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第273章 讀棋
作者:七死八活      更新:2021-08-12 17:25      字數:7015
  “什麽?你讓我們打這些古譜?不僅要認真打,打完之後,每個人還要寫出一篇“讀後感”。我說老大,你這是什麽意思?”

  ??要說起來,李小強在中國圍棋“八駿”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這些小棋手也算是自小“背井離鄉”,在國少隊這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大家年齡相仿,並處在圍棋界那個相當狹小的圈子裏。自然有種天然的親近感。李小強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算得上是最具體的追趕目標和學習榜樣。親近感加榜樣,有了這兩點,李小強的“威望”想不高都不行。

  ??至少到目前為止,李小強的話,其他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當然,這幫棋童都是些高智商的家夥。他們單純是單純,但涉及到和圍棋有關的問題,沒有一個人好忽悠。

  ??這次李小強把“八駿”聚攏到一塊,他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免費使用勞動力。更準確的說,李小強有“剝削童工”的嫌疑。

  ??在兩年前,李小強和申城的方老就約好:想把中國的圍棋古譜整理一下。兩個人選擇的重點,就是明清時代的圍棋。因為在兩個人看來,這一段的圍棋史很有意思。從明代的圍棋三大派到後來中古棋最高峰,再到後來中古棋的沒落。如果能精準把握其中的脈絡,那絕對是一副波瀾壯闊的畫麵。其他不敢說,裏麵的故事至少很好玩。

  ??兩人說是說“合作”,其實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由人家方老一個人在做的。從各種各樣的考證工作,到鑒別各種資料的真偽,再到最後文字工作的形成。其實都是由人家方老一個人在完成。當然,既然說是“合作”,那李小強總是要做一點事的。

  ??他承擔的唯一工作,就是“讀棋”。

  ??要研究一個時代圍棋的曆史。那麽研究這個時代的棋譜,當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像日本人做的那樣,例如他們說“玄妙道策”,那麽怎麽個玄妙法呢?光用嘴巴吹是不行的。這就必須有現代的高手去“讀”他們的棋,去研究他們的棋譜。去盡量真實還原他們對局時候的思路和想法。隻有做到這些,才能告訴普通棋迷,他的棋為什麽稱之為“玄妙”。

  ??可以這樣認為,這種“讀棋”工作,是研究圍棋曆史的核心。你下的結論能不能讓人信服,就看你“讀棋”讀到什麽程度。稍微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貽笑大方。

  ??“讀棋”的工作,說起來好像非常簡單。在很多人看來,所謂“讀棋”,不就是研究棋譜嗎?像李小強這樣的職業棋手,除了正式比賽之外,在平時的訓練中,“打譜”不就是最常見的訓練方法之一嗎?要精讀一張棋譜,無非就是仔細一點,深入一點,這有什麽了不起的?

  ??但是實際上,想真正讀懂一張棋譜,特別是想通過“讀棋”來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想法,遠比想象中的困難得多。

  ??“。。。可是有時候,也會漫不經心地翻開雜誌,掃一眼開篇的對局解說,這一掃可不要緊,是正經的人材在解說我的圍棋,文章也是正經的人材執筆。像“堅忍”之類奇妙的形容詞確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解說內容的幼稚,不能說有什麽錯誤,可是對棋手殫精竭力的地方隻字不提。。。”

  ??“。。。趙棋聖這一著有問題,致使形勢轉危,”看到這樣的記敘。真可謂嚇一跟頭,形勢怎麽就轉危了呢?真想說,那麽咱倆接著下。。。”

  ??以上這兩段話,是日本趙治勳先生的一次“吐槽”。他所說的問題,其實就反應了“讀棋”之難。對於現代棋手尚且如此,麵對古代的棋譜就更不用說了。

  ??由於無法和他們直接交流,因此無法了解他們在對局時候的真實想法。這樣在研究他們棋譜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偏差。要麽是“解讀不到”,要麽就是“過度解讀”。這樣一來,想要做的真正的公平和客觀,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世對中古棋的評價千差萬別。高的說是“名人級別,相當了不起的水準”。低的呢,認為古代棋聖也就業餘高段水平。連業餘頂尖都達不到。

