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作者:霧矢翊      更新:2021-08-11 22:28      字數:4605
  此時,曲瀲也像她娘得知景王竟然想要娶她姐為妻時一樣的反應,懵逼了。

  ??她的心裏瞬間被“臥槽”這兩個血淋淋的字給刷滿了屏,同時也感覺到了來自於周氏皇朝滿滿的惡意。

  ??“不是說侄孫麽?祖母當時去曲家說親時,明明說是為侄孫說親的,不可能是弟弟!”曲瀲有些崩潰地說,她無法接受她姐要嫁一個爺爺輩的男人——雖然這個男人才三十歲,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根本不算老。

  ??紀凜擔心她情緒起伏在太大,對身體不好,忙解釋道:“那是對外的說法,總不能真的說是高宗皇帝的皇子,這樣豈非是亂.倫了?而且……”他一時間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對她說明。

  ??事實上,他知道這事情時,也有些不敢置信,回家後,也不知道怎麽和她說。

  ??此時曲瀲都要被這甚海溝的輩份給弄得懵逼了,見他麵有異樣,馬上撲過去扯他的衣襟,“還有什麽你一起說了吧,就算讓我崩潰,也一並崩潰個夠!”

  ??說到最後,她都有些自暴自棄了。

  ??紀凜原本有些凝重的神色被她弄得很想笑,每次都會這樣,隻要有她在,再沉重的時候,也能讓他感覺到輕鬆,讓他愛惜不已。

  ??他摟著她變粗的腰肢,坐到矮榻上,笑道:“其實也沒什麽,如果不是這次因為你姐的事情去查了景王,我也不知道祖母原來還有一個弟弟,也怨不得祖母這次的態度會這麽怪了。來,先喝口水,我慢慢告訴你。”

  ??曲瀲木木地就著他的手喝了一口水,然後正色看著他,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為了她姐,總要將事情弄個明白來,被隱瞞的感覺實在是不好。

  ??“我這些天查了一下,這事情還得從高宗皇帝在世時說起。你也應該聽說過,高宗皇帝子嗣不豐,除了祖母外,隻有一個皇子,就是先帝。而景王,是高宗皇帝晚年時,臨幸一名宮女所出,因為高宗皇帝子嗣困難,景王的出生自然是喜事一件,不過聽說景王出生時,身體也和先帝一樣孱弱,甚至可能養不活。高宗皇帝擔心他養不活,於是便聽從當時相國寺中一位高僧的話,將景王養在寺廟裏,等他大一些後,因為景王與佛有緣,就讓他出家了。”

  ??這些事情,其實是皇帝告訴他的。

  ??因為祖母奇怪的態度和曲瀲的原因,他對景王的事情也很慎重。

  ??不過他是晚輩,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所以如果他要查景王,能讓他最快查到的地方自然是宗人府。

  ??隻是宗人府也不是那麽好查的,就算他再小心,不免在宗人府裏留下痕跡,也讓掌管宗人府的寧王發現他查探的事情。不過後來詢問清楚他的意圖後,寧王讓他進宮去找皇上比較好。

  ??其實紀凜這次也不過是個試探,沒想到效果會這麽好,寧王會是這種態度。

  ??這次要查景王的事情,紀凜也有一翻計較的,他知道周家皇室的前幾代子嗣都不豐,當年還曾有人私底下曾說,定是周家建朝時殺戮太多,所以報應在了子孫身上,才會讓周家那幾代的子嗣都不豐。

  ??也因為如此,所以當今的慶煦帝才會這般愛護自己的皇子,同時也頗為尊重留下來的長輩,不管是淑宜大長公主,還有見不得光的景王,隻要不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都對他們頗為寬容。

  ??他很早以前就知道,不管慶煦帝還是寧王,對周家人的態度都比較寬容,而他又是淑宜大長公主最疼的孫子,寧王自然也對他寬容。所以在查景王的事情時,他故意泄露自己的行蹤,就是為了引起寧王的注意力。

  ??他是個聰明人,不管做什麽事,都讓自己立於有利的地位。

  ??寧王的態度讓他明白,他可以探查景王,甚至因為景王想要娶他妻子的姐姐,所以寧王也有自己的計較,想讓他明白一些事情。

  ??果然他趁著當差的時候,特地去太極殿求見皇帝。

  ??當皇上知道他的來意時,並沒有不愉,反而很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笑著打趣道:“你是為了景王叔來的吧?景王叔已經托你祖母去曲家說親了?辛苦你了,我記得你的世子夫人是曲家的四姑娘吧?”

