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種因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1 14:56      字數:3817
  “得天下者,當得民心,何謂民心?依老夫看,得讀書人之心,得地方大族之心,便可得民心民意。,……”

  ??“百姓多愚鈍,田間鄉裏,讀書人說什麽,他們便聽什麽,地方大族,於地方上盤根錯節,而在河洛,讀書人說的,其實就是這些地方大族所想所思,國公出入河洛,便欲對其行雷霆之威,老夫以為不妥,還請國公三思,若國公執意如此,老夫也擋不住,隻能上書朝廷,讓朝廷定奪了。”

  ??趙石這裏隻是剛開了個頭,張培賢的話就跟上來了,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勸諫和對抗到底不同,這才是重臣們交談的常態。

  ??而張培賢說的有道理嗎?確實是有道理的,在這個時代,有這樣的見識,也不愧是朝廷上將。

  ??相談至今,也隻有這番話能夠入耳,真正體現出了一方鎮將的價值所在。

  ??趙石輕輕拍了下桌案,難得讚了一句,“將軍所言甚是,見地也深,所謂民心,很多時候可不就是這些人的私心罷了……”

  ??接著,話鋒一轉,“但……將軍想過沒有,我大秦撫河洛多少年了,為何去年一戰,後方依舊不能安穩?是我大秦治政不力,還是真像那些亂匪所言。我秦人乃暴虐之屬。不如了後周君臣仁厚?”

  ??這樣的談話。終於讓張培賢找到了些熟悉的感覺,順便稍稍坐正了身子,道了一句,“國公不會是說,亂世用重典?而河洛戰亂方平,正應該休養生息,以待來日,若再起風波。你我怕是不好向朝廷交代啊……”

  ??“亂世用重典……”趙石搖頭笑了笑,“將軍想的差了,亂世用重典是不錯,但也要看怎麽用,什麽人來用,刀子舉起來,砍下去,很容易的事情,但砍在哪裏,又有什麽樣的結果。才是咱們應該把握住的地方。”

  ??“旁的地方咱們不用多說,隻說河洛一地。我大秦自進兵河洛之初,便秋毫無犯,後又優撫多年,為何還不能收取民心?”

  ??“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因為我大秦所施之政,不合他們心意罷了,何為大族?第一個,就是廣有田產,再一個,族人眾多,其中最重要的,則是族人有人做官。”

  ??“這麽梳理下來,將軍應該看出來了,在後周,廣有田產者,多數不用完稅,讀書人嘛,隻要有了官身,自然便可坐享其成,進可為官吏,退可為富家翁,這就是大族之根基,我大秦自景興鼎革以來,動的就是他們,這些人自然要心懷故國,再多的優撫,又有何用,難道為了這些蠹蟲之屬,還要改一下朝廷大政不成?”

  ??“再說族人眾多,人多了,自然需要銀錢也多,田產又要完稅,在我大秦治下久了,還能舒服的了?”

  ??“心懷故國,故作姿態而已,卻也斷了為官之途,這些年,河洛大族為官者寥寥,便起因於此,試問天下,什麽人不想當官的?追根朔源,還不是利益二字作祟罷了。”

  ??“既然明白了這些,刀子照哪裏砍下去,還用說嗎?”

  ??也不待張培賢再說什麽,趙石在懷裏一摸,抽出幾張紙來,遞給張培賢,“這是名錄,將軍不用多說,本欽差心意已定,將軍隻需發下軍令,命駐守各部聽令行事便可,若有異議,可以向朝廷上書。”

  ??此時其實不用趙石說,張培賢再也不願多吐出哪怕一個字了,他麵無表情的接過好像透著血腥味的紙張,掃眼看過去。

  ??半晌,見張培賢將名錄緩緩放下,趙石才道:“澠池張氏,壽安王閩兩家,永安介氏,這四個,抄家滅族,凡與其勾連者,皆流北地,若非偃師呂氏已除,還要加上偃師呂氏一族……”

  ??趙石呲牙一笑,稍露猙獰,“其餘還有十幾個,皆在地方上呼風喚雨,風光的也有些年頭兒了,傳令,讓他們族中主事之人,都到洛陽來……”

  ??“最後一張紙上,還有幾個,穎陽盧氏,汝州李王兩家,也讓他們到洛陽來見我,這三家需要加意褒獎,剩下其餘五家,族中既無人在我大秦為官,祖上又都出過大儒,也沒那個膽子跟我大秦兵戈相向,嘿嘿,頗有不食周粟的意思,那麽也不用在我大秦治下呆了,成全他們,歸去故國,送他們回後周。”

  ??“當然,將來大秦疆域之內,也無他們存身之地……”

  ??“還有,為了不影響春耕,這事做的要快,也要幹淨利落,澠池,壽安,永安三處,宣布罪狀,立即明正典刑,所獲田土不論,財物皆歸於鄉裏……”

