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東進上海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4      字數:4021
  林哲提出的條件裏頭,錢的事好商量,但是戰馬這一條卻是林哲非常需要的,過去的數個月裏,林哲一直用各種手段收集馬匹以作軍用。⊙頂點說,..

  ??雖然都是軍用馬匹,但是近代軍隊中的馬匹也分好幾個等級,最差的自然是役用馬,也就是後勤用馬,這些馬匹要求相當不高,基本能拉著馬車走就行了,甚至騾子都能用。

  ??再過來就是普通軍官的乘騎用馬,要求算一般,能騎就行了,對馬匹的身高以及體重沒有太大的要求。

  ??而正規騎兵所使用的馬匹卻是要求相當高,西方國家的騎兵戰馬一般都要求一米五上下,要求最高的胸甲騎兵需要戰馬身高達到一米五五到一米六之間,而普通的輕裝槍騎兵、驃騎兵等則要求在一米五上下。

  ??當然,這的是西方近代騎兵對戰馬的要求,而這個數據對於當代中國來是不可能實現,因為世人皆知中國用的是蒙古馬,平均身高在一米二到一米三五之間,超過一米四的屈指可數。

  ??實話,這個身高數字對於近代騎兵而言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差了,同樣一個近代驃騎兵,人家騎著身高一米五的高頭大馬,你騎著一米三的矮個子,這相互揮舞著軍刀發起衝鋒對砍的時候,誰占據優勢,誰占據劣勢已經一目了然。

  ??受限於蒙古馬的先天劣勢,要想完全依賴蒙古馬建立一支兵種完善的近代騎兵,其難度相當大。

  ??如果想要真正的建立一支近代化合格騎兵,其實路子隻有一條,那就是引進西方戰馬,然後和蒙古馬雜交,培育出適合遠東地區使用的優良戰馬。

  ??俄羅斯的頓河馬、日`本的東洋馬都是引來外來馬匹然後配屬搞出來的,而他們的近代騎兵就是建立在這些改良後的馬種之上。

  ??這改善戰馬的事還太遙遠,也輪不到現在的林哲去費心,受限於國內戰馬的素質問題,餘勝軍對騎兵用馬的要求是身高必須達到一米三。

  ??這樣的戰馬雖然對比西方的戰馬劣勢很大,但是好歹可以勉強撐起餘勝軍騎兵的架子,讓餘勝軍的騎兵揮舞著軍刀進行衝鋒。

  ??但是別看這一米三的戰馬身高對比西方馬匹矮了很多,但是要在江南地區找到數百匹身高一米三以上的蒙古馬,其不是非常大,而是基本不可能。

  ??林哲搜羅了多月才找到幾十匹,不過這一批戰馬隨著泗安戰役親衛隊的覆滅也是死傷過半,然後又從太平軍手裏繳獲了一批,補充後使得合格的戰馬數量達到了七十多匹。

  ??然而這對於剛建立的騎兵連來依舊遠遠不足!

  ??為了給騎兵湊足戰馬,林哲甚至親自下令,把諸多軍官們的馬匹都挪用到了騎兵連,這些普通馬匹雖然質量不咋地,但是好歹能先用著,至於那些軍官們,隻能是先委屈著換騎更次一等的馬匹了。

  ??然而這**匹短缺的情況也不能一直持續下去,林哲一直想著如何解決馬匹問題!

  ??而最有可能的辦法就是從江南大營或者江北大營的清軍手裏頭搞到馬匹。

  ??如今黃以典找上門來,江蘇巡撫許乃釗請求自己出兵上海,這不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嗎,如果有許乃釗幫忙,自己從其他清軍手裏搞到一批戰馬應該問題不大。

  ??他林哲也不貪心,隻要能夠搞到兩百匹就足夠了!

  ??可惜這事黃以典也是有些為難,來之前許乃釗雖然給了他不的權限,但這隻限於銀錢方敏,至於戰馬,實話不管是許乃釗還是黃以典都是事先沒有想到的。

  ??不過沒有想到也沒事,邀請林哲出兵上海是必須的,除非林哲獅子大開口,不然的話能滿足就盡量滿足。

  ??還是那句話,反正給林哲的錢、馬匹不是他許乃釗的,更不是他黃以典的,那些都是朝廷之物。

  ??然而如果上海奪不會來,被革職的可是他許乃釗!

  ??用朝廷的東西換取林哲對許乃釗個人的幫助,這怎麽看都是劃算的事。

  ??所以黃以典隻是沉思了片刻,然後就開口道:“戰馬一事雖然難了些,但也不是不可能,隻是這三百匹數量太多,恐怕短時間內很難籌齊。另外如果要湊集這一批戰馬,所需的銀錢也不少!”

