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綱領(下)
作者:長安夢入      更新:2021-08-12 04:21      字數:4299
  “延鑒兄以為吏治清明,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實在是大錯特錯。”蕭去病笑了笑,開始講道:“我們打一個比方,一個封閉的地方,有十個人每天都有一鍋粥可以喝,這鍋粥足夠十五個人喝飽,我們把粥分為十五份。

  ??最開始的時候,有兩個人孔武有力,有掌握了武器,就由他們兩人負責分粥。他們這樣分,最強的那人分三份,另一人分兩份,其他八人平均分十份。

  ??這樣雖然那八分分到相對較少,但依然可以喝飽,對方有有武器,又孔武有力,也隻能接受,於是天下太平,這便是所謂吏治清明的時候。”

  ??李峴皺著眉頭想了想,覺得這樣比例倒也貼切,兩個孔武有力又有武器的,一個代表皇帝或者皇權,另一個代表大臣和官吏,其他八人代表普通百姓。

  ??蕭去病繼續講:“吏治不清明的時候,則是這樣,最強那人分五份,另一人分四份,剩下八人分六份。這八人雖然喝不飽,但卻不會餓死,對方兩人孔武有力,且手上有刀,於是便也忍了。而這八人裏麵,力量也有大有,於是就會有人喝飽,有少數人餓個半死或者餓死。但總的來,局麵總能勉強維持。

  ??然後是另一種情況,最強那人分七份,另一人分六分,剩下八人分兩份。這八人這時便不會懼怕那兩人的孔武有力和手上的刀了。他們心裏會想,與其被餓死,不如跟他們拚了。於是就會造反。就像秦末。漢末。晉末農民起義一樣,這個時候就是局麵徹底崩壞。”

  ??李峴頭:“所以,吏治清明很重要啊,如果能讓那兩人回到之前那樣一人分三份,一人分兩份,剩下八人分十分,這樣就天下太平了。”

  ??蕭去病笑著頭:“但這隻是最理想狀態,你忽略了兩個問題。其一,人性是貪婪的,一開始那兩人因為各種原因,吸取前人的教訓也好,自身品德高尚也好,兩人隻分五份。

  ??但當那兩人或兩人的後代發現即使他們兩個一人分五份,另一人分四份,另八人依然會接受。他們慢慢就會想,既然這●●●●,m.⊕.樣為什麽不呢?

  ??獲得好處之後,人就會想繼續獲得更多得好處。這是天性,是人之常情。每個人會最大限度追求最大的好處。最後這兩人就會一試探那八人的底線,一想多分一些,最後變成最後那種情況,局麵徹底崩壞。”

  ??兩人沉默不語,李峴知道,蕭去病的是對的,人性是極其貪婪的,而且大多數人是沒什麽智慧且短視的,最後還真會慢慢演化成後麵那種情況。

  ??李倓的眉頭也皺成了一個川字,他絲毫不懷疑蕭去病話的正確性,現在隻是在思考解決之道。

  ??蕭去病繼續道:“還一個問題,即使假設這兩個分粥的人一直都清明。但是人口是會增長的。粥還是十五份,但後來人增長到二十人。如果平均分這些粥,雖吃不飽,但也不會餓死。

  ??但這可能麽?我們還按之前的比例,假設每人都有一個後代,最強壯的兩人分三份,略有富餘,另外兩人分兩份,剛剛好。其他十六人分十份,但這十六人力量也有大,於是可能有兩三人剛剛能吃飽,有一部分人吃個半飽,還有一部分天天餓肚子,最後也會造反,局麵崩壞。”

  ??見兩人不話,蕭去病又開始編故事,講起在倭奴國的更東邊,大洋的另一邊,曾經有一個大日月國,便是因為享有特權的藩王和縉紳階層占據了太多的資源錢財,蛀空了國家,最後百姓造反加上外族入侵,導致滅亡。聽得兩人唏噓痛心不已,倒也沒去追問蕭去病是怎麽知道的。

  ??過了半餉,李峴才道:“那不知道輔臣的解決之道是什麽?難道你這樣就是治本的辦法?”

  ??“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我認為它是。”蕭去病笑著道:“我認為解決之道無非有二。

  ??其一,便是劫富濟貧,還富於民。好比某個大官他通過各種手段一人獨占很多錢,這些錢都是從幾百上千個陳大海手裏搶來的。

  ??然後我們四海商社就生產各種好東西,組織各種好玩法,將他獨占的這麽多錢賺過來,然後分給那些被這個大官搶走錢的陳大海們。

  ??當然不能直接分,而且我們也沒辦法去問這個大官你到底搶了誰。我的辦法就是招工,提高工人待遇,這樣既還富於這些被搶走錢的窮人,我們自己又獲得了事業。”

  ??李峴和李倓頭,蕭去病的意思是,吏治清明更好,而即使吏治不清,但我們卻通過另一種辦法重新分配了這些粥,也可以變相達到吏治清明的那種效果,而且還獲得了事業,和這些人的感激。

  ??蕭去病繼續道:“其二便是想辦法讓粥變得更多,這裏又分為兩個辦法,一個辦法就是高效利用資源。

  ??比如土地隻有這麽多,但我們想辦法提高產量,這樣粥的分量不是又可以多些嗎?

