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挽天傾(十三)
作者:長安夢入      更新:2021-08-12 04:21      字數:7387
  天寶十三年,九月十二,大唐皇帝李隆基從河北前線返回長安,局勢卻一下變換得讓大多數老百姓看不懂了。

  ??天策府和楊國忠的決裂爭鬥,之前還差不多是個勢均力敵的態勢,楊國忠這邊掌握著行政大權,還有軍權,楊國忠的心腹李福德為右羽林大將軍,小舅子裴昱為金吾衛將軍,駐守長安的天武軍也由楊國忠的長子楊暄統帥。

  ??而天策府雖然在長安要什麽沒什麽,卻得到了幾乎所有老百姓的支持,不管楊國忠這邊再怎麽汙蔑,顛倒黑白,他們還是信天策府,不信楊國忠。

  ??一時之間,還有一種議論在百姓當中口口相傳,越傳越廣,那就是楊國忠是個大奸臣,蒙騙聖上,敗壞朝綱,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

  ??還有那個杜乾運,更是愚蠢廢物到了家,就是因為名字取得好,叫“賭~錢~運”深受楊國忠的喜愛,又送了楊國忠二十萬金幣,才謀得了河東節度使的職位。

  ??本來若是聽天策府的,隻怕現在叛亂早就平定了,現在弄成這樣,也就是怪楊國忠這個大奸臣收了杜乾運的錢。

  ??議論得越多,長安的老百姓罵楊國忠就罵得越凶,若是這些罵得有用,估計楊國忠起碼要是幾億次了。

  ??可是等李隆基一回朝,卻一下站到了楊國忠這邊,不但下發明旨宣布,河東戰局如此敗壞,責任全在天策府!

  ??清心茶社顛倒黑白,汙蔑中傷朝廷,意圖不軌,著令即刻查封,鎖拿一幹成員;另河東節度使杜乾運忠心體國,盡心王事,兼任右天武大將軍,統領五萬天武軍,駐軍霸上。

  ??所有的長安百姓。一下懵了,怎麽可能,一心平亂,為了拯救百姓不惜送上性命。在河北道,河東道救下一百多萬百姓的天策府反倒成了亂臣賊子;楊國忠這個賭場小混混,臭名滿天下的大奸臣倒成了忠心為國?

  ??這怎麽可能?滑天下之大稽嘛!

  ??一些逃難到長安的河北道,河東道的難民紛紛大聲疾呼,到處給天策府喊冤。大罵楊國忠是欺騙皇帝的奸臣,然後他們就被一頓打,叫嚷得凶的就被抓到了長安、萬年兩縣的監牢裏去。

  ??而另一邊,但凡和蘭陵王、建寧王親厚的官員,也全都被革職軟禁,還在長安的王元寶王家,倒沒有直接衝到家裏去拿人,但也派了重兵牢牢監視。

  ??總之,就是一時間人心慌慌,到處都是亂糟糟的。

  ??十六王宮。南陽王李係,著急忙慌地來到廣平王府,找到他的大哥廣平王李俶,張口便問道:“大兄,皇阿爺這是怎麽了,他難道真的糊塗了嗎?就看不出楊國忠這是欺君罔上嗎?”

  ??李俶歎了一口氣,把自己這個二弟拉到內室,搖頭道:“不是皇阿爺糊塗了,是你糊塗了。二弟,你難道就沒看出來嗎?”

  ??“看出什麽?”

  ??“這是皇阿爺和三弟在鬥法呢。我們那個三弟當真是了不得了,竟然把皇阿爺一下逼到這種地步了……”李俶愴然地說道,臉上表情複雜,說不出是感慨。還是憂心,還是羨慕嫉妒恨,或者都有吧。

  ??“啊……”李係張大了嘴巴,一直以來李隆基太強勢了,囚禁父親兄弟,囚禁兒子孫子。一天之內毫無理由殺掉三個親兒子。阿爹太子李亨也被逼得兩次離婚,每天惶惶不可終日,才四十多歲就一頭白發,蒼老無比,這麽強勢的一個皇帝,竟然會被自己的三弟逼迫?

