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東北設省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5      字數:4329
  這些地區,尤其是安徽、湖北、山東等地因為戰爭的傷害,不管是農業還是工商業都是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農村裏田地成片成片的荒廢,城鎮裏店鋪關門,人煙稀少。

  ??這些都是嚴重影響了帝國在這些地區的財政收入!

  ??此外為了恢複民生,讓民眾修生養息,帝國對前幾年受到戰爭破壞較為嚴重的地區一般都是實行減稅甚至免稅政策的,比如說被太平軍以及清軍、鎮胡軍還有中華軍都反複爭奪過的九江地區,偌大的一個九江城就找不到幾個活到戰後的普通百姓,農村地區的民眾也是大量逃亡,偌大一個九江府的剩餘人口隻有區區五萬人,而且都是老弱婦孺,根本就沒剩下幾個青壯。

  ??要知道九江可是贛北地區的重要農業以及工商業基地啊,這受到如此嚴重的戰爭破壞自然也就極大的影響了帝國的財政收入。

  ??為了恢複九江地區的農業生產,帝國一邊是從其他地方搜羅無地的民眾移民過去,並分發土地讓他們耕種,另外一方麵也是采取了首年免稅,次年半稅的扶持政策,試圖讓九江等贛北地區盡快回複元氣。

  ??由於戰爭的破壞,因此就帝國的農業稅而言,征收的總量實際上還不如前清時代的田賦。

  ??不過帝國得益於工商業的極大發展,工商業的稅收大幅度增長,同時還帶動了海關收入的急劇增加。

  ??這些都是讓帝國稅收比鹹豐年間的滿清稅收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畢竟曆史上滿清消滅了太平天國後,都能搞出來一個所謂的同治中興,沒有道理他林哲統一中國後就做的更差啊。

  ??因此統一後的中國,實際上會擁有比鹹豐年間更多的財政收入來支撐移民屯邊等一係列的帝國施政。

  ??既然資源上問題不大,那麽限製大規模移民囤邊的因素還有什麽呢?

  ??自然就是官方組織能力了!

  ??對於新生的帝國而言,大多數的官員其實能力都不咋地。上層官員都還好一些,雖然可能出身都不怎麽樣,很多都是秀才。舉人甚至科舉時代不入流的人又或者幹脆是商人出身,很少有和江道泉這樣乃是前清進士出身的人。但是這些人以往都是林哲幕府的幕僚,他們雖然做八股文章不怎麽樣,但是辦事能力都還算是可以的。

  ??而帝國的中層官員,也就是縣令、知府以及府省各部門的廳長,處長們,這些官員卻大多數都是前清官員出身,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具備前清舉人以上的功名,而且知府、知縣這些主官的話往往還是前清進士出身。

  ??然而這些人雖然做八股文章的本事不錯。當官的經驗也有,但是依舊難以適應帝國目前這種全新的政治體係。

  ??以至於相當多的地方官員都是嚴重依賴下屬各部門的人員處理公務!

  ??從施政能力上來看,大部分帝國的地方官員都是不合格的!

  ??然而林哲暫時也沒有能力解決這種麻煩,畢竟天上不可能掉下來好幾萬個接收到近代教育的官員給他。

  ??所以盡管大部分的地方官員能力都不怎麽樣,但是林哲也得捏著鼻子繼續用著。

  ??好在帝國中央各部門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中央各部門做製導,那些地方官員們就算是頒布就班來做,估計也出不了多大的問題。

  ??關於移民屯邊的事,林哲算是準許了,不過卻是要求畢餘同先展開試點。等摸索出適當的經驗後,再大規模推行。

  ??得到林哲的準許後,畢餘同很快就是行動了起來。以內閣農林部為主導,然後民政部進行配合,開始前期的移民囤邊試點。

  ??由於一開始沒有經驗,各方麵的準備也不是很充足,加上畢餘同急迫的希望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從而在自己的政績簿上記上一筆,所以首期的移民囤邊規模並不大,首期移民大概是一萬人,移民主要來源於直隸、山東兩省的無地農民。

  ??安置地則是在東北沈陽附近(盛京)。

  ??這些新移民將會以極為廉價的價格從國家手中獲得大量土地。這些土地雖然不是免費發放,但是地價極為低廉。隻有關內地價的十分之一左右地價價格,同時允許移民分十年時間以收獲的農作物償還。

  ??同時實施前兩年免稅。後三年半稅一共五年的優惠政策!

  ??然後官方還會向農民提供種子,必要的農具、耕牛租用等生產資料,當然同樣不是免費的,隻是價格相當低廉,而且允許多年分期償還。

  ??這些都是優惠政策都是為了降低新移民的生存難度,畢竟帝國隻給了一大片荒地給他們,如果不給他們提供必要的扶持的話,他們別說給帝國繳納稅收的,能不能活下來還是問題呢。

  ??至於這些廉價提供給移民的土地,主要是來之於國有土地,大部分都是從滿清貴族以及皇室等手中沒收的各種田莊、圍場、林場等。

  ??再加上地方官府自身保有的大量官田等,也就導致了東北地區,尤其是比較偏僻的地方裏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國有土地,私人土地主要是集中在遼河一帶以及遼西等地。

  ??為了配合移民囤邊的政策施行,林哲也是正式在東北建省。

  ??東北地區和關內地區不同,滿清時代是沒有直接建立行政省份的,而是以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三大轄區為主,行政體製和關內地區都不一樣。

  ??隨著中華軍的第十四師逐步把東北地區的殘餘清軍清剿完畢後,內閣派遣的地方官員也是陸續入住。

  ??一開始因為東北地區地廣人稀,一共才那麽幾百萬的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遼陽地區,黑龍江和吉林以及更北邊的外興安嶺都是屬於地廣人稀的地方。

  ??人口總數都沒有江南等地一個府那麽多!

