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帶發效忠
作者:影山紅      更新:2021-08-12 02:34      字數:2471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當張力輕輕吟著這首絕命詩,緩步走進議事大廳的時候,他看向閻先生的眼光中充滿了崇敬之色。

  ??沒錯,康興安帶回的這位舉人閻先生,名字叫做閻應元。

  ??曆史上閻應元隻是區區的一個江陰典史,本來當時江陰隸屬的常州府已經投降了滿清,可是當滿清的“剃發令”下達到江陰的時候,江陰城六萬義民立刻群情洶湧,誓死不肯剃發。江陰城並沒有什麽正規的軍隊,但是六萬民眾此刻人人皆兵,堅決舉起了抗清大旗。他們的領袖,便是江陰典史閻應元。閻應元率領六萬義民,麵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以及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幸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

  ??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仆”,卻始終沒有彎下膝蓋,終英勇就義。可謂是明末第一英雄也!

  ??張力口中吟誦的絕命詩,正是閻應元就義時所作……

  ??康興安聽到腳步聲,抬頭一看來人正是張力,他立刻行了一禮,而他身旁的閻應元也緊跟著躬身一揖。

  ??張力微微頷首,一邊走到主位上坐下,一邊笑著對閻應元道:“閻先生此番前來遼東,本督師心甚喜之。”

  ??張力這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閻應元大吃一驚,整個人微微有些發抖,露出一臉的驚異之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的稱呼在古代乃是極大的尊稱,並不是如後世那樣泛指成年男性。閻應元先前已經從康興安的口中了解了很多團山軍的事情,譬如遼東督師張力稱呼“先生”之人,隻有宋應星和盧象升二人而已。

  ??原本康興安是帶著委任狀前去找閻應元的,閻應元科舉失意。考了幾次都沒考上進士,自然也沒有什麽做官的可能。開始閻應元也不想來遼東,後來實在架不住康興安的軟磨硬泡,加之張力的名字在大明現在已經是如雷貫耳。他也想來這邊看看--這個叫張力的年輕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竟然能扭轉遼東的戰局,讓“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成為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當然,在閻應元的內心身處。“學而優則仕”才是最大的原因。大明朝的讀書人麽,不為不做官的話又去讀什麽書呢?

  ??張力對此心知肚明,這位閻舉人現在都三十多歲,明亡時也是四十好幾的人了,才做了個區區的小典史,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然而,切莫小覷了這些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他們懷揣救亡圖存的夢想,也有一顆**絲想要逆襲之心!

  ??如果自己沒有來這一世,閻應元注定是個悲劇。可是正如盧象升一樣,自己既然來了,這等華夏民族的英雄兒女,定然不能讓他們“空悲切”!

  ??“閻先生一定奇怪本督師為何執意不遠千裏將你請來遼東吧?”早有侍衛給張力奉上了茶水,此刻張力一邊輕輕地吹著茶杯中漂浮的茶葉,一邊淡淡的問道。

  ??閻應元畢竟隻是一個小人物,哪曾見過如此的場麵?

  ??若不是先前康興安反複交待過團山軍的禮儀,絕不可行跪拜之禮,以他一個小小的舉人麵見正二品的高官,那是定然要行大禮的。

  ??此刻閻應元隻覺得口幹舌燥。平時性格頗為沉穩的他也不免有些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康興安在一旁見閻應元這神情,也知道他沒見過這麽大的場麵,於是幫他打起了圓場:“大人。閻舉人--呃,不,閻先生來錦州的路上,無數次的問起大人為何知道他一個小小的舉人,而且還授他海州兵備道的官職。”

  ??海州衛現在乃是團山軍與滿清韃子交鋒的最前線,張力給閻應元的職務。正是正七品的海州兵備道。兵備道這官兒當初張力就做過,雖說品階很低,隻有七品,但是事權極重,可以以文禦武,就連海州的團山軍守將那也是要聽從兵備道的命令。

  ??張力微微頷首,用和藹的眼光看向非常局促的閻應元,語氣平和地道:“久聞閻先生有大才,而且……且對建奴非常痛恨,正是我團山軍最需要的人才。”

  ??頓了一頓,張力接著道:“閻先生應該知道,遼東多漢奸,那祖大壽世受國恩二百年,卻不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反倒投了滿清韃子。以前袁督師說,以遼人守遼土當可以拒韃子於千裏之外。可惜圓嘟嘟,啊,不,袁督師墳頭草都一丈高了!遼東開門黨太多,短時間內本督師也無法一一甄別,其他地方還則罷了,那海州衛城乃是最前線,實在不容有失……”

  ??張力曾經琢磨過,要怎麽解釋自個兒“未卜先知”的能力,恐怕是很難解釋。但是為人上者,卻也不必事事都跟下級解釋得一清二楚,話隻講一半,神龍見首不見尾有時候效果更好。

  ??閻應元見張力說話平易近人,沒有什麽所謂的“官威”,這會兒心情也漸漸平複下來了。張大人這番話的意思他也聽明白了,遼東多祖大壽的餘孽漢奸二狗子,一時間張大人也來不及細細甄別。故而張大人在重要的職位上,還是相信關內的人多一些……這理由也算說得過去,隻是張大人為什麽看上了自己就不得而知了。然則張大人不說,他又如何敢問?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自己一介舉人出身,家族也無權無勢,根本沒有做官的可能。張力驟然將自己提拔為正七品的海州兵備道,實在是天大的恩賜。

  ??閻應元為人沉穩卻不是那種處處耍心機之人,既然張大人如此信任,那就隻有做出一番成績,以報張大人的知遇之恩了!

  ??一想到此,閻應元朗聲道:“屬下明白了!屬下願為大人把守國門!”(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