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脫貧致富的種子
作者:白湖灣      更新:2021-08-11 22:34      字數:3836
  十月的風,吹散了夏季最後一絲滾燙的空氣。

  ??白鶴村的田間地頭,一座座被白色塑料薄膜覆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大棚已經錯落有致地坐落在那裏,這是白鶴村全村十個大隊連續奮戰了20幾天的成果。

  ??不得不說集體的力量就是強大,連張文林也沒有想到白鶴村的村民會有這樣的熱情,脫貧致富的口號實在是太過於吸引人,白鶴村也窮得太長太長了。

  ??萬事開頭難,但是事情的開頭卻遠比張文林想象中要來的順利。

  ??在9月末的時候,各大隊已經先後通知和統一了各家各戶的意見,盡管一開始有人質疑,但是等到張文林把修路的第一筆款子先後打到各個大隊的公家賬號後,就幾乎沒有什麽人懷疑了。

  ??張文林通過胡德平和農業局的關係搭上了省農業大學的路子,找到了塑料大棚領域的一位知名專家。

  ??原本這位專家以為張文林也不過是地方撈政績的官員,但是在了解到張文林自掏腰包,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而且還隻是一個救火的村支書後,二話沒說,竟然帶著他的研究生在白鶴村考察了數天,光是資料就記了幾大本子。

  ??隨後的整整半個月,超過幾十個農學院相關專業的學者和研究生被請到白鶴村授課,雖然花費不少,但是收獲同樣巨大。

  ??在白鶴村村委一樓,張文林自己掏腰包開辟了一個農業站,買了很多書放在裏麵,農業大學每隔幾天就有幾個老師來坐班上課,各個大隊也都選幾個腦子活識字的人來上課,學完了要回去負責把自己大隊的人教會。

  ??蔬菜大棚的技術含量不高,學得也快,要的是實踐,隨著課慢慢地上完了,各家各戶的蔬菜大棚也差不多建好了。

  ??但是這一遭張文林可是出血不少,連帶著修路請專家和老師,設立農業站,購買蔬菜大棚的材料,足足花費了近四百多萬的款子,如果不是忍痛拋掉了一部分股票,這事也辦不成。

  ??當然老張家收獲的是整整裝了幾大箱子的合同書,整個白鶴村都成了欠債的,債主就是張文林,但是整個白鶴村卻沒有一個人說他的不是。

  ??當整個白鶴村都在轟轟烈烈地修路建大棚的時候,整個壩頭鄉的人都在議論紛紛。

  ??畢竟這麽大的動作要是不知道那就奇怪了,隨著這件事在鄉裏傳的神乎其神,白鶴村的村支書張文林也成了人們口中又一次被提起的談資。

  ??有人說他犯渾,自然也有人說他這事對得起祖宗,是積德積福,大棚蔬菜到底種不種得起來還不知道,但是這路確實已經在修了,甚至有些個跟張壩公路靠得近的大隊已經修好了直接通到大隊上的水泥路。

  ??要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是別說在壩頭鄉了,就是在全縣你也找不出第二個張文林,誰肯從自己口袋裏掏出那數不清的錢給村裏修路蓋大棚。

  ??整個十月,除了張灣的人都在白湖灣照料魚塘外,幾乎所有白鶴村的人都在學習怎麽種菜,種了一輩子地,到頭來還要專門去學種菜,這一時也成了一樁新鮮事。

  ??雖然看起來全村人都幹勁十足,一幅熱火朝天的樣子,但是張文林心裏那叫一個忐忑,好不容易發動了全村人鏟了地裏的莊稼搞了蔬菜大棚,但是這可是拿著人命在幹,稍有個閃失那--

  ??如果不是張文林的手筆夠大,氣魄也有,舍得花大代價,村裏也不可能跟著他幹,種莊稼的把莊稼鏟掉種菜,這無疑是在自毀跟腳,即使張文林花費巨大,各個大隊都還有一些釘子戶不聽不幹不動。

  ??簡直就是舊時代的釘子戶,釘在那裏你就別指望他出來。

  ??張文林也懶得去計較這一家一戶的得失,他等得時間等不得,第一茬大棚蔬菜一定要在10月份種下,趁著年底春節的時候賣出去,有了第一筆回籠的資金,不怕釘子戶不動心。

  ??更重要的是,他也需要第一筆回籠的資金來穩定村裏的民心和熱情。

  ??一旦第一季失敗了,丟的可不光是那點莊稼,而是整個白鶴村上上下下十餘個大隊幾千人的生活,到時候別說他這個村支書,就是鄉裏都要出問題。

  ??所以張文林在這事動起來後壓根就忙得沒停歇過,就連老張家自己那鄉村別墅都是他媳婦兒在家監工,到了10月中旬,房子老早就封頂裝修了,建築隊也已經撤得差不多了。

  ??這時的物價不高,人民幣的購買力也要強上很多,但是即使如此,一畝地的塑料大棚造價也達到了近千左右,幾千畝地的塑料大棚就足足花光了幾百萬的資金。

  ??十個大隊幾乎是人均一畝地的大棚需要照料,成本也不小,人均近千的起步成本,還不包括後來的種子等等,所以當務之急,張文林再跟農大的專家請教過之後,就跟各個大隊通了氣,馬上播種。