  ??林哲聽到黃以典鬆了口,臉上露出了喜色,銀子雖然重要,但是戰馬更重要,如果許乃釗那邊能夠給他支援三百匹戰馬,那麽拿的錢少一些也無妨。

  ??雙方這一番簡單的談話,很快就是達成了一個口頭上的協議:

  ??第一,江南大營將會分批拔給餘勝軍八萬兩銀子的彈藥、糧餉費,並承諾承擔餘勝軍進入江蘇後,一應糧草軍需都由江蘇方麵供應。

  ??第二,江南大營將會分批在月內調派戰馬三百匹給予餘勝軍,以幫餘勝軍建立騎隊。

  ??第三嘛,林哲將會親自率軍奔赴上海,驅除刀會並保證在兩個月內奪回上海縣城,而江南大營也會酌情抽調兵力參與戰事。

  ??這一係列協議裏頭,基本上江蘇方麵是包攬了餘勝軍進入江蘇作戰後的所有軍需供應,嗯,除了彈藥,人家餘勝軍又不是免費勞力,你請人家過去打仗,不僅僅要給錢,夥食你也得包啊,黃以典還代表許乃釗承諾,餘勝軍進入江蘇後會勸江蘇士紳給予餘勝軍的最大支持。

  ??至於江南大營派遣兵力支援餘勝軍作戰,實話林哲對此不報期望,不是他認為清軍不會派兵來,而是他認為清軍排兵來也不管用,不準還礙手礙腳呢。

  ??這個協議隻是林哲和許乃釗之間的一個口頭上的協議,自然也不會有什麽正式文件之類的,雙方約定後就是迅速施行。

  ??許乃釗興許是害怕上海那邊的刀會繼續做大,所以很快就是派人晝夜疾馳趕到,並送來了四萬兩的首批軍費,至於後續的四萬兩將會等餘勝軍進入江蘇後再分批拔給。

  ??至於那一批戰馬,許乃釗那邊還需要一定時間,約定在半個月後餘勝軍可以直接到蘇州一帶接受首批一百多匹戰馬,後續的戰馬也會持續送到。

  ??既然拿了錢,林哲也不好拖延,畢竟這一次算是拿錢辦事,許乃釗既然把錢已經送過來了,自己自然也不好拖延什麽。

  ??再者,其實他就算不和許乃釗做什麽交易,基於包圍浙北戰略安全的考慮,他還是要進軍上海的。

  ??所以八月十五,已經拿了錢,充好充分準備的林哲率軍北上!

  ??這一次北上,林哲並沒有把餘勝軍的全部兵力都帶走,他隻帶了第一步兵團全部、第二步兵團三個連、裝備六門十二磅火炮的第二炮兵連、裝備五門六磅炮的第三炮兵連、重建的輜重團三個連,尚未滿編的騎兵連一百五十騎。

  ??總兵力約一千四百人,算得上是包含了目前餘勝軍的絕大部分精華部隊。

  ??而留在湖州的還有第二步兵團三個連、剛成軍半月不到,尚處於初期訓練中的第三步兵團、裝備五門劈山炮的第一炮兵連。

  ??第一炮兵連近期目前裝備了兩門八百斤劈山炮、三門五百斤劈山炮,但是該炮兵連的大量炮兵和軍官都被抽調到了第三炮兵連,目前來,該炮兵連戰力比較低。

  ??此外還有同樣正處於訓練當中的一個輜重連,未滿編的騎兵一隊十餘騎。

  ??這些留守湖州的餘勝軍總數約千人,都算得上是新部隊,還需要大量時間的訓練,就算帶著去上海也沒有什麽作用。

  ??出兵上海的部隊再加上留守湖州的部隊,也就是到目前為止,餘勝軍已經擴充到了三個步兵團、三個炮兵連、一個騎兵連、一個輜重團,目前不滿編的情況下約兩千四百人。

  ??但是目前餘勝軍還處於擴充當中,一部分部隊還沒有滿編,如果全部編製都滿編的話,餘勝軍的總兵力將會達到兩千七百人,擁有步`槍兩千餘支,大火炮十八門,乘騎戰馬兩百五十匹,役用騾馬三百餘匹的規模。

  ??為了維持這個規模的軍隊,僅僅是人員薪餉以及騾馬嚼用每月就得大約兩萬兩銀子,打仗開支還不算呢。

  ??其實許乃釗給林哲的首批四萬兩銀子軍費,其實也就剛好夠餘勝軍維持個把月作戰所需而已。

  ??當林哲率軍離開湖州的時候,湖州城也發生了挺搞笑的事,城內一大群官紳極為擔心林哲走了後太平軍打過來。

  ??曲勝潮更是拉下臉皮到林哲麵前訴苦,什麽湖州防務吃緊,還請林哲憐惜湖州百姓,在湖州留下多一的部隊。

  ??這種情況和林哲剛到湖州之初,城內官紳對林哲極為排斥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對於湖州百姓,尤其是那些士紳的死活,林哲自然是不關心的,不過湖州乃是浙北的西北門戶,林哲自然不可能棄之不管。

  ??他留下的那些千把人雖然都是新兵居多,兵力也不算多,如果遇上太平軍來攻的話,出城野戰自然是不行的,但是據堅城而守,隻是躲在城牆後開槍開炮的話,估計太平軍就算來個五六千人也很難打得下來。

  ??而以太平軍目前的動向來看,再一次在湖州以北地區集結超過五六千人主力的可能性非常。

  ??畢竟清軍的江南大營裏的清軍雖然戰鬥力不咋地,但是好歹也能牽製大量的太平軍主力,太平軍要抽調兵力從皖南進攻浙北,難度相當大。

  ??留下一千新兵防守湖州後,林哲率領主力一千四百多人直奔上海而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