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相議(一)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1 14:57      字數:3987
  哲別部,很快就察覺到了危險,因為前去催促河北漢軍北上的傳令兵,都是一去不回。

  ??這個時候,哲別很果斷,他麾下的蒙古軍已經不堪重用,危險一旦來臨,對於他們而言,結果還用猜嗎?

  ??所以,在休息了一天多,恢複了些精神之後,哲別斷然下令,立即往野狐嶺方向退兵。

  ??退兵的過程,充滿了險阻。

  ??因為這個時候,不遠處的秦軍,已然接到了河北軍生變的消息,薛奴兒大喜,這樣一來,來到這裏的蒙古軍想要從容退兵,遠遁遼東,世上哪裏會有那麽容易的事情?

  ??這一次,蒙古軍倉皇逃走,秦軍則成為了獵人。

  ??在蒙古軍向野狐嶺退卻的過程中,薛奴兒率軍緊緊跟隨,糾纏不放。

  ??結果不用說了,很快,蒙古人所謂的退兵就變成了潰敗。

  ??鼓起餘勇的秦軍將士,像站瓜切菜一般,將斷後的幾支蒙古騎兵殺的四散奔逃,直到在野狐嶺西南十餘裏處,追上了蒙古軍主力。

  ??摧枯拉朽般,擊潰了已經毫無鬥誌的蒙古軍。

  ??而夜晚的降臨,算是救了蒙古人一命,趁著夜色,殘餘的蒙古騎兵在哲別帶領之下,一頭紮進了野狐嶺。

  ??薛奴兒雖然不甘心,竟然讓一個蒙古千戶就這麽在眼皮子底下逃了,但野狐嶺這樣的地方,若是麾下一萬騎兵全須全尾,他不介意追上去。砍下那個蒙古千戶的人頭,讓自家的軍功更為耀眼一些。

  ??但現在嘛,也隻能望著野狐嶺方向,狠狠的吐上一口唾沫,咒罵著這些蒙古狗崽子到是好運氣,也就收束部下將士,開始清除那些被扔在身後的蒙古殘兵了。

  ??直到薛奴兒回軍,河北大軍才挑選出了兩萬人馬出來。欲要隨他一道,去古北口守城……

  ??此時,河北名將張柔,也已帶著數百親信部下,日夜兼程,進入到了河北大軍之中。

  ??張柔的到來,再次給河北將領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至此。河北軍上下,再無任何反複之下心。

  ??隨即,張柔率兩萬河北軍,隨薛奴兒一起,北上古北口。

  ??因為全是步軍,薛奴兒不耐,與張柔商量一番,自己率兵先行。兩萬河北軍盡快趕路,到古北口匯合。

  ??實際上,河北軍到達古北口的時候,秦軍已然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

  ??古北口,潮水東岸城池,幾乎全部失守,因為速不台領兵到達鬆亭關,一刻不停的率兵西來。

  ??與蒙古大軍主力相應,幾乎一段段跟秦軍爭奪城牆的控製權。

  ??猛虎武勝軍再是能站。在這樣一個情形之下,也隻能一步步的退後。最終,靠著潮水相隔。才算堪堪穩住了陣腳。

  ??不過,因為不用防守太過漫長的長城城牆,戰力不減反增。

  ??到了此時,蒙古人想要整個撕開古北口的防禦,卻也是分外艱難了。

  ??等到河北大軍到來,古北口城上城下,好像被鮮血洗過一樣的景象,還是嚇了河北眾將一跳。

  ??蒙古人,在這些天的交戰中,可謂用盡了手段。

  ??古北口城牆之下,遍布的都是人馬的屍體,城上城下,到處都是拚殺過的痕跡,箭矢如同蒿草一般,紮在地麵上,城牆上,山嶺間。

  ??整個古北口戰場,都散發著一股熏人欲嘔的味道,那是戰死者的屍體,不及收拾焚燒所產生的氣味兒。

  ??若非嚴冬降臨,天氣漸寒,不然的話,估計早已引發疫病了。

  ??這無疑是一場殘酷至極的戰事。

  ??三萬猛虎武勝軍將士,傷亡近半,這是除了當年太原府一戰之後,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猛虎武勝軍,幾乎被打殘了。

