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天有不測
作者:給您添蘑菇啦      更新:2021-08-12 06:59      字數:2761
  服喪事重,總督事也重,平常的官員隻需上級簽押便可回家服喪,總督可是要皇帝點頭的,尤其是如走馬燈一般的東南總督。

  ??嚴嵩早已備好了說辭,讓嚴世藩回老家守孝半年,這段時間東南必然會有新的總督,嚴世藩才好回京。一旦嚴世藩回京,一切就又會回到原本的軌道上來。

  ??想的很好,但總會有意外,這次還是個大意外。

  ??大明言官係統極其完備,洪武永樂時代曾是監管全國官吏的強大武器,人人戰戰兢兢,生怕被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黨派的壯大,這個係統的監察功能逐漸削弱,行政功能不斷增強,時至今日已經淪為黨爭的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麽天下人人唾罵的嚴嵩父子穩穩當當,張經王忬等實實在在的大吏卻被活活劾死的症結所在。

  ??即便如此,這套係統的原則依然存在,嚴黨之強,是強在威懾,在他們的群體威懾下,沒人敢出手碰嚴黨的人,可嚴黨並沒有強到能控製這套係統,監察命脈督察院始終由皇帝直接管理,無論是精明的胡宗憲還是耿直的王本固都是督察院出產的精銳,嚴黨也許可以威懾督察院的大多數人,但其中如果有不要命的,或者腦子出問題的人,他們依照製度,一樣可以繞過首輔直接把狀告到皇帝耳邊。

  ??不要命的猛士不是沒有,隻是基本上都已經犧牲掉了,就連當年猛士楊繼盛的朋友王世貞都滾出了朝廷,對敵派斬草除根的鮮明態度,無疑讓嚴黨的局勢更加穩定。

  ??然而再穩定,隻要有人存在,就有變數。

  ??楊繼盛死劾嚴嵩七年零四個月之後,一位猛士再度出現。

  ??督察院七品禦史曾罵死了張經,搞死了汪直,如今再度綻放光芒。禦史鄒應龍矛頭直逼嚴世藩,列數大罪十條,小罪無數,在劾書末尾不忘表明態度——苟臣一言失實,甘伏顯戮!

  ??是的,不是嚴嵩,是嚴世藩,禦史彈劾東南總督,好像已經形成習慣。

  ??嚴嵩何等老辣,隻看過禦史身份姓名,再看彈劾矛頭,便知此事的蹊蹺。

  ??鄒應龍此劾,與楊繼盛截然不同。

  ??楊繼盛是貨真價實的拚命,他根本不是通政司督察院的人,兵部出身,一心精忠報國捍衛京師,卻屢屢被嚴嵩誤事,終致庚戌之亂,兵困將庸,楊繼盛知道,隻要嚴黨在一切就不可能變好,恨嚴嵩入骨,不惜以命相搏,不管我是誰,你是誰,我就是要用命搞你,折磨殺頭通通不在話下。

  ??可這位鄒應龍不同,督察院的官員多半都精明平穩,不問外事,隻管監察。從根上,他就沒有楊繼盛那種與嚴黨的私仇存在,犯不上拚命,這是於己。

  ??於公,嚴世藩這些罪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是以十年計的,而鄒應龍混在督察院也有十年了,他若是深明大義與醜惡不共戴天,這麽多年是怎麽熬過來的?再者嚴黨的招牌是首輔嚴嵩,他為什麽要找嚴世藩下手?

  ??綜合種種,嚴嵩十分確定,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彈劾,就像趙文華彈劾張經,自己彈劾王忬一樣,在彈劾之前就已經做足了工作,彈劾隻是一個工具,送上最後一擊。

  ??至於具體罪名,不說禦史,街上隨便一個孩童都能列出來許多。

  ??竊父權貪汙,據黨營私。

  ??貪工部經費。

  ??貪杭州重建經費。

  ??聚押客,擁豔姬,恒舞酣歌,人紀滅絕。

  ??嚴嵩不明白,在自己眼皮底下他是怎麽做的工作。

  ??這個工作最漂亮的地方,恰恰就是拿嚴世藩開刀,因為對嚴嵩本人下刀是沒用的,二十多年來,嚴嵩與嘉靖的關係早已超越了君臣,任何兩個人相處二十年,要麽成為朋友,要麽成為仇人。

  ??這個下午,嚴嵩按照二十年如一日的那個時間來到涼亭,他希望以朋友的身份來撫平這件事,而不是臣子。可他的朋友今天並不在,石桌上隻鋪了一張紙,嚴嵩顫顫走向石桌,紙上寫了一句很粗淺的話,大概四歲孩子就會熟背的話。

  ??子不教,父之過。

  ??嚴嵩渾身一抽。

  ??一個月前自己還在翻雲覆雨,除掉了記恨已久的薊遼總督。

  ??怎麽今天,突然就這樣了?

  ??茫然回府,令旨已到,緝拿嚴世藩入獄候審,嚴嵩教育不當,年事已高,致仕還鄉。

  ??嚴嵩跪地領旨謝恩,久跪而不能起。

  ??他曾經想過一切會結束的如何壯烈,卻從沒想過會這麽突然。

  ??他想過千萬種應對,曠日持久的見招拆招,卻沒想過就這麽一紙劾書就完事了。

  ??究竟,哪裏出了問題?

  ??還有一個更無奈的疑問,究竟是誰幹的?

  ??一萬個鄒應龍也沒有這個本事。

  ??當朝上下,到底誰有這個本事?

  ??……

  ??紹興總督府,嚴世藩看到了兩名錦衣衛,也看到了旨意,思索良久。

  ??“念我與你們陸將軍曾經是熟識,免了銬子籠子可以麽?我派車,咱們一道舒舒服服回京。”

  ??而錦衣衛麵麵相覷,為首者木木點頭。

  ??嚴世藩真的想跑,他們也是攔不住的,緝拿嚴世藩這個差事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買賣。

  ??“兩位弟兄放心,我不會跑。”嚴世藩當即喚人,“酬謝兩位兄弟。”

  ??銀兩送上,二錦衣衛不好意思地收下。

  ??“兩位弟兄先行住下,咱們明早啟程。”

  ??“這……”

  ??“回京還有銀兩酬謝。”

  ??“不敢再要了……”為首錦衣衛尷尬道,“既如此,明日天亮啟程。皇上要拿,咱們真不敢耽誤。”

  ??“多謝兄弟。”

  ??錦衣衛暫時下榻休息,嚴世藩長歎一口氣,這東南總督,果然不是人幹的。

  ??平心而論,嚴世藩治理東南一年,還真沒什麽大過錯,因為他什麽戰略也沒有,什麽計劃也沒有,沒機會犯錯。俞大猷都督指揮抗倭,戚繼光、唐順之等人把關各個邊防,徐海雖上躥下跳,但終究隻能到張經時代的程度,總督隻要不亂搞,不會再有什麽南京之圍。(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