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白鶴張家
作者:白湖灣      更新:2021-08-11 22:35      字數:3097
  壩頭鄉的街道上現在幾乎變成了一個巨型建築工地。

  ??來來往往的推車推著滿滿的都是拌好的水泥漿,路邊的老房子也已經拆遷結束,現在新擴的張壩公路一直延伸到壩頭中學。

  ??由於老街的拆遷問題著實不好解決,張文林合計了村委的意見,隻好把壩頭中學側麵的那條路擴建成了張壩公路延伸段,一直溝通到通往百城的縣級公路。

  ??現在張壩公路已經有些難以承受白鶴村的快速發展了,所以在壩頭鄉整體並入白鶴村後,張壩公路的擴建計劃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這條公路因為一開始老張家出資捐建的,所以在擴建的時候,老張家已經聲明了,整條公路的擴建費用將由老張家一力承擔。

  ??在白鶴新村的規劃中,村商業中心有兩處,一處是張灣環白湖灣一帶,一處是原壩頭鄉鄉街,這兩處正好位於張壩公路的兩頭上,各有各的優越條件。

  ??不過在還沒有完全實現合並之前,張灣的條件要比鄉街好很多,至少現在在建設上鄉街已經落後了一大步。

  ??由於張灣是最早進行改革的大隊之一,而且是老張家的發跡之地,自然難免會得到白湖灣集團的重點投資。本身張灣的位置就極其優越,三麵環湖,都是優良的淡水湖岸,而且白湖灣下遊還是一個以前開挖的深水灣。

  ??這裏已經被白湖灣集團買下來開挖遊樂碼頭了,環湖一帶,除了已經規劃出來的社區以外,其餘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經在白湖灣集團名下了。

  ??當然,因為白鶴村的改革綱要中已經明確劃定了白鶴村的住宅用地和商業用地數量,所以除了產業用地以外,基本上不會再有新的商業用地會被規劃出來。

  ??而原有的這些商業用地現在基本上都在白湖灣集團手裏,隨著白湖灣集團在前,白鶴村在後的每一次擴張,幾乎上隊改社區的項目都是以商業用地抵押資金進行建設。

  ??其實這也是白湖灣的投資應該獲得的,相對於抱著這些土地不放以外,改為商業用地充作抵押賣給白湖灣集團換來的發展機遇足夠說服大多數人。

  ??如今的張灣可不像以前。

  ??順著張壩公路進去,一直到原來白鶴村村委,也就是白鶴小學這一段,都是平整的大棚種植基地或者花卉種植園。

  ??花卉園周圍的圍欄都是紫色或者天藍的顏色,很精致。當然,這個裏麵算是比較嬌貴的東西,所以往常一般是不允許隨便進去的。

  ??白鶴村自從製定了聯合新村的以後,整體的村風村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於白鶴村大部分東西都是均攤到戶口到個人,所以責任意識在短短的幾年內上升很快。

  ??就比如環境的維護,白鶴村的環境管理完全交給了各個社區負責,每戶人家都要按照人口數量做社區工作,例如做環保。

  ??具體到哪一塊麵積的地方,當然各家的產業基地各家自己負責,如果出現了環境問題就要由本人負責。

  ??一開始這條規定得到很多人反對,為什麽?因為都是農村人,哪家門前沒有垃圾堆,新社區落成以後還不允許人隨地亂扔垃圾,這是什麽道理。

  ??但是後來村裏不斷進行宣傳,而且還抓了幾十個典型之後,真的按照當初規定的進行罰款,而且是直接從分紅裏麵扣除,這才遏製住反對的風氣。

  ??現在家家戶戶院子前麵都備有分類垃圾桶,而且都是各個社區的義工每天來負責清掃和垃圾的分類處理,都是農村人幹這些事也不會覺得辛苦髒,而且形成了習慣之後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會隨便違反了。

  ??而且白鶴村所轄的十幾所小學學校,外加後來並入的鄉中和白灣中學,學生守則裏麵也有做義工這一條。其中違反了學校規定的某些條例,例如打架鬥毆,一旦查實了就會分到指定的社區做相應時間的義工。

  ??這條措施一下來,就連學校的風氣都好上很多。

  ??盡管白鶴村村委的委員們都不知道這是誰給村長張文林出的主意,但是張文林自然也不會說出來這是他兒子張晨下的狠招。

  ??原來白鶴村的那塊老村牌已經撤銷了,現在張壩公路兩邊都是整齊的低矮綠化帶,綠化帶外麵都是一溜兒的整齊白楊樹。

  ??目光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幾米高的或者一人高的各種樹種,很少看得到蔬菜大棚。

  ??張灣的蔬菜大棚都已經撤銷搬遷到了南麵,現在靠近白湖灣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了。

  ??離張灣還有不到兩裏地的地方,現在已經大變樣了。

  ??原來都是旱地,偶爾有幾戶炊煙,但是在進行隊改社之後,這裏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經平整和重新規劃,現在張壩公路從中穿過的是嶄新的張灣社區。

  ??公路兩側密密麻麻都一棟棟漂亮的鄉村小別墅,經過合並的張灣社區四百來戶人家將近千五百多口人都居住在新社區。

  ??穿過張灣社區,地市變低很多,放眼望過去,對麵是張灣大隊原來的老村子,現在已經全部被老張家白湖灣集團旗下的建築公司推平了。

  ??四周環湖已經在修環湖公路,馬上就快可以使用了,現在張灣除了白湖灣漁場四周的漁民臨時住所以外,基本上就隻有老張家以及相鄰著的譚根生家的屋子。

  ??老張家屋後麵的那片樹林還在,但是已經經過了重新規劃,樹種都是新種下的,樹林後麵張灣隊上的老宅基都已經推平,現在新地基打得滿滿的,沒有完工的高樓一棟接著一棟,都連成了片,從湖中心遠遠就看得到灰蒙蒙的影子,村裏人也很好奇這裏將會建成什麽樣子。

  ??畢竟如此震撼人心的布局,一旦建成,勢必就會璀璨奪目。

  ??張灣的老宅基地加上周邊的田地麵積可不小,如果建成商業區的話,人口容量少說也有十幾萬。

  ??雖然張晨把這一塊地都拿下來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連張文林也不是很清楚這塊地方到底要幹什麽。

  ??這幾年功夫下來,張文林也算是看明白了,兒子張晨無論是做事的格局還是眼光都要比他這個做老子的成熟很多,無論是當年承包魚塘,還是後來的修路和買股票,張晨都是一手操持。

  ??即使是白鶴村在改革建村的過程中,張晨也出了大力氣,甚至一開始的村村通改革計劃和後來白鶴新村進行合並都是他在中間起了主要的策劃作用。

  ??這樣一來,隨著張晨的年齡逐漸增大,張文林也很少再去過問他的打算,即使是這次白湖灣的幾次大動作,張文林也僅僅是了解了一下大概的方向,細節根本就沒有過問。

  ??現在劉愛萍也算是明白了,自家的大事說到底其實還是要兒子來拿主意,所以現在基本上除了劉愛萍的私房錢以外,老張家的財政大權實際上都已經被張晨握在了手裏。

  ??白湖灣集團名義上是集團公司,但是實際上隻是掛了塊牌子,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公司機構,隻不過旗下的白湖灣廣場、餐廳、超市、服飾、建築等企業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規模,所以真要算起來的話,白湖灣集團還是張晨孤家寡人一個。

  ??頂多加上譚根生一個生活秘書兼司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