  ??“大兄此言何意?小弟愚鈍,還請大兄細言之。”

  ??李俶看了他一眼,輕歎一口氣道:“你想啊,這些年來,天策府的所作所為,戰必勝,攻必克,四海商社富可敵國,所有世家權貴都和四海商社有生意上的往來,都要求著四海商社,三弟幾乎已經得到了所有世家的支持。

  ??這幾年來,天策府又廣施善政,楊國忠各種胡作非為,比如京畿道大災,楊國忠非但不賑濟,反而加倍收稅,最後這些都是多虧了天策府才活下來;

  ??楊國忠在南詔葬送掉二十萬大軍,又要在京畿道強行征兵繼續去南詔送死,最後也是天策府戰了出來,一舉滅亡南詔,那些之前去南詔必死的京畿道百姓豈不家家戶戶對天策府感恩戴德?

  ??到現在,安祿山二十七萬幽州軍起兵造反,天下各鎮兵馬都被回紇牽製,天策府竟然能憑借一己之力,獨自抗衡幽州軍二十七萬叛軍,數次擊敗叛軍。若不是杜乾運貪功無能,又豈會讓幽州叛軍攻破河東,隻怕不出一個月,天策府就真能平定叛亂。”

  ??李係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下意識道:“既如此,那不是很好嗎?”

  ??李俶看著這個二弟,臉色極為難看,過了半響才低聲道:“二弟,你怎麽還不明白。天策府如此強勢,這麽強的兵力,這麽高的威望,安祿山造反,最大的責任就在皇阿爺,最後卻被天策府,被三弟平定了。

  ??如此一來,皇阿爺的威望豈不是一落千丈,三弟的威望卻一下升到天上,他又有各世家權貴的支持,又得天下百姓愛戴。皇阿爺對他豈能不深深忌憚提防。

  ??皇阿爺從長安消失這麽久,不就是去河北道前線奪三弟的權了麽?隻是沒想到啊,皇阿爺竟然敗在了三弟手上。”

  ??李係嘴巴一下張得大大的,呆愣了好半天,才悠悠醒轉過來,顫聲道:“那你說他們兩個誰會贏,還有,皇阿爺為什麽明知楊國忠名聲如此不好,杜乾運如此無能,還要繼續重用楊家的人,重用杜乾運呢?”

  ??……

  ??“陛下現在要對天策府和建寧王動手,阿兄你說他們哪邊會贏?我們京兆韋氏該如何做?”

  ??長安城,緊鄰親仁坊的安邑坊,京兆韋氏,韋賁府,韋輝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問出了相似的問題。

  ??韋賁摸著胡須道:“誰贏誰輸不太好講,但有一點是明白的,若是陛下取勝,戰亂必定不能這麽快平定。而我們這些世家的利益,也必將嚴重受損”

  ??韋輝連連點頭道:“陛下十多年不問朝政,唯一倚重者楊國忠也,天策府若倒台。四海商社必定交給楊國忠。

  ??可是四海商社這套先進的管理,這麽多先進的技術,又豈是楊國忠那個賭場小混混能玩的來的。

  ??這兩年,我們京兆韋氏跟著辦工坊,做生意。開拓草原和海外,財富增長了上十倍都不止,各種新奇的、好玩的、享受的玩意層出不窮……”

  ??他頓了頓,兩眼放光道:“而且,這種看著自家產業一點一點做大,管理成百上千人的這種成就感,真的很好啊!”

