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譚老板的交響曲
作者:白湖灣      更新:2021-08-11 22:35      字數:3514
  “譚老板,好久不見啊,你這發福了嘛!”

  ??“哈哈哈哈!”

  ??“張老板你說笑了說笑了,根生跟著你我也放心了,這心裏一放下來呀,人長肉就快,張老板你可是清減了喲!”

  ??譚林榮坐在老張家一樓客廳的大紅椅子裏,畢竟是頭一回來,還是存了幾分來應聘的心思,整個人都有些不自在,張文林自然也看出來了,所以一進門就上去挨著譚林榮坐下了,等劉愛平把茶水端上來,喝了口熱水後,譚林榮才慢慢緩過神來。

  ??不過腦中還沉浸在先前車上看到的那一幕裏。

  ??在白湖灣吃了一頓烤魚後,譚林榮的心情也大好,知道白湖灣是老張家的產業,兒子根生三天兩頭在白湖灣吃飯不要錢,他這心裏也就沒了什麽疙瘩,隻是罵了兩句這小子不早說讓他鬧了好大一個笑話。

  ??百崇縣的確不是什麽富裕的縣,這基本上從一路下來沿途看到的村落就看得出來,即使是進入壩頭鄉以後情況其實也沒有得到什麽改觀,基本上都是黃土迎麵飛,低矮的瓦屋和平房連成排湊在一起零星地坐落在公路兩邊的樹林和山腳下,顯得很破敗。

  ??事實上在整個二十一世紀之前,不要說百崇境內了,就是整個宜安市的情況都不容樂觀,經濟條件得不到改善的局麵在大環境艱難的情況下必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至少是十年後才會慢慢鬆動。

  ??從壩頭鄉沿著張壩公路一路向西,跟之前見到的有些不同的就是這裏看不到那種連綿的山,仿佛地勢在壩頭鄉陡然下降變得平坦起來,這也不奇怪,壩頭鄉應該是整個百崇境內唯一一個平原麵積占了將近八成的鄉鎮,臨近大江大湖估計也就這麽點紅利了。

  ??嶄新的壩頭公路跑了小半年,如今也變得不那麽顯眼,不過譚林榮還是很詫異,畢竟在內地這種鄉鎮上看得到這種規模的鄉村公路還是很稀罕的,尤其是張壩公路一直通到張灣進入村口還能看到一條顏色相近的新修的水泥路,這就更令人吃驚了。

  ??不得不說張灣的賣相還是很好的,應該說就是比之大部分風景區也不差了,雖然沒有什麽奇偉瑰麗的壯麗景觀,但是可以想象,成片的大湖圍繞是什麽感覺。

  ??尤其是張灣的地勢比張壩公路進村的村口要低,從高處一看,一條灰白色的天際線直接通往張灣隊上,四麵都是湖麵,老遠就看得到老張家那棟漂亮的鄉村別墅矗立在靠湖水的位置。

  ??如果是一般的鄉村,那自然沒什麽令人詫異的,無非就是多了些水麵而已,但是白鶴村給人帶來的震撼肯定遠不止如此,一進入白鶴村,你幾乎看不到裸露在大棚之外的莊稼,為什麽呢,因為成片的白楊樹林和樹種養殖園齊整地分列在張壩公路的兩側,綠樹成蔭,即使是在寒冷的一月份,那一抹濃濃的蔥鬱之色仍然遮擋不住散發出一陣陣新鮮的活力和氣息。

  ??透過密密麻麻的葉片,隱約之間已經看得到一望無際白色大棚橫豎不一地填滿了目光所到之處,在盡頭處灰白色的湖麵和天際線連接在一起看得極不真切,這是一塊豐腴之地,也是一個充滿希望之地,絕不是尋常見得的那種普通鄉村。

  ??眼前的茶香味和老張家自己建的壁爐裏炭火燒烤炸裂的劈啪聲把譚林榮的思緒拉了回來,室內的氣溫比外麵高許多,一口熱茶下去,額上竟冒出了些許微汗。

  ??“譚老板,家裏還好吧,這次來可要多住幾天再回去。”

  ??張文林摸不透譚林榮的心思,畢竟張灣也不是什麽大城市,到底願不願意留在這裏還是個未知數,他也做好了兩手打算,實在不行的話年底村委支書的職務肯定是要辭掉的,如果譚林榮能留下來那就更好了。

  ??“張老板不要叫我譚老板了,我哪裏是什麽老板,叫我聲老譚就好了,來之前根生這孩子也跟我打過招呼了,張老板你不要客氣,哪裏用得到我就說一聲,我信張老板的為人。”

