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第1754章 聽我一言
作者:古沐魚      更新:2021-08-12 22:52      字數:3005
  李治的話有點倔強。

  ??或者說,他就是要跟長孫無忌死磕一下。

  ??你們反對的事情,朕就偏偏要支持。

  ??李治則話說的很不客氣,弄的長孫無忌突然有點下不來台。

  ??他說的話其實是用著很平和的商量語氣的,可李治倒好,如同小孩子耍賴一般,直接就給他拒絕了。

  ??長孫無忌臉頰微紅。

  ??緊接著,他便退了下來。

  ??既然李治不給麵子,那他也就沒有什麽好保留的了。

  ??大家就這樣鬧一鬧,看誰鬧得過誰。

  ??天子的權力是很大,可則整個大唐,還不是得靠他們這些官員來支撐,沒有了他們這些官員,大唐很快就會癱瘓。

  ??他相信李治是個理智的人,他應該清楚這些。

  ??長孫無忌退下來後,趙顧的心卻是突然沉了下去。

  ??可猶豫片刻之後,他還是硬著頭皮道:“還請聖上三思,收回成命,不然臣真的一頭撞死在這裏。”

  ??又回到了原點。

  ??李治可以一句話把長孫無忌給頂回去,可麵對一個不怕死的人,他能怎麽辦?

  ??朝堂又陷入到了尷尬的境地之中。

  ??這次,沒有長孫無忌出來調停,會怎麽樣?

  ??李治凝眉不語,許敬宗等人此時也不敢開口了。

  ??萬一趙顧真的死了,那李治隻怕要背上一個臭名聲了,他們可不敢在這件事情上添油加醋。

  ??可他們又不能違背武昭儀的意思,所以隻能靜觀其變。

  ??趙顧見李治不開口,心下越發的緊張起來,最後一狠心,突然向旁邊的柱子撲去,他真的要尋死。

  ??不過就在他撲去的時候,旁邊一員武將突然伸手抓住了他。

  ??大家可都盯著他呢,怎麽能讓他真的死了?

  ??“放開我,讓我去死,讓我去死……我要以我的死,來捍衛大唐的法度……”

  ??趙顧給自己的死找了個很好的借口,但其目的,還是想逼迫李治,自己要真的死了,李治就等著遺臭史書吧。

  ??趙顧在武將的手裏掙紮著,李治越發的為難起來,如今的局麵,似乎已經陷入了僵局。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不曾開口,難得上一次早朝的唐舟突然站了出來:“聖上!”

  ??唐舟開口,眾人心下猛然一震,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頓時在人們心中炸開。

  ??特別是李治,他從來沒有覺得一句聖上像唐舟現在說來那般的好聽。

  ??“唐愛卿,對於此事,你可是有什麽看法?”李治望向唐舟,他希望唐舟不要讓自己失望

  ??唐舟道:“聖上,臣對這事倒沒有什麽看法,隻是覺得不過是封王這等小事罷了,實在沒有必要鬧的這麽不可開交。”

  ??李治凝眉,一時間不知道唐舟是在幫自己,還是在幫長孫無忌。

  ??不過這個時候的長孫無忌,卻是多少猜到了唐舟話裏的意思。

  ??本來他已經不準備再站出來了,可在聽完唐舟的話後,長孫無忌則再次站了出來:“聖上,則的確是一件小事,實在不宜大動幹戈,也許大家商量商量,這事很好解決的。”

  ??見長孫無忌說出這樣的話,李治越發好奇起來,問道:“如何商量?”

  ??長孫無忌不語,這個時候,褚遂良站了出來:“聖上,李弘乃是皇子,封王並沒有什麽問題,但聖上能確保在給李弘封王之後,不給武昭儀封妃嗎?”

  ??李治愕然,心想原來他們在這裏卡著呢。

  ??“聖上,武昭儀身份特殊,給一個昭儀的名額已經不錯了,讓她封妃,絕不可以,聖上給李弘封了王,那母憑子貴,是不是也要給武昭儀封妃?”

  ??“就是,聖上若是能夠確保不給武昭儀封妃,李弘作為皇子,封王也就封王了。”

  ??朝中臣子陸陸續續站出來表態,他們擔心的,其實也就是這點而已,被唐舟稍微點撥了之後,他們便明白怎麽回事了。

  ??這樣鬧下去,雙方肯定都不好看,既然如此,倒不如各退一步,這樣誰都能夠達到目的。

  ??對唐舟來說,又何嚐不是?

  ??他自然也希望李弘能夠封王,畢竟他是自己的兒子嘛,自己虧欠他太多,隻能在這件事情上幫幫他。

  ??但他並不希望武昭儀能夠憑借這件事情而一躍提高身份,所以他才會提出這麽一個建議,當然,他並沒有直接說出來,但他相信憑借長孫無忌的聰明才智,應該清楚自己話裏的意思。

  ??而事情也的確如此。

  ??唐舟一句話後,長孫無忌便明白過來了。

  ??大家紛紛表示,隻要不給武昭儀封妃,他們倒是可以同意讓李弘封王,許敬宗這些人心裏自然著急,可如今的局勢這樣,他們要是再站出來鬧,隻怕李弘的王位會不保。

  ??所以這種情況,他們也隻能靜觀其變。

  ??李治已經明白了朝中大臣的意思,而他明白之後,心中是有點小生氣的,那武昭儀是自己的女人,自己想給她封個妃子,怎麽啦?

  ??怎麽朝中的這些大臣事這麽多。

  ??不過李治雖然生氣,可也明白目前的局勢。

  ??大臣最為在意的,還是武昭儀封妃的事情,這個逆鱗他以前就碰觸過,後來失敗了,所以也就沒有怎麽想過,反正隻要他對武昭儀好就行了。

  ??所以這點對他來說真不算什麽事,隻要李弘能夠封王,他也算是對得起武昭儀了。

  ??所以,李治在一番沉思之後,隨即說道:“眾位愛卿什麽意思,朕都明白,不用你們再提醒,李弘封王一事,勢在必行。”

  ??這話雖然說的霸氣,但不管是誰都聽得出來,李治這是同意各自都回退一步了,雖然沒有直接承認不讓武昭儀封妃,可也算是間接承認了,之所以不說出來,隻是想給武昭儀留一點麵子罷了。

  ??群臣見此,自然也見好就收,不再繼續說下去,如此一番討論,這件事情才算是終於敲定。

  ??事情敲定的時候,大家心裏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麽長孫無忌說話不頂用,可唐舟隻說了一句,這件事情就解決了呢?

  ??他們兩人說的話好像也都差不多吧?

  ??群臣心中疑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唐舟比長孫無忌厲害,當然,不少人也都清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李治的心裏對唐舟沒有逆反的心思,對長孫無忌卻有,他聽不進去長孫無忌的話。

  ??但唐舟就不同了,唐舟說的話,李治聽得進去,長孫無忌也聽得明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