  ??兩年多以來,四海商社算是自己創業的同時,也帶著這些權貴世家,特別是五姓七望、關中四姓、江南華族一起做事業。

  ??很多先進技術比如造紙、釀酒、製新茶、水泥、硝石製冰、活字印刷。甚至是四輪馬車的生產技術,四海商社在領先半年、一年、或兩年之後,就免費傳授給這些權貴世家。

  ??各世家隻要交點餐飲住宿費,就可以派遣子弟到四海商社商社辦的進修班學習;也可以免費派技工到四海商社開設的工坊當學徒,手把手傳授。

  ??另一方麵,傳授技術,給予好處的同時,天策府這邊又留有後手,比如造紙,幾乎都有的工藝技術都教給了世家。但堿水的配置,各世家沒有一個完整的化學體係,沒有專業人才,卻隻能依賴四海商社。

  ??這樣一來。各世家在從四海商社獲得利益和好處的同時,其實也被四海商社牢牢控製住了。好比現在,若是天策府要倒台,這些世家就會想,天策府倒台不要緊,但會害得我們造紙工坊、四輪馬車工坊開不下去。我們伐開心啊。

  ??說起來,四海商社這兩年多以來在海外掠奪,在國內發展科技,興辦工坊,雖然有數以百萬計的普通工人和周邊百姓因此受益,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實際上,最大的好處還是讓這些權貴世家得了去。

  ??蕭去病這麽做的理由,一方麵是借著他們的力量,一起將事業做得更大,更先進的技術得以推廣和普及,建設更多的工坊,蛋糕越來越大,受益的窮人百姓也會越來越多,大唐的生產力也一下提高了起碼十倍以上。

  ??另一方麵,也是將些權貴世家綁上天策府的戰車,一早就預備好了,如果出現今天這種局麵,這些世家權貴,不會成為天策府的阻力,他們會欣然看到,甚至主動幫助天策府奪權成功。

  ??至於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所有的資源,產業都被這些權貴世家所壟斷,就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了,等李倓當上皇帝,有的時間解決。

  ??而且即使這些工坊的工人被剝~削了大部分勞動價值,但在事實上,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確實得到了提高,唯一受到殘酷壓迫的,是南海那些土人和被賣來的戰俘和奴隸。

  ??對此,蕭去病心中雖然有愧,但也深知一個民族的崛起,本就是其他幾個民族的災難。

  ??所以,說白了,就是在李隆基不思朝政,醉生夢死,楊國忠被金錢所迷惑,小人得誌,在朝堂上耀武揚威的時候。

  ??天策府集團,已經帶著其他權貴世家和許許多多普通百姓飛速向前,蕭去病苦心經營兩年多的時間,一直在造勢,現在大勢已成;而李隆基和楊國忠集團卻還在原地踏步,他們早已經跟不上潮流和大勢,被拋棄是遲早的事。

  ??聽到弟弟這麽說,韋賁這才輕輕笑道:“阿弟不用擔心,在為兄看來,此次天策府的勝麵還是挺大的。

  ??就如我們所看到的,天策府獲勝,我們這些世家,都會樂見其成。陛下的優勢隻在於正統和大義,但陛下長期不理朝政,其實身邊已經無人可用。

  ??而且河東之所以會丟,全天下誰人心裏不清楚,就是因為陛下錯用了杜乾運,但陛下卻不肯認錯,隻能梗到底,繼續任用楊國忠,楊家子弟,還有杜乾運、李福德之流。

  ??但阿弟你想啊,楊國忠和杜乾運這些人。又豈是天策府,建寧王,長源先生,李峴李延鑒這些一代人傑的對手。哼。在為兄看來,我陛下敗就敗在楊國忠手上,這樣的人簡直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等著看吧!”

