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中書(二)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1 14:52      字數:3536
  不帶這麽玩的這世界上有很多選擇,隨時隨地都會擺的人們麵前,就像一座座山峰,當你爬上去之後,才發現,還有一座山在等著你,當你翻過無數座山,才會明白,原來這些山峰是無盡的,也就是說,在人的一生中,充滿了無數的選擇。

  ??從你出生開始,選擇便已經伴隨而來,到你垂垂老矣,不能動彈,依舊要麵臨無數的選擇,這就好像一種詛咒,無論你怎麽甩也甩不脫。

  ??有的人在這些選擇麵前迎難而上,有的人則在艱難的選擇上麵退避開來,想要避開這種某小麵,但避開依舊是一種選擇。

  ??就像有的人會在大是大非麵前,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有的人會低頭俯首,選擇委曲求全,而有的人自詡雲淡風輕,不為權勢所動,其實也是一種選擇,他們選擇的是退避,避開那些讓人非生即死的選擇。

  ??世間之上,世間之人,就在這些選擇麵前過了無數歲月,依然有無數的選擇撲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

  ??就像現在,在場的所有人,除了趙石和南十八兩人外,都滿心的憤怒,但無奈的是,他們選擇的機會少的可憐,沒有半點退避的餘地留下,從今夜大將軍趙石站在這裏開始,選擇就已經擺在了眾人麵前。

  ??剛烈的人有,不畏生死的人也有。而且還不少,但那些大義凜然的話出口,在大堂上回響,卻更像是在為所有人找個理由,一個低頭的理由。

  ??理由其實有很多。但看上去。聽上去都不怎麽夠分量,但這樣的理由多了,分量也就漸漸重了,趨生避死。趨利避害,乃人之天性,在大勢麵前,迎頭堵上,被碾成齏粉的。畢竟是少數。

  ??那些被聖人門人傳誦的剛烈不屈之士,自古以來數一下,看上去不少,但對於泱泱華夏,億萬生民,以及滔滔歲月來說,又真的有那麽多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但很抱歉。作為一個民族的脊梁的永遠是民族本身,多少人的意誌匯聚在一起,便是民意,民意不可違,便是這麽來的。

  ??所謂真正的大勢所趨。也正是民心所向,而今日亂局,與民心沒有半點幹係,權力之爭而已。充滿了功利和陰謀的朝堂爭鬥,談不上任何民心。攙和不進任何民意。

  ??而能拿出來的聖人之道,也隻有一條忠君而已,聖人門下其實也正是因為忠君這一條上,從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家國大道。

  ??而在朝堂的權利爭奪當中,這一條也就被當成了大義。

  ??但實際上,這是很可笑的,皇帝也是人,有著生老病死,還親身參與到這樣的權利鬥爭當中來,這樣的大義,看似不可動搖,但隻要想一想,皇帝沒了,再換一個就是了,何談大義之說?

  ??但可笑歸可笑,聖人門下們就認這個,沒辦法。

  ??不過話說回來了,在這樣一個時候,唇槍舌劍,其實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南十八博聞強記,乃世間一等一的善辯之士,麵對著紛湧而來的責難之聲,一一回答反擊,引經據典,並不落半點下風。

  ??理由給的多了,竟然好像這場實實在在的兵變亂局,在他嘴裏成了理所當然,成了大義所趨,不得不為之事,而有些人,竟然就這麽信了,甚至有那麽幾個,還隨聲附和了起來,在趙石看來,場麵漸漸變得有些詭異了。

  ??其實並不奇怪,當南十八說出,明日見了陛下,就有所分曉的時候,很多人的心就都放了下來,開始琢磨起了這場大變之後,朝堂政局又該如何,朝野上下,少不得震動非常,那麽在這樣一個時候,自己該如何選擇。

  ??一旦這麽算計起來,什麽忠君,什麽大義就都被拋之於腦後了,家族的興衰,妻兒老小的平安,會否危機自己的權勢,又怎麽在這場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甚至火中取栗,紛擾而來的念頭,也就占了上風。

  ??甚至於,那位被趙石掐的翻了白眼的老大人,也支起了耳朵,瞪著眼睛,不再那麽激動了。

  ??趙石看著這些人,一個個瞧過去,許多人都避開了他的目光,甚至有那麽兩個,還示好的微笑了一下,趙石知道,之後朝局或有動蕩,但必定不會太過讓人難以控製了,帶南十八過來,果然是個英明的決定。

  ??對於那羞怒的人,他沒有什麽不耐和仇視,對於那些示好的,他也沒多少鄙視和輕蔑,在這樣一個時候,依舊敢憤怒並表達出來的,是可以讓人欽佩的,而那些示好的,更用不著報之以輕蔑,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趙石自忖,若自己易位而處,也還不得頭疼怎麽能生存下去?

