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方心思
作者:長安夢入      更新:2021-08-12 04:20      字數:3386
  華清宮,芙蓉園,李隆基和楊貴妃聽到蕭去病第一次出門就被人在大街上行刺,也是當場驚住,然後一個是震怒無比,另一人則擔心不已。

  ??也不怪李隆基會震怒不已,他知道蕭去病的經曆。從小生活在仙山上,一下山就碰到了安西軍,為大唐立下如此大的功勞。之後便是一路風塵馬不停蹄趕到長安來見自己,這些天都很自己在一起。等於說他幾乎是不可能與任何人結怨,可是現在他第一次出門就被人行刺,而且還是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

  ??在李隆基看來,隻有兩個可能,一是有人看來到蕭去病這幾日非常受寵,心生嫉妒,欲除之而後快。在他看來這就不是針對蕭去病了,而是針對他李隆基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蕭去病為大唐為自己立下如此大功,怎麽寵信都是應該的,這是他作為皇帝的權利,其他臣子怎麽敢有意見!

  ??若是如此,自己以後豈不是誰都不敢寵信了,自己寵信一個,他們就刺殺一個,這天下到底誰說了算?這就是對他至高無上君權的挑釁和蔑視,這怎能讓他不震怒。

  ??另一個就是,這幾天蕭去病天天教他陪她打拳,在蕭去病的暗中調理之下,李隆基感覺自己一下年輕了上十歲。他心裏未必沒有一個願望,希望繼續練下去,身體能越來越好,越來越年輕。若是蕭去病不幸被刺死,自己這個願望不就破滅了嗎!

  ??還有另一個可能,就是被蕭去病打敗的大食人,他們有很多商人在長安經商,刺殺蕭去病就是為了打擊報複,給在河中和呼羅珊被打敗的大食人報仇。這同樣是李隆基不能容忍的,敵國奸細當街刺殺天朝將軍,這是對大唐天威的冒犯!

  ??而楊貴妃想的卻極為簡單,她對這個溫和淡然,斯斯文文的少年非常有好感。

  ??他講的故事很好聽,他講的笑話很好笑,他說的事物很新奇。楊貴妃雖然集六宮寵愛於一身,李隆基也時常陪在自己身邊,但畢竟幽居深宮,有時難免寂寞。這個少年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些。

  ??所以她不希望蕭去病有事,他說的那個金蘋果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呢,而且他還說有一種新奇的舞蹈要教自己。

  ??“壽昌縣侯沒事吧?受傷了沒有?”李隆基滿臉慍怒,厲聲對一名宦官命令道:“查,給朕嚴查!鬧市之中光天化日下發生這種事,他王鉷是怎麽當差的?召他來見朕。”

  ??那飛龍禁軍期期艾艾道:“壽昌縣侯被三十八名刺客用強弩偷襲,肩膀上中了一箭。他要我向陛下稟報……臣不敢說……”

  ??李隆基疑惑道:“到底怎麽回事?壽昌縣侯現在有事嗎?他在哪裏?”

  ??“壽昌縣侯現在無恙,當初他單槍匹馬衝破兩萬人的敵陣身中一百多創也闖過去了,這次他中箭之後還一個人將刺客殺敗。”旁邊的高力士道:“阿郎是這樣的,壽昌縣侯說是長安尉賈季鄰指使刺客行刺於他,而且刺殺發生時,王鉷的弟弟王焊也在現場。”

  ??“怎麽?”李隆基皺起眉頭,看了看高力士,過了半晌才道:“王鉷不至於這麽大膽……力士,你怎麽看?”

  ??李隆基嘴裏雖然說王鉷不至於,但其實心裏卻已經有三四分相信了。

  ??王鉷和蕭去病的矛盾他是知道的,甚至可以說就是他一手造成的。當初他先把安西軍擴軍和移民和中的差事許給了王鉷,因為王鉷能幫他省錢。

  ??後來蕭去病向他匯報河中如何如何重要,經營河中雖然前期投入大,但後期回報更大。特別是蕭去病許諾每年都至少有十萬斤白銀進獻給他。李隆基一高興,立馬就改變了主意,把這件差事賞給了蕭去病。

  ??雖然後來他對王鉷也進行了一些撫慰,但想來他對此還是有一些懷恨在心的。而自己這幾天又每天都和蕭去病在一起,王鉷因此心生嫉妒也是可能的。兩樣加一起,派長安尉賈季鄰找人行刺蕭去病也不是沒有可能!