  ??……

  ??便在長安局勢風起雲湧的時候,在京畿道的正北方向和西北方向。幾名大唐的一鎮節度使正帶著數千人的先頭部隊,風馳電掣般往長安趕。

  ??在幾天之前,他們受到了李隆基的八百裏加急,河東被攻破,長安危急,要他們火速帶兵前往長安勤王。

  ??於是他們紛紛改變之前對峙的態勢,對回紇軍發動猛烈進攻,雖然損失有點大,但卻全都取得了巨大戰果,之後回紇宣布投降。各鎮節度使便安排少量軍隊在邊境防守,然後親自帶著精銳騎兵趕往長安勤王。

  ??當天晚上,中部郡坊州城下,朔方軍節度使剛剛指揮著紮好營帳,還沒來得及吃飯,李隆基派來的宦官密使就到了,於是郭子儀隻好將密使迎到大帳密談,一個刻時後密使得了回信,連夜派人帶著密信趕往長安,自己就在郭子儀軍中住下了。

  ??中軍大帳內。郭子儀麵對親兵端上來的食物,卻吃不下飯。一旁的心腹大將渾釋之問道:“大帥,可是有何為難之處?”

  ??郭子儀揮退了左右,長歎道:“陛下讓某帶兵對天策府動手。天策府世代赤膽忠心,此次幽州軍和回紇造反,也多虧有天策軍一早準備。

  ??而且天策軍為了抵禦幽州軍南下,為了解救百姓,一個個都不惜以死相拚,浴血奮戰。對這樣的一支軍隊,試問我們又怎麽下得去手?

  ??反觀陛下這邊,十多年來不思朝政,寵信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這樣的奸臣逆賊,以致有此叛亂,此次河東會被攻破,也全都是因為楊國忠這個大奸臣舉薦了杜乾運的結果。

  ??那楊國忠,杜乾運之流,奸佞諂媚,敗壞朝綱不說,南詔之戰,楊國忠就葬送了二十萬大唐精銳;在河東杜乾運又送掉五萬河東軍,致使局勢敗壞成這樣,如今叛亂未平,若是繼續讓楊國忠,杜乾運當權掌軍,還不知道又要送掉多少軍隊……”

  ??渾釋之喟歎道:“陛下要對天策軍動手,就不能等平定幽州軍叛亂之後再說嗎?”

  ??郭子儀搖搖頭道:“某現在也是左右為難呐,不久前,蘭陵王也派人找到了某,一早就預言了今日之事,要某不要同室操戈。”

  ??渾釋之瞪大眼睛道:“大帥是說,蘭陵王沒有死?”

  ??“據說是有法寶護體,在九天之後,又複活了。”郭子儀苦笑道:“不管蘭陵王是假死也好,真的複活也好,蘭陵王天縱之才,天策軍戰力無雙,又有新式武器霹靂彈,霹靂箭,三十萬大軍。

  ??說實話,真要對天策軍動手,我們朔方軍,河西軍加一起也不一定是天策軍的對手啊,再說了安西軍八成以上會跟天策軍站在一起,若我們真的對天策軍動手,戰事一開,整個天下就糜爛了,某心何忍。”

  ??渾釋之便是被蕭去病看中的那個骨骼驚奇的渾瑊的父親,乃是鐵勒部胡人,自從曾祖的時候內附唐朝之後,就世代為唐朝鎮守邊境。

  ??他們這一家,不管是幾代先祖,還是渾釋之、渾瑊父子,雖是胡人,但若論對唐朝的赤膽忠心,卻不輸於任何一個漢人,甚至不輸李唐皇室成員,幾乎屬於那種隨時可以為唐朝去死的那種。

  ??正因為知道這點,郭子儀才對他們父子信任有加,這時候渾釋之聽到郭子儀如此講,心中也是悲戚難過:“那既然如此,大帥是如何答複蘭陵王的,又是如何答複陛下的?”

  ??郭子儀眉頭皺的緊緊的:“對蘭陵王,某隻能勸他謹守為臣之道,忠心報國;對陛下某也隻能上奏講明形勢,言明利害得失,希望兩邊都能聽得進去吧!”

  ??“他們能聽得進去嗎?”

