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你們算什麽東西
作者:白湖灣      更新:2021-08-11 22:37      字數:4665
  =======》》》第四更,前三更是昨天加上上午的存稿,這一更是下午碼出來的,我已經噴血了,剩下的晚上再碼出來,大家放心,今天我說最少五更就絕對不會少,現在收拾東西出去趕公交回去,兩個小時後開碼!《《《《《

  ??張晨看到有人朝他這個方向拍照的時候,故意把臉湊低了一些,裝作低頭看手中文件的樣子,能盡量不拍清楚就不拍清楚,畢竟他還想過點清淨的日子,萬一要是真的爆料出來了,那安生日子就沒法過了。

  ??原本他是以為跟著去出席一個會議而已,哪想到諾基亞集團竟然這麽遭人注意,現在騎馬上轎,就是半路下車都難了。

  ??幸好這個過程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等到張晨幾乎都快躲不過去的時候,主席台上已經有人開始坐上席位了,這時候會場內也開始肅靜下來。

  ??所有的記者都回到原位,會議顯然馬上就要開始了。

  ??張晨一直在想是不是趁機會偷偷溜出去,就那些記者剛才那副熱情,散會後肯定有人攔著他,到時候真鬧出什麽來可就糟糕了。

  ??反觀愛德華那家夥,就跟沒事人差不多,他哪裏知道張晨的身份太特殊了,如果僅僅是微星科技公司的總裁那倒還好了,無非就是爆料一下。

  ??“張,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

  ??愛德華在他耳邊小聲地說了一句,張晨隻好點了點頭,有些無奈地繼續坐著,現在他想的已經不是溜出去了。而是怎麽應對等會散會後來勢洶洶的記者。

  ??歐洲人開會其實也是一樣的乏味,會上的什麽主席委員先是介紹了一下各種情況,然後就頒布了一些私下早就商定好的東西。

  ??張晨別的東西沒有聽清楚,但是聽清楚了一個代表在做陳述的時候好像提出了一句話。

  ??而這句話也徹底印證了張晨原本的想法,原來移動真的沒有按照曆史中既有的那樣把這套標準弄出來。

  ??這個結論差點沒把他給嚇趴下。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雖然已經在這個方麵做出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目前中國國內並沒有匹配的技術實力,我認為有必要把相關標準的授權提交給大會重新表決。”

  ??一開始張晨是沒有任何興趣的,但是在聽完這句話之後,立馬就翻開手中有關大會的資料狂補起來。

  ??看了將近十多分鍾才明白。原來這次會議的目的是在歐洲3g通信技術標準的體係下,確定全球不同區域入網的技術標準問題,說白了就是歐洲人想統一天下。

  ??也就是說,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而且國內的移動用戶數量一直在增長。按理說中國應該是應該具備一套自己的技術標準的,但是事實剛好相反,畢竟現在掌握最核心技術的不是中國的企業,而是諾基亞等歐洲巨頭。

  ??所以這些技術標準,即使是花錢買都不一定買得到。

  ??但是剛才的那個代表竟然以中國企業的技術基礎太弱為借口,試圖取消中國自己參與標準製定和使用的權限,陳述到最後的意思是讓日本企業或者韓國企業來為中國提供通信技術支持。

  ??尼瑪這不是扯淡是幹什麽。

  ??中國這麽大一個國家,要是沒有自己的技術標準。那還不是你們這些王八蛋要怎麽搞就怎麽搞麽,這種事情就是再傻眼的人也看得出來是在有意針對中國。

  ??張晨立馬翻開了剛才發言的那位代表的身份信息。

  ??索愛集團的高級副總裁,皮爾斯-霍克!

  ??這一下就全明白了。小日本還真是夠狠的,盡管不知道在自己沒出現的那個時空裏移動和電信到底是咋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張晨還是很期待現場的中國代表所作出的答複。

  ??果然,在這位皮爾斯副總裁的發言結束之後,兩個亞洲長相的中年男子就起立開始進行陳述性的發言。

  ??其中一個叫做趙勝利,另外一個人張晨沒聽清。不知道是叫梁中平還是叫做楊中平,兩人說話的聲音都不是非常大。但是意思還是很清晰的。

  ??早在前幾年,中國移動就開始提出而來移動夢網的概念。成為當時一度火爆全國的一個運營項目理念,隨著這兩年越發完善,這個項目貌似做的還不錯。

  ??也正是3g市場在中國的迅速成長,所以移動才萌發了製定屬於自己國家的通信標準的想法,但是這個一直沒能實現。

  ??陳述中,兩人分別列舉了目前中國國內通信企業的一些技術突破,無論是從市場份額,還是從用戶數量上都證明了中國的市場潛力之大—

  ??其實這一番話張晨聽明白是聽明白了,但是說實在的,說服力不是很大,為什麽呢?

  ??因為在利益麵前,這些人根本就不會聽你說這些東西,你的市場潛力巨大是好事,但是他們還管得著到底是誰經營麽,他們管不著也不想管,他們隻想錢到手裏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會在乎到底最終是誰掌握了這些標準和技術。

  ??另外一方麵,現在國內除了剛剛發言的那兩位身後代表的巨頭,的確找不到另外一家牛氣的企業,私營的就更不用提了,別說網絡通信技術了,就是一般的移動通信技術中國都還差得遠。

  ??不要說跟諾基亞這樣的世界巨頭相比,就是跟索愛三星這會兒還處在中檔的企業都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要獲得對應的權力,的確不是什麽很好的理由,至少是不能夠說服這些利益大亨的。

  ??“請問一下,你們中國的移動產品在世界移動通信技術市場上所占的比例是多少?運用你們中國的通信技術的國家有多少?”

