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主政一方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4      字數:3933
  諸人持續了大半個月的猜測並沒有落空,有著許乃釗的舉薦,再加上軍機大臣奕訢的有心推薦,終於是林哲當上了蘇鬆太兵備道。∑,

  ??不過朝廷對林哲的任命並不是說讓林哲直接擔任蘇鬆太兵備道,而是署理,現在的他是以三品銜署理蘇鬆太兵備道、兼署江海關道,督辦上海商貿區事宜。

  ??但是和林哲預料的一樣,朝廷不可能讓他在浙江和江蘇兩省同時擔任太多的事務,所以朝廷直接把林哲的湖州厘捐局督辦的頭銜給去掉了。

  ??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朝廷並沒有把他浙江省協辦團練事宜的頭銜給去掉,而是讓他依舊保留了團練大臣的名頭。

  ??正所謂有得有失!

  ??湖州厘捐局督辦這個頭銜的丟失,讓他頗有不爽,如今湖州厘捐局已經頗成規模,每月稅金已經可達八千兩上下,這批稅金可是完全用於充當餘勝軍軍費的。為了防止自己的督辦頭銜沒有了後,湖州厘捐局的稅金被浙江挪用。

  ??林哲親自行文黃宗漢,說餘勝軍依舊駐防湖州,依舊需要湖州厘捐局的稅金充當軍費,並向黃宗漢舉薦了自己麾下的畢餘同擔任新任的湖州厘捐局督辦。

  ??黃宗漢知道餘勝軍雖然大部分主力都到了上海那邊,但是依舊在湖州有千人駐防,而浙北的戰略安全依舊很大程度上依賴這一千多餘勝軍,所以並沒有把湖州厘捐局的稅金挪作他用的意思,給林哲回信說讓他務必擔憂湖州駐軍所費。

  ??把那些恭賀的人都送走,林哲開始思索著自己該如何處理蘇鬆太事務,好歹現在也算是主政一方了,轄內民眾數百萬之巨,這各種事務不少。

  ??要處理政務首先得有辦公地點,他可不想跑回上海縣城裏的蘇鬆太兵備道衙門辦公,所以打算著直接把蘇鬆太兵備道衙門遷到商貿區衙門裏合並辦公。

  ??而其他事務林哲發現自己一時間不好下手,蘇鬆太各府縣雖然經過了小刀會一事,但是政府運轉並沒有受阻,而且如今各府縣的政務都有著陳年規矩,林哲也不好改變太多。

  ??再者,蘇鬆太各府縣可是傳統的府縣,和商貿區不一樣,自己要是貿然改變行政機構,不可能和在商貿區裏一樣設立什麽巡警、財政之類的機構,要是這樣搞,一個是擅改官製的罪名就得被扣在頭上,到時候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對於這些民政事務,林哲不好插手,也沒多大的興趣插手,反正他當上了這蘇鬆太兵備道就是撈錢,其他的暫時管不上。

  ??但是要撈錢不容易,正稅都是有定額的,需要上繳戶部和巡撫衙門,兵備道衙門很難截留太多。

  ??厘捐的話,目前江蘇省的厘捐乃是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的主要軍費來源,別說蘇鬆太地方想要插手,就算是許乃釗這個巡撫都沒多少話語權,他林哲要想強行插手,估計向榮和琦善估計會發飆的。

  ??這樣一來,估計就隻能靠苛捐雜稅了,至於這苛捐雜稅該怎麽弄林哲還得找人仔細商討,免的一個不小心,就給了各府縣那些貪官汙吏們敲詐勒索民眾的借口,到時候人家普通百姓不罵別人,就罵你林哲。

  ??除了蘇鬆太各府縣的這些征稅雜稅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財源,那就是江海關!

  ??江海關雖然每個月都拔給不少銀兩給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充當軍費,但也不是全部,比如根據之前林哲和許乃釗的口頭協議,江海關中的江海北關每個月上繳六萬兩,剩下的都是餘勝軍的軍費。

  ??其他幾個關卡雖然沒有明言,但是林哲如果能夠繼續上繳目前數額的稅金,剩下的估計截留下來問題不大

  ??這樣一來,如果未來海關稅收大幅度增加,估計收益不小,但是自己要注意小心一些,免的引起你許乃釗以及向榮等人的注意。

  ??而要想從江海關裏撈錢,首先就得把整個江海關都和江海北關一樣,進行改革!

