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無恥的口號
作者:給您添蘑菇啦      更新:2021-08-12 06:59      字數:2751
  出東海之前,自然要把內部事宜安排妥當。

  ??現在的徽王府,早已不是一群商盜。苔灣府建成,遊民落地分田,甚至本地夷人也開始往來府城,用打到的毛皮、野味交換糧食布匹,甚至是白銀銅錢。

  ??落地紮根,這裏與九州不同,是真正自家的地盤,軍士有了衛所營地,首領有了府邸。借助澎湖港的利潤坐地分成,在家裏就左手轉右手變成了中介,這樣賺錢過日子,犯不上出海拚命,自然舒服,因而多數人並不主張下南洋。日子已經不錯,何苦還要跑那麽老遠呢?一旦惹惱了弗朗機斷了商路,這中間商還怎麽當?

  ??為此,楊長帆劃了兩條路,想穩穩當當留在島上護衛、管理港口府城的就留下,但抽成會降,想創再一番事業開辟南洋的,就隨船隊出海,賞賜會升,這當然不僅僅是收入的問題,在徽王府的地位也會隨之有所變遷。

  ??東番之地,無論衛所、府縣還是官吏設置均沿明製,可謂東番******,如今的事業可萬不得再以首領和綽號相稱,那是自甘墮落。

  ??此一脈從上至下,名義上的最高級別自然是九州徽王城,最高級的人物是徽王汪滶。

  ??這就是最奇妙的地方,即便先前發生了那麽多事,汪滶卻依然自命徽王,隻因“徽王”這兩個字,幾乎是楊長帆一黨與明廷最後和平的希望。

  ??我認徽王,就代表我不稱帝,徽王之名不過是借大明分封王侯之意,也就是說我還自認為明朝的人,距離徹底造反名義上還有一線之隔。

  ??既不稱帝,又不摒棄徽王之名,黏黏糊糊糾纏在一起,這就是外交。

  ??徽王城之下設參議閣,參議閣元首楊長帆並非被稱首輔,而是船主。避開內閣與首輔兩個稱謂,隻為減少與明廷的火藥味,東海有兩個皇帝嘉靖會生氣,有兩個內閣嚴嵩或者徐階也會生氣。他們鬥他們的爭執,楊長帆搞楊長帆的東海南洋,沒必要拱火。

  ??議事閣船主楊長帆之下,設海事、政事、工事、商事四司,封大都督、大政使、大工使、大商使掌事。由於政事人才稀缺,除楊長帆任大都督外,其餘三使皆由胡宗憲代任,胡宗憲竟也在東番搞出了一套小幕僚群體,隻是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比杭州的要差很多,朝廷明確態度前,有腦子有飯吃的讀書人的確不會來東番。

  ??為此,楊長帆不得不又打出了一個口號——

  ??秀才下海來東番,俸祿百兩治苔灣

  ??但凡你有大明的秀才身份確認無誤,來苔灣立刻提升為知縣以上待遇。

  ??在未經徐文長允許的情況下,楊長帆還放出了更加無恥的口號——

  ??知行合一揚正義,王學名聲蕩東海

  ??順便放出小道消息——

  ??船主楊長帆其實是信奉心學的,什麽你不信?

  ??你總該知道當年楊長帆蕩平鬼倭的事情吧?他在南京等了鬼倭一個月你也知道吧?

  ??那你知道那一個月他在做什麽麽?

  ??嗬嗬,我知道。

  ??他一個月紮在唐順之的簽押房裏,終日閉門不出苦心參學。

  ??沒錯,為平倭寇鞠躬盡瘁的大儒唐順之,江南心學泰鬥,正是他的引路恩師!

  ??什麽?楊長帆是反賊?唐順之是功臣?

  ??嗬嗬,這你就不懂了,燒杭州的時候你可見過唐順之的影子?他當時就在杭州灣,為什麽不攔?其後幾年,二人可曾交手?

  ??總之,事情就被編纂成了這樣,外加當年南京也確實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楊長帆真的和唐順之宅在一起足足一個月。

  ??於是正派徒弟徐文長隱姓埋名,楊長帆儼然成了唐順之的獨門心學弟子。

  ??心學小圈子確實曲高和寡,確實自嗨,不可否認,品得起這曲子的皆非凡人,外加心學學派眾多,中間者兼容並包,偏右者一心輔國,偏左者卻是藐視權威不拜孔的,一切從“知”出發,打破被灌注的固有文化,不信天不信地,隻信自己和正義。

  ??這樣的人若是能引來幾個,於東番也是大妙。而且心學最美好的地方在於,它對統治者是無害的,其祖師爺正是一位千古名臣王守仁。即便他們拉幫結派,即便他們搞陰謀詭計,一切也是最終為正義服務,而非銀兩。

  ??如此力度之下,沒見幾個書生來投,走私投機的家夥卻是來了不少。

  ??距離燒杭州已經很久很久了,朝廷非但沒有出兵,反倒默認了徽王府在澎湖的地位,這讓他們意識到,徽王府貌似已經是個非常安全的走私勢力了。

  ??多數情況下人窮誌短,但也有人窮誌不短的,這類人通常會成為罪犯和瘋子。

  ??但大航海時代,就是罪犯和瘋子的舞台。

  ??嘉靖四十年三月十五晨,八千征南大軍集於嘉義港前。幾番變遷換血之下,這八千人中當年隨汪直征戰者,已不過三千,多數老兵更願意駐守衛所或港口,一些首領也主動去了商事、工事司,卸了兵權,免了征戰。

  ??可以說將要出征的這批人,是新鮮的血液,充滿了野心,希望在南海搏出一片天的家夥們。

  ??楊長帆站於三層高台,徐文長位列其左,趙光頭站在其右。

  ??他遠眺著巨艦百艘,俯視著軍士近萬。

  ??他們的眼中充滿著野性與崇拜。

  ??充滿著對未來的期待與恐懼。

  ??充滿著對財富的渴望與對戰爭的不安。

  ??這就是年輕人,這就是拓荒者,泱泱中華從不缺乏進取與冒險,隻是曆時過久皇族為求隻身苟安,自縛枷鎖,保住了朱家或者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卻扼殺了其餘全部的炎黃子孫。

  ??楊長帆隻想給自己,給自己的故土,給自己的同胞,給自己的國家,給自己的血統一次機會。

  ??大航海時代。

  ??我們雖然遲到。

  ??卻絕不缺席。

  ??楊長帆望此景,雄此心,身體漸漸開始顫抖,這絕不是緊張,而是興奮。

  ??這一路很曲折,很卑微,投嚴黨助紂為虐,認賊作父背罵名,燒故土杭州隻為揚名繼位,縱倭寇洗劫隻求生存成長,這一路可謂是臭名遠揚。(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