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編製改革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5      字數:3808
  如果不對地方政府的部分不恰當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憑借督察院等強力部門的清掃固然是可以把這些情況清掃一空,但是就和人家嘉興縣知縣說的一樣:那幾百號人誰來養活?

  ??難不成他還得把準備給軍方的戰爭費用給拿出來不成?

  ??軍方沒了錢怎麽賣軍糧草料,怎麽給新招募的士兵發放安家費,怎麽給現役士兵發放薪餉,怎麽購買炮彈槍支大炮。⊙,

  ??如今的帝國形勢,克扣那裏的費用也不能克扣軍費啊!

  ??雖然說如今吳淞之戰已經結束,但帝國和聯軍的戰爭卻是沒有結束,聯軍正在從南亞各地抽調兵力增援,試圖再一次匯集足夠的兵力進攻吳淞炮台或者其他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帝**方自然也是不敢有任何的鬆懈。

  ??吳淞之戰後,軍方不僅僅對受創的第二步兵師、第六步兵師、第七步兵師、第十一步兵師補充兵員,同時加速了1858年度的幾支新部隊的編練速度。

  ??早在聯軍進軍上海之前,中華帝國的1858年度戰略規劃中就已經確定了新擴編五個步兵師的計劃,而後雖然聯軍的進攻讓中華帝國在年初的時候大規模變更了戰略計劃,但是擴軍的計劃並沒有改變太多,新部隊的擴編依舊在繼續。

  ??而這種擴編速度在吳淞之戰後就更加快速了,繼吳淞之戰就已經編練成軍的第八步兵師後,第六軍的另外一支新編部隊第九步兵師也是在吳淞之戰結束數天後宣布正式成軍。

  ??不用多久,已經實際參戰。並且在吳淞之戰中受創不小的第十一步兵師也是宣布正式成軍。

  ??也就是說,吳淞之戰期間的第十一步兵師雖然已經參戰。但實際上是尚未變成的部隊,大體上可以算得上是“暫編第十一步兵師”。和正式成軍有所區別。

  ??七月中旬,新擴編部隊中的另外一支重要部隊,即第五軍所轄的第十二步兵師也是宣告成軍,不過該師的宣布正式成軍有著部分政治含義,因為它並沒有和其他幾支部隊一樣擁有了完整的人員編製和武器裝備,實際上正式成軍的時候第十二步兵師雖然轄有三個步兵團,但是每個步兵團都隻有兩個步兵營,也就是說全師依舊缺編三個步兵營,同時炮兵部隊也是嚴重缺編。其炮兵團暫時隻轄有兩個炮兵連而已,而且其中一個還是使用繳獲的清軍老舊火炮。

  ??其餘計劃內擴編的部隊,比如說計劃擴編的第二近衛師,暫時隻編成了一個步兵炮,計劃擴編的一個炮兵旅,目前隻練成了三個重炮營,目前已經配屬到了江陰要塞上。

  ??計劃擴編的兩個騎兵團也是尚在進行中,隻編成了三個騎兵連大約六百騎。

  ??但是不管怎麽說,1858年度的擴編計劃在上半年時期已經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計劃擴編的五個步兵師、一個近衛師、兩個騎兵團、一個炮兵旅目前已經完成了大半任務,尤其是步兵部隊的擴編比較順利,已經編成了四個步兵師足以讓中華軍的軍力得到極大的阻力。

  ??當然了,這新編部隊的戰鬥力如何還有待戰爭的考驗。而根據目前為止參與了實戰的第十一步兵師的表現來看,隻能說是差強人意。

  ??配屬給第二軍的第十一師在參與吳淞之戰的時候,盡管沒有出現和協防師部隊那樣的大規模崩潰。盡管軍官以及士兵們已經表現出來了應該有的勇武,但是訓練的不足依舊使得他們在戰鬥期間 暴露出來大量的問題。進而使得承受了較大的傷亡。

  ??如果說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的戰鬥力隻是欠缺訓練的話,那麽施清瑄訓練編成的第六軍所轄的第八步兵師和第九步兵師就麵臨著更多的問題。

  ??因為第六軍是清一色配屬新式裝備的部隊。兩個步兵師使用的是1858年型林德步槍,而這步槍和以往的米尼步槍不一樣,因為這種步槍是後裝步槍,這就導致了使用新式步槍的部隊在戰鬥模式以及戰術上和以往的都有極大不同。

  ??不僅僅是步槍使用了新式武器,同樣的他們的火炮也是全新的前裝線膛火炮,雖然依舊屬於前裝火炮的行列,但是線膛火炮和滑膛火炮有著極大的差別,在使用上自然也是麵臨著諸多的新問題。

  ??為了找出能夠更好發揮新式武器的各種戰術,從去年底擔任第六軍軍長開始,施清瑄就已經是把全部精力投入進去,研究、試驗各種新式戰術,其麾下的參謀團隊光光寫出來的那些關於新式武器應用、新式戰術等報告書就幾乎能夠堆滿一整個房間。

  ??用施清瑄的話來說就是,新式武器, 尤其是新式步槍的應用將會改變現有陸軍戰爭的模式,他的團隊要研究的不僅僅是怎麽讓1858年型林德步槍裝填、射擊,也不僅僅是具體的某些戰術應用。

  ??他們要研究的是全新的陸軍戰爭模式!

