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終極真相
作者:三兩二錢      更新:2021-08-12 03:04      字數:5346
  我在這裏看書,老人在外麵繼續拉難聽的二胡,誰也不影響誰,他偶爾會進來跟我聊幾句,我在發現了生僻的字詞的時候,也不會連蒙帶猜,也會出去請教幾句,他的眼已瞎,卻能從前一句,推測下一句,然後給我解釋。ZIYOUGE.

  ??博古方能通今,我首先做的,就是博古。

  ??曆史,三皇五帝開始。

  ??盤古開天地,天地渾濁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高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這些是神話。說的是盤古開天地,在之前,我也曾經看過這些話,知道盤古這個人,但是總歸是當成一個故事來看。

  ??但是在經曆了這麽多,了解了這麽多之後,心態的變化,讓我甚至以為這些是真的。

  ??盤古真有其人。

  ??是為第一人。

  ??我在這裏看書,沒有目的性,我在找答案,卻不為答案而看書,我隨便翻,隨便看,認為有關答案的,就會多看幾眼,無關的,也會看下去,我相信,所謂的真相,就隱藏在這裏麵。

  ??看完盤古,看三皇。

  ??三皇謂誰?

  ??伏羲,遂人,神農。

  ??我發現,其實古人,更適合道,所謂的皇,都是因為於萬民有利。

  ??遂人氏鑽木取火,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驅毒。

  ??神農氏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而伏羲,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因夫婦,正五星,始定人道,畫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

  ??他們三個,之所以被稱為皇,其實都是在人類的發展中起了非常大的貢獻。

  ??遂人跟神農我都沒有詳細的去看,在伏羲八卦上,我花費的時間最多,因為我感覺,這一切,似乎跟所謂的真相,我的真相有關。

  ??八卦是最古老的宗教。

  ??我看的這本不知名的古籍上,對八卦的一句解釋為: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去想,把我看到的,得到的,跟我之前知道的,聯係在一起。

  ??伏羲是上古之神。

  ??而我在神農架中看到的壁畫,上麵是太古先民,上麵有一座高樓,而我同樣知道的,在上古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那個機器,那個金丹。

  ??神,與那個高樓有什麽聯係?

  ??這些古代的聖賢,他們知道不知道,在他們的生存下,還有一批科技的存在?

  ??我閉上了眼睛,設身處地的去想一下。

  ??假如我進入了上古時期,我在那個壁畫之中的高樓裏,我是掌握了科技力量的那一批人,我看這些所謂的三皇五帝,會是什麽感覺。

  ??他們在一定的領域,在科技的領域,或許,他們隻是笑話。

  ??可是,他們卻掌握了另外一種力量。

  ??--我忽然有種感覺,似乎,他們在研究他們,高樓中的人,他們在科技方麵,是領先了上古先民很多,但是同時,他們也在研究著這群人,在另一個領域的卓越,在“神”的領域。

  ??本著不懂就去問的原則,我拿我心中所想,去問那個不停的拉二胡,卻不會疲倦,也不見長進的老人,我虛心的求教,告訴我之前我知道的,現在我猜想的。

  ??他笑道:“伏羲創建八卦,說的是揣測神,揣測道,他所謂的神跟道,是不是指的就是那批人?這個五千年的天下太平,是不是上古大賢爭取而來?”

  ??“何解?”我問道。

  ??“你想的沒有錯,或許,他們在研究我們,我們也在研究他們,三皇五帝隻是開端,另一個的結束,這一個的開端而已。”老人說道。

  ??我繼續看書,不求甚解。

  ??這一次,我在這裏待了一個月,心態平和的去看,去思索,去問。

  ??真相像是一個帷幕一樣,徐徐的展開。

  ??果真是那句話,博古方能通今。

  ??看完伏羲,去看五帝。

  ??皇帝與蚩尤大戰。

  ??這無疑是我同樣異常好奇的地方,我一直認為,皇帝就是蚩尤。而蚩尤是誰?是三苗的酋長,三苗,就是現在的所謂苗族。

  ??但是我在讀這個的時候,發現,其實蚩尤,不是苗族的第一個族長,盤古才是,盤古是苗族的第一古帝。

  ??真相,似乎都在這裏了。

  ??在最後,在與老人的探討中,和我自己的思索中。

  ??我想明白了很多事兒。

  ??三皇也好五帝也罷,他們都是人。

  ??而那個機器,會造出金丹,他們所需要的原料,是中國人,也隻有中國人才行,這一點兒,似乎日本人曾經驗證過。

  ??也就是劉望男老娘口中所說的,華夏的密碼。

  ??那個高樓是一個研究室,人類,是他們放養的“牲畜。”就好像是現在人們養豬為了肉,養狐為其皮一樣。

  ??他們養人,隻是為了用人去填充那個機器,去製造他們的金丹。

  ??伏羲八卦之源,揣測神明之意。這句話,表達的太多太多。

  ??上古這一批神,他們是對人類有大貢獻的人。

  ??他們鑽木取火,他們教育人們農桑,讓人們生存下來。所以人們說他們是神。

  ??可是現在人養豬,也會去研製各種藥品,研究出各種適合豬的飼料,讓他們生存下來,生存的更好,但是人們真的是為豬好麽?

