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傳承
作者:給您添蘑菇啦      更新:2021-08-12 06:59      字數:2496
  楊長帆也不好說什麽,隻撓頭道:“我與文長結識更早一些。”

  ??“嗯……文長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唐順之也談不上失望,“楊參議莫怪,我並未認為你不如汝貞,隻是在我此前的認知內,文長輔汝貞才是東南上上之選。”

  ??這位雖然心平氣和,但口氣實在是大,六品主事直呼巡撫字號,這倚仗真不知從何而來。

  ??楊長帆唯有賠上傻笑。

  ??唐順之接著說道:“言歸正傳,雖然文長這樣安排,我卻並不認為鬼倭真的會來南京,也不認為楊參議可以憑借這些人馬對抗鬼倭。與其在南京守株待兔,不如去江寧,或渡河去烏江駐守。”

  ??楊長帆立即答道:“那邊地勢複雜,利於倭寇潛逃,唯南京城外,一馬平川。”

  ??“嗯……”唐順之並沒有反駁,“既然楊參議心意已決,有什麽需要請告訴我。”

  ??“隻有一點。”楊長帆堅定道,“讓我在留在兵部,第一時間看到一切軍報即可。”

  ??唐順之聞言起身,走到房間角落,抽了一把椅子:“既然如此,你坐在這裏即可,你可以與我同時看到軍報。”

  ??“唐主事不怕我在這裏打擾麽?”

  ??“楊參議耐得住寂寞即可。”唐順之說著又坐回案前,指著書架道,“沒事的時候可以看些雜書,有別人寫的,也有我寫的。”

  ??“那……打擾了……”

  ??“請自便,隨來隨走。”

  ??楊長帆就此與唐順之共享了簽押房,二人基本也沒什麽話可以交流。就這麽坐著幹各自的事。後麵的日子。楊長帆的作息時間基本跟唐順之保持一致。他來就來,他走就走,偶爾借一本書回去讀,沒想到在如此焦灼的時候,進入了一種喝茶看書的悠閑狀態。

  ??他起初確實耐不住寂寞,隻因架子上的書太難讀了,古文繁字需要適應很久,即便字看懂了。品意思還要品好久,沒有譯文,隻能隨緣。

  ??可隨著他理解的深入,讀這些書也愈發變得有趣起來。唐順之這裏擺放的可真是貨真價實的雜書,沒一本四書五經,正統的書最多隻有曆史類的,其餘大部分的書籍都屬於一個可怕的類別——哲學。

  ??其實孔孟之道也可以算是哲學,隻是那是世人皆知的哲學,是統治者希望你去信奉的哲學。而唐順之這裏是另一種哲學,從著者以及行文中看。這些哲學的根子都源於同一個人,王明陽。

  ??而通過偶爾的日常交流。以及與兵部衙役官吏們的打探,楊長帆終於搞清楚了這些東西的脈絡。

  ??在知識分子群體中,默默產生了儒道以外的哲學信仰,名曰心學,創始人王明陽即正德年間大儒王守仁,雖然已過世近三十年,但其功勳偉業依然被傳唱,在這樣的時代中,恪守己任且不用屈身完成了一係列的偉業,是一個無限趨近於神的人。當一個人幾乎成為神,便成了信仰,信仰需要傳承,於是這個學派就產生了。

  ??後來的人,企圖解釋發揚心學,一般到這種時候,原先偉大的思想就將被往各個方麵解釋,簡單的真理也將變得複雜,於是心學之內又產生了各種學派與分支,同時在知識分子群體暗中發揚光大,影響極廣,可以說是一個能量巨大的“兄弟會”,神秘而又強大,沒人知道這個組織中有多少人,都有誰,這個組織也從不公開活動。

  ??在這樣一個思想禁錮的時代,一位半神愣是戳出了一個縫隙,讓思想的種子生根發芽。即便是皇帝也對其采取了一種默許的態度,隻因心學的一切倡導幾乎都是正義美好的,隻教人怎麽做人做事,幾乎沒怎麽提政治與皇權,因此它的存在對於統治者來說完全是正麵效應,即便這堆人拉幫結派,但心學的根基上,他們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

  ??雖然雲裏霧裏,但楊長帆還是基本摸清,這位六品主事唐順之正是一位主要的心學傳人,所以盡管他官居六品,但即便是二品大員也對其禮遇有加。

  ??心學組織內部能人輩出,而且在半神的影響下幾乎都是正義的能人,在共同的信仰中彼此推薦提拔,愈發形成了一股潛在且強大的正義力量,但依然隻能潛在,因為聊了這麽多,嚴嵩這座高山依然無法逾越。

  ??至於唐順之本人為官,這個歲數其實真應該達到不亞於楊宜的地步,這位起始就是會試頭名,但實在運氣不好,前後犯大忌被罷官,過幾年又被請回來,如此反複多次,時至今日,被趙文華胡宗憲請了回來,也隻能提到六品而已。

  ??來來去去,卻也成就了唐順之,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研究遊曆,終成一代心學大師,路過山陰的時候還收了徐文長。

  ??按理說這種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完全可以潛心傳道,可心學是正義的,倭寇肆虐,不能坐視不管,因此他還是被請了出來,這一次不是來鬧的,要平倭。

  ??說到底,心學到底是什麽?

  ??楊長帆也不知道,雖然他看了一個月的唐順之藏書,但越看越糊塗,最後隻能做出草率的理解——要做好人,幹好事,這其中當然有無數的論證什麽叫好人好事,如何做好人好事,楊長帆終究是沒有品透,沒法到達半神的境界。

  ??隻是他沒想到,這一閑,就是一個多月,鬼倭在安徽巡回殺戮,已經沒人能算清楚他們搞死多少人。倭寇沒來,唐順之先要走了,他的才幹畢竟不是主事這麽簡單,也不該是坐在兵部養老的人,這便要啟程南下巡查。他吩咐好這個簽押房留給楊長帆,見楊長帆真的讀的下書,臨別前又送了他一套私藏。

  ??一個月來二人之間總共沒說超過十句話,交往比水還淡,最終能贈書,也算瞧得起楊長帆了。

  ??隻是沒想到,楊長帆根本沒有看書的功夫了。

  ??唐順之走後第二天,南京即刻城進入了哭爹喊娘的狀態。(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