  ??紀凜就算原本心裏已經有了猜測,可是聽到皇帝的話,還是懵了下。

  ??“您不反對?”紀凜奇怪地道,景王要娶曲沁的事情,這簡直就是亂了輩份了。

  ??慶煦帝笑看著他,神色很是溫和,對他道:“皇祖父臨終之前,曾經和朕說過,隻要景王皇不做出危害周氏江山之事,讓朕多照顧景王叔。可惜景王叔這些年來一直都不肯原諒祖父當年做的事情,甚至連京城也不回,朕屢次讓太後召喚他進宮來,他也從來沒有答應過,讓朕也很是無奈,如今他難得求一次朕,朕自然要答應他的。”

  ??慶煦帝的年齡比景王還要大,當年可謂是看著景王出生的,雖然自己那麽大的年紀了,還能看到皇祖父像個老流氓一樣弄大宮女的肚子,十分的囧,但周家子嗣向來不豐,時隔幾十年,祖父雄風未泯,還能給他弄個小叔叔出來,心裏也是挺高興的。

  ??慶煦帝又繼續道:“當年景王叔出生時,他的身體很虛弱,我們都擔心他夭折。景王叔三歲之前,身體都很虛弱,沒辦法走出宮殿。後來皇祖父讓相國寺的高僧給景王叔批命,曾言景王叔與佛有緣,如果想讓景王叔平安長大成人,那麽最好將景王叔送去廟裏。所有當時皇祖父便不顧景王叔的反對,在景王叔五歲時,將他送去相國寺出家。”

  ??相國寺是皇家寺院,曆來服務的對象是皇家,雖然香火不旺,但在大周的地位卻是枯潭寺等寺院比不上的。

  ??紀凜隱隱約約發現了什麽,但是一時間又聯係不上。

  ??“景王叔雖然身體不好,但是他天生聰慧,就算是枯燥的佛經,他也能很快便領悟,並且舉一反三,和那些比他年紀大的大師們討論佛經,更是見地不俗,這讓皇祖父覺得,景王叔果然適合出家。

  ??果然,景王叔出家後不久,他的身體也有了起色,不過幾年很快好了。皇祖父心裏很高興,見景王叔身體好轉,便想讓他還俗。隻可惜景王叔心裏氣當年皇祖父不顧他的意願讓他出家之事,所以在皇祖父讓他還俗時,他偏偏就不肯還俗,繼續在寺裏當和尚研究佛經,甚至因為在佛經上有所研究,名聲更是不錯。後來因為皇祖父逼得緊了,他甚至從相國寺中跑了出去,說是雲遊四海去了,直到皇祖父臨終前,景王叔都沒有回來過。”

  ??紀凜沒想到當年還有這樣的內.幕,一時間都呆了下,下意識地問道:“他是怎麽成為景王的?那景王是另有其人?”

  ??“正是如此。”慶煦帝讚賞地道:“老景王原來是皇祖父的弟弟,可惜他也和皇祖父一樣子嗣不豐,隻有一個病歪歪的兒子,同樣也沒有養活,景王這一脈算是斷了。皇祖父當年怕景王叔真的什麽都不管地出家了,一輩子當和尚,後來就和老景王商量著,將景王叔過繼到他名下,不過因為景王叔當年在外麵,他一直不肯回京,所以這事情也沒有對外說什麽,隻有皇室的人才知道。”

  ??這就解釋得清楚,為什麽他不知道祖母還有一個弟弟的事情了,畢竟當年以景王的身體情況,時時要擔心他養不活,後來又出家了,更不好對外透露什麽。

  ??如今,因為他娶了曲瀲,在名份上已經定了,所以景王為了娶曲沁,便操作一翻,直接頂替了景王的孫子的位置,生生地從弟弟的身份,變成了淑宜大長公主的侄孫輩。

  ??“皇上,還有一事臣不明白。”紀凜看著他,“景王在相國寺出家,那他應該有佛號,他的佛號是什麽?”

