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兩喪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1 14:55      字數:3774
  一路急行回到積石山麓,時間已經來到八月末尾。

  ??馬匪頭子沒他那麽多道道,又著急回來瞧自己新娶回家的婆娘,如今早已坐在暖和的大帳中,喝酒吃肉,好不逍遙了。

  ??趙石回到這裏,將高地之後發生的一切跟李匪說了說,李匪聽的也是一陣呲牙咧嘴,不過最終還是歡喜的拍著趙石的肩膀,來了一句,看來以後老子也能過上坐地分贓的日子了……

  ??這個時候,趙石也隻能在肚子裏叨咕幾句,這位四哥到是也算是有福之人,這半輩子活的痛快逍遙,自己卻還要勞累奔波,他娘的真還應了那句話,同人不同命。

  ??趙石也沒在李匪這裏多呆,隻是臨行之前,卻是跟趙氏見了一麵,囑咐了兩句,說到底,兩人還是親戚不是?

  ??接著又讓李匪費費心,將後麵的四個光頭護送到長安。

  ??一切皆都準備妥當,這才帶著兩千秦軍將士,大車小車的拉著這次的收獲,離開了吐蕃低地,踏上歸途。

  ??當然,這時他的身邊也多了一位身帶異香的吐蕃少女,總算為這次旅程增添了幾許靚麗的色彩。

  ??一路無話,一行人在凜冽的北風吹拂之下,在九月中的時候,總算回到了慶陽。

  ??太子李珀一行早在這裏等急了,趙石率軍回到慶陽,屁股還沒坐熱,太子殿下便尋了過來。

  ??終於,趙石這裏清楚的得到了幾個壞消息。

  ??第一個壞消息早有預料,便是大將軍張祖於這一年的四月間。撒手人寰。逝於延州……

  ??因為當時大秦動兵在即。無論是樞密副使張承,還是大將軍張峰聚,都沒能回去奔喪……

  ??喪訊傳到京師,朝廷頒下恩旨,晉張祖,寧西侯,太子少保,準張祖長子承其爵號。諡號忠毅,並蔭張氏子三人等等,比之當年大將軍折木清去後也是不差半分,可謂極盡哀榮……

  ??如果說這個壞消息早有預料的話,剩下的兩個,就不好說了。

  ??第二個,大將軍韓煒在成武六年也沒了。

  ??這位大秦碩果僅存的老將,河內韓氏的頂梁柱,有著獨臂將軍之稱的大將軍,在成武六年五月間。逝於河內,享年八十有六。

  ??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六歲上亡逝,絕對算得上是高壽了。

  ??說起來,這位當年的河中王,一生所經戰事並不多,隻早年間曾在西北鎮軍中任職,當年四十萬秦軍伐夏,韓煒率三千河中在大軍潰敗時,拚死為大軍斷後,三千河中子弟,隻四十三人隨其突出重圍,回到大秦。

  ??血戰千裏,忠勇無雙,這是當年的大秦皇帝陛下對其人的評價,而一戰之下,也鑄就了他一世之英名。

  ??之後雖再未經戰陣,但提起這位河中老將來,人們卻都要讚上一句,勇冠三軍,忠勇無人可及。

  ??這樣一位老將的亡故,若是換在平日,也許會引起大秦一些振動,但誰都知道當年的勇毅伯老了,說不定什麽時候便要駕鶴西遊,還都有些心理準備。

  ??但這個時候,中原之戰已然開始,大將軍張祖先亡於前,河內又送來喪表,那感覺可就糟糕透頂了。

  ??就算不信鬼神之說的人,也要在心裏嘀咕上一陣兒,這是怎麽了,東邊戰事才剛剛開始,大秦便接連喪了兩位大將軍……其實,這兩道喪訊,為剛剛開始的中原戰事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朝廷自然不免焦頭爛額,而前方將士聽聞這樣兩個消息,難免也要影響軍心士氣。

  ??消息想瞞都瞞不住,韓家世代鎮守河內,如今子弟也都開枝散葉,韓煒的亡故,也定然是瞞不住人的。

  ??朝廷這裏措手不及之下,隻能手忙腳亂的頒下恩旨,對張韓兩家極盡優容,為了淡化兩位大將軍亡故給前方將士帶來的影響,隻能盡力彰顯兩位大將軍的豐功偉績……

  ??成武五年,盡顯大秦強盛,在這一年,大秦滅亡了世仇西夏,也是成武皇帝登基之後,大秦最輝煌的一年。

  ??但到了成武六年,好像大秦的好運氣就沒了,接二連三的挨了幾棒。

  ??聽了這麽兩個壞消息,對於接下來的事情,其實趙石已經有了預感。

  ??所以,在聽到第三個壞消息的時候,也就沒了太多的反應,張培賢受挫於開封城下,損兵折將而還。

  ??當然,這個過程可是不太簡單,和趙石之前的預料有相同的地方,但卻也有著更多的意外發生……

  ??大秦成武六年四月中,河中宣撫使,大將軍杜山虎率先從臨汾起兵,揮兵十餘萬,出雙峰口,進入上黨。

  ??這是早已計劃好了的事情,沒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如今的上黨,與其說還是在金國治下,到不如說被大大小小數十股義軍控製著,可以說,這裏已然換了個天地。

