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勝大難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更新:2022-03-24 07:49      字數:3191
  天啟有個響亮的綽號:木匠皇帝!不過要是因此就說天啟玩物喪誌,魏忠賢趁機攬權,禍亂天下,那就大錯特錯了。

  史書記載天啟做木工:“有所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棄;棄而又成,不厭倦也。且不愛成器,不惜改毀,唯快一時之意。”

  說得很明白不過了,天啟把木工隻是當做一種休閑放鬆,或者是暫時逃避紛亂朝局的方式。

  有了好消息傳來,天啟自然滿心歡喜,將锛鑿斧鋸扔在了一邊,讓老魏帶路,急匆匆回到了書房,也顧不得換衣服,抓過來報捷的文書,就仔細看了起來。

  越看天啟的眼睛越亮,最後竟然拍案而起!

  “好,太好了!魏大伴,你趕快準備著,朕要祭告太廟!”

  天啟的確有理由高興,根據張恪的奏報,斃殺韃子數萬,擒獲土默特汗王噶爾圖,光是這兩項就足以向老祖宗炫耀了。要知道明朝皇帝在蒙古人手裏吃虧不少,更有被俘的倒黴蛋。

  如今一次消滅幾萬人,隻怕除了老朱和朱四就沒有這麽輝煌的戰果了。更別說還拓地千裏,一份奏折,重於泰山,簡直就是最好的新年賀禮。天啟激動地手指顫抖,小臉蛋通紅。

  “快,去告訴內閣,擬一份獎勵功臣的單子,讓戶部準備好犒賞三軍的銀子,還有……”

  天啟還要往下說,魏忠賢笑道:“主子萬歲爺,您說的都對,老奴隻會讓人籌備。隻是張少保說了,戰鬥還沒有結束,草原上還有那麽大韃子要解決。不妨等著一切都平息下來,確定了賞賜的名單,也免得有功臣落空,豈不更好。”

  天啟一聽,忍不住笑起來:“大伴想的周到,是朕著急了。對了,張少保在奏疏裏提到此時是經略草原的最佳時機。建議薊鎮和宣大出兵,幫著解決亂兵,同時擴張土地。朕以為建議非常好,應該讓王象乾和熊廷弼立刻出兵才是。”

  魏忠賢急忙說道:“主子,老奴早就聽說了,王老總督為了配合張大人,已經派遣喜峰口參將滿桂出關作戰,此人是猛將一員,韃子聞風喪膽,隻是,隻是宣大一線,熊廷弼沒有動靜,老奴不知道他打得什麽算盤!”

  “哼,不就是和張少保鬧別扭嗎!堂堂朝廷封疆大吏,九邊重臣,隻知個人恩怨,不知國家生死!簡直可惡!去,把首輔和次輔都叫過來,朕有話問他們。”

  魏忠賢滿臉為難,說道:“主子,還沒出十五呢,幾位大人都在家裏休息,一年到頭,好不容易……”

  “大伴,你還給朕添堵嗎?”天啟毫不客氣地說:“軍國大事重要,還是他們休假重要?朕的江山都被他們折騰成了什麽樣子,還有臉放假!”

  天啟生氣也是有原因的,去歲年末,寧夏鎮出現了叛亂,急調延綏和四川兩鎮總兵平叛,仗還打著,山東、河南等地又出現了白蓮教叛亂。又不得不調兵遣將,前去鎮壓。

  國事如蜩如螗,要不是張恪打了一個勝仗,天啟真有一頭撞在豆腐上的衝動。

  老魏也不敢多說什麽,急忙讓人把首輔和次輔請過來。

  天啟幾位剛剛兩年,內閣就像是走馬燈一樣,劉一璟、方從哲、葉向高、韓爌四位閣老相繼致仕下台。

  如今內閣首輔是顧秉謙,他最早投靠老魏,平步青雲,竟然爬到了首輔的位置。不少官員對顧秉謙相當不感冒,甚至有人私下稱他顧公公,諷刺他為閹黨。

  當然了對於這些風言風語,顧秉謙是不在乎的,正所謂不遭人妒是庸才,哪個考出來的文官不想爬到首輔的位置,你們罵老子,那是你們嫉妒!

  老子大權在握,又有廠公魏忠賢撐腰,不老實讓東廠收拾你們。

  顧秉謙作威作福,不過有一個人他不敢得罪,那就是新任次輔朱國祚。

  翻開兩個人的履曆,不難發現顧秉謙忌憚此老的原因,朱國祚是萬曆十一年狀元,而顧秉謙則是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兩個人相差了十二年。顧秉謙還在翰林院熬資曆的時候,朱國祚已經是部堂高官。

  尤其是擔任禮部尚書之後,朱國祚為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和萬曆爭得不可開交,朱常洛撈到太子之位,此老出力相當大。

  也因此朱國祚得罪了萬曆,本來入閣有望,結果改任吏部尚書,不久被人參劾,以縱酒愈檢的罪名趕回老家吳江,一住十八年。

  等到朱常洛即位,立刻把此老調回了京城。別看朱國祚是南直隸的人,和東林黨有著香火情分,不過雙方關係並不密切,朱國祚更像是一個中間派。

  對於這樣根基深厚,又態度曖昧的老資格,誰都不敢怠慢。顧秉謙對朱國祚執禮甚恭。

  “兆隆先生,家裏可都好?”

