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散兵編製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5      字數:4221
  1861年軍方的主要任務,乃至未來三四年內的任務都是以擴張現有部隊規模,換裝新式步槍,火炮為主,同時保持在邊境地區,尤其是外興安嶺以及新疆地區的軍事力量。

  ??所以軍費的花銷也主要是上述幾個方麵為主!

  ??不過當軍方提交了1861年度的整編計劃時,林哲卻是把軍方的整編計劃駁回,並且明言要求軍方參考軍訓部編製司提出的新編製進行整編!

  ??所謂新編製,也就是軍方專門為了發後裝步槍的散兵戰術所規劃的一種專門編製。

  ??到目前為止,盡管中華軍已經批量列裝後裝步槍,但是部隊的編製依舊是早年餘勝軍時代的編製。

  ??這種編製中的步兵編製為以十人為一排,八排為一連,六連為一營,三營為一團,三團為一師或兩團為一混成旅。

  ??其中在步兵營編製上額外配置一個炮兵排,轄有兩門四磅的輕型步兵炮。

  ??一個正規的步兵師配屬下屬部隊:

  ??三個標準的步兵團。

  ??一個含有兩百騎的騎兵連。

  ??一個炮兵團,轄有二十四門十二磅口徑的火炮以及六門大口徑臼炮、六門六磅騎兵炮。

  ??一個輜重團,轄有輜重兵一千二百人,配屬各類騾馬以及馬車等。

  ??一個工程營,配屬工程兵三百餘人。

  ??一個軍樂隊。

  ??師指揮部裏還有各類參謀人員,一個師屬警衛連。

  ??全師滿員滿編製狀態下,擁有九千兵力!

  ??這種編製實際上乃是前裝步槍線列時代的標準編製,其基礎編製也就是步兵連、步兵營這一級別乃是效仿英軍的殖民地部隊的。

  ??但是這種線列時代的編製已經是明顯無法適應散兵戰術了,使用後裝步槍的部隊主要以傘兵戰術為主,而且部隊往往分散的比較開。

  ??線列時代裏,一個步兵連的連長可以輕鬆直接指揮下屬的八個、十個甚至更多十人製的步兵排,一個步兵營的營長可以輕鬆指揮下屬的六個連甚至八個連。

  ??然而到了散兵戰術時代裏,由於部隊的展開麵積相當大,營長、連長們的名聲很難及時傳遞到各下屬部隊。同時一個十人製的步兵排有些尷尬。

  ??由於後裝步槍相對前裝步槍而言擁有極大的速射,因此同等兵力下,一個十人製的步兵排可以發揮出來前裝時代大概是三到四倍的火力密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步兵排同樣展開的比較寬。他們麵對的往往不是敵軍的十個人,而是二十個乃至三十個敵軍。

  ??麵對種種不便,在實戰中,基層的步兵連指揮官們往往是采取較為靈活方式來指揮部隊作戰的,比如說一個步兵營的營長。他往往會派遣自己的副營長單獨率領指揮兩到三個步兵連,然而營長自身直接指揮三到四個步兵連。

  ??同樣的,那些步兵連的連長們往往會讓副連長以及麾下的資深上士排長來單獨率領兩個到三個步兵排作戰。

  ??如此在實戰中,中華軍在編製上雖然依舊保持八排六連製,但實際上是形成類似三三製或者三四製的實戰應用編製。

  ??由於實戰影響,負責部隊訓練,軍官培養的軍訓部甚至在陸軍軍官學校開設相關指揮課程,比如說如何在實戰中更好的把一個步兵營麾下的六個步兵連進行拆分調配,以獲得更好的實戰效果。

  ??為此,軍訓部的編製司還專門研究了這種適合散兵戰術的編製!

  ??軍訓部內部把目前的新式編製稱之為‘散兵製’。用以和以往的線列製進行區分,這種所謂的散兵編製詳細情況是:

  ??一個師下屬兩個步兵旅,一個步兵旅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步兵營下轄四個步兵連,一個步兵連下轄三個步兵排,一個步兵排下轄三個班。

  ??最基礎的一個步兵班則是擁有包括班長在內十四名步槍手!

  ??這種編製和以往的線列編製是截然不同的,由於區別實在太大,而且施行起來誰也不知道管不管用,所以軍方將領們普遍對這種編製抱有一定的抵觸。

  ??因為中華軍過往多年的戰爭裏。已經是習慣使用,甚至說是非常擅長麵的線列編製,而且也沒有遭遇到什麽失敗,所以在很多將領們看來。就算的陸軍開始運用後裝步槍,開始使用散兵戰術,但是也沒有必要對現有編製進行調整。

  ??因此軍方1861的整編計劃裏,就沒有任何提及新編製的事項。

  ??但是軍方的這些將領們不重視,不代表林哲不重視了,身為一個後來者。盡管他不是什麽軍事愛好者,但也同樣知道二戰前後的部隊都是三三製居多。

  ??同時考慮到中華軍已經逐步全麵換裝後裝步槍,盡管這些後裝步槍和後世的成熟後裝步槍無法相提並論,但也是後裝步槍啊,火力密度可差不到那裏去。

  ??除了火炮還沒能裝備後裝火炮外,實際上現在的中華軍在武器裝備上已經並不算差了,勉勉強強也能夠用十九世紀末,二十年代初的一些戰術了。

  ??所以林哲才是親自插手軍方的整編計劃,要求軍方參考新式散兵編製進行整編計劃!