  ??匪盜蜂起,烽煙遍地,亂的跟螞蟻窩相仿。

  ??所謂的義軍,多數頭領皆是打家劫舍的班頭,傷人放火的行家,打著什麽替天行道的旗號,殺官造反,各據一地,相互廝殺,爭奪地盤,糧食,人口等等等等。

  ??這是一處已經失去了控製的地方,也再沒有什麽官府,曾經的金人官吏們,降的降死的死,逃的逃,剩下這處爛攤子,被義軍們爭來奪去,今天你來打我,明白我去搶你,差點人腦子殺出狗腦子來。

  ??這些義軍說的再是好聽,對於上黨來說,也都好像蝗蟲一般,所過之處,強拉丁壯,屠村滅鎮,惡事做起來,絕對不比女真人差了半點。

  ??說的好聽一點,他們打破了舊有統治階級的桎梏,開始實現財富再分配雲雲,而照事實說話,他們對整個社會架構,造成了最為嚴重的破壞,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比比皆是。

  ??當秦軍進入上黨之後,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地獄浮生圖。

  ??不過這並不能改變秦軍的既定戰略目標,而作為大軍主帥的杜山虎,對這裏的景象,也早有預料,他鎮守河中多年,上黨的探報無日或絕,胸中也早已有了定記。

  ??所謂亂世用重典,他也正是這麽做的。

  ??養精蓄銳多年,進入上黨的秦軍,立即分成三部,橫掃過上黨。

  ??三路大軍,幾乎長驅直入,所謂的義軍們,在秦軍兵鋒之下,紛紛化作齏粉,顯然,杜山虎是想在最快的時間內,平定上黨,他也完全沒有將在上黨各處稱王稱霸的義軍放在眼中……

  ??事實上也是如此,無論是地方豪強,還是綠林悍匪,在大軍臨境之時,表現的並不比旁人強上半點。

  ??沒有什麽出榜安民,沒有什麽秋毫無犯,更沒有什麽開倉放糧,那些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在如今的上黨,幾乎是匪類遍地,哪裏還有什麽無辜之人?

  ??杜山虎給各部下的軍令也是,每過一處,凡有義軍,反抗者殺無赦,捉住的家夥,從上到下,凡義軍頭目,皆人頭落地,其餘貶為罪囚,為大軍運送糧草,至於婦孺,全部集中到打下的各個城池之中,看管起來。

  ??在大將軍趙石麾下,為將多年的杜山虎,從來也不是什麽心慈手軟之人,簡單直接的做派,其實和趙石如出一轍。

  ??但這也是對紛亂的上黨之地,最好的辦法,用最嚴厲冷酷的手段,在最短時間內,讓上黨稍稍平靜下來,這和在蜀中的時候,其實沒多大差別。

  ??到了五月初,隻用了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秦軍已經兵圍潞州,而上黨大部分地域,已經落入秦軍掌握之中。

  ??潞州這會兒正是一股人數比較多的義軍手裏,這股義軍被人稱之為白頭軍,人人頭裹白布,由此而得名。

  ??他們占據了潞州重地,廣招兵馬,據說已經擁兵二十多萬,其首領杜八尺,當年是潞州綠林中有名的悍匪頭子,本名已經沒人知道,隻是曉得綠林中有一位杜老八,交遊廣闊,兼之心黑手狠。

  ??如今乘勢而起,成了潞州義軍的大首領,於是給自己改名叫杜八尺,意思是說七尺男兒,我比其他人高一尺,定然便是世間偉丈夫。

  ??在得了潞州之後,這位杜八尺立即便稱起了潞王,將原來金人治所當做了自己的王府,一應義軍頭目,皆是稱公的稱公,封侯的封侯,最小的怕也能討個伯爺當當。

  ??如今的潞州大城,其實已然成了土匪窩子……

  ??杜山虎可沒有對這位同宗手下留情的想法,圍了潞州之後,立即便令大軍攻城,兩日便下了潞州,砍了同宗的腦袋,掛在潞州城頭示眾。

  ??所謂的二十餘萬義軍,在兩天內便灰飛煙滅,所有的什麽公侯伯,紛紛掉了腦袋,潞州遂定……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