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大案(二)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1 14:56      字數:4239
  權勢地位越來越是穩固的晉國公趙石從來不以寬容聞名於世。

  ??所以,光祿寺少卿劉大人是整整提防了兩年,從蜀商張某在金州暴斃,一直到如今成武七年冬,劉大人從來沒有放鬆過心裏那根弦兒。

  ??在光祿寺任事,更是兢兢業業,謹小慎微,這到也有好處,因為勤勉而又謹慎,很得上官賞識,很快,光祿寺卿的位置,就開始向他招手了。

  ??劉大人有點躊躇滿誌,兩年過去,那邊並無什麽太大的動靜,看來當年的事情,沒尋到他的頭上,到了張某那裏,也就斷了。

  ??要不然,以晉國公趙柱國的權勢,想讓他直接罷官不太容易,但給他找點麻煩,應該是輕而易舉。

  ??要不怎麽說呢,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

  ??那邊沒動靜,他即日也將高升,雖然不能轉任六部要職,有點遺憾,但怎麽說,也算是一步邁進了朝廷大員的行列,就是權責有點小罷了,品級上到了,但和外朝重臣們相比,光祿寺明顯不夠看。

  ??這麽一來,劉大人又動了心思,照樣對準的還是公主府。

  ??因為晉國公府那邊實在不好下手,朝野內外,現在多為趙柱國一黨,讓他有點無從著手之餘,也有點心寒膽顫。

  ??而公主府那裏不一樣,光祿寺是幹什麽的?

  ??皇家的事情,許多都要光祿寺來辦,公主府無疑算是皇家一員,用點手段。就能沾上公主府的邊兒。

  ??不用說這手段有多隱秘,也不用提這手段有多陰狠。

  ??最終的結果就是,把劉大人自己陷進去了。

  ??這一次的報複……沒錯,在劉景堯自己想來,就是報複,隻是他萬萬沒想到,報複來的這麽快,而且這麽的不留餘地。

  ??從蜀商張某那裏。牽涉到光祿寺不說,還沒等他緩過神兒來,京師這邊的出了事兒。

  ??有京師劉府總管,劉景堯最信任的人之一,到長安府衙出首,一棒子就把劉大人砸倒在地。

  ??從劉府中搜出貢品雖然不多,價值最高的就是一些極品茶團。如果劉景堯親自在那裏。一定能認得出來,那是他派人送到公主府的東西,卻是在自家被搜了出來。

  ??人證物證都在,根本無法抵賴。

  ??私吞皇供,隻這一條,就夠劉大人掉腦袋了,而且,從蜀商張某那邊。刑部還給劉大人設了案卷。

  ??貪瀆之事,大秦不是沒有,但來到光祿寺少卿這樣的品級上,還是大秦開國以來頭一遭……

  ??和科舉案差不多,這次貪瀆案也是突然爆發,事先好像沒有一點征兆。

  ??和科舉案更像的其實是,兩案發作,都有著必然的原因,過後想想。好像又都是順理成章。

  ??不說科舉案,就說這次貪瀆案。

  ??大秦來到成武七年的關卡上。一係列動蕩頻出不止。

  ??許多聰明人便都開始反思,為什麽會發生這許多故事。又為什麽會是在這個時節出現。

  ??然後,便是豁然開朗。

  ??隨著疆域的擴展,政事上的繁雜已然非是當年可比。

  ??大秦從景興年間開始變法,一直到成五年間,還在繼續。

  ??這不光是說兩任君王都雄心勃勃,有誌於天下等等,而且,此時看來,更像是大勢所趨。

  ??如果沒有景興鼎革,也就沒有今日大秦的強盛。

  ??而成武皇帝若不繼續下去,大秦一統中原之日,也許就會遙遙無期。

  ??因為疆域越來越大,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朝廷上下若是固步自封,像前秦商鞅變法一般,戛然而止,那麽大秦也許還要等待幾位明君出現,才能一統天下。

  ??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算困難。

  ??而回到貪瀆案上,也就明了了許多……

  ??大秦吏治漸漸在走下坡路,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每一個帝國,都會重複這個過程。

  ??大秦貪腐官吏隻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許多人在大案一起之後,便想到了這一點,多數人也都認為,也許……之後的幾年甚至於十幾年,整飭吏治,都將是大秦朝廷最重要的政務之一了。

  ??回到大案本身,光祿寺少卿劉景堯很快就進了大理寺。

  ??之後,又陸續有十數人被捕拿,入大理寺待堪。

  ??光祿寺上下,一片哀嚎。

  ??真要這麽查下去,不說人人有罪,把光祿寺翻個底朝天吧,但差不多一半的人會陷入此案當中,卻是可以預期之事。

  ??光祿寺的賬目不禁查,除了光祿寺的大人們大筆一揮,多報損耗之外,來往之間,收受禮物,在光祿寺也早已乃是平常之事。

  ??有些人更是借助皇商之手,暗中當起了商人,名下酒樓,茶園,屋舍等等,都在漸漸增加,怎麽來的,那還用問嗎?

