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不擇手段
作者:龍竹      更新:2021-08-12 06:05      字數:2775
  章邯派司馬欣帶先頭軍五萬人馬列陣在洛陽城前,做出攻城的樣子,後麵的大軍陸續增至,聲勢浩大,戰鼓如雷,號角長鳴,城內十三路的分支隊伍加起來共有三萬人馬,都是些遊散兵,沒有真正參加過戰鬥,此時站在城頭望見城外茫茫盡是黑色鎧甲的秦兵,嚇得膽戰心驚。

  ??城內外義軍與秦軍一時對峙起來,司馬欣派弓箭手、長槍手、刀斧手排列成陣,準備發動進攻城池,他則橫槍立馬,遙指城頭義軍,喝罵連連,聲稱若不投降就立即攻城,屠光義軍士卒。

  ??這十三支義軍留下的散兵遊將見狀頓時手足無措,在毫無鬥誌之下,也不知哪路人馬率先從西門撤退,其餘人馬相繼失去抵抗的意誌,紛紛逃亡遁走,隻剩下空城一座。

  ??秦兵先鋒很容易攀爬城牆之上,打開城門,大軍順利馳入城內,洛陽古城就這般輕鬆被秦軍占領,過不片刻,章邯、董翳帶軍十五萬隨後進入城內,重新控製洛陽的主控權。

  ??義軍分支遊散人馬逃命般退到新安,與城內兩萬人馬合起來人數達到五萬之眾,但眾人以訛傳訛,秦軍力量被逃兵誇張描述,有的說三十萬,有的說五十萬,嚇得各路軍心動搖不穩,敵兵未到便已驚慌失措。

  ??龍天羽與此同時,已帶同二學女及燕軍挺進繩池,在燕軍剛到繩池不久,後方的逃兵混亂不堪又銜尾相繼撤回,改為退守繩池。

  ??章邯派董翳帶兵乘勝追擊,窮追不舍,秦軍收複新安城後,緊跟著出兵攻向繩池,不給義軍喘息準備之機。

  ??楚軍收到秦軍反撲的消息,立即召開軍事會議,項羽早想與章邯對壘,他主張先不進攻鹹陽,而是掉過頭對付秦軍追擊,鍾離昧、英布、龍且等虎將也都讚同,與秦軍決一死戰,瞧瞧到底誰能笑到最後?

  ??範增卻反對道:“萬萬不可,攻取了函穀關,鹹陽等於唾手可得,犯不著與秦軍硬拚,假如滅秦後,各路諸侯軍勢必會要求封地封王,到那時各地諸侯軍發展壯大,有了根基,楚軍再要統一天下就困難多了,莫不如趁此機會借刀殺人!”

  ??項羽疑問道:“如何借刀殺人?”

  ??範增不答反問道:“籍兒,老夫問你,滅秦之後,你的理想抱負是甚麽?”

  ??項羽想了想說道:“統一六國,安定天下。”

  ??範增笑道:“好,很好,既然要統一天下,便不能婦人之仁,意氣用事,不可與幾十萬秦軍直接交戰,即使我軍勝利也會損兵折將傷亡慘重,白白便宜龍軍或其它諸侯軍;二來秦統一六國,如今形勢逆轉,楚軍如日中天,正好取而代之,推翻秦朝滅掉各國義軍,那楚國便能稱霸中原,定國安邦了。”

  ??項羽怔怔道:“亞父不是一直倡導要拉攏各路人馬,為我楚軍所用麽,為何此時出爾反爾?”