  ??說實話,當一位棋手看其他人的棋譜,“過度解讀”的情況可能有,但更多的,可能還是“解讀不到”吧?就像趙治勳先生說的那樣的:“對棋手殫精竭力的地方隻字不提。。。”

  ??陳超越九段在解讀“當湖十局”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要說陳九段也算是一位著名的“崇古派”了,他對範西屏和施襄夏兩位棋聖,那是相當欽佩和推崇的。當然,他在解說“當湖十局”的時候,立場還是比較客觀。該批評的地方照樣批評。

  ??在某一局中,他就曾經對兩位棋聖的某步具體招法提出了批評。他認為應該下一步“跨斷”,如果實戰中下出這步棋,那麽馬上就可以獲得優勢。為了論證自己的意見,陳九段當然要配備大量的參考圖,以說明自己推薦這步“跨斷”的可行性。

  ??可是對於陳九段的這個意見,有另外一個著名的“崇古派”不同意了。這就是國家隊的羅教練。在那個時候,羅教練其實也沒有去認真研究這盤棋局。他的邏輯非常簡單,也非常有趣。他隻是單純的認為:陳九段推薦的那步“跨度”,應該是不難想到的啊。隻要到了一定的圍棋水平,有了所謂“職業的感覺”。那麽很容易就能看到那步“跨度”。假設說一位棋手忽略了這步棋,那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棋聖也是人,在實戰中下錯1,2步棋,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可問題出來了,羅教練認為對局雙方都是高手啊,要說一位高手沒看到,那很有可能。但從實戰的進程中,好像兩位棋手都沒看到那個普通的手段。這就有點反常了,這樣的概率太低。。。

  ??羅教練當時也沒有說什麽,他隻是把自己的迷惑告訴了陳九段。並且建議陳九段“再看看”。陳九段聽了羅教練的話以後,還真的跑去“再看看”。等陳九段重新研究一遍,他的冷汗下來了。。。

  ??要怎麽形容呢?那時的情況,可能和剛剛結束的“名人戰”決勝局很像。劉大錘在10幾步棋後準備了一個妙手。而李小強同樣也發現了那個手段,從而躲過了那個陷阱。讓那步妙手沒有機會出現在棋盤上。而“當湖十局”中的那盤棋,估計也是這個情況。

  ??當然,曆史的真相到底怎麽樣?現在誰也不知道。因為“當湖”的棋譜雖然流傳下來了,不過他們可沒有“自戰解說”,因此他們對局時候的真實想法,現在誰也不知道。隻能靠後人去分析和推斷。

  ??當日在觀戰室內,馬小飛之所以能夠很快發現那步妙手。就是因為他覺得這件事情不合理。他認為按照李小強和劉大錘的水平,兩個人不可能同時犯下“業餘級別”的錯誤。他就是遵循這樣的思路,才發現那步沒有出現在棋盤上的妙手。

  ??他的這個想法,其實和當年的羅教練異曲同工。

  ??當然,在圍棋比賽的時候,所謂“錯進錯出”的情況也有。李小強他們下棋時是不是“錯進錯出”?他們下完棋後就可以詢問他們,真相很快就能知道。但是當年下“當湖”的時候呢?真相就沒人知道了。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其實就是推斷。盡可能做到“合理推斷”,就是李小強目前想做的工作。

  ??例如根據陳九段的研究,他認為雙方都不下那步“跨斷”,那絕對不是“錯進錯出”。兩位棋聖應該是發現了那個隱蔽手段,才沒有下那步“跨斷”的。這樣的推斷合理嗎?從範施兩位前輩在棋盤上展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來看。這個推斷當然是合理的。反過來說,認為他們是在“錯進錯出”,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理。

  ??再進一步思考,陳超越九段為什麽會那麽推崇中古棋呢?就是因為他研究得比較深入了。他看到了很多隱蔽的東西。就拿那個“跨斷”來說,陳九段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在下那盤對局。自己十有八九就會下這步“跨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至少是在這盤棋中,自己的棋就下崩了。。。

  ??當一位現代的職業九段真正深入研究過“當湖”,他敢說這些古代棋聖是業餘水平嗎?