  “多謝元輔關心,一切都好!”

  兩個人並肩走到了天啟的書房,一起拜倒行禮。

  “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都起來吧!”天啟略帶歉意地說道:“大過年的,把兩位請過來,打擾你們了!”

  “臣惶恐!”顧秉謙急忙說道:“陛下,臣身為首揆,不能替陛下分憂,臣五內具焚,惶惶不可終日。”

  不得不說,顧秉謙是很好的演員,說到動情的地方,眼圈竟然紅了,偷偷擦了擦眼淚。一旁的朱國祚倒是微微有些鄙夷,堂堂首輔沒有本事解決問題,就知道哭哭啼啼,又不是一個娘們,嫌不嫌丟人啊!

  “陛下,老臣以為當今大明的首要敵人就是關外的建奴!遼東乃是朝廷臂膀門戶,如今落到建奴手裏,京師不穩,老臣夜不能寐,苦心焦思,有一策獻給陛下。”

  “請講!”

  “是,老臣詢問過欽天監,京城西南大房山有金代女真帝王陵寢,若是能搗毀陵寢,斷了女真建奴的龍脈,他們必然不戰自潰!”

  滿心以為老先生會有高招,竟然是挖墳掘墓,讓天啟有種鬱悶欲死的衝動。

  “朱閣老,此事洪通政已經向朕啟奏過了。”

  “哦?請問陛下,洪大人是什麽看法?”

  天啟微微一笑:“洪大人考證過了,金代女真和如今的遼東女真並不是一回事。我朝隻是將雜居遼東的各個部落統稱女真,其中有蒙古人,有熟女真,還有生女真,甚至有胡化的漢人,十分雜亂。老奴不過是竊據女真之名,冒充前朝後裔。若是我大明去搗毀女真的陵寢,豈不是正中建奴的下懷!再說了,收複遼東,擊敗老奴,靠的是強軍猛將,不是什麽風水之說!”

  小皇帝長篇大論下來,說的朱國祚老臉一紅一白的,說實話他也不信挖墳能有用,總之死馬當活馬醫。

  要是以往天啟或許會同意,可是手裏拿著張恪的捷報,他信心滿滿,旁門左道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朱國祚被說的老臉通紅,他也不盡服氣,說道:“聖上,姑且一試,臣以為總歸沒有壞處……”

  “不要費那個功夫了!”天啟把張恪的奏疏掏了出來。

  “顧閣老,朱閣老,這是張少保剛剛送來的捷報,他在營州大破韃子十餘萬人,草原東部的韃子幾乎一舉全殲,正是我大明向草原進軍的好時機。殲敵數萬,拓地幾千裏,功勳之大,必須厚賞,兩位閣老盡快安排人手核實戰功,派遣官吏協助張少保穩定草原局勢。”

  顧秉謙和朱國祚後半段根本沒有聽進去,他們隻是聽到張恪大破十萬韃子,就徹底傻了,耳朵什麽都聽不見了。

  老天爺,韃子不是一群豬,隨便誰過去,就能砍一堆腦袋回來。他們是狼,凶惡的野狼,九邊重地,被韃子打得不敢冒頭,隻能蜷縮在城牆裏,眼睜睜看著韃子燒殺搶掠,滿意而去。

  凶悍的韃子,幾乎成了明朝君臣的噩夢,怎麽別人拿韃子沒有辦法,偏偏張恪就手到擒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顧秉謙還好,他是老魏的門下,和張恪關係自然不會差。

  他短暫吃驚,急忙跪倒在地,淚水橫流。

  “聖天子在世,才能護佑大明,天降忠臣名將,大漲我朝國威。臣以為應當立刻曉諭天下,向太廟獻捷,令群臣上賀表。至於有功將士,內閣立刻去文詢問,擬好單子,奏請禦覽。”

  顧秉謙說的頭頭是道,天啟連連點頭。

  可是朱國祚眉頭緊皺,給興奮的君臣潑了一盆涼水。

  “啟奏陛下,張少保此戰果然勝利,拓地千裏,可是千裏國土要如何守衛,要有多少軍隊,安置多少民戶,錢從哪裏來,人從哪裏來?要不要重修一道長城,把韃子隔絕到外麵。據老臣所知,那塊地方正是當年的大寧都司,要不要一起恢複?”

  連續幾個尖銳的問題拋出,天啟和顧秉謙都傻眼了,的確,打贏容易,可是安置困難!隻要多少人,多少錢啊?不用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朱國祚繼續不客氣地說道:“陛下,勝利固然喜悅,可是十幾萬韃子戰敗了,他們會甘心嗎,若是轉而侵略其他各處,九邊告急,豈不是背著抱著一般沉!”

  天啟一聽,頓時垂下了頭。

  這時候突然老魏從外麵跑了進來,急匆匆說道:“主子萬歲爺,張少保又送來一封奏折,請您禦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