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陰陽五行
作者:君不賤      更新:2021-08-11 15:22      字數:3649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行人立刻趕往北平,朱棣的長陵坐落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朱棣登基不久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兩百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因此得名明十三陵。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地麵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由朱棣親自監督完工,其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曆時四年。

  ??來的路上南宮怡連夜翻查文史,在關於明長陵的修建和設計以及選址等記載中均能找到黑衣宰相道衍出現的蹤跡,可以說道衍在朱棣登基後最大的政績怕就是設計並修建了迄今為止保持最完好和地麵建築最宏大的這座帝陵,而整個工程僅僅耗費了不到五年的時間。

  ??作為帝王的朱棣在登基後修建自己的陵墓這無可厚非,而一人之下的道衍接手並負責這項工程也順理成章,所有的一切在外人眼中都極其正常,如果朱棣把從成吉思汗陵帶回來的寶藏全藏匿於此,相信任何人也不會想到和懷疑,這也極有可能是這幾百年來完全沒有朱棣得到過什麽寶藏傳聞的原因。

  ??我們趕到明長陵已經是第三天的上午,我性子喜靜對於遊山玩水之事向來沒多少興趣,說白了其實就是我懶,如果能不能躺在家裏我寧願足不出戶,不過等我站在山頭俯視整個明十三陵的那刻,不得不由衷的震撼和心潮澎湃。

  ??這舉世聞名的帝王陵墓群呈扇形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天壽山麓,每一座帝陵都記載了一段曆史的變遷和延續,一眼望去似乎大明朝幾百年的曆史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眼前。

  ??而其中規模最大最為宏偉的便是被稱為明十三陵祖陵的長陵,顧小小拿著羅盤跟在我們後麵下山去探尋長陵,首先要經過石牌坊大紅門,走過神道,沿大道向前,迎麵有—座高大的碑亭,屹立於神道中央,這座碑亭重簷四門裏麵豎立著巨大的石碑,螭首龜跌,高三丈餘,上題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

  ??碑亭外四隅立有四個華表,華表頂盤上蹲立異獸,南北相對,朝北的稱為望君出,頭朝南的稱為望君歸。

  ??壽宮中央有門,可沿磴道上達明樓,樓呈方形四麵辟券門,中貫十字形穹窿式天花,頂為黃筒瓦重簷歇山式,簷下榜額書長陵二字,樓正中有碑一座,額篆書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

  ??我們往裏麵走,進到第二坐院落,前麵設殿門一座,名為祾恩門,南宮怡告訴我們這裏是祭祀朱棣的場所,整個祾恩的富麗堂皇令我們震驚不已,下承以漢白玉欄杆圍繞的須彌座式台基,其欄杆形製,為龍鳳雕飾的望柱,和寶瓶三幅雲式的欄板。

  ??台基四角及各欄杆望柱之下,各設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台基前後則各設有三出踏跺式台階。其中路台階間的禦路石上雕刻的淺浮雕圖案十分精美,下麵是海水江牙雲騰浪湧,海水中寶山矗立,兩匹海馬躍出水麵淩波奔馳;上麵是兩條矯健的巨龍在雲海中升降飛騰,追逐火珠,呈現出一派波瀾壯闊的雄偉景象。

  ??再忘裏麵走便是陵恩殿,殿麵闊九間,進深五間,顧小小說這是寓意帝王的九五之位,殿內所有木件全用金絲楠木為之,古色古香。

  ??一米多直徑,十幾米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殿中端坐於九龍寶座之上的永樂皇帝銅像。

  ??過祾恩殿再往最裏麵走,我們看見一座雄壯的明樓,站在長陵的明樓四麵望去,整個陵域盡收眼底,左右的景獻二陵與長陵並立,形同一個筆架一般。東側的永陵,西邊的定陵,又與長陵構成三座大陵鼎峙媲美的態勢,整個陵區融成一體,顯得完整勻稱。

  ??而我們眼前的便是朱棣帝陵所在的寶城,露在外麵高高墳起的山被鬆柏遮蔽被稱為寶頂,我們下去圍繞圓形的寶山走了一圈足有兩裏多,而朱棣的帝陵便在這寶頂的下麵。

  ??“還好,長陵迄今為止保存完好,從未被盜掘過,如果朱棣把成吉思汗的寶藏藏匿於此倒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雲杜若蹲在地上用手觸摸著石板說。“而成吉思汗的遺骸應該也會在這下麵。”