  ??其實在來之前譚林榮就已經思緒再三了,這次來壩頭也不過是來驗證一下,雖然一開始有些失望,但是不管是白鶴村的所見所聞,還是兒子根生話裏透露出來的信息,都讓他拿定了主意。

  ??留在壩頭給張文林做事,比在溪嶺守著家裏的那間飯店要強。

  ??譚林容答應留下來事情就要好辦得多,頭兩天一過張文林就讓他跟著接手了大棚蔬菜的工作,主要負責白湖灣食品的財務,具體就是整個白鶴村合同大棚的財務工作,譚林榮是老生意人,接手工作熟練起來很快,但是張文林仍然感覺到了吸收人才的緊迫性。

  ??譚林榮畢竟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出身,專業性差了絕對不是一點半點,不過張文林看中的也隻是他身上的經驗,畢竟白湖灣食品經曆的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實驗性的階段,最缺少的並不是十分專業的技術人員,恰恰是像譚林榮這種有著豐富的經商經驗的老人。

  ??老張家除了他自己和張晨能夠使點勁以外,其餘的人說白了都是泥腿子,大舅子不可能回來給他做這事,老劉家老二和老三兩兄弟在滬市折騰白湖灣服飾,更不可能回來搞這碼子事,所以譚林榮的作用在這個時候還是很明顯的。

  ??97年的1月末似乎白湖灣也轉了時運,還剩下後半個月的時候,譚林榮一開始接手白湖灣的出貨出單之後,劉愛紅和楊愛文夫妻倆的蔬菜超市就在白湖灣一樓開業了,開業也沒搞披紅放炮那一套,隻是很突兀地來往的客人就看到了樓下多了一個賣菜的店。

  ??“你們這裏的菜這麽新鮮,不會是放在水裏泡的吧!”

  ??“你放心,這都是白鶴大棚裏剛摘的,你要是不信哪回頭不好吃拿回來找我。”

  ??“辣椒給我稱兩斤!”

  ??“老板,這個番茄挺好的,給我稱個三斤吧!”

  ??“好嘞,你放心吧,番茄都是剛摘得,沒有水味兒,你聞聞看是什麽味道,用水泡過的肯定沒有這西紅柿酸味,我們白湖灣的蔬菜都是白鶴的,樓上的烤魚店專供蔬菜。”

  ??“菜都在裏麵,你們要多少自己拿,出門在我這裏稱。”

  ??蔬菜超市肯定不是菜市場,張晨也不在乎那點損失,菜都擺在架子上,請了幾個在家閑著沒事幹的大媽碼菜,門口堆著幾摞子竹條編的小籃子,自己拿著籃子進去挑,幾個大媽都負責各自的區域,不要客人惡意弄壞菜就行了。

  ??完了直接去出口的櫃台上稱重結賬,劉愛紅和楊愛文都識字,還在村裏請了兩個年輕人,四個人基本上是應付的過來。

  ??“老板,你們是一家的吧!”

  ??“都叫白湖灣,肯定是一家的,誒,老板娘,你是張文林他家親戚吧。”

  ??這鄉裏人跟村裏的也沒個啥區別,除了心裏的那點驕傲以外,也就剩下這點八卦勁兒了。

  ??自從多了這白湖灣之後,這滿大街的八卦消息有多了一個源頭,如今張文林好歹也是鄉裏的名人了,蔬菜超市一開,還不剛好成了八卦的添頭,劉愛紅也沒啥好掩飾的,大大方方承認了,買菜的人都是鄉裏人,日後見得多了誰不認識誰呢。

  ??但是對譚林榮來講,這短短的幾天時間,真恍如是煥發了人生的第二春,老張家的院子裏基本上每天都堆滿了來買菜票的菜販子,家裏的那部電話機整天響個不停,白鶴那邊出菜倒是不用他負責,基本上每個大隊都有人操持,但是核對的過程還是少不了的,家裏的那部電話機就沒有停過,大隊裏都有有線電話,基本上是每提一次菜都要打個電話核對信息,不說別的,就連電話費估計都嚇人。

  ??但是這一切在譚林榮看來都不是問題,因為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那絕對令人震驚,白鶴村十來個大隊每天的蔬菜出棚量簡直就多的嚇人,蔬菜這種東西根本就不像衣服鞋子,不是買了銷量就會下降,恰恰相反,白鶴的蔬菜是越賣越多,。

  ??因為路程近,路況好,而且價格比之外麵進來的菜,批發的話甚至更劃算,最主要的是,這菜質量太好了,畢竟運輸路程短,基本上不存在保鮮的難度,所以這菜販子也是逐利而來,逐利而去,一傳十十傳百,這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譚林榮幾乎每天晚上算賬的時候都會邊算邊笑,弄得譚根生總以為他老子是不是犯病了,但是第二天仍然是如此,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隻當他是太忙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