  ??為此,林哲直接向各國領事求聘人才,將會以他私人的名義聘請諸多洋人參與到江海關的改革當中來。

  ??一時間,以林哲私人顧問名義聘請的洋人充斥了整個江海關,從以往的十餘人增加到了四十餘人,而且大多擔任要職,而華人雇員大多也是開始從民間聘請,解雇原來那些混吃等死,貪汙索要的貪官汙吏,使得江海關東門舊關也是和江海北關一樣,辦公效率大大增加,風氣肅之一清。

  ??雖然讓洋人插足海關大權有著賣國的嫌疑,但是林哲並不太在乎,這些洋人雇員雖然都擔任海關要職,但實際上並不算海關雇員,隻是他林哲的私人雇員而已,他一句話就能夠把他們全部解聘。

  ??再說了,隻要海關稅金一天比一天多,林哲可不在乎後世人罵他是賣國賊。

  ??江海關裏的東門舊關,江海北關持續進行改革,林哲也沒放下商貿區的工商發展。

  ??為了鼓勵工商,尤其是讓那些華商、洋商們興辦工廠,開創中國的工業,林哲專門帶著大批官員參加了商貿區內的林氏機器繅絲廠的開廠儀式。

  ??重視林氏機器繅絲廠,並不是因為這是林家的產業,而是因為該廠是上海第一家,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采用蒸汽為動力的現代化工廠!

  ??其工廠擁有大小機器眾多,預定雇傭工人超過三百人,其規模之大遠遠不是傳統作坊式的繅絲廠可以相提並論的。

  ??“大人請看,這些機器生產出來的生絲不僅僅成本比手工生絲低廉,而且品相都是上品,較之西洋法蘭西所產生絲絲毫不差!”因為林氏機器繅絲廠順利投產的潘立宣滿麵紅光。

  ??在林哲等一大群商貿區官員麵前噴著口水:“先頭信德洋行和怡和洋行的采辦都來看過樣品,對我們的生絲品相非常看好,表示願意出價超過土絲三成的價格收購!”

  ??“成本降低、質優價高,同等數量的蠶繭所出生絲,這機器廠的廠絲之利潤要比我們在湖州所設的繅絲作坊所產土絲多上足足四成!”

  ??“好,不錯!”林哲絲毫沒有吝嗇自己的誇獎:“這機器繅絲廠可謂是開創我國朝之先河,值得大力推廣,緊接著他轉頭對身後的一票商貿區官員道:“回去後你們工商處要多多引導華洋各商投資實業,興辦這繅絲工廠!”

  ??鼓勵商人投資辦廠,這事也就隻能在商貿區裏辦了,由於商貿區的特殊政治地位,這裏其實和國外沒什麽區別,商貿區衙門為了增加稅收而鼓勵工商很正常。

  ??但是要是在國內其他地區,其他地方不說,就隻說在隔壁的上海縣城,都不可能這麽搞。

  ??官辦的還好,但要想商辦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曆史上上到清廷的大佬,下到普通官員,基本上對洋人模式的工廠,機器之類的保持極大的排斥,而且國內其他地區也普遍缺乏必要的正常商業環境。

  ??晚清時期為什麽上海經濟發展迅速,工廠數量占據全國半數以上,就是因為這年頭隻有上海才有比較好的政治條件讓商人們無後顧之憂辦廠。

  ??林哲大張旗鼓的視察了林氏機器繅絲廠,而潘立宣口中的那個四成之利也是讓諸多大商人,尤其是那些生絲商人們心中大為所動。

  ??這年頭能夠在上海開商行,和洋行做生絲生意的基本都是大生絲商人,林氏商行在這些華商中的普通的一員而已。

  ??如今他們看見林家搞了個機器繅絲廠,不僅僅成本低廉而且品質比土絲更高,一個個都是心思活絡了起來,有幾個穩健的想要從潘立宣那裏取經,也有人表示願意和林氏商行合辦機器繅絲廠。

  ??至於心急的,已經是直接給各大洋行下了訂購機器的訂單,準備購入土地建設廠房了。

  ??看著工商處報告說短短五天內,就已經有六家商行向工商處申請開辦機器繅絲廠後,林哲終於是放下心來。

  ??這商貿區內的工業,總算是開了個頭,相信依托生絲產業,商貿區的其他工業發展也會隨之而起。

  ??隻要有第一批人嚐到了甜頭,知道機器辦廠的好處後,那麽就不用擔心沒有人跟風,而隻要這股風氣起來了,那麽未來就不僅僅是機器繅絲廠,還有機器織布廠,機器紡紗廠以及其他輕工產業也會隨之而起。

  ??輕工產業的發展同樣會帶動重工業的發展,比如紡織產業那麽多機器設備,壞了總得修啊,那麽必然會出現修理機器設備的機器廠,而修理多了就會開始嚐試自造機器設備,如此長久下來,各個產業鏈都會陸續慢慢興起,最後演變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

  ??當然了,輕工業可以依靠政策、市場的引導,但是重工業有時候也需要政府機構的強行扶持。

  ??而這年頭最能夠代表重工業的是什麽,無疑就是國防工業!

  ??在這個時代,一座完善的兵工廠幾乎涵蓋所有原始重工產業,從鋼鐵、煤炭、化工、精加工、木材等等。

  ??如果能夠建立一座能夠生產槍支、彈藥、火炮的大型兵工廠,那麽對於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當然了,林哲現在是不敢奢望建立這種大型的兵工廠,他隻想著一步一個腳印,從改裝步`槍開始,腳踏實地的發展。

  ??而這個開始,第一步就是林德機器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