  ??高力士笑了笑道:“阿郎,是或不是,把他們叫到一起對質一番不久清楚了。老奴是想,壽昌縣侯不是無的放矢之人,事出總有因……”

  ??李隆基點點頭:“壽昌縣侯呢?快宣他回來!”

  ??另一邊,華清宮外京兆尹的臨時官署裏,傳旨的宦官還沒有到,王焊和賈季鄰已經趕了回來,向王鉷匯報此事。

  ??“真的不是你們?”

  ??“當然不是我們,我們一路追蹤他到西市,正準備過去教訓他一番,那群殺手就突然出現了。”

  ??“然後呢?”

  ??“然後我們就在站在後麵看戲了,再然後賈季鄰就到了。他想上去緝捕那些殺手,被我攔住了。”

  ??王鉷大急道:“你呀你呀,怎麽就不動點腦筋,一輪強弩偷襲都殺不了他,你還指望後麵能殺死他。他肯定就是抓住這一點來告某的狀。不過也好,無憑無據的,這官司他打不贏。”

  ??賈季鄰有些膽怯道:“大夫,還有一件事,那些殺手手上的武器強弩和橫刀都是武庫裏的那一批,被飛龍禁軍收走了。”

  ??王鉷愣住了,滿臉驚愕,過了半響才罵道:“你是豬啊!怎麽能讓他們收走呢!”

  ??賈季鄰滿頭大汗,又急又怕,一時說不出話來:“我……我……”

  ??他當然說不出口自己是因為怕死,所以才不敢和蕭去病爭持。

  ??事到如此王鉷也知道再責備也是於事無補,心裏無數個念頭不停地轉動。武庫失火的案子有什麽遺漏沒有?蕭去病是知情還是不知情?他若知情這事該如何補救?見到皇帝要怎麽說?這個弟弟也太讓給自己惹禍了!

  ??就在王鉷愁腸百結的時候,李隆基的貼身宦官到了:“宣禦史大夫,京兆尹王鉷入宮見駕!”

  ??沒過多久,王鉷就在那名宦官的帶領下來到了華清宮一處議事的宮殿。很快中書令(右相)李林甫,中書門下平章事(左相)陳希烈,還有太府卿兼禦史中丞楊國忠也到了。

  ??李林甫是王鉷臨走時派人請來支援的,陳希烈是李林甫的人形附和器也被李林甫一起叫過去,而楊國忠則是因為跟宮裏關係近聽到消息自己過來的。

  ??自從李隆基倦怠朝政耽於享樂之後,每年冬天都會有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呆在華清宮泡溫泉。相應的這些天子近臣為了能經常跟皇帝在一起,也將辦公地點搬到了華清宮外。漸漸的,竟然以華清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新的城市。

  ??不過這樣一來,平時商量起事情來,倒也方便。

  ??四名天子近臣悉數到場,事情的經過大家也了解了。四方當然都各有打算,王鉷要撇清這件事跟自己的關係;李林甫本來還想拉攏蕭去病,但現在他的左膀右臂王鉷跟蕭去病矛盾激發了,他自然還是要幫王鉷說話;

  ??陳希烈心說,我是講老莊的,我什麽都不說,李林甫說什麽我就附和什麽;楊國忠心裏樂開了花,他原本對蕭去病是有敵意的,因為蕭去病是高仙芝的人,而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但現在蕭去病和王鉷鬥了起來,敵人的敵人,可不就是戰友麽?所以他決定要給蕭去病幫腔。

  ??而李隆基看到一下來了這麽多人,心裏卻是微有不悅的。他的心思沒有在朝政上,所有的事情他認為隻要能對付過去就行了。他不想大動幹戈,聽下麵的人爭吵不休,因為這樣會打擾他玩樂。

  ??李隆基已經有些不耐,偏偏這個時候蕭去病卻遲遲不到,而王鉷則抓住機會,言辭懇切地不停向他申辯,此事跟他毫無關係,這件事不是長安尉賈季鄰派人做的,李林甫和陳希烈也不斷幫腔。

  ??李隆基越來越不耐煩,這個時候就想裝鴕鳥,將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蕭去病不是也沒事麽?看到李隆基這樣的態度,勢單力薄的楊國忠心裏那個急啊,這個二愣子蕭去病,你還在磨蹭什麽呢!

  ??ps:還有一章。兩個場景,原來準備按時間軸兩個場景穿插著寫的,那個場景沒寫完差一點。後來發現穿插寫未必效果好,於是幹脆一個場景一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