  ??猛虎武勝軍尚且如此,對麵的蒙古軍的損失,隻會更大。

  ??戰後,收拾起來的,遍布古北口城牆之下的屍體,就是五六萬之多,而蒙古人在古北口所付出的代價,也不能這樣簡單的用人命來計算。

  ??古北口一戰,讓蒙古人在遼東的數載積聚,轉眼成空,也斷絕了他們最後一點野望,甚或是生機。

  ??蒙古人走的很幹脆,不幹脆也不成。

  ??自兩萬河北軍到達古北口之後,秦軍騎軍在日夜兼程之下,終於陸續到達了這裏。

  ??兩天之後,古北口已是大軍雲集。

  ??兩萬秦軍騎軍加上猛虎武勝軍殘部,再有兩萬河北軍所部,加之緩緩到達的其餘河北大軍所部,古北口在短短幾日之內,便匯聚了差不多八九萬人馬。

  ??這個時候,大將軍趙石的帥旗,也出現在了古北口城牆之上。

  ??因為趙石並未率秦軍主力緩行,先就將各部騎軍運過黃河,親自率騎軍迅速北上,沿路所經州府,可謂是望風而降。

  ??隻不過,大隊秦軍並未停留,風一般穿過河北諸地,來到了古北口戰場。

  ??不過,當趙石率兵來到古北口的時候,戰事已經相當於結束了。

  ??城牆之下,已經沒了蒙古人的蹤影,隻留下了一地狼藉。

  ??在古北口城牆烈烈飛舞的秦軍戰旗之下,軍中眾將,簇擁著大將軍趙石遙遙北望。

  ??這個時候,無論是張鋒聚,還是段從文,甚或是王勝保,陸相以及張柔等河北降將,差不多都在琢磨著,冬天來臨,天氣日寒,看來,今年的戰事,應該是到結束的時候了。

  ??這些人都深知北方天氣到底有多嚴酷,而且,再往北就是遼東,據說那裏,到了冬日,便是漫山皆白,滴水成冰,對大軍征戰而言,極為不利。

  ??趙石身旁站著的,自然是張鋒聚,段從文兩人。

  ??這兩位年紀相仿,都處在人生最有滋味兒的時候,手握兵權,功成名就,大秦能比得過他們的軍中將領,已是不出五指之數。

  ??不過,經過古北口一場戰事,張鋒聚看上去黑瘦黑瘦的,頭發也白了許多,看著比段從文可要老相的多了。

  ??身後都是軍中大將,但這三位看上去卻是那麽的分明。

  ??而他們三個,都是老夥計了,雖說這些年,各有際遇,官職也有高有低,功勳更不相同。

  ??但這三人,當年卻都是出自京師羽林軍當中,多年過去,趙石自不待言,其他兩人,也沒多少含糊之處,盡都是手握兵權的一方重將了。

  ??言談之間,也很隨意。

  ??隻是段從文這些年輾轉來去,在趙石麵前,總歸有些拘謹而已,這也是他,不顧趙石想讓他留在後麵,掌管大軍主力,而是一力請命,騎軍盡出,隨在了趙石身邊的緣故之一……

  ??為的不是搶功,而是想和大帥相聚一些時日,表表忠心,敘敘舊日情誼的意思在裏麵。

  ??效果很不錯,這些日子,雖說隻能縱馬疾馳,率軍急行,勞苦異常,但卻真好像回到了當年大軍東出,隨大帥征戰河中的日子了,什麽都不用多想,隻需按照大帥軍令行事便可……

  ??回想這些年來的宦海沉浮,段從文也是感慨良多。

  ??王勝保,陸相,甚或是在身後領兵的種懷玉,這些後進之人,如今卻都頭角崢嶸,紛紛趕了上來,而相處日久,卻是感覺到自己有些老了,和這些人有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隔閡……

  ??他總感覺,這些人有些不對,哪裏不對,卻又說不上來,最終,也隻能歸於新舊交替,一代新人換舊人的緣故了。

  ??張鋒聚此時卻沒段從文那麽多的感慨,經過這一戰,雖然憂勞幾月,身體有些撐不住了,但所有的精氣神兒好像都被激發了出來。

  ??此時,他便遙望北方群山,拍打著城牆,大笑道:“大哥,過了這燕山,便是遼東,據說當年隋帝屢伐高麗,在遼東沒少吃了苦頭,唐時,也在這裏流了不少的血,現在咱們到了這兒,可不能想前人般,空手而回……”

  ??“就是不知道,木華黎那小子,現在帶兵到了哪兒,要是被他搶了頭功,小弟可就不甘心的緊了……”

  ??段從文在旁邊呲牙一笑,“木將軍現在恐怕已經入了上京城,不甘心,也沒轍,咱們也沒帶翅膀,飛不過這莽莽群山去。”

  ??張鋒聚翻了翻白眼兒,“老段,你這話我就不愛聽,蒙古人過得去,咱們憑什麽過不去?流了這麽多的血,要是讓木小子搶了先,你說讓咱們這些人的臉往哪兒擱?”

  ??段從文脾氣向來不錯,不跟這個在古北口已經殺紅了眼的家夥糾纏,而是轉頭看向趙石,道:“大帥,之後如何行止,還得您發話,末將覺著,這平定遼東之功,怕是難逃木將軍之手了,隻是,木將軍麾下,盡多胡虜……若是肆虐遼東,恐有不妥之處,是不是派人過去,給木將軍傳個話,讓他約束眾人,不得妄行?”

  ??這話說的委婉,但意思也極為明白。

  ??大家夥兒都想去金人國度上京城轉一圈,可不獨張佩官有這樣的想頭,他段從文的心思也不差。

  ??隻是明著去爭功有點說不過去,換了個比較說的過去的說法而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