  ??當然,現在的李小強還沒有開始研究“當湖”。按照他和方老的約定,事情要一步一步來,目前還是先從明代的棋手開始吧。即便如此,李小強也小心翼翼。生怕出現“過度解讀”或者“解讀不夠”的情況。從而影響最終結論的客觀性。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他才要請常韌聖他們幫忙。讓這批暫時還沒有任何偏見,且風格迥異的棋手來幫自己把關。

  ??當然,李小強的算盤打得很好,別人答不答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大,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為什麽要這樣做?第二,我們這樣做了,到底有什麽用處?哈哈,如果你能回答的話,我就照你說的去做。”

  ??“這。。。”

  ??李小強從一個個人的臉上掃過去,發現大部分人都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很顯然,這些人雖然都隻是孩子,但沒人願意受到“剝削”。對於這種明顯的苦差事,好像沒有什麽人有興趣。麵對這種情況,李小強隻好開始忽悠了:

  ??“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

  ??李小強的目光再次掃過去,發現大多數人都頻頻點頭。就連常韌聖這個老實孩子,他也僅僅是遲疑了一下,然後隨著其他小夥伴們點頭。

  ??“唉,你們不願意就算了,本來我看你們進步這麽慢,想傳授一下我的絕招。看這個樣子,你們好像都沒有興趣啊,既然是這樣,那算了算了。。。”

  ??“哦?”

  ??雖然大部分人還是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不過大家的神色顯然已經鬆動了。李小強心裏得意,自己這招“欲擒故縱”,應該還是有點效果的。自己和這幫隊友認識3年多了。雖然說不上朝夕相處,但彼此之間也非常熟悉。這些人雖然都是孩子,但恐怕大家心裏都有一個疑問:

  ??“老大在其他方麵好像都很平常,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好像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可他的圍棋水平為什麽就進步那麽快呢?3年前大家是這個差距。3年後還是這個差距。。。不不不,目前的差距,好像比3年前更大了。這不,老大已經能夠拿頭銜戰的冠軍了。而水平第2好的常韌聖,連擂台賽的選拔賽都過不了關。。。莫非!老大真有什麽漲棋的秘密。。。”

  ??“老大,你漲棋的秘密,不會就是打這些古譜吧。可。。。”

  ??“當然不是!”

  ??沒等羅神豬把自己的疑問說出來。李小強很有氣勢的一揮手,毫不客氣的打斷了自己小弟的話。

  ??開什麽玩笑,這些人都是中國圍棋未來的精英。他們在學習圍棋的時候,什麽棋譜也打過。抱出一摞明代的棋譜,雖然這些人也算是那個時候的國手,但要說打他們的棋譜就會漲棋,這當然是沒人信的。

  ??“我真正的絕招,不在這些棋譜上,而是在我打譜的方法上。”

  ??“打譜的方法?打譜還能有什麽方法?不就分慢打和快打嗎。。。對了,我記得“棋譜快打”的方法,還是你教給我們的。好啊,原來你還有絕招沒有教給我們啊。。。”

  ??“嗨,當時我不是以為這個方法很簡單嗎?所以沒有把這個方法說出來,誰知道你們這麽笨,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想不通。好在我現在意識到了,所以特意來告訴你們。”

  ??李小強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他繼續忽悠下去:

  ??“小豬,我先問你,國內聶老師和馬老師的棋譜,你們肯定打過吧,日本六超的棋譜,你們肯定也要打吧。那現在的問題就出來了。你在打這些棋譜的時候,都是抱著什麽心態打譜呢?”

  ??“當。。。當然是抱著學習的心態打譜。”

  ??“你們都是這樣的嗎?”

  ??李小強再次裝模作樣的看了看其他人。見其他人都頻頻點頭,他心裏有點得意。羅神豬的答案,當然是在李小強的意料之中。這些職業低段棋手在打超一流棋手的棋譜,他除了抱著“學習”的態度,他還能有其他的態度嗎?

  ??有的,當然有的!

  ??“你們知道嗎?這就是我和那麽的差距了。大家想知道,我是用什麽態度打他們的棋譜嗎?”

  ??“什麽態度?”

  ??“我打他們的棋譜,從來就不把他們當成高手,而是把他們當成對手。我估計,這就是我們的差距吧!你們打譜,僅僅是在學習,而我打譜,其實就是想尋找他們的破綻!你們說說,同樣打一張棋譜,你們是把他們當成高手,而我呢,是把他們當成對手。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哪一種的效果更好呢?”

