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歸宿
作者:給您添蘑菇啦      更新:2021-08-12 06:59      字數:2700
  眾人誠惶誠恐落座,這才聊起這幾年的鄉事。

  ??首當其衝的事,自然是瀝海楊府的遠去。

  ??早在楊長帆亮明身份之前,楊長貴便已書信一封大義滅親,檢舉其兄楊長帆出海為寇。之後楊家人被接到了紹興,被接到了南京,又被接到了北京。楊壽全宅心仁厚,隻留了兩個年紀太大沒處去的下人,包括鳳海在內的下人通通給了十兩銀子,撕了契,還了自由身。

  ??之後,杭州重建,需要大量的人財物。杭州周邊已經慘的不成樣子,隻好從紹興挖,瀝海山陰會稽盡皆遭殃,尤其瀝海,此前楊長帆招了不少閑人匠人幫工,現在買賣都沒了,立刻被扣上了賊寇幫凶的帽子,通通被抓去杭州充勞力,眼前幾個人,正是不堪受苦,貌似從杭州逃出來的。

  ??不得不說,楊長帆燒杭州雖一滴血未見,但其後為彌補損失的善後之中,受苦遭罪的依然是百姓。

  ??朝廷本就財政緊張,嚴世藩當權下,必然欺上瞞下,一麵跟朝廷哭窮要工部的錢,一麵跟當地納捐,誰也逃不了,名門望族出錢,沒錢的出人。

  ??“是我害苦你們了……”楊長帆默默歎道,“這樣,今後你們若願意在我府中做事,我可以按月發例錢,來去自由。若想做別的,我也會安排,如今東海南洋正是開墾打拚的時候,起事的都是草根英雄。”

  ??鳳海剛要說話,楊長帆便揮臂道:“你今後就跟著我了,不必提了。”

  ??鳳海終是揉著光頭一笑。

  ??楊長帆緊接著問起最關心的事:“有沒有老爺夫人和二少爺的消息?”

  ??鳳海搖頭:“他們後來都進京了,據說二少爺進了首輔府中,其它就不知道了。”

  ??“哪個首輔?”楊長帆驚道,“嚴嵩還是徐階?”

  ??“肯定是嚴嵩了。”

  ??“……”楊長帆托腮道,“那……現在日子可不好過啊。”

  ??家人留在大明,始終是楊長帆的一塊心病。他非常清楚,明廷不會輕易地處置他們,因為搞了他們,隻會激自己鬧出比杭州還要大的動靜來,相反,好好養著,自己才會老實。

  ??養著,本也是預料之中,可被抓在嚴嵩父子手中,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

  ??北京,嚴府。雖然嚴嵩嚴世藩已回老家,雖然府中冷清了許多許多,鬥爭卻從未停止過,隻是鬥爭的實際核心已不再是原來的嚴氏父子。

  ??深夜,嚴鴻亟收到手信,沉歎了一口氣,進房交予他最信任的幕僚。

  ??這位幕僚,正是東海船主楊長帆的親弟弟,楊長貴。

  ??事關重大,嚴世藩早早埋下根子,親自軟禁楊家人,就軟禁在自己家中。

  ??意思很明了,老子要去當東南總督了,姓楊的你要鬧,掂量一下,你家人並不僅僅在朝廷手裏,還在我手裏。你想讓他們死很簡單,但我不會讓一切這麽簡單,有種狀態叫生不如死。

  ??好在,楊長帆與其義父相同,竭力避免與明廷再有任何爭端,之後甚至獻白鹿並書《進白鹿表》,龍顏大悅,楊家人的日子也就更舒服了一些。

  ??楊長貴到底讀過書,又聰明伶俐,在嚴府的日子並不多麽遭罪,反而很招人喜歡。京城人才是非多,嚴府更是一切是非的中心,毫無疑問,一個人在這裏的成長速度,是遠超瀝海那種小地方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嚴鴻亟,嚴鴻亟年長他五歲,有專門的翰林大儒來府中給他上課指點,楊長貴經常混到近處聽一耳朵,時間久了也與嚴鴻亟熟絡起來。雖身份懸殊,嚴鴻亟卻沒什麽高傲的作風,隻因他出身好過頭了,除了太子就是他,高傲這種事,實是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快感。

  ??兩年前,嚴鴻亟親求嚴嵩,允楊長貴科舉,嚴嵩見楊長貴確也是個人才,就此允諾。楊長貴也不負眾望,考得舉人。這次他也學乖了,知道自己年齡擺在這裏,後麵的會試直接棄考,提前回嚴府。

  ??如此乖巧,叫人不喜歡也不行了。

  ??時至今日,變故來得太過突然,嚴黨魁首嚴嵩官職被免,中樞嚴世藩戴罪回鄉,北京的這個攤子,就這麽突然落到了嚴鴻亟肩上。

  ??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不可能運作這麽複雜的黨爭。

  ??雖然老子和老子的老子給他留下了明朝最為強大的幕僚團,但他並不喜歡這些人,相比之下,唯與年齡相仿的楊長貴投緣。私下裏,楊長貴成了他的第一幕僚。

  ??楊長貴亦知自己的處境,自己是隨時有可能死的人,自己的命掌在哥哥手裏,皇帝手裏,朝廷手裏,嚴府手裏。他要生存,要讓家人生存,才高八鬥是不夠的,必須八麵玲瓏。

  ??因此,他於嚴鴻亟,也是真心誠意鞠躬盡瘁,若是將來有一日自己家人要遭殃,好歹有個有身份的人能拉上一把。

  ??看過嚴鴻亟遞來的密信,楊長貴也是輕聲一歎:“藍道行,非凡人也。”

  ??嚴嵩父子走後,嚴黨並未與徐階正麵衝突,而是將全部的戰鬥力投入到了藍道行身上。這條線本身就是徐階透露出來的,徐階也不可能去保。一時之間,無論朝廷言官還是宮裏的太監,都對藍道行罵個不停。

  ??嘉靖與藍道行私交甚密,本不會輕易搞掉他,奈何這次劾的太準太狠,直接罵藍道行欺君,他根本沒有與神仙對話的本事,扶乩之術皆是欺騙,一直以來所謂的神仙之言,都是他藍道行之言。

  ??這一點,觸碰到了最敏感的地方。嘉靖本不懷疑他,但被說多了也受不住,便刻意準備了張白紙試他,也換了扶乩的太監,從始至終睜大眼睛監視藍道行有無偷看書信。一試之下,路出馬腳,藍道行就此入獄。

  ??入獄,就相當於捏在嚴黨手裏了。

  ??堪比楊繼盛的酷刑施加在了藍道行身上,然而藍道行卻表現出了比楊繼盛更為強大的意誌力。如果說楊繼盛的意誌力源於恨,藍道行卻是一副雲淡風輕,仿佛感受不到皮肉之苦,最終絕食斷水,坐地歸天。自被抓到身死,嚐盡人間之苦,卻半個字也沒說。

  ??“藍道行身死,何心隱逃亡,這條線斷了。”楊長貴歎道,“扶乩欺君之事,牽不出徐階了,隻好另尋他路。”(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