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第1513章 爭儲第一次交鋒
作者:古沐魚      更新:2021-08-12 22:50      字數:2893
  唐舟想要調戲武媚娘。

  ??若是以前,武媚娘肯定會很生氣,這一巴掌說不定就真的又抽過去了。

  ??但是經曆過上次的事情之後,武媚娘多少摸清了唐舟的脾氣,所以這次她是絕對不會上當的。

  ??武媚娘看了一眼唐舟,道:“不用跟我玩這些把戲,這件事情,我還是希望你能夠考慮一下的,畢竟李弘是你的兒子。”

  ??說完,武媚娘轉身走了。

  ??唐舟望著武媚娘的身影,苦笑了一下,這個武媚娘成長的很快啊,如今麵對自己的調戲,竟然也能夠保持冷靜了。

  ??搖搖頭後,唐舟覺得武媚娘是越來越不好對付了。

  ??女人可怕起來,果真可怕。

  ??當確定武媚娘已經離開很遠後,唐舟才離開那個宅子去長安書院。

  ??長安書院的事情很多,唐舟暫時沒有去考慮武媚娘所說的事情。

  ??其實在他看來,立儲君的事情非同小可,絕非一兩個人的意見就能夠決定的,李治隻怕也不會貿然就立下儲君,畢竟這關係著大唐的未來嘛。

  ??而且在唐舟看來,武媚娘想讓自己的皇子當儲君,最好的辦法是他成為皇後,不然就憑她目前的地位,別說李治不好讓李弘當儲君,就是群臣,怕也不會同意。

  ??特別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他們,他們以前就是反對武媚娘的,讓李弘當儲君,門都沒有。

  ??這事,唐舟覺得自己還是少攙和的好。

  ??而就在唐舟想要置身事外的時候,第二天的早朝,永徽年間的第一次儲君之爭開始看了。

  ??這天早朝,李治與群臣討論過國家大事後,一名依附於蕭淑妃的官員站了出來。

  ??“聖上,如今意思永徽三年,諸位皇子也已經開始慢慢讀書,臣覺得我大唐該立儲君了。”

  ??這個官員名叫葛秦。

  ??葛秦站出來之後,朝中的其他官員也紛紛站出來表示,大唐該立儲君了。

  ??大臣提出這事,並沒有讓人覺得很突兀。

  ??這個時候的儲君可不像清朝那樣,需要等皇子成年後再立,大唐的儲君一般從皇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立了,因為大唐的臣子覺得,早立儲君,可盡可能多的培養儲君,而且有了儲君,大家心裏就不慌了。

  ??哪怕天子突然出事,但隻要有儲君在,就不會發生大的爭權之事。

  ??如此久而久之,也就成為了慣例,很多時候,天子登基之後就立儲君,亦或者是過幾年就立儲君,反正立的很早。

  ??群臣提出這事後,李治卻是有些厭煩。

  ??最近後宮之中,蕭淑妃和武媚娘都在為自己的皇子有意或者無意的爭奪太子之位,他應付的很為難,這種事情怎麽能因為後宮的兩個女人就定下?

  ??如今群臣又提及此事,他更是覺得有些厭煩。

  ??難道這儲君就非得立這麽早嗎?

  ??在李治看來,儲君立的早了的確有好處,比如說能夠讓他盡早的熟悉朝堂事物什麽的,但立的早了,也有弊端啊,比如說李承乾。

  ??就是因為他當太子太久了,所以才養成了那樣的性格,最終倒行逆施,想要造反。

  ??不過如今群臣都提出了這事,李治也不可能說就這麽糊弄過去,他望了一眼群臣,問道:“諸位愛卿覺得,該立那位皇子為儲君啊?”

  ??李治想先聽聽群臣的意見,或者說他想看看這些大臣都是支持誰的。

  ??李治這麽說完,那個葛秦立馬就站了出來:“聖上,許王李素節聰慧過人,而且是個十分注重孝道的皇子,臣提議立許王李素節為太子。”

  ??葛秦是蕭淑妃的人,他這麽說完,朝中的一些蕭淑妃的黨羽也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長孫無忌見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露出了一絲淺笑。

  ??他覺得蕭淑妃太天真了。

  ??蕭淑妃家境不錯,依附她的人也有,但她顯然還不夠聰明,在朝中的勢力並不算得上龐大,不龐大就想爭奪太子,太膚淺了。

  ??蕭淑妃的人在朝中嘀嘀咕咕的說著,朝中並沒有其他人插嘴,沒有人表示反對,也沒有其他人表示支持,隻有蕭淑妃的人在朝堂上說著。

  ??李治看到這種情況,頓時覺得有點尷尬,蕭淑妃的人不多,如今就他們幾個在這裏說支持許王李素節,他並沒有覺得很忌憚,相反他覺得很好笑。

  ??別人似乎根本就沒有跟他爭的意思。

  ??“諸位愛卿,可還有人有其他想法?”蕭淑妃的人說完之後,李治繼續問道。

  ??但是朝中的其他人並沒有開口的意思,好笑他們覺得這個時候選太子,不太合適。

  ??沒有人爭,就憑蕭淑妃的這些人就想讓許王李素節當太子,根本是不可能的。

  ??越是沒有人爭,李治就越發的不放心。

  ??“既然其他愛卿還沒有考慮好,那這事就先放著吧,再過段時間就要春試了,等春試後,再討論這事,退朝。”

  ??退朝了,李治根本就沒有搭理葛秦等人的意見,這讓葛秦等人弄的十分尷尬,他們把爭儲君的事情提了出來,可是其他人好像並不感興趣,隻他們這幾個人玩,這個遊戲根本就玩不通。

  ??這事,必須得群臣參與,才可能有更大的進展。

  ??幾個人像是個跳梁小醜般在大殿上嗡嗡了一場,然後便沒了動靜。

  ??退朝之後,王仁祐坐進馬車回府,回府的時候他很高興,嘴角露出了一絲淺笑。

  ??儲君之位,他是肯定要爭的,隻不過因為劉才人的死,他覺得現在爭不太合適,所以他並沒有急著表態,在他看來,今天的早朝很有可能是許王李素節和李弘兩人的爭奪。

  ??但是他沒有想到武媚娘的人並沒有一點動靜,這很奇怪,但對他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隻有蕭淑妃的人在朝堂上唱和,這事是根本不可能城的。

  ??如此對他也有利,唯一的不安就是他不明白武媚娘到底是怎麽想的。

  ??武媚娘已經開始在李治耳邊鼓動了,可早朝上,她的人怎麽沒有動靜,難道是還沒有準備好?

  ??不管怎麽樣,王仁祐往後拖延的目的算是達到了,李治說了,儲君這事等春試之後再行討論,那也就得一兩個月的時間,一兩個月的時間,劉才人的事情應該被人忘的差不多了吧。

  ??那個時候他們再爭儲君,比現在爭儲君,勝利的機會更多一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