  ??範增正當興頭,大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先前為了孤立龍天羽,對付彭城義軍,才不得以拉攏各路人馬,哼,每路將領都是有野心的,你以為他們真的會甘願臣服楚軍嗎?他們隻是為了分羹得封地好處才會附庸而來,早晚養虎為患,等各路軍隊分封為王後有了地盤擁兵自重,那時我們再要統一天下,便要逐一攻打,困難可想而知,說不準趙、燕、齊會念昔日恩情,投靠龍軍那時形勢更危,此際張航帶軍幾十萬反撲而來,莫不如借此刀除去函穀關外的各路人馬,這樣既省去咱們的事,又能消耗秦軍的攻擊力,等各路軍與秦軍混戰之後,楚軍以逸待勞突然出擊,打敗章邯的勝算可達到八成。”

  ??眾人默然無語,論計謀誰也不如這老謀深算的範軍師,此計雖狠,但也不太仗義。

  ??項羽猶豫道:“這…這不太好吧,他們日前都是楚軍的盟友,突然反兵倒戈,見死不救,會被天下人唾罵的。”

  ??範增狠狠道:“無毒不丈夫,爭奪天下哪有推讓之理,你此刻不忍心殺他們,將來他們掉過頭會毫不猶豫對付你,利益麵前父子都能成仇,骨肉相殘,何況是那些搖旗不定的牆頭草,莫不如舍次求主,將他們作為我軍統一六國的踏腳石。”

  ??陳平在旁道:“不錯,非常時期當用非常辦法,隻要能達到目的,過程並不重要,即使不擇手段,也在所不惜,成大事者不能拘束小節。”

  ??項羽仍不下決心,歎道:“背信棄義非君子所為,何況又如何向各路人馬解釋,封住雄關城門,拒絕其它隊伍入內,總要找個理由吧。”

  ??範增胸有成竹道:“放心吧,秦軍反撲回來,鎮守在洛陽、新安城池的義軍毫無抵抗,望風喪膽一路敗退,根本就是逃兵,按軍法處置當斬,可以封閉雄關城門,派傳令官奔走相告,讓十三路人馬集合十五萬眾掉過頭抵抗秦軍,若不能拖住秦兵將功補過,便不給各路人馬開城放行,每次攻城都是楚軍在前麵衝鋒陷陣,這次也讓他們出全力擋搶口。”

  ??項羽內心有些掙紮,這樣做固然既省力又得益,而且為將來統一全國掃去障礙,可是這非英雄行徑,深思半晌,想起臨行前其父對他的叮囑:“不可婦人之仁,不能匹夫之勇,要多聽一個叫範增的人計謀。”難道這就是婦人之仁?

  ??範增迫不及待道:“籍兒,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正好各路義軍尚未入關,快下令封關城門吧!”

  ??鍾離昧、季布、龍且都是他麾下猛將,為人正直不惡,均覺此計雖好,但太過陰險並不光彩,勝之不武,臉上現出鬱色,似覺不妥,卻又不便出言反對,畢竟軍令如山,皆以項羽馬首是瞻。

  ??眾人目光一時都聚集在項羽身上,看他如何反應,全軍決率權隻在他一人身上,要戰要和也在他一念之間。

  ??項羽驀然把心一橫,說道:“那好,就如亞父所講,立即封合函穀關門,並派重兵把守,不得任何一路人馬進關。”

  ??諸將得令後,小將荊瓊立刻前去傳達軍令,雄關城門閉合,並派出傳令官送往諸侯各軍營地,諸人聽此消息驚恐萬分,麵對幾十萬秦兵那一路也不能抵抗得了,或者說根本沒有能力和信心做抵抗。

  ??趙歇、張耳、張熬、田榮、田都、臧茶、彭越等人見楚軍明顯放棄諸侯軍,以他們做犧牲品和擋箭牌,過河拆橋推諸人進過坑,聚在一起商議過後,趙軍、齊軍、燕軍引兵共六萬人馬退守繩池,決定與章邯對壘,收住最後一道防線。

  ??其它各路軍抱著一線希望前去懇求,但楚軍無動於衷,閉門不開,無奈之下,怒火中燒大罵楚軍無情無義後,按原路退返繩池,希望集合各路人馬的力量,堅守繩池擊退秦兵,這隻是他們的願望,卻無人真正有信心做得到,畢竟被章邯所統領的秦兵打怕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