  ??不過,作為後來人的林哲卻是知道,不管怎麽研究,這後裝步槍就是未來戰爭的主流,而哪怕他後世並不是什麽軍事專家,但是他同樣也能夠知道一戰、二戰期間的人是怎麽打仗的。

  ??所以在施清瑄的研究中,他給予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指示,那就是應用後裝步槍的時候,首要重視的問題就是掩體以及更恰當、更靈活的編製隊形。

  ??對於林哲提出的這些體製,施清瑄等人對掩體、戰壕之類的概念是非常讚同,因為在過往的多次實戰中,戰壕、胸牆之類的掩體已經充分證明了其實戰價值,繼續深挖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對所謂更靈活的編製隊形就保持反對意見了。

  ??隻是不僅僅是施清瑄,包括大部分第六軍的軍官們都對變更部隊的現有編製保持謹慎態度,認為部隊現在的編製是經過了實戰考驗,同時中華軍方麵對現有編製的應用也非常熟悉,改動過後估計軍官很難適應新編製下的指揮。

  ??再者,現在中華軍的局勢實在太過緊張,這要是讓第六軍的兩個步兵師放棄現有編製,而改動為其他編製的話,估計等改完編製,這戰爭早就結束了。

  ??麵對這種保守意見,林哲也不強求,他有時候會搞一言堂,但是有時候他也會聽從這些將領們的意見,而且現在的他也不是很確定未來的那種三三製,或者四四製編製就一定適合當代的戰爭。

  ??要知道,雖然1858年型步槍是後裝步槍,但實際上和後世人們所熟知的步槍還是有著較大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子彈了。

  ??1858年型林德步槍使用的子彈並不是金屬彈殼,而是紙殼,同時在漏氣方麵還存在一定缺陷,實戰期間需要頻繁更換橡膠墊,不然的話就會漏氣。

  ??再者是火炮,前裝線膛火炮能夠和後世的那些火炮一樣有效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嗎?如果不能,那麽繼續使用後世的戰術是否使用?

  ??這些都是林哲不得不考慮的事!

  ??為此,他也不強求第六軍改動編製了,不過在新編的第二近衛師裏,他卻是直接推動了新式編製施行。

  ??第二近衛師作為1858年擴編計劃中的一環,它的編練計劃卻是和其他陸軍部隊不太一樣,其餘部隊的擴編主要是由野戰部隊的主官們負責,但是第二近衛師的擴編主要是第一近衛師負責。

  ??該部隊的軍官基本都是從第一近衛師抽調,編練工作也由第一近衛師具體負責,而具體的訓練章程又是出自林哲的親自之手,如此也就導致了第一近衛師怎麽編練,統帥部各部實際上是很難發表出意見。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第二近衛師乃是林哲自從當年編練餘勝軍以來,第二支親自編練的部隊。

  ??之所以親自插手第二近衛師的編練工作,一方麵是出於忠誠方麵的考慮外,另外一方麵林哲也是打算著把第二近衛師當成了一支實驗性的部隊。

  ??他要利用第二近衛師的編練工作試驗一些來自後世的部隊編製以及相關武器、戰術。

  ??作為一個後來人,林哲腦海裏有著當代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先知性,他知道的少量軍事常識和後世的軍事專家一比,哪怕是普通軍迷相比也是遠遠不如,但是比起當代的人們,他知道的這些常識卻是非常超前的。

  ??而現在,他就是一步一步試驗這些超前的軍事戰術理念是否符合這個時代的軍隊!

  ??為此,他對第二近衛師的編練工作很上心,甚至就連部隊的詳細編製都是他親自編寫的。

  ??在他編寫的這份編製中,采用了後世人比較熟知的一些編製,比如一步兵連轄有三個步兵排,一個步兵營轄有四個步兵連。

  ??和現在的前裝線列編製具有極大的不同,而且不僅僅步兵不同,同時炮兵以及輜重、工程等部隊也有著極大的不同,比如說炮兵團,以往的炮兵團都是轄有三個十二磅的炮兵連、一個六磅騎炮連、兩個臼炮連,每個炮兵連不分火炮種類,皆轄有六門火炮,同時中間並不設炮兵營這一級編製。

  ??而新第二近衛師的炮兵編製則是進行了深度改革,首先是設立了炮兵營這一級編製。(未完待續。。)u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