  ??所以帝國一開始在東北那邊隻設置了一個遼陽省,轄區包括了前清三大將軍轄區,基本上就是整個東北了。

  ??但是後來意識到那麽大一個地方隻設一個省的話實在太不像話。但是如果分割出來設立好幾個省的話,遼陽那邊還好一些,好歹有幾百萬人口。但是黑龍江和吉林的話可就真沒什麽人了。

  ??所以內閣那邊就是糾結好久後,但是還是妥協了。按照前清的三大將軍轄區進行細分,直接分化為‘遼陽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個省份的轄區和後世現代的三省轄區不一樣,比如說黑龍江省,其轄區南鄰蒙古、東臨吉林,西鄰額爾古納河、北鄰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至外興安嶺。吉林省的話,北鄰外興安嶺以南(尼布楚條約待議地區),東臨大海。南麵和和朝鮮、遼陽省相鄰,同時包括庫頁島。

  ??隻是新設立的這三個省份裏,帝國能夠徹底控製的隻有遼陽省以及黑龍江省的南部分地區、吉林省的南部分地區。

  ??而廣大黑龍江以北地區則是處於事實上無法控製地帶!

  ??這主要是這片地方實在太大,而東北方麵的中華軍隻有區區一個第十四師,比如說偌大一個黑龍江轄區,第十四師竟然隻有區區三千人左右的駐軍,而且還是分布在諸多據點裏。

  ??至於庫頁島,因為距離實在遠得很,所以軍方隻是隨便在庫頁島的南部地區派遣了一個連過去駐防,打算修築一個小要塞之類的。給北上的海軍船隻提供一些少量補給,至於普通百姓一個沒有,官員也沒有。而對岸就是同樣處於蠻荒之地的蝦夷島,即後世日`本的北海道。

  ??當然了,中國在黑龍江以北地區的軍事存在相當薄弱,也就是一個據點裏有幾十人百來人,然後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兩三千人,但是對麵的俄軍也沒有多少,滿打滿算也就幾千人而已。

  ??不過除了士兵外,這些地方還有大量的民眾,隻是這些民眾都是被流放過來的罪犯啊什麽的。拿起槍支也是能夠戰鬥的,所以算得上是武裝民兵。這些都加起來的話,俄國人在遠東地區的武裝力量是可以達到五千人以上的。

  ??在這片不毛之地裏。雙方都沒有能力維持一直大規模的部隊,彼此都隻有幾千萬把人而已,所以什麽大規模戰爭是打不起來的,頂多就是武裝衝突而已。

  ??而這種武裝衝突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實在算不上什麽戰爭,今天我突襲一個你的移民據點,然後你明天過來摧毀一個我的前哨點都是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林哲甚至都沒有對這些事搭理過。

  ??反正那鬼地方自己也很難派遣更多的部隊,現在第十四師上萬人馬的後勤供應就讓遼陽地區的壓力相當大了,如果派過去幾萬人的話,遼陽那邊供應不了,難不成還要自己千裏迢迢從南方運糧食過去不成?

  ??反正現在有衝突就有衝突唄,慢慢耗著,反正情況再糟糕也不過損失幾個前沿據點損失幾百人而已,這俄國人還沒有這個能力在遠東地區大規模出兵,調集萬人左右就是它的極限了。

  ??林哲倒是要看看,這俄國人能和自己好多久,然後才願意放棄他們搞出來的所謂璦琿條約!

  ??如果一直都那麽堅持,惹惱了林哲的話,他連一百多年前的尼布楚條約都不承認,他倒是要看看這俄國人願不願意在廣泛的北方和自己來一場大戰。

  ??不管是東北還是西北中亞地區又或者是蒙古地區,其實雙方都麵臨著補給線太長,無法維持大量常駐兵力的困難,在沒有修成鐵路之前,雙方的戰爭頂多就是萬人左右的規模,超過萬人是相當困難的,要在新疆以西地區維持一個師作戰花費的各種資源,比在中原地區維持十萬大軍作戰的花費都要高。

  ??而且就算前線失敗了其實影響也不大,比如說在中亞戰敗了損失了幾千人,林哲眉頭都不會皺一下,立馬再派一個師過去,自己要打過去拿下中亞地區雖然可能性很渺茫,但是它們俄國人要是能夠打進新疆來,林哲的名字就倒過來寫!

  ??大體上雙方都是屬於烏龜殼,我奈何不了你,你也奈何不了我的那種!

  ??所以盡管和俄國人的邊境衝突非常頻繁,但是林哲並沒有放在心上,要想解決北方邊境問題靠純粹的軍事行動是無法達成的,最有效同時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移民!(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