  ??有一句古話,用在這裏非常的貼切。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他們做出為人類的事兒,讓人類生存的更好,跟人類養豬一樣,是有所圖的。豬長的好了,能得到更多的肉。

  ??人類生存的好了,他們能得到更多的原材料。

  ??假如人類是牲畜群的話。

  ??那些所謂的太古諸神,其實他們是一批牧民。

  ??伏羲八卦之後,揣測神明之意。這句話的意思,可以被無限的解讀。

  ??伏羲八卦,明白了其他眾神的真相。

  ??八卦,讓人類有了自己的神。

  ??八卦開創了道教。

  ??以人類之神,對抗遊牧人類的神。

  ??這就是真相,隱藏在曆史長河裏的真相。

  ??張道陵後天下無仙。

  ??這也是真相。

  ??最後,我找老人要了紙筆,這其中的複雜,繁瑣程度,讓我不得不去梳理,不去理清楚,這一切一切之間的聯係。

  ??他給我的是毛筆,草紙,說寫完之後,念給他聽。

  ??他還對我說,在我之前,有三人來過,感受各不相同。

  ??他還說,有一個人,跟著一條黑狗。

  ??我嚐試用毛筆去記錄這些東西,還原,我所想的真相。

  ??科技與神話的交織,加上一些所謂的設想。

  ??有這麽一批人,在左右著文明,他們是神,真正的神。也可以理解為,他們是上一個文明的“人”,他們在嚐試造神,他們可以不是人,是另一種掌握了高科技力量的物種。

  ??地球上一代又一代的東西,他們都在左右。

  ??恐龍的滅絕,人類的崛起。

  ??他們隻是在嚐試,在尋找,一個最合適的原材料。

  ??製造金丹的原材料。

  ??終於,他們發現了一種動物,他們的基因裏,他們的血液裏所謂的華夏密碼,是最適合製造金丹的東西。

  ??所以,那個高科技的物種,開始去扶植人類。把人類當成牲畜去蓄養,放牧,他們教會人取火,教會人農桑。

  ??壯大這個群裏。

  ??忽然,他們認為的原材料中,有一個人,很有智慧,他叫伏羲,他開創了八卦,他開啟了心智。

  ??他洞悉了一切。

  ??然後,他開始了他的道,讓人類變的智慧。

  ??“伏羲之前,人類隻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一點兒,十分重要,因為用現在的科技來說,這樣的情況,不是說有悖倫理綱常,而是說,這樣會早就很多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會生出來什麽?弱智,甚至殘疾。

  ??但是伏羲創立了人道之後。

  ??這群被他們牧養的東西,慢慢的掌握了智慧,他們會變的聰明。

  ??伏羲無疑是個聰明人,他的道,囊括了太多。

  ??之後的東西,似乎更加可以去體會。去慢慢的思索。

  ??這群人有了智慧,有了力量,有了自己的道。

  ??可是,豬就算有了智慧,他們可以反攻人類麽?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所以伏羲八卦之後有了道家。

  ??道教看似在敬神。

  ??其實他們在進行一場屠神的計劃。

  ??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計劃,他們在強大自己,找對抗這些“神”的辦法,這一切,從上古之後開始。

  ??一直到了張道陵。

  ??伏羲第一代神,開創了靈智,他是一個開始。

  ??張道陵時候,是一個終結。

  ??張道陵之後,天下無仙,是因為他來了一場神戰。

  ??那是整個天下棋盤的終結。

  ??以伏羲八卦的道開始的仙。

  ??與牧養人類的神。

  ??這之中,有了一場神戰!

  ??那才是眾神隕落的終結。

  ??之後,道教沒落。

  ??--我曾經聽胖子說過一句話,二叔也說過,宋齋的時候我也經曆過。

  ??昆侖龍脈,從不知何時起,祖龍散盡,入秦嶺十萬大山。

  ??分萬千小龍。

  ??聯想到這個,我甚至可以想象,張道陵當時是多麽的天縱奇才。

  ??他用了所有他可以用的力量。

  ??中國的文化,有一個斷層,這個斷層,就是那場神戰。

  ??斷層前,百家爭鳴,瑤池,昆侖,各種大山,各種道教洞天福地,包括胖子一直叫的紫府山。

  ??但是他們在斷層之後,一朝全部沒落。

  ??皆是因為這場神戰。

  ??這也是阿紮所謂土伯消失的秘密。

  ??神農架的無座神像,指的是誰,不是很明了,卻讓我有了清晰的認識。

  ??這更是有人在左右了一場場的戰爭,所為何事。

  ??那一場神戰,沒有終結。

  ??這一世,才是終結。

  ??我的宿命,就是張道陵。

  ??最後一個陰陽師。

  ??我把我所有的推測,念給這個老頭聽的時候,他最後給我補充了一句:

  ??天為陽。

  ??地為陰。

  ??貫穿天地陰陽,方為陰陽師。

  ??你是最後一個,因為你要戰至最後。

  ??孩子,你已博古通今。

  ??可以進山了。

  ??老人放下了二胡。一揮手。

  ??眼前一卷畫卷徐徐展開。

  ??畫卷中有山河。

  ??“龍虎山有一龍已給你。”

  ??“還有一虎,去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