  ??因為早先就商量好了各個大隊各自種的蔬菜種類,這頭一季度也顧不上是不是一起上馬了,趕的就是春節這一茬,往後了再分時間段種植。

  ??所以10月還沒結束的時候,整個白鶴村的人都在種菜,育種的育種,培苗的培苗,澆水培土,忙得不亦樂乎。

  ??這菜地裏,種下的哪裏是一粒粒菜種,種下的是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上灣大隊是白鶴村最外圍的一個大隊,已經臨近劉楊村的地界了。

  ??楊金花是上灣大隊最有名的窮戶,家裏男人半夜躲計劃生育遇上車禍斷了手腿,好些年臥床,生活都難以自理。

  ??偏偏夫妻倆當初結婚的時候沒料到這一茬,兒子女兒足足生了四個,大女兒初中畢業就在外麵打工,二女兒甚至初中都沒上,三女兒還在上初中,當年死活不肯結紮到處躲計劃生育就是為了小四這麽個男娃,如今兒子還在上小學,家裏也算得上是赤貧了。

  ??這次蓋塑料大棚種菜,楊金花可謂是頂的了半邊天了,整個上灣大隊沒有一個人比她簽字簽的早簽的痛快,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她一個女人獨自撐著一個家過了七八年,如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五畝塑料大棚上了。

  ??不錯,是5畝,一點都不少。

  ??為了這事,她把大女兒二女兒都叫回家種菜。

  ??看著手中一顆顆辣椒西紅柿的種子被埋進土裏,楊金花心裏也多了一絲絲期許。

  ??不遠處,翻過剛栽好沒多久的防風林,一條灰白色的天際線彎曲著通向壩頭鄉,那裏正是張壩公路,當初修路的時候,雖然楊金花家裏沒有一個能夠出工的男丁,但是她還是拚著不休息出了三天工,一個女人幹了一個男人一樣的活。

  ??這路,也有他老楊家的一份貢獻,雖說不如村裏文林書記來得多,但是,這也是老楊家的希望所在。

  ??彎起腰抹了一把汗,楊金花透過大棚敞開的門往張壩公路的方向看了兩眼,又彎下腰接著下種了,身後,兩個女兒也跟著在澆水撒種。

  ??過了這一輩子的日子,人生也過了大半,她楊金花也就靠這麽一回了。

  ??隨著各家各戶的塑料大棚逐漸種下種子,細心照料,張晨也算是明白了自己老頭子當初不幹涉自己買地的理由了。

  ??那可是400萬!

  ??足足400萬簇新的毛爺爺!一分都不少!

  ??你知道400萬是個什麽概念麽,96年400萬能在上海買20套位置尚佳,麵積不低於100平的房子,20套!那可是20套房子!

  ??放在20年後,這樣的20套房子,就按照3萬一平的整數來算,你不花個6千萬以上想都別想了。

  ??這麽大一筆財富—雖然是股市賺的,但那也不是風刮來的,老頭子就那麽花了,換回來的是幾大箱子的合同和借據。

  ??張晨倒是理解老頭子的做法,他也讚同,但是老娘就不讚同了,為了這事整整劉愛平在家吵了好幾天,甚至連張晨周末回趟家兩天都沒做過飯,都是張晨自行解決的。

  ??老娘也真夠狠的,直接帶著還不到周歲的小妹張揚直接去了劉楊村娘家,張晨也懶得去跟老娘計較,不要說他老娘,就是自己都有些肉痛,這錢花的可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即使是村民按了手印簽了字借的,但是張晨不是劉愛平,他可是知道的,這幾百萬放在股市,印象中10月份還會繼續瘋漲的,這麽些錢要是放進去,不說多,翻個幾倍還是可以的。

  ??但是這話他也隻敢憋在肚子裏,要是說出來被他老娘知道了,恐怕就真的麻煩了。

  ??在種子播下去後,張文林卻愁了。

  ??這許多的大棚同時播下種子,少說也有幾千畝地,差不多一個村的多有田地都用來種菜了,一茬菜收獲後,可以想象會堆積到什麽程度,如果銷路不解決的話,恐怕就要鬧笑話了。

  ??資本主義商人為了保持物價寧願把牛奶倒進海裏,他張文林到時候雖然不至於把蔬菜喂豬,但是難道要放在地裏爛做肥料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