  ??慶煦帝聽了忍不住笑了,說道:“這事你不必理會,這不過是當年皇祖父怕他夭折了才會讓他暫時出家,原本是等他身體好轉了再讓他還俗的,可惜景王叔跑了,皇祖父也沒能等到他還俗。”

  ??周家的子嗣曆來少,哪可能真的讓皇子出家?出家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可誰知景王的脾氣會這麽硬,和高宗皇帝頂了起來,就這麽跑了。這點說來,他和淑宜大長公主還真是姐弟,脾氣都很臭。

  ??紀凜僵硬地看著他,慶煦帝這種避諱的態度,其實已經讓他心裏有了一個猜測了,隻是不太願意接受。

  ??慶煦帝見他麵有異色,知道這孩子素來是個聰明的,想來已經猜到了,便對他道:“正是你猜測的那樣。”

  ??紀凜當時隻覺得這事比知道景王其實是祖母的弟弟更讓他吃驚。

  ??當然,這事他現在不好告訴曲瀲。

  ??“所以,因為你娶了我,定了名份了,所以景王為了娶我姐,就更改了身份,對外來說,他是祖母的侄孫麽?”曲瀲木木地問道。

  ??“正是這樣。我去宗人府看了,皇家玉牒上也改了他的身份,反正景王這些年一直在外麵,沒有在京城中露過麵,也沒人知道這事情,知道的都是周家的人,並不用擔心。”紀凜安慰她。

  ??曲瀲依然木木的。

  ??或許她該高興,景王為了娶她姐,所以連身份都改了,從當今皇帝的小皇叔變成了皇帝的兒子輩了,知情的人都不會說什麽,這樣也不怕世人的目光了。

  ??她心裏安慰自己,其實隻要接受了景王的人設,姐姐嫁給他好像也挺帶感的,至少那些眼高於頂的皇子們以後都要叫她姐姐為叔祖母了,不要太爽。

  ??“阿瀲,你沒事吧?”紀凜擔心地問道,他知道阿瀲和她姐姐的感情,怕她一時間不能接受。

  ??曲瀲深吸了口氣,對他道:“沒事,其實也不是那麽難接受的,以後隻要閉緊了嘴巴,也沒人知道景王其實是祖母的弟弟。”

  ??說到這裏,曲瀲突然很能體諒淑宜大長公主先前的心情。

  ??自家弟弟竟然相中了孫媳婦的姐姐,想要娶她為妃,簡直不能更糟心了,莫怪淑宜大長公主當初不能接受。

  ??而更過份的是,她這當姐姐的都沒來得及反對呢,這糟心弟弟竟然直接進宮找了皇帝,讓皇帝答應幫他這個忙,隻要皇帝開口了,就算有人心裏有疑問,恐怕也不敢去深究什麽。加上景王的行蹤成迷,見過他的人根本沒有,且這世界的消息也不靈通,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身份,還不是皇家一句話?

  ??慶煦帝受高宗皇帝臨終所托,想要好好照顧這位小皇叔,如今小皇叔好不容易找他幫忙,而且解決的還是小皇叔的終身大事,自然義不容辭了,根本沒和淑宜大長公主商量,就直接出手了。

  ??這才是讓淑宜大長公主糟心的事情。

  ??糟心弟弟遇上沒有原則的皇帝,然後再將她推出去,讓她厚著老臉去孫媳婦娘家說親,這讓強勢慣了的淑宜大長公主如何接受得了?

  ??曲瀲明白了淑宜大長公主糾結的心情後,再去見她時,不免有些心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