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人均6000?
作者:白湖灣      更新:2021-08-11 22:35      字數:3509
  白鶴村小學。

  ??今天的白鶴小學依然聲聲入耳,很是喧囂,但是透過窗戶裏看到的不是一個個娃娃臉,反而不是五六十歲的大爺就是一群五大三粗的泥腿子。

  ??張文林口幹舌燥地在講台上花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把自從他上任以來的工作都詳細的介紹了一遍,成績也有,不足也有。

  ??但是無論是胡德平,還是在座的壩頭鄉幹部或者下麵各個村的支書和村長,這半個時辰聽下來裏裏外外就覺得張文林的匯報內容隻有一個。

  ??這半年來,白鶴村的工作成績是白鶴村終於初步脫貧了。

  ??這半年來,白鶴村的不足是這大半年隻能實現初步脫貧。

  ??未來一年,白鶴村的工作重點是帶領全村村民在初步脫貧的基礎上實現全部脫貧。

  ??沒錯,絕對沒聽有錯,在張文林的最後一段話中,白紙黑字,就是這麽寫的。

  ??初步脫貧!

  ??半年之內,初步脫貧!

  ??全部脫貧。

  ??一年之內!全部脫貧!

  ??這兩個鮮明的口號一提出來來,就震驚了眾人。

  ??胡德平心裏不知道是什麽滋味,猶如掀起驚濤駭浪一般,他知道村村通的計劃,也知道張文林打著什麽主意,村村通計劃說白了就是把白鶴村進行統一性的規劃,凝聚整個村的力量進行產業化的生產。

  ??這並非他張文林的首創,在國內的華西村,乃至江浙一帶鄉鎮一級的政府都這麽想過,幹過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並不缺少成功的例子,但是失敗的例子更多。

  ??所以打一開始,胡德平在跟他老胡家的姑父黃鉞成打報告的時候,也不敢拍胸脯說一定能搞得成,而是打算找一個村試試水,看看效果再另作打算,但是如今半年的成果真的展現在眼前時,胡德平甚至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太膽小了。

  ??腦子裏竟不由自主地冒出了偉大領袖的那一句話來。

  ??“搞改革嘛,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膽子要大一些,再大一些!”

  ??張文林走下講台後,整個教室裏頓時就變得喧鬧起來,有找白鶴村的會計要資料看的,也有往張文林跟前湊問情況的。

  ??那些不識字的村幹部隻好抓著白鶴村的幹部問情況,有相鄰的村支書情況了解的多一些的,就在那裏拉著幾個人說道,胡德平和那些鄉幹部隻是翻看著手裏的統計資料,眉頭時不時地就緊緊地皺在一起。

  ??但是事實上,之所以皺眉,並不是因為白鶴村的統計資料做的太差,成績不好。恰恰相反,是這些統計出來的、由整個白鶴村各個大隊匯總起來的資料裏的成績簡直太難以令人置信了。

  ??從表格裏一行行的數字中可以看得出來,在96年年初的時候,進行過白鶴村95年全村的收入情況統計,白鶴村上上下下粗略的情況看下來,人均收入隻有不到900元的樣子,即使有一些誤差,但是想來也絕對不會超過900太多。

  ??但是在96年的年終總結表裏,胡德平卻看到了一個令他幾乎極為是看錯的數字,不僅僅是他,壩頭鄉財政所的幹部以及大大小小的領導幹部都使勁盯著這一連串的數字看了老半天,甚至有人當場拿起計算器開始算了起來。

  ??根據各個大隊報送上來的數字,白鶴村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的時間裏,全村的人均收入竟然一舉超過了5000元。

  ??人均收入5000元!

