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6      字數:4143
  雖然說英國人不想登陸,表示炮擊完畢後就準備回橫濱休整,但是中華帝國方麵卻是執意要登陸鹿兒島,並稱不登陸的話,日`本人是不會屈服的。…≦,

  ??並引用了去年炮擊下關作為例子。

  ??當初多國聯合艦隊炮擊下關後,雖然也取得了部分軍事成果,但是卻沒能使得長洲藩屈服,反而讓使得長洲藩更加防備和敵視外國人。

  ??由於帝國的堅持,而且表示登陸作戰的時候,帝國的部隊可以打前鋒率先登陸,所以英國人也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

  ??第三天,中英聯軍在艦隊的掩護下,正式登陸鹿兒島,最先登陸的是中華帝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以及皇家陸軍組成的一個臨時混成團,一共約有一千三百人。

  ??登陸後,他們第一時間就是朝著炮台發起進攻,並和駐防炮台,試圖修複炮台的日`本薩摩藩部隊發生了交戰。

  ??這些前來參戰的薩摩藩軍隊在日`本國內也不算弱了,裝備了滑膛槍以及少量的米尼步槍,也不愧是日`本四大強藩的軍隊。

  ??但是麵對中英聯軍卻是兵敗如山倒,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造成這種差距的固然有雙方武器的差距,中華軍和英軍的參戰士兵清一色的後裝步槍,而薩摩藩的士兵隻有少量米尼步槍,大部分還是燧發槍,火炮上的差距也多。

  ??不過除了武器差距外,還和軍隊的素質有關。

  ??中華軍從餘勝軍時代開始,就是頻發作戰。作戰經驗豐富,而且詳細的步兵戰術已經從線列戰術改為散兵戰術。中華軍的步兵連英法聯軍都能收拾掉,更別說這尚未開化的日`本軍隊了。

  ??中華軍強。英軍自然也不弱,雖然前幾年在上海栽了個跟頭,但是人家英國很快就是反應了過來,如今他們的一線部隊基本已經全麵換裝恩菲爾德1859後裝步槍,而且英軍也是常年全球作戰,作戰經驗豐富的很,也多少使用了散兵戰術。

  ??所以中英聯軍和薩摩藩的戰爭,就如同兩個成年壯漢欺負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娃娃一樣,雖然說出去很丟臉。但是過程絕對讓人覺得舒爽輕鬆。

  ??就和後世日俄戰爭裏的俄國人說的那樣,這場戰爭就是一場武裝行軍。

  ??薩摩藩在三天時間裏,先後組織了總數超過五千人的軍隊,試圖阻攔中英聯軍的進攻,但是都是遭到了失敗,並損失慘重。

  ??當中英聯軍進軍到鹿兒島城門下的時候,中英聯軍的傷亡不過三十人,十五人死亡,其中有一個還是在過橋的時候自己摔死的。

  ??而薩摩藩方麵呢。雖然早期的炮擊中死傷不大,隻有一兩百人而已,但是後續為了阻攔中英聯軍的進攻,他們卻是死傷慘重。陣亡至少超過一千人,傷就更多了。

  ??當中英聯軍推進到鹿兒島城的時候,薩摩藩方麵終於是選擇了屈服。並派人前來議和。

  ??這再不議和,中英聯軍就能直接打進鹿兒島城。然後把整個鹿兒島城夷為平地了。

  ??隻是這一次的議和,它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卻是比之前要大得多!

  ??其他先不說。光光是那三十萬英鎊的賠款就足夠讓薩摩藩上下為之哀嚎了。

  ??當薩摩藩方麵的代表麵帶怒氣的說,之前不是說隻要十五萬英鎊賠款嗎,怎麽現在又變成三十萬了?

  ??負責談判的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很有誠意的主動解釋道:“那是開戰以前,你們還沒有戰敗,而現在你們戰敗了!”

  ??雙方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議定金額為二十萬英鎊,不過薩摩藩自身肯定是不可能掏出那麽多錢來償還貸款的,曆史上他們配給英國人的賠款,都是由幕府支付的。

  ??但是現在幕府和薩摩藩本來就是對立,自然不可能替薩摩藩賠款,無奈之下,隻好采取了另外的賠款方式。

  ??即向英國麗如銀行以及中華帝國皇家銀行分別貸款,以關稅、財政收入等為抵押,如此才有錢賠付。

  ??但是向銀行借款,這利息肯定是低不了的,哪怕是簽訂的十年的貸款,但是每年需要償還的本息對於薩摩藩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數字。

  ??有這麽一道賠款套在薩摩藩身上,至少得讓薩摩藩的工業化進城減緩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當然了,為了免的薩摩藩狗急跳牆,來一個魚死網破也不願意投降,所以在薩摩藩方麵的強行要求下,不再要求薩摩藩藩主承擔責任,改由其他戰前傾向於開戰,並願意議和的薩摩藩高層承擔責任。