  ??不得已之下,軍方內部隻能是重新製定整編計劃,不過任何時代的軍隊都是非常保守的,所謂的新編製或者新式武器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試驗,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都很難得到軍方的徹底信任。

  ??所以軍方在新提出的1861年整編計劃裏,雖然聽從了林哲的意見,但也隻是隻聽了一部分而已!

  ??該計劃裏,準備在新編的二十四步兵師、二十五步兵師裏采用新式編製,同時由於尚不清楚目前這種新編製是否可行,同樣也擔心萬一這種新編製真的效果不錯的話,現在編練過於老編製的部隊還得重新來搞,所以軍方幹脆決定在1861年的時候隻新成立兩個步兵師,也就是第二十四步兵師和第二十五步兵師,原本計劃中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步兵師的編練計劃則是直接暫定。

  ??原定軍費則是挪用到後裝步槍的換裝以及地方守備部隊的建設、騎兵、炮兵部隊的建設上去。

  ??至於說那些老部隊的編製嘛,則是繼續沿用舊有編製,如果說新式編製真的可行。那麽未來再持續改編為新式編製。

  ??盡管暫停了其他三個師的擴編計劃,但是由於加大了守備部隊的組建、新式步槍和火炮的換裝,組建更多騎兵等計劃,所以整體而言該計劃能夠順利實行的話。中華軍的軍力還是能夠得到大幅度的增長。

  ??預計野戰軍的兵力能夠從高現有的約二十萬提高到三十萬左右,地方守備部隊預計從十五萬人提高到三十萬左右。

  ??屆時帝國全國範圍內,第一線和第二線的戰鬥部隊加起來總數大約會在六十萬人左右。

  ??此外這並不包括近衛軍!

  ??自從雲南和四川的戰事結束後,出戰的兩個近衛軍混成旅回到了南京,同時臨時性的第一近衛混成旅、第二近衛混成旅番號被撤銷。各部隊歸還所屬的三個近衛師中。

  ??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大皇室或者說林哲本人對近衛軍的掌控力度,避免近衛軍受到其他陸軍將領的影響,林哲進一步剝離了近衛軍和皇家陸軍之間的聯係。

  ??近衛軍的所有事務,包括募兵、訓練、作戰指揮都是從皇家陸軍內剝離,單獨成立了皇家近衛軍總司令部,組建專門的機構,比如軍訓司、參謀司、軍械司等。

  ??基本上就是縮小版的最高統帥部,雖然雖然不多,但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該有的基本都有。

  ??目前三個近衛師是按照老舊編製滿編製。總兵力大約兩萬八千人左右,此外如果算上同樣歸屬近衛軍係統,但是隻負責宮殿以及各內閣機構駐防事務的幾個獨立警衛營的話,那麽總兵力大約是在三萬人。

  ??而現在林哲看見軍方的將領們比較保守,不敢大規模應用新式編製,他也是不好直接反對,畢竟軍方的將領們也不都是笨蛋,他們這些做也是有理由的。簡單來說就是現在陸軍的狀態已經處於比較良好的狀態,貿然采用沒有經過實踐和戰爭考驗的新式編製風險極大,如果順利的話那自然是萬事大吉。但萬一效果不好呢?

  ??到時候可是會讓數十萬大軍喪失戰鬥力的,真要出現這種狀況,帝國千萬平方公裏的疆土誰來保衛?

  ??所以林哲也不好反對,弄兩個師就兩個師吧!

  ??不過林哲轉身就是對近衛軍進行了改編。皇家陸軍規模大一旦出錯很難休整,所以不能輕易改革。但是近衛軍一共也才兩三萬人,正所謂船小號掉頭,真要出什麽事也能快速恢複過來。

  ??所以林哲就是直接指示近衛軍進行新式編製的改革,進一步發揮出後裝步槍、散兵戰術的優勢,並提前改革為其他兄弟部隊提供改革經驗。

  ??基於此。近衛軍方麵的第一近衛師也就是成為了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首支按照散兵戰術進行編製改革的部隊。

  ??如果用後世的眼光來看,那麽現在第一近衛師的編製改革一旦成功,,其新式編製模式將會成為全球陸軍未來至少五十年甚至百年的標準模板。

  ??要知道一師兩旅兩團三營四連三排三班的編製乃是十九世紀末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全球陸軍標準標誌,甚至曆史上一直到二戰時期,一些工業能力有限,裝備不怎麽好的部隊,比如說日`軍依舊停留在這種編製模式下。

  ??而即便是二戰以後,陸軍的基本編製也沒有脫離這種限製,不過是一些細節改來改去而已,一直等到八十年代以後才是陸續被合成編製逐漸取代。

  ??當然現在的這些近衛軍軍官們還不知道,他們正在書寫世界陸軍曆史上的重要篇章。(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