  ??郭子儀黯然道:“蘭陵王倒是向某保證,隻要陛下不對天策軍下手,他發誓天策軍一定謹守臣節,可若是陛下執意要對天策軍動手,天策軍也不會坐以待斃。

  ??蘭陵王世之英雄,某相信他定不會言而無信,現在的關鍵還是在於陛下,陛下這些年……更要命的是,陛下身邊還有個楊國忠,某隻怕,陛下必不肯聽某的忠言啊。”

  ??渾釋之憂心道:“大帥,若是陛下執意要我們朔方軍隊天策軍下手,大帥又當如何?”

  ??郭子儀沉默半晌,低聲道:“君命不可違,若陛下一再相逼,某也隻能遵命行事……”

  ??大帳裏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過了很久,渾釋之才眼中含淚道:“這老天到底怎麽了?難道陛下被奸臣小人蠱惑……我們也隻能照做,眼睜睜看著天下大亂,社稷傾頹麽?”

  ??郭子儀咬緊腮幫子隻是不說話,嘴唇都被咬破了,渾釋之已經低聲痛哭起來:“蘭陵王的本事,天策軍的戰力我們都是知道的,真要打起來,這天,就真的要轟然倒塌下來了啊!

  ??幽州叛軍未平,回紇逆賊偽降,我們在關中中原這麽一打,生靈塗炭不說,幽州叛軍和回紇逆賊豈非漁翁得利?到時候這大唐就真的無法收拾了啊!

  ??可是君命……”

  ??一想到可能出現的最壞結局,這名四十歲還不到的胡人將軍就心如刀割,他在地上跪了下來:“天欲傾,到底誰能挽此天傾,挽回大唐的命運!”

  ??“阿嚏!”河東道絳郡絳縣,正準備出門的蕭去病突然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

  ??在他的身旁,恭送到門口的前安祿山麾下第一軍師嚴莊,連忙關心的問道:“主君怎了?”

  ??這幾天來,蕭去病幾乎是每天形影不離地陪伴著安祿山和他的三萬多輕騎兵,一路南下。

  ??白天行軍的時候,就一個人跟在幽州叛軍中軍的後麵,一路總要射死他們五六百人,其他投降過來的幽州叛軍,則在天策暗衛的帶領下,分散在更幽州軍的兩翼,專門襲擊四處劫掠的幽州叛軍。

  ??而到了晚上,蕭去病一夜也總要要光顧幽州叛軍營地至少三次,用十石寶弓射兩支綁有炸~藥的羽箭,給這些幽州叛軍聽兩個響,並且還在一天晚上衝入安祿山的中軍,劫走了張通儒和嚴莊。

  ??一路以來,幽州叛軍士氣極低,軍心極其不穩。在盡力激勵士氣的同時,即使再遲鈍,安祿山也知道,此去南下必敗,但他卻不得繼續南下,因為蕭去病放了俘虜回去,若是安祿山敢北上返回,必定突入中軍取他人頭。

  ??安祿山完全沒想到,這“建寧王李倓”戰鬥力竟然絲毫不弱於他的師父蕭去病,也沒想到,六百天策騎兵已經從滏口陘趕到了河東,出現在了幽州軍的身後;更沒想到,那“建寧王李倓”竟然隻憑一人之力,就使得自己近三千騎兵投降,然後心甘情願替他賣命。

  ??於是乎,安祿山和剩下的三萬剛出頭的幽州輕騎兵,就幾乎像是被趕鴨子一樣,被蕭去病帶著六百天策騎兵和和兩千多幽州降兵,一路驅趕著南下。

  ??同在九月十二這天傍晚,蕭去病收到了李倓的飛鷹傳書,六千天策老兵和兩萬天策戰兵,已經沿著都畿道平坦打大道,坐著四輪馬車舒舒服服地出了潼關,然後轉道向北,過黃河來到河東道境內,已經在聞喜安營紮寨,隻等著幽州叛軍自己送上門來。

  ??而現在,蕭去病便是準備給幽州軍最後再來一次夜襲,聽到嚴莊動問,蕭去病笑著道:“可能是想到明天就能活捉那個三百多斤的大胖子,太激動了。是吧,你也覺得很有趣對不對?”(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