  ??畢竟賠款什麽的雖然數額大,但是對於薩摩藩的貴族高層而言,不過是多征收稅收,多壓榨人民的事而已,但是讓薩摩藩藩主承擔責任那可就不一樣了。

  ??除了讓之前那些堅持武力抵抗的重要權貴承擔責任外,另外還要求薩摩藩開放鹿兒島港口,允許中英兩國船隻(包括戰艦)而不得幹涉。

  ??為防範今後發生薩摩藩傷害中英兩國商人等,要求在鹿兒島城外劃出各自一片土地,給予中國人以及英國人用於經商、居住等使用,並且為了保護兩國人民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有權利在上述租界駐紮士兵。

  ??這條約分別稱之為:中薩鹿兒島條約,英薩鹿兒島條約。

  ??這份條約簽訂後,駐日公使李博倉就是立即把條約送回國內審批。

  ??不過這個時候林哲還在天津呢,之前他已經通過電報獲知了和薩摩藩之間的戰事,不過因為距離過遠,而且說實話戰爭規模也不大,所以也就放權給李博倉處理。

  ??而李博倉也沒有辜負林哲對他的信任,從一開始的對薩摩藩的交涉,再到聯合英國人一起出兵,然後到後麵的議和談判,都是充分的表現出來了一個殖民帝國外交人員的應該有的貪婪和強勢。

  ??盡管隻有二十萬英鎊賠款,嗯,還得和英國人平分,最後到手的不過區區十萬英鎊而已,這點錢甚至都不夠一艘噸位較大一些的鐵甲艦的造價。

  ??但是卻是從鹿兒島取得了一塊租界,這一點對於帝國而言象征意義還是比較大的。

  ??這樣也就代表著中國已經在日`本取得了三塊租界,分別是江戶租界、稚內租界、鹿兒島租界。

  ??這代表著中華帝國的殖民事業已經取得了卓越成果。

  ??身在天津的林哲很痛快的就是批準了中薩鹿兒島條約,同時為了表彰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的功績,特賞賜男爵頭銜。

  ??批準完了這份條約,林哲也是拿起來了今天送過去的其他文件,相對於日`本那邊的事務,毫無疑問國內的事務要更加重要一些。

  ??盡管在林哲的心中,壓製日`本的工業化進程是既定目標,不過說實話現在的日`本還太過弱小,根本就無法牽動帝國的大部分力量,甚至一小部分都算不上,而且怎麽說呢,日`本弱小了不代表中國就能夠強大了。

  ??要想晉升為列強之一,不是靠欺負日`本就可以的,要得自身強大起來。

  ??隻有完成了工業化,並對現有的農村經濟模式進行優化改革,這樣才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國力,如此才有足夠的資本和英法等國爭奪亞洲地區的利益,和俄國爭奪外興安嶺、中亞地區的領土。

  ??自身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國力,那麽就算在日`本打了個小勝仗,但是也無法改變什麽。

  ??今天送來的幾份文件都是內閣各部轉送上來的,都是一些看起來屬於小事的政務,比如說湖北湊請在武昌設立一所高等師範學校,請求中央給予財政支持。

  ??還有山西那邊有好幾個縣遭了旱災,災民食不果腹,山西當地省、道等各級政府已經進行賑災救濟事宜,由於自身財力不足,請中央酌情撥款支持的。

  ??然後就是交通部奏報,正在施工中的株萍鐵路遭到了當地宗族暴民的幹擾,阻礙施工人員進行施工,並和施工人員發生了衝突,已經造成了數十人死傷。

  ??對此,林哲都是一一批示,武昌那邊要設立高等師範學校,這是好事,不過中央的教育經費有限,也不可能說扶持就扶持,所以批示轉教育部處理,意思是教育部還有錢的話,那麽教育部就適當了的給一點,其他就沒了。

  ??山西的賑災救濟是必須的,所以立即批示著民政部處理,並額外批示財務部酌情撥款。

  ??株萍鐵路的修建和當地民眾發生衝突?沒什麽好說的兩個字:鎮壓!

  ??所以他的批示是:著江西、湖南守備司令部處理。

  ??至於造成施工方和民眾衝突的理由是什麽,他不在乎也不關心,不外乎就是鐵路震動地脈,影響風水,然後還涉及到墳墓遷移,農田征收這些事宜。

  ??而修鐵路的並不是官府,而是中國鐵路公司,這是一個商業機構,而這個公司乃是皇室產業的全資子公司,行為處事還是比較規矩的,一些陋規可能會有,但是絕對沒膽子去做一些會引起民憤甚至暴~動的事。

  ??所以大部分都是有合理的補償,至於為什麽還造成衝突,不外乎是當地民眾掀起補償不夠,或者說幹脆就是不要補償,就是不允許鐵路通過而已。

  ??如果真的是鐵路公司方麵存在問題,隻有會有另外的方式去處理,但是麵對民眾的武力反抗,而且是反抗鐵路修築,那麽林哲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引起的,他都不允許。

  ??他絕對不允許國內出現反對修築鐵路的風潮出現,所以一遇上這些事情,他的手段都是果斷而迅速的,那就是堅決的鎮壓。

  ??鐵路是中國完成工業化的最主要推力,不管如何林哲都是要把鐵路修起來的!(未完待續。)u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