  ??當然,此時的光祿寺,還沒有糜爛到明末清末那麽觸目驚心,操作起來,也更加的謹慎和隱秘,還沒有形成大家心照不宣的“規矩”。

  ??但隻要繼續細細追究下去,糟爛事兒也絕對不會少了。

  ??這個府裏,收了歌姬,那個府裏,弄了幾張字畫,至於順手拿點皇家的東西,那都不是事兒。

  ??這麽一來,宮裏的太監也沒好了。

  ??幾個代皇家監察供物的大太監,自縊了兩位,剩下的都被拿下,由皇後娘娘親自問詢……

  ??相互攀咬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宗府那邊首先就有皇親國戚吐了口,大理寺那邊又多了幾位犯人不說,其他光祿寺犯事官吏也沒堅持多少時候,紛紛寫下供狀。

  ??當官的最怕其實就是這種情形。

  ??無論是審案的,還是被審的,一下就都痛苦了起來。

  ??而這個時候,此事已成大案無疑,雖然現在還局限在光祿寺一處,但誰也不知道,此案到底會牽涉出多少人來。

  ??畢竟,皇供之事,地方上也要參與,光祿寺壞事的官員多了,地方上也絕對逃不開幹係。

  ??既然光祿寺少卿這樣的人都陷進去了,牽涉出一個或者兩個布政使來,好像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所以,這還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始作俑者,都已經鬆了手,就等著看人頭落地的戲碼了。

  ??不過此時,成武皇帝陛下終於顯現了他仁慈寬厚的一麵。

  ??到了成武七年八月末尾,巒平公主駙馬悄然進了大理寺牢獄。

  ??支開獄卒,來到關押大理寺少卿劉景堯之處,低聲隻說了一句,“劉大人,你做的事情你自知之,公主殿下仁慈,不欲牽連過多,望你好自為之。”

  ??劉景堯自然不會認為他口中的公主是指巒平公主,巒平公主,是靖佳公主的姐姐,雖說同父異母,但兩人來往甚密。

  ??如今這位駙馬傳來口信,那麽也就是靖佳公主的意思了,在這個上麵,沒有人會比他更清楚。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劉景堯已經絕望,同僚相護,已經指望不上了,唯一還存著的一點希望就是,能保住自己家族不受牽連。

  ??但駙馬沒給他講條件的機會,說了一句便徑自走了。

  ??宦海沉浮多年的劉大人明白,自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這個時候,若還舍不得自身,那麽,自己很可能會暴斃於獄中,家族也將受沒頂之災。

  ??於是,這位為情所害的劉大人,在牢中折騰了半晚上,狀若瘋狂,最後,咬破手指,寫下一首纏綿悱惻的七言絕句,然後抽出腰帶,往大牢的鐵門上一掛,就此殞命於當晚。

  ??而這位駙馬爺又去到幾個攀咬最烈的人那裏,說了些話,出了大理寺牢獄,駙馬爺馬不停蹄,又去了宗府,照舊如此行事一番。

  ??當晚,大理寺少卿劉景堯自縊於獄中,之後,長安劉氏抄家,男子皆配西涼,榆林,大同等處,以為罪役。

  ??女子皆發賣為奴。

  ??又是一家人妻離子散。

  ??但無論是靖佳公主,還是趙石,對此都不會太過關注,更不用提什麽憐憫之心了。

  ??當事情發作,結果其實就隻能是一個。

  ??他們都是真正的上位者,經曆的多少大事,以及長安城中的風雲變幻,斷不會被眼淚和哀嚎所打動。

  ??後續的事情不用一一細表。

  ??抄家的抄家,滅族的滅族,去守黃陵的守黃陵,去到皇莊上種地的去皇莊種地。

  ??光祿寺一案,很快審結,接下來倒黴的就是皇商了。

  ??這個時候,就顯現出了商人地位的劣勢。

  ??官員們或許還能掙紮一下,這些商人嘛,卻隻能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而已。

  ??這個時候,因有心之人的引導,很快便牽連到了劍南路蜀商頭上。

  ??其實,不算冤,他們在京師設下會館,讓很多人感到了不舒服,他們實際上也是光祿寺一案擴大的誘因之一。

  ??牽涉到的蜀商不是一位兩位,因為本來蜀中就是皇家供物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麵對有目的的攀咬,劍南路蜀商開始陸續遭殃。

  ??而商人們一旦牽涉到這樣的案子裏,下場比那些官員要淒慘的多的多。

  ??抄家滅族是題中應有之義,區別隻在於滅的幾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