  ??“那如果這是這樣麻煩就大了。”韓煜看看四周臉上露出苦笑。

  ??“為什麽?”我茫然的問。

  ??“既然朱棣的帝陵沒被開啟過,那我們怎麽進去呢?”韓煜攤著手很無奈的笑。

  ??“那也不是什麽壞事,我們進不去扶桑人就更進不去,反正隻有讓他們找不到成吉思汗的遺骸就可以。”太子不以為然的說。

  ??顧小小很久沒說話,慢慢蹲在地上拾起一些泥土在手中搓揉,然後專注看著手中羅盤,麵色越來越遲疑。

  ??“小小,怎麽了?”我走到她身邊認真的問。

  ??“這裏的風水堪稱是萬年吉壤,天壽山這裏的十八嶺峰巍然尊嚴,鳳閣龍橫卓列羅城,捍門華表鎮塞星河。”顧小小一邊帶著我們重新登上明樓極目遠眺一邊說。“這裏山如萬馬奔趨,水似黃龍踴躍,內有聖人登殿之水,世產明君,外有公侯拜舞之山,永豐朝貢。”

  ??“長陵是道衍為朱棣選址而建,按照小小對此地風水的評斷,可見道衍此人的道家地相堪輿之術爐火純青。”韓煜聽完看著遠方稱讚不已的說。“我對風水堪輿並不精通,但也深知若得這風水寶地哦,必定帝業若勝,山河鞏固。”

  ??“這長陵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四山拱位,穴法天然,奪天下之正氣,為萬世之鴻基。”顧小小點點頭看著羅盤可表情有些詫異。“不過這裏風水雖然是萬年吉壤,但成吉思汗的財富絕對沒有藏在朱棣的地宮之中。”

  ??“啊!”我們所有人頓時瞠目結舌的看向顧小小,我驚訝的問。“小小,不是你說的要催旺朱棣的帝命,必須埋金於土,這裏應該是最合適藏匿財富的地方,為什麽你現在又說不可能是這裏?”

  ??“你們看,這裏群山自天來,勢若蛟龍翔,東趾據盧龍,西脊馳太行,就連後世乾隆皇帝也曾稱讚天壽山,太行龍脈西南來,金堂玉戶中天開,左環右拱實佳域,前峰後護高崔巍。”顧小小指著遠處的山脈一本正經的對我們說。“朱棣想要江上永固就必須借助金氣催旺帝命不假,但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並不是簡單把金埋於地就可以做到。”

  ??“難道這裏不適合藏匿寶藏?”我問。

  ??“如果朱棣真把成吉思汗的寶藏藏匿於此,非但不能讓其坐享帝命並且長治久安,反而會讓他命途多揣甚至江山易主。”顧小小斬釘切鐵的回答。

  ??“為什麽會這樣?”雲杜若大為不解的問。

  ??“此地是萬年吉壤,山俊水美五行之中土最旺……”

  ??“陰陽五行不但相生,同時相克,土旺必生金。”韓煜突然打斷顧小小的話像是明白了什麽。

  ??“對,這就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道家五術都在遵循這個原則,朱棣生辰八字五行缺金,得到成吉思汗的寶藏能助其遇金化龍的命格,但凡是都有一個度所謂物極必反。”顧小小看看手中羅盤後抬頭對我們說。“陰陽五行中土生金,如果朱棣把成吉思汗的寶藏藏匿於此,這萬年吉壤會催生金氣連綿不絕,可是成吉思汗的寶藏有多少大家心裏都清楚,這麽龐大的財富寶藏若被此地吉壤催生金氣,怕是朱棣即便生辰八字五行缺金也承受不起。”

  ??“五行之中金多必定導致朱棣五行不調,陰陽失和勢必克主,道衍既然深通道家玄學而且造詣非凡,他絕對不會看不出這個地方非但不會助朱棣江山永固,反而還會害朱棣死於非命。”韓煜應該是領會了顧小小的意思深吸一口氣說。“道衍能助朱棣稱帝登基,絕對不會埋金於此害了朱棣。”

  ??“那……那應該埋在什麽地方才能催旺朱棣的帝命?”雲杜若茫然的問。

  ??“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土生金可是火卻能克金,隻有埋在火旺之地才能克製住這龐大的寶藏所生產的金氣,以此來彌補朱棣生辰八字中缺少的金,多則溢少則虧,必須是不多不少剛好合適。”顧小小很肯定的回答。

  ??“好不容易找到長陵,現在又不是這個地方,天下之大朱棣是帝君隨便什麽地方都可以修建藏匿寶藏之地,這一時半會上什麽地方去找。”我無力的歎了口氣有些失望的說。

  ??顧小小轉身對我們搖搖頭,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

  ??“其實地方也不大,朱棣要借助金氣才能保證江山永固,埋金之地一定在這北平周圍,至少我們需要探查的範圍縮小了很多。”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