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優柔寡斷
作者:影山紅      更新:2021-08-12 02:34      字數:2545
  崇禎皇帝有些疑惑地看著陳於泰,開口問道:“陳愛卿,江南之兵不足依仗。即使能募集一些兵士,恐怕遠水也解不了近渴呀!”

  ??陳於泰一臉肅容,沉聲應道:“陛下,臣請太子赴南京督軍--”

  ??崇禎皇帝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陳於泰的意思。什麽督軍都是扯淡的,將太子送往南京,這便是給大明朝留了一條後路!若是將來事有不諧,太子在南京還可以重振旗鼓!

  ??“天子守國門,太子去南京--唔,愛卿此言甚合朕意!”崇禎皇帝很快就知道這是一個好主意,接著追問道:“陳愛卿,如果太子南行,依卿之見,該如何安排?”

  ??陳於泰回答道:“由京師南行,向來有水陸二途。陸路走河南或山東,但如今河南已陷賊,山東為……為張力所割據,太子殿下不如由水路進發,自天津衛乘海船抵達淮上,趕赴南京--”

  ??陳於泰說到張力山東之時,明顯頓了一頓,而後輕輕揭過,不願再多提半個字兒。

  ??崇禎皇帝自然也對張力極端不爽,但卻又無可奈何,隻得裝作沒有聽見。崇禎思忖片刻之後,眉頭微微皺了起來,開口道:“朕聽說張力那逆賊在遼東灣編練水師,恐怕水路也不好走吧?”

  ??陳於泰連連叩首道:“太子爺如若微服南行,或可瞞得住團山軍的耳目。”

  ??緊接著陳於泰又分析道:“天津衛原本就有不少商船南下福建、浙江,團山軍先前也並未攔截,太子前往南京有很大的成算。”

  ??崇禎皇帝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中,過了許久才對陳於泰道:“朕再考慮一二。愛卿今日與朕所說之事,切不可泄露分毫!”

  ??陳於泰知道這裏麵的厲害,事關太子性命安危麽,又豈敢大意?陳於泰朗聲應道:“臣不敢,臣遵旨。”

  ??崇禎皇帝很滿意陳於泰的表現,隨即命人賜宴。陳於泰乃是第一次受到“賜宴”的隆恩,直把他感動得熱淚盈眶。於是心中又是一陣掙紮之後,再次的壯著膽子向崇禎皇帝陳奏:“臣啟陛下,如今各地軍費糧餉久不發放,導致個軍從賊、降偽的情況日益嚴重。城池加速陷落……臣鬥膽,請萬歲爺開內帑發餉!”

  ??崇禎皇帝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他緊皺著眉頭,連連搖頭道:“內帑一空如洗,無銀可發!”

  ??陳於泰明知崇禎皇帝在說謊。卻實在不敢揭穿,隻得再叩著首哀求:“軍隊無餉無糧,還未抵禦流賊便餓死了!”

  ??崇禎皇帝歎了口氣,沉吟片刻之後,開口道:“朕明日命令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們踴躍捐輸吧!”

  ??說完崇禎便命“賜茶”,讓太監們進來帶著陳於泰出禦書房喝茶休息去了……

  ??陳於泰一出紫禁城,坐上馬車之後就掩麵放聲痛哭了起來,身體從腳心到頭頂都是一片冰冷。

  ??“國家將亡,還不發糧餉--”

  ??他實在想不通崇禎皇帝是什麽心態,到了這節骨眼上還要視錢如命。他想到了前宋的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皇宮大內所有的珍寶都歸了金國人……連命都要沒了,還抱著私房銀子不放,豈不知“覆巢之下無完卵”這話麽?!

  ??但是,崇禎皇帝卻聽不到他這些聲音,心裏也依舊很堅決的不肯拿出內帑來充作軍餉--在他心中,他已經無數次發內帑了,可是軍餉就像一個無底洞,啊,不,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獸。任憑多少銀子砸進去都激不起半分水花!

  ??崇禎皇帝翻來覆去思考了一整夜之後,再次的宣召另一個大臣前來“禦前獨對”,再一次詢問“禦寇之策”,而結果也還是一樣的。崇禎皇帝像是無意識的在重複著與大臣的談話。而對擺在眼前的一切事情都無改善或影響。甚至,他連陳於泰說的“太子南下”的建議都下部了決心,患得患失,拿不定主意。

  ??這也不怪他,曆史上不是沒有先例。譬如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難逃蜀地,兒子李肅便在其他地方被臣子們擁立為新皇帝唐代宗……

  ??崇禎皇帝總是充分的發揮著他個性中多疑的一麵。常常在“太子南下”的意念升起,反複推想到接近成熟的當口上,被一陣寒意打消:“太子年幼,若是被別有用心的亂臣賊子利用可就相當不妙了!”

  ??崇禎皇帝陷入了痛苦之中……他從小就沒有受過正式的儲君教育,他沒有安全感,他膽小,他不敢相信別人,他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

  ??……

  ??關內發生的這些情況,遠在朝鮮國的張力第一時間便知道得清清楚楚。張力是三月初重新返回朝鮮國的,畢竟朝鮮戰場乃是團山軍與清軍決戰之地,隨著氣溫回升,張力必須要坐鎮漢城。

  ??離開遼東之前,張力將團山堡軍民兩方麵的一些規章製度重新做了小幅度的修正,能夠慢慢向近代製度靠近的,也就開始了循序漸進的改良。

  ??內政方麵的各種措施推廣下去之後,團山堡同時也完成了一項浩大的工程,便就是所有人丁一律編製戶籍,不允許出現任何流民。

  ??也許戶籍製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明末遼東這個特殊的地方,為了防止漢奸的破壞,必須要嚴格實行。

  ??這樣一來也有助於老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團山堡的民事官員們做出各項決策也有依據。

  ??其實古往今來曆朝曆代對戶籍的控製都很嚴格,一點都不輸於後世的戶口製度。隻是封建社會的“後門”太多,地主官紳可以隱匿大量人口,再加上天災導致的流民,戶籍基本等於一張廢紙。

  ??眼下遼東團山軍治下,每天都有大量逃難的人口湧入,而團山堡的民事部門也為他們一一登記造冊。

  ??初到的流民是不允許進入城池的,安置在各個屯堡農場勞作,一般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正式“轉正”。

  ??這實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實在是因為韃子最擅長的就是玩無間道,找各種開門黨……(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