  ??5000元到底意味著什麽。

  ??在96年的統計數據中,全國城鎮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農村人均收入隻有不到2000的樣子。

  ??在一個物價不高,豬肉不超過三五塊錢一斤的年代,人均5000塊錢的收入已經足夠讓一個四口之家過上很富足的生活,可以說奔小康已經成為事實。

  ??其實胡德平更看重的並不是人均5000收入的數字,而是這個強烈的對比數字,在95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的白鶴村,不到半年的時間能夠讓全村而不是某一家某一戶的人均收入增長五倍還要多,除了奇跡,胡德平已經想不出什麽來表示他心中的想法。

  ??“算出來了嘛?數字有沒有錯誤。”

  ??胡德平還是比較慎重的,他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

  ??一個名不見經傳,或者說連續數年甚至十幾二十年都在全縣甚至全市排倒數的鄉鎮,突然蹦出一個人均收入超過全國城鎮人均收入水平的村子,一旦這個數字屬實的話,恐怕就不僅僅是震動百城那麽簡單了。

  ??雖然算了幾遍,但是得出來的數字終究不會低於5000,反而如果把雜七雜八的數字加起來的話,甚至有可能會超過6000,為什麽相差這麽大的,因為根據下麵各個大隊報上來的數字和項目,僅僅是大棚裏的蔬菜出棚後跟老張家結賬用的賬單數字。

  ??也就是說,這些數字僅僅是老張家的白湖灣綠色食品公司的賬單上的數字,並不包括村民們自己種的樹苗的價值和地裏的魚草的價值,根據食品公司給出來的價格標準算的話,僅僅是魚草料這一塊,恐怕沒口就能多出來好幾百塊的收入,更不用說那些價格看起來似乎更貴的樹種了。

  ??所以聽到胡德平問,鄉財政所的幾個會計相互對視了一眼,似乎都有些難以啟齒。

  ??“你們倒是快說啊,書記問話呢,是不是數字有假?我就知道張文林是在瞎扯淡,哪能這麽多呢,都趕上bjsh了都。”

  ??財政所的那個領頭的幹部見幾人遲疑不定,立馬就喝住了,卻沒有發現身後的胡德平有些不喜地皺了皺眉。

  ??“胡書記,所長,我們剛才把白鶴給的數據都重新統計了一遍,這些數據都是下麵的大隊把各家各戶跟白湖灣食品公司交接的賬單收齊起來統計的,錢都已經到了戶主手裏,所以應該沒有問題。幾遍算下來的結果都一樣,隻是--”

  ??“隻是什麽?你說。”

  ??胡德平皺了皺眉,他也以為真的是數據有問題,心裏那一絲悸動反而有些失落。

  ??但是財政所幹部接下來說的話,卻嚇了他一跳。

  ??“胡書記,我們發現文林書記這邊統計的數字的確有些問題,他這裏簽字總計的數字是5000,也就是說96年白鶴村的人均年收入是5000元,但是他們隻算了大棚蔬菜一項收入,也就是說,樹園裏的種苗和魚草料的價值其實並沒有算上去,我們剛才統計了一下,如果都加上的話,恐怕是6千塊錢。

  ??也就是說,白鶴村去年的人均收入應該是6000,而不是5000.”

  ??啪!

  ??胡德平手中的杯子竟然沒抓穩,一下子掉了下去,幸好沒碎。

  ??“什麽?”

  ??6000?

  ??不是5000,是6000?

  ??這怎麽可能!

  ??不可能!

  ??胡德平心中第一時間就蹦出“不可能”三個字來。

  ??“你們確定沒有算錯?”

  ??“嗯,我們算了三遍,沒錯,是6000.”

  ??其實財政所的幾個幹事本身就是做財務工作的,對這些數字天然就比一般人更敏感,常年接觸國家下發的數據,他們怎麽會不明白人均年收入6000塊意味著什麽。

  ??一旦真的查證屬實的話,恐怕白鶴村立馬就會被樹立為全縣乃是全市的典型,如果宣傳力度夠大的話,全省全國的典型改革村都有可能。

  ??在自己的治下竟然出了這麽一個村子,可以想象作為直接領導的胡德平將會受到怎樣的關注,更不用說白鶴村的村支書張文林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而且白鶴村的村村通計劃雖然在鄉裏並不聞名,但是胡德平曾經親自指示過工作的事實確實不容置疑的。

  ??所以,一旦坐實白鶴村的成績的話,胡德平就是除了白鶴村的村民意外最大的受益者。

  ??這如何不讓胡德平驚喜交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