  ??兩人的話音剛剛落下,張晨就看到另外又有人起來問這個問題,張晨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而且就現在2002年這時候的情況。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在世界市場上搞不好沒啥市場份額。

  ??果然。

  ??那人問完後,兩位國內企業的代表頓時就有些啞口無言,不是他們不知道,而是他們很清楚。

  ??那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當然你不能把國內的數字算起來。現在別說占據國外市場份額了,就是國內的市場,中國人還有大半的江山被諾基亞索愛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占據著。

  ??趁著這個間隙,張晨朝身邊的愛德華詢問了一下這次會議到底是想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的。

  ??愛德華似乎知道張晨的意思,也沒有隱瞞。

  ??遠來這次會議本身真正的舉辦方就是歐洲的幾大通信巨頭們,包括諾基亞在內也是籌辦方之一。

  ??至於會議召開的目的。事實上是幾大通信巨頭們試圖將采用歐洲通信標準的市場統一起來,然後跟各個通信企業製定新的市場協議,事實上也就是局部的壟斷了。

  ??諾基亞這些公司本身並不參與這樣的競爭,而是像沃達豐,移動這樣的企業來負責市場的運營。他們隻提供技術,用技術換取市場份額和利潤。

  ??作為這個產業中最為頂尖的存在,諾基亞自然有資格參與製定技術指標,而且也有作壁上觀的心態,他們隻在乎利潤,哪裏會考慮其他的東西。

  ??但是像沃達豐這樣的企業就不一定了,他們本身就是運營商,自然在乎這個份額的問題。而且他們本身的實力就很強大。

  ??索愛原本是索尼和愛立信集團合資成立的一家新企業,張晨盡管不知道愛立信集團到底是在打什麽主意,但是他可以肯定。之前發言的那個人肯定是日本人的意思。

  ??趙勝利和楊中平並不是第一次來參加這種會議,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無理的意見,但是這一次他們真的是無言以對。

  ??中國的通信技術弱後隻是相對的,最主要的還是國內現在沒有西方國家這種能夠扛起大梁的企業。

  ??盡管電信和移動的實力都不差,但是事實上不管是技術基礎,還是通信技術標準都還差很多甚至壓根就不是自己的東西。

  ??碰到這種刁難。他們的確也沒什麽應對方法,因為在技術優勢麵前。他們的確沒有致勝的籌碼。

  ??隻是這樣一來,這損失可就不是一點點的問題了。

  ??“各位先生。3g移動通信技術對整個人類社會而言都是一次革命,但是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並不足以推動這場革命。

  ??我並沒有針對我們中國同行的意思,但是事實情況是,如果我們的中國同行沒有這個實力的話,那我們為何不找更具備實力的企業來承擔這份責任呢?”

  ??整個會場都變得有些哄鬧。

  ??位於記者席位上,因為是在會議現場,所以這些人所有的采訪設備都處於關閉狀態,隻能夠憑借手速去記,但是記者都是些什麽人。

  ??從剛才的發言上,他們就看得出來中國人好像要吃虧了,而事實上比這個更嚴重,一旦失去這次機會,那麽今後中國的通信企業使用移動3g技術,除了自己能夠研發出更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以外,就隻有使用別的企業的成品了。

  ??這樣一來,恐怕到時候中國企業就真的再也沒有發展空間了,這可是涉及到整個國內市場的大問題,不能兒戲。

  ??張晨聽了這麽久的時間,總算是聽清楚了他們打的到底是什麽主意。

  ??無非就是看好中國市場,偏偏這麽大的一塊市場上還沒有一個能夠撐起這片天的大型企業,自然就給了他們鑽空子的機會。

  ??張晨雖然不清楚後來電信和移動是如何選擇的,但是至少現在這個局麵實在是有些令人憋屈,堂堂一個大國,竟然連一個能大聲說話的企業代表都沒有,著實氣憤。

  ??“愛德華先生,我想問一問,諾基亞集團是否可以把這個授權交給我們微星科技公司,我想我們公司的實力你們已經見過了。”

  ??愛德華看了看張晨,略作遲疑,他剛才其實也在好奇一件事情,那就是顯然來自中國的那兩家企業,在某些技術上甚至還比不上身邊的這個年輕人手中掌握的,為什麽張晨的公司竟然沒有被邀請。

  ??而且以張晨的微星科技公司的實力,愛德華認為開發出這些技術其實並不難,恐怕一到兩年之內就能成功。

  ??“可以,不過張,微星科技公司為什麽不自己開發一套這樣的技術標準,那樣的話,你們中國人就有自己的技術係統了,不需要我們的專利授權。”

  ??事實上。

  ??他不知道的是,張晨這個混蛋其實不懂這個東西!

  ??所以在聽到愛德華的這句話後,張晨的動作幾乎有些令他目瞪口呆。

  ??因為他豁地便站了起來,而且一開口就是石破天驚,語不驚人誓不休。

  ??“你們索愛集團算個什麽東西,也對我們中國的技術表示懷疑!”(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