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有毒的《三國演義》
作者:影山紅      更新:2021-08-12 02:33      字數:2861
  祖大樂一直跟在堂兄身後,亦步亦趨。祖大壽臉色陰沉,祖大樂自然也不敢自找沒趣,故而也一言不發。

  ??在城牆上巡視一圈之後,祖大壽終於停下了腳步,站在一個牆垛子前,有些出神地望著城外遠處,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良久之後,祖大壽歎了口氣,終於開口了:“大樂,朝野上下都說我遼西將門跋扈……你有何見解?”

  ??祖大樂原本還在那“眼觀鼻鼻觀心”,哪知堂兄竟然拋出這麽一個重磅炸彈出來,頓時腳下險些一個踉蹌!

  ??這尼瑪叫自己評價別人說自家的壞話,這卻又怎麽評價?

  ??自己是說那些“腐儒”胡說八道呢,還是……

  ??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祖大樂立刻一副“義憤填膺”的神情溢於言表。祖大樂看了堂兄祖大壽一眼,怒道:“朝廷裏的那些文官最是齷蹉,個個明麵上都是滿口的仁義道德,背地裏一肚子的男盜女娼!呸--”

  ??祖大壽微微一笑,似乎不為所動。

  ??祖大樂偷瞥了一眼堂兄,隻見堂兄依然目視遠方,顯然還在琢磨什麽事情。

  ??“都督--”

  ??“唔。”祖大壽回過神來,指著北邊對祖大樂道:“大樂,你還記得沈陽城是什麽景況嗎?”

  ??祖大樂猛地一驚,堂兄怎麽又說起了金國的沈陽城來了?這思維也太跳躍了吧!

  ??祖大樂躬身道:“都督,小弟萬曆年間曾隨您去過一次呢……”

  ??祖大壽轉過身來,竟然又將話題跳躍到朝野評價上麵,似乎剛剛從來沒有說過“沈陽”二字一般。

  ??“大樂,本都督若說是保遼東百姓,而不是保朱家大明,你相信嗎?”

  ??祖大樂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四周,結果四周並沒有人,最近的親兵也在二十步外。

  ??再說了,能跟在祖大壽身邊的。都是祖家“家丁”中的精銳--堂兄祖大壽就是叫他們提刀去砍崇禎的狗頭,他們也沒什麽二話。

  ??這些親兵全數出於遼西祖氏一門,雖說隻是些家族旁支,但是對於家主祖大壽說的話。那是比皇帝說的還好使呢!

  ??祖大樂沉吟片刻,開口道:“都督為遼東百姓守遼東,小弟佩服至極!”

  ??這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祖大樂信了……

  ??祖大壽滿意地點點頭。沉聲道:“若是本都督不是為了遼東百姓,又何必將附近屯堡的百姓移到錦州城中?”

  ??“正是如此!都督一副悲天憫人的心腸,可表天地日月!”祖大樂臉色潮紅,繼續拍著馬屁。

  ??祖大壽捋須微笑,顯然聽得很受用……

  ??自嗨了一會兒之後,祖大壽神情黯淡了下來,似乎他也明白,“自嗨”始終是“自嗨”而已。

  ??祖大壽走到城牆跟前,用手扶住牆垛子,極目望遠。思緒也隨同目光,一齊飄向了遠方……

  ??自己也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立誌於在遼東幹出一番事業--正如心中的榜樣寧遠伯李成梁一樣。

  ??然而不得不服氣的是,自己終究還是比不過李成梁。寧遠伯在時,遼東全境皆在大明控製之下,而他手下“家丁”就有八千!

  ??若是八千精銳家丁在手,何事不成?

  ??自己現在已經掌控遼東十萬兵馬,可堪一戰的不過三四萬人,而敢與建奴野戰的家丁,不足兩千……

  ??祖大壽忽然冒出一個有趣的想法。若是寧遠伯李成梁來到現在的遼東,他能不能扭轉戰局,收複失地呢?

  ??唔--當年奴兒哈赤可是寧遠伯的“義子”呀,奴酋那是跪舔寧遠伯的。應該是李成梁更加強大一些吧?

  ??不對不對,李成梁在時,建州女真兵不過數千而已。可現在韃子發動一次戰役,動不動兵力就以十萬計,不算仆從軍,隻算建奴本部的話。那也至少有四五萬人!

  ??唉!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想了一會兒李成梁與建奴之事,祖大壽將思緒收了回來,一轉頭就看見“眼觀鼻鼻觀心”的祖大樂。

  ??“哈哈,大樂,你還在想本都督剛才問的話呐?”

  ??祖大樂訕訕一笑,應道:“小弟駑鈍--”

  ??祖大壽眼中精光一閃,淡淡地道:“守遼東,就是守我祖家二百年的基業。我祖家從宣德年間來到遼東,世世代代為將,迄今已經二百年了。”

  ??頓了一頓,祖大壽接著道:“安知建奴不會與也先、俺答汗一樣曇花一現?”

  ??祖大樂猛地一驚,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自己的堂兄--左都督,遼東總兵官,祖大壽!

  ??原來如此!

  ??原來竟然如此!

  ??兩年前的崇禎四年,堂兄祖大壽曾經在大淩河戰役中被金國俘虜。當時堂兄用了《三國演義》裏麵小霸王孫策釋放太史慈的橋段,唔,還有諸葛亮釋放孟獲的橋段,借口說回錦州城獻城給黃台吉。結果黃台吉估摸著是看《三國演義》中毒太深,竟然答應了堂兄的要求,將堂兄放了回來。

  ??結果嘛,自然就是“嗬嗬”了。

  ??黃台吉不是孫策,堂兄祖大壽自然更不是太史慈!堂兄一回錦州城,立刻組織人馬守城,愣是將黃台吉氣得吹鼻子瞪眼睛,愣是說什麽“人心不古”……

  ??臥槽,這韃子就是韃子,自稱汗王也不過是個韃子罷了!

  ??讀書不精,能怪誰去?

  ??曆史上逃跑的橋段那可多了去了,譬如劉邦從鴻門宴上閃人那就是最著名的一個。可惜韃子酋長不讀史,隻讀《三國演義》……

  ??呃,《三國演義》裏麵不也有劉玄德馬躍檀溪麽?

  ??嘿嘿,看來韃子酋長讀書不仔細呀!

  ??當時自己就納悶了,堂兄為什麽會選擇千方百計地要死守錦州城--畢竟投降韃子的李永芳“待遇”嗷嗷好,頗讓自己眼紅。

  ??原來堂兄看得比李永芳遠,也比自己遠!

  ??可不是麽,正統朝的土木堡之變,號稱五十萬的大明精銳,比蒙古太師也先吊打,連皇帝都被俘虜了去。後來若不是有寫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謙於少保堅守北京城,恐怕那個時候大明朝就亡了……

  ??那還是大明朝初期,國力正強盛的時候呢!(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