四方,可如果有一部分人就是想反叛,亦或者跟大唐有一些不好的關係,那他們就是反叛了,這些兵馬的存在,也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高麗離大唐太遠了,京城的天子有些鞭長莫及,而且這個地方並不算特別的安穩,不排除在高麗現在還有很多人想著找機會與大唐為敵,如此,大唐若是設下了兵馬,便能夠及時的解決這些問題。

  ??但唐舟擔心,這些兵馬會突然生出異心來。

  ??沒辦法,高麗舊地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但凡在這個地方待久了而且擁有兵馬的人,都會多多少少生出一些異心來。

  ??這個地方,天高皇帝遠的,而且有很好的地理位置,與其成為大唐的臣子,還不如自己在這裏稱王呢。

  ??唐舟有這樣的擔心,自然是不無道理的,畢竟從大唐後來滅亡的情況來看,就是因為各地的節度使擁兵自重造成的。

  ??所以,唐舟一直都想解決這個問題。

  ??以前,大唐四麵敵人環繞,這麽做實在不妥,但現在大唐的主要敵人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唐舟就又有些萌動起來,不過他並沒有直接提出來,而是想先在高麗這個地方試行一下,如果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那等他回到長安城,就可以著手徹底進行兵馬的改革了。

  ??當然,聰明如唐舟,也知道這麽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很容易造成大宋麵露的那種局麵,那便是兵馬集中在京城,各地造反的人的確是少了,而且就算造反,兵力也不會很強大,畢竟全國武力強悍的人,都成為了禁軍嘛。

  ??但麵對敵人,大宋的調度以及武力,都相對差了很多。

  ??華夏很多朝代的改革,都在於防範太過,宋想吸取大唐的教訓,所以撤下了各地的兵馬,可久而久之,也會暴露出其他的問題來,明想吸取大宋滅亡的教訓,於是又開始了分封,結果導致了燕王篡位。

  ??這些曆史是一麵鏡子,可想讓人做一個完美的選擇,卻又難上加難。

  ??唐舟覺得,大唐以後主要的隱患,就是各地的節度使擁兵自重,所以解除他們的兵馬,會對大唐好一點。

  ??而且,大唐四周已經沒有什麽強悍的敵人了,這點又與大宋不同,如果實行大宋的那種禁軍製度,興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曆史沒有如果,唐舟也不知道這麽做能不能解決大唐以後的問題,但很多事情,總要試一下才知道的。

  ??因為這個念頭,唐舟就在奏折上寫下了這些建議,隻是顯然,朝中群臣並不認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