  ??再比如分工合作,專人專用,就像四海商社那樣,之前家裏的婦人都被孩,家務瑣事牽絆住。現在我們將孩集中起來,由幾個婦人就能照顧,其他婦人就解放出來了。

  ??我們建造養豬場,養羊場,請專業的人教他們用最好的方法養豬養羊,隻要幾個人就能養幾百人才能養的豬羊。

  ??同理假設我們有辦法讓一百人就能種之前一千人才能種的田,這樣農夫就解放出來,可以做其他事。

  ??這樣分工合作,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效率,更能空出更多的人手,除了養豬,養羊。還可以養牛。燒磚。冶鐵煉鋼。這些養的豬牛羊,便可以抵很多份粥,其他做工的則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好,讓我們的軍隊更強大。

  ??還有另一個辦法,就是我們走出這個封閉的地方,到別的地方去獲得糧食拿回來,這樣粥的數量又將大幅度提高。

  ??然後我們再回到前麵那個比方,現在人口變成了二十人。但是粥也不是原來那樣隻有十五份了,而是變成了四十份,這還不好分嗎?再加上第一個劫富濟貧的解決之道,就怎麽都可以保證每個人都有能分到足夠的粥,還有富裕,豈不是一直可以天下太平?”

  ??李峴也是極聰明之人,一就通,他眼睛一下亮起來:“所以輔臣就跑到南海去賺錢。”

  ??“是啊,此次去南海,一方麵是要為我們四海商社帶回大量的財富。維持我們高效的運轉;另一方麵也是想告訴這些權貴世家,不要總想著兼並土地獲得利益。其實外麵到處都是錢。我們的眼睛不應該隻盯著現有的一畝三分地,而應該將目光看向外麵的星辰大海!”

  ??這倒不是蕭去病想出來的,在另一個時空,他就聽過一種法:是一個曆史循環,天下大亂,強者統一天下,平均分配土地(資源),然後漸漸的,土地被兼並,資源被少數人掌控,大多數人活不下去,於是造反;於是天下再次大亂,然後再出一個強者統一天下,平均分配土地,然後土地再被慢慢兼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如此循環。

  ??好比另一個時空十九二十世紀的經濟危機,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資源,這些人過分追求最大利益,這幾乎是天性,最後就是崩盤的下場。

  ??最廣大的勞動者辛苦工作卻獲得極低的報酬,然後沒錢消費,廠家的東西賣不出去,然後破產,然後這些人就越沒錢消費,越破產,於是爆發經濟危機。

  ??這就表明,資源不斷向少數人手裏集中,幾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規律。

  ??所以後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人們普遍采取的辦法就是提高工人工資,提高大多數人基本福利等等,為的就是抵消利益不斷向少數人集中的惡果,將利益回流一些給大多數人,以免崩盤。

  ??蕭去病所謂劫富濟貧的理論,不過是照抄罷了。當然,某些比較強的國家,同時還采用了另一個辦法……

  ??“哈哈,所以師父給陳狗蛋取名陳大海!”

  ??“是的,下次我要給另外一人取名星辰。”蕭去病笑道。

  ??李峴想得比較複雜,他皺著眉頭道:“這裏有一個問題。輔臣這個辦法雖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難題。但做起來也太困難了,這需要太多的錢了。

  ??四海商社雖然靠賣水晶器,玻璃器,香皂,沙發,冰糖賺了很多這些權貴的錢。但相比這權貴世家聚斂的錢財的力度來,還是差得太遠。另一邊輔臣卻又大量把錢撒出去,好比劫富一百貫,卻濟貧一百五十貫,一旦錢財鏈斷裂,我們的事業就會進行不下去,甚至同樣是崩壞的下場。”

  ??其實李峴得並不完全正確,提高工人工資待遇,最後的收益絕對大於付出,隻不過現在在鋪攤子,收益還見不到,手上的現錢越來越少,所以李峴有此擔心。

  ??蕭去病笑著道:“所以我要去南海啊,你不會真的以為我會老老實實到南海去做生意吧?實話吧,我準備帶兵一路打過去,一路搶過去。

  ??這些地方的人,財富積累了幾百年了,寶石啊,金銀啊,各種寶貝啊,名貴木料啊,我準備全部一鍋端回來。然後再讓當地的人為我們挖礦,種糧食,收集名貴木料,我甚至想過抓一些人來挖石炭……”

  ??李峴和李倓半張著嘴,有些呆住了。

  ??然後蕭去病問道:“我們的事業需要大量的錢,大量的物資,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他們那些地方到處是金銀寶貝,到處是我們需要的物資,到處是廉價的勞動力,而且非常落後。

  ??隻要我們打他們,就能獲得這麽多好處,一下就能解決我們的事業一開始遇到的資金鏈可能斷裂的問題。

  ??你們兩個不會為了某些虛名,不想要這些利益好處吧?”

  ??李倓一下反應過來:“打他丫的,每年都拿一些破爛來騙我們!”

  ??李峴也眼睛放出光來:“主君一切都思慮清楚了,峴當追隨左右,為主君當好這個大總管,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好!”

  ??“嗯,好,我們一起努力,讓大唐的饑民變得越來越少,像陳大海這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孩也越來越少!同時練出一支無敵強軍出來,掃清大唐周圍所有外敵!”

  ??“無悔英雄誌,報得萬民安。”(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