  ??說到這裏,他似笑非笑的看了張培賢一眼,道:“土雞瓦犬而已,兵鋒所指,將軍可別告訴我,還會起什麽民亂,不然的話,本欽差對將軍領兵之能可就太失望了。”

  ??張培賢深深吸了一口氣,眼角都抽動了起來,不過最終,還是向趙石抱了抱拳,“欽差大人慮的周全,老夫無話可說,公務繁重緊迫,老夫心急如焚,若國公無事,恕老夫失禮,就不多陪了。”

  ??這是氣瘋了?趙石心中暗自冷笑,捏著酒杯,舉了舉,道:“將軍自便就是,國事為重嘛,嗬嗬。”

  ??噌的一下,張培賢以他這個年紀絕對少見的敏捷站起了身子,扭頭就走,好像怕走晚一步,就會被這廝氣死一般。

  ??不過身後還有聲音幽幽傳來。“對了。還要煩請老將軍給潼關送封信過去。敦請彭大人早日到任才是正理。”

  ??出了書房的張培賢臉色鐵青,連手都在哆嗦,心裏更是不斷的在詛咒屋內那個王八蛋,不得好死。

  ??不過,他卻也不得不承認,那廝手段毒辣不假,但慮的還算周全,恩威並施之下。河洛這些大族的好日子算是到頭兒了,也鬧不出太多的風波來。

  ??當然,如果他這個大將軍暗中陽奉陰違,推波助瀾又是另外一回事,但那廝已經想到了這個,一些手段也就不能用了,不然的話,但凡露出點蛛絲馬跡,他張培賢肯定就是一身麻煩,那廝可真的是不好相與……

  ??可能唯一算是有點安慰的是。那廝還算有些擔當,沒有將他張培賢當槍來使的意思。經手的雖都是河洛軍旅,但完全可以將所作所為,都推到那廝頭上,那廝也好像並不在意這個……

  ??說實話,這番交鋒,張培賢算是一敗塗地,也順便給他留下了點心理陰影。

  ??就像現在,張培賢很想回頭吐口唾沫,發泄下怒氣,但扭頭看到書房門口的那些趙氏衙衛,他立馬就克製住了這無聊的念頭,隻能在心裏狂罵罷了。

  ??隻到離開書房遠了,才轉臉嗬斥亦步亦趨的幾名親兵,“跟這麽近幹什麽,難道還有人在這裏行刺老夫不成?都給我滾……”

  ??親兵們抱頭鼠竄,還不敢離的太遠,一個個被大帥噴吐而出的怒火,燒的焦頭爛額,不過心裏都是明白,看這個模樣,大帥不定在書房中,吃了多大的虧呢,想到這個,不免各個心有戚戚焉。

  ??而另一邊,獨自留在書房中的趙石,也在撇嘴,心說,這可是你張大將軍的書房,把咱留下,也不怕咱一把火燒了這裏?而且說走就走,真是太失禮了,太失禮了……

  ??平靜的麵容之下,隱藏著些自得,把一位大將軍搓扁揉圓的機會可不多,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這一番談話,雖然耗費不少心力,但對他而言,最終的感覺,卻和在戰陣上小勝一場差不多。

  ??算不得多歡暢淋漓,但心情卻是大好。

  ??實際上,到了這會兒,他這個欽差的任務做的也就差不多了,接下來隻要盯緊了張培賢,各處消息靈通一些,他大可以穩坐於洛陽,等有了結果,就可以回京了。

  ??河洛巡訪使,聽這個名字其實也就能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想要趙石在河洛四處走走,做什麽不打緊,隻要將所見所聞傳回京師也就罷了。

  ??這裏麵的意思很深,趙石已經能夠自己琢磨出一二來了。

  ??不想趙石過多的插手河洛軍中諸事,也就是不想趙石打河洛兵權的主意,或者也可以這麽看,是在向趙石透露不會讓他領兵河洛的意思。

  ??而觀望河洛風色,也是皇帝陛下還有著替換張培賢這個領兵大帥的念頭。

  ??至於皇帝陛下為何如此執著,張培賢又是那些地方讓他不滿,趙石也能猜測一二。

  ??一來,可能是皇帝陛下對他這個晉國公言聽計從不假,但怎麽說呢,皇帝畢竟是皇帝,尤其是成武皇帝,主意很正,加上皇權使然,必然不會對任何人真的言聽計從。

  ??既然聽了趙石的,沒有立馬奪了張培賢河洛兵權,但這一次,便換了個委婉些的做法,讓趙石自己提出此議。

  ??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趙石理不理會,全在他自己,皇帝陛下斷不會再說什麽……

  ??第二個原因,恐怕就是在長安之變時留下的首尾了,皇帝陛下那會兒的寬容,是做給朝臣們看的,而今要算後賬了。

  ??實際上,李圃等人如今的遭遇,追究下來,怕也是種因於多年之前。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