  ??說實話,他現在的心境真的不同了,越來越強大的自信,越來越堅定的意誌,給他帶來的是,身心上下內外所有的一種蛻變,與那個初到貴地的特種戰士比起來,已經完全是兩個人一般了的。

  ??不過他心裏還是有些沒底,跟這攜堂重臣他打的交道可不多,人家多數時候對他都是避之不及,而他也不願意湊到這些人麵前,觸什麽黴頭,所以他並不太了解,這些人在聽到皇帝陛下的死訊之後,會做出什麽反應。

  ??沒底歸沒底,但他的心誌不曾動搖過半分,更不曾左右搖擺,他現在要看的,也是最重要的,不是穩定朝局,也不是怎麽來收拾首尾,而是要看,李全壽登基之後,又會怎麽對待手握大權,控製了整個京師的他的。

  ??這也決定了他的去留,所以,今晚,乃至於之後幾日,長安城不會有半點的鬆懈,他要用所有的一切,來展示自己的力量,當然,他也會在不經意間,露出些破綻來,讓李全壽選擇。

  ??在力量麵前,也許李全壽會選擇隱忍,但那些破綻之處,是不是會忍不住加以利用,這才是他最關注的地方。

  ??就像當年那場風波,在結尾之時,景帝曾下令,讓他去處死李玄持,那便是一次考驗,考驗的不僅僅是他趙石的忠誠以及心意,其實何嚐又不是在考驗皇帝陛下的決定?

  ??也許在那一次,就已經注定了今日這場叛亂的發生,因為兩人都做出了選擇,趙石並未去處死李玄持,而皇帝陛下之後便將他派去了潼關。

  ??君臣之間不信任的種子早早便已種下,隻不過是在日後生根發芽,終在這一日成功的長成了參天大樹而已。

  ??若李全壽再來一遍,趙石心裏搖頭,這個遊戲已經玩的有些膩了,老子就不陪你玩下去了,趁著撕破臉皮之前,找個清淨些的地方,做個土皇帝也不錯。

  ??他甚至有些期待,能盡快和李全壽見麵,也盡快見個分曉什麽的,不過,就算見了分曉,想要抽身而出,也要好好琢磨一下,因為太多人的身家性命都背在他身上,要走,也得想個萬全之策才成。

  ??他有些神遊天外,而在中書這樣的地方,在今夜這樣一個夜晚,竟然還能浮想聯翩,可能世間也就他這樣一個人了。

  ??中書大堂上的氣氛非常的熱烈,瞧上去有些詭異,但事實上正是如此,對於前程性命的關心,也成功成為了交談的主流,南十八說的口幹舌燥,卻真的很成功,甚至於南十八自己都微微得意的想,當年諸葛入東吳舌戰群儒的情形是不是和現在有些類似,那今晚的自己,是不是也能在史冊上留下一筆呢。

  ??不過,這終究是臆想罷了,今晚的主角絕對不會是他,一直不曾開口的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終於擺手,這些年過去,他在中書中已經成功的建立了威望,見他要開口說話,所有人都靜了下來。

  ??李圃很平靜,沒人知道他現在在想什麽,氣度從容,那是真正的鎮定和平靜,不是裝出來的,隻這樣的氣度,天下間就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也不愧為中書之主,大秦的輔相。

  ??“張大將軍何在?”

  ??一開口,雖然隻一句,卻已經問到了要害所在,也許很多人不很清楚,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但這裏有很多的聰明人,馬上便有人恍然大悟,緊緊的將目光盯了過來,他們當然不是真的關心張大將軍的安危,而是張大將軍若有個不測,許多事便會變的不那麽一樣了。

  ??這回不用南十八說話,趙石已經笑著開口道:“張大將軍隻是在大理寺牢中感到困倦,所以小睡了片刻,我已命人去請,估摸著,現在應該快到了吧。”

  ??所有人好像都鬆了一口氣,許多人不約而同的在想,還好還好,連去傳旨的張大將軍都沒事,旁人又怎麽會有事,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