  ??“這。。這樣也行嗎?對了老大,這就是你今天要跟我們說的嗎。謝,謝謝你。”

  ??李小強再次把眾人的表情盡收眼簾,他知道,自己的“忽悠大法”差不多算是成功了。是啊,別人雖然是大高手,我在打他們棋譜的時候,為什麽僅僅是在“學習”呢?為什麽就不能把他們當成對手呢?這樣的話,平時當然不敢說,但是我打譜的時候,心裏這樣想總可以吧。

  ??先不管李小強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不過在這一刻,大家還是願意相信李小強的話。最起碼,如果用了老大的方法,自己可以把那些超一流棋手,當成自己的“對手”,哪怕這樣的機會,隻是隱藏在自己的心裏。

  ??看到大家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李小強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洋洋得意的拿出那些明代的棋譜:

  ??“現在知道我為什麽要求你們寫讀後感了吧。要知道,你們以前打譜的習慣是很不好的。你們要努力糾正過來,用我傳授的思路去打譜。現在,大家就從這些古譜開始吧,記住,大家一定要認真打,打完之後要寫出自己的心得哦。。。”

  ??話說到這個程度,好像再也沒有人不情願了,大家好像都準備接受李小強的“好意”。直到周大洋吞吞吐吐的開口:

  ??“我說老大,你的方法好是好,我也很想用你教的方法試一試。可是,我們為什麽要打這些古譜呢?我們直接打那些日本六超的棋譜,然後在心裏把他們當成對手。這樣做不是更好嗎?”

  ??“這個。。。”

  ??李小強一時間接不上話來。在這一刻,他隻能感慨自己的忽悠功夫還不到家。是啊,自己剛才的忽悠,隻能讓大家認真的“讀棋”,可為什麽就一定要讀這些中國古譜呢?正在李小強絞盡腦汁,尋找新的借口的時候。有人很快幫他找到了理由:

  ??“哈哈哈,我說濟公,我看你平時沒有這麽笨嘛。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清楚。老大讓我們打這樣古譜,那當然是有他良苦用心的。”

  ??開口說話的是劉青。“八駿”的成員之一。隻見他在那哈哈大笑,甚至“教訓”起了周大洋。大家都將目光轉向他,想聽聽他的看法。這個時候,就連李小強都很想知道他說什麽,自己到底是怎麽個“良苦用心”法。

  ??“習慣!這當然是習慣問題。剛才老大都說了,我們以前的打譜方法,那是一個壞習慣。我說大洋,你真的以為,一個壞習慣,就那麽容易修正過來嗎?比如現在給你一張六超的棋譜。當你打譜的時候,你到底是“學習”呢,還是把他們當成對手,恐怕你自己都不知道吧。所以。。。”

  ??說到這裏的時候,劉青顯得洋洋得意,他揚了揚手中的棋譜,他好像看穿了李小強的“良苦用心”:

  ??“所以,老大幫我們找出這些棋譜。這是有他良苦用心的。就拿這些棋譜來說。下棋的人都有一定水平。但是他們到底是什麽水平呢?我們心裏是沒有什麽概念的。我們不知道他們算不算高手,也無法認定他們的水平就一定比我們低。隻有首先打這些棋譜,我們才可以拋開先入為主的概念,從而真正學會這種新的打譜方法。老大,你是不是這個意思?”

  ??“哈哈哈,你。。。你太有才了。”

  ??聽了劉青的解釋後,李小強目瞪口呆,他不得不感慨,在原先的“七小龍”中,果然個個都是人才啊。連這麽合理的解釋都想得出來。真不虧是思維敏捷啊。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李小強知道,自己的忽悠已經基本成功了。在這個時候,李小強決定加上最後一把火:

  ??“哈哈哈,我的想法。。。既然你們都想到了,那還有什麽好說呢。最後我再透露一件事。這樣一些棋譜,除了對我們的學習有幫助外。我還和申城的“圍棋”雜誌聯係好了,我們寫出來的讀後感,最後還要匯總起來。然後在他們的雜誌進行連載。每一期的文章,都要注明這樣幾個字:以下研究,都來自國少隊最新研究成果!大家說,這個主意怎麽樣?”

  ??“好!”

  ??“既然大家都說好,那麽就從今天開始行動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