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落幕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1 14:52      字數:3855
  大雪直下了一天一夜,直將天地萬物全染成潔白顏色,方才停了下來,而北地烽煙,在這場大雪之中,達到了高潮,卻也正是在這大雪之間,停了下來,最終畫上了一個句號。

  ??在這太原府左近,方圓百裏之內,秦金兩國大戰近一月,雙方兵卒將滿腔熱血,灑向大地山”拚力以戰,互相廝殺糾纏,最終,以金人太原二十餘萬守軍近乎全軍覆沒,殘兵敗將狼狽逃回太原收了尾。

  ??此戰,太原精銳盡歿,從太原虎衛軍繞領,女真萬戶古塔阿明以下,女真幹戶完顏護羅,赤那可,查和等等,漢軍將領,如王敬庭,張大虎,林城福,李繼年等等等等,從萬戶到百戶,戰死者足有近千人。

  ??可以說,這一戰,是自女真開國以來,未曾有過之慘敗,秦人兩次東征,兩次打的金國大軍大敗萬輸,傷亡慘重,也徹底的打寒了金人之心膽,一如當年女真人年年南下,打的後周年年稱臣,歲歲納貢。

  ??而今金國沒落,情形也是一般無二,一戰之後了,朝堂之上議和之聲大作,雖還未有人將稱臣之議提出來,但國之衰頹沒落,甚至可以說是亡國之兆,往往便從這等和議開始,漢人如此,女真人也不會例外。

  ??到不是說稍顯軟弱的外交便與國不利,隻是說,卑躬屈膝的和議,與對等的外交,之間區別,雖三歲小兒,也能琢磨出點其中味道的。

  ??而顯然。經此一戰,金國徹底失去了大國氣度,敗後再與人簽訂和議,十有八九會有辱國體,當然,例外的事情也有很多,但對於現在越發強盛的大秦來說。這種例外是不會發生的。

  ??不過這一戰對於北上秦軍來說。實實在在也是一場殺敵一幹自損八百的戰事,猛虎武勝軍傷亡近半,河中新軍,傷亡慘重,殿前司禁軍。傷亡無算,各部傷亡加起來,足有六萬餘人折損在這一場大戰中。

  ??趙石的家底本就不厚,一戰下來。軍中精銳也損傷了個七七八八,胡離戰死,王覽重傷,國武監將領傷亡無數,一場紮紮實實的慘勝,勝果雖是輝煌,但卻夾雜著難以下咽的苦澀,而秦軍經過這一場大戰之後。即便太原守備已經空虛到了極點,卻再也無力進兵哪怕一步了的。

  ??九月末,木華黎,王勝保兩人率騎軍歸來,傷亡也是不小,足有三千餘將士,永遠的留在了太原以北的山,大地上。又兼持續行軍,之後因各種凍傷減員,又有一幹餘人離開了軍伍,也是傷亡近半。

  ??就在這場大雪中,圍繞著金國北地重鎮太原府。廝殺近一月,此時終於帶著滿身的傷痕。收拾殘局,回到屬於自己的地方,慢慢的添著傷口,等待著複仇的機會。

  ??第一次太原爭奪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不過在這一戰中,北地秦軍也是崢嶸畢露,大將軍趙石麾下眾將,聞名北地者可不在少數,大將杜山虎,帶兵從容沉穩,攻守兼備,為趙石麾下最為得用的一員上將,牢牢守住子洪口要地,擋住上黨數萬金兵攻勢,從始至終,也不曾讓金兵越過子洪口一步。

  ??延州張錦聚,勇猛無畏,攻如烈火,紛水之畔一戰,盡殲慶榮軍渡河一部,接著搭建浮橋,來勝掩殺,與孟青所部前後夾擊,大敗慶榮軍於汾水之畔,實乃世間少有的猛將。

  ??後周降將孟青,率六千河中子弟出愉次,百裏奔襲,雪夜襲營,大破慶榮軍主力,其錦芒,不下張錦聚分毫,假以時日,定也是一員難得的良將。

  ??其餘諸如胡離,王覽,趙幽燕,張嗣忠等,也皆是趙石月部,在此戰當中,拚力死戰,為擊敗金人太原守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在這一戰當中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是如此之多,也奠定了之後數十年間,大秦軍旅甲於天下的基礎。

  ??悍將木華黎,天生的騎兵將領,仿佛注定為戰陣而生,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隨趙石南征北戰,從軍中底層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不但對趙石忠心耿耿,私下裏更是自甘於奴仆,不過他在軍事上的才能,足堪居於趙石麾下這此年輕人之冠。

  ??以前便已戰功赫赫,而在這一戰中,才真正成為了趙石麾下一等一的猛將,不過唯一有此不美的是,其人到底還是帶了此胡人的凶殘性情,率兵襲狼孟,屠城,殺戮無算,率兵襲陽曲,一場大火,幾手將陽曲燒成白地,可謂是一路燒殺,所過之處,盡為赤土,戰績雖然輝煌,但也是這一戰當中,手上沾染血腥最多的一個,順便也鑄就了他在北地諸族當中的凶名而其率軍歸來,不但受了趙石當麵斥責,還被狠狠打了三十之後更是削奪其軍功,令其閉門思過兩個多月,處罰之嚴厲,使下盡皆凜然。

  ??不過這個年輕的蒙古人被放出來之後,不但未曾有一緣一毫言,更自承為大將軍座下鷹犬,這種近乎於盲目的忠誠,也成為一樁美談。而很多年後,木華黎已為大秦一方重將,議,欲謀大將軍趙石,其中便有,欲除趙柱國,先誅木華黎之語見,時光流逝,這位蒙古名將的忠城,卻始終不曾有半分動搖過的。

  ??王勝保率兵圍壽陽,讓壽陽金兵未出壽陽一步,捕帶連破救之金兵各部縱橫往來,雖沒有木華黎那般驚采絕豔,卻也顯示出騎軍作戰的才能,難得的是其人脾性有此暴躁,一旦領兵作戰,耐下心思。沒有半點輕兵冒進的意思,這才是軍中大將最可貴的腫懷玉在此戰中所為也是可圓可點,駐守汾州,卻能認清大書於孟青,杜山虎兩部,最終與張舞聚合兵。同孟青前後進擊。破慶榮軍,可以說,白頭灘一戰,光芒雖為孟青,張鋒聚兩人所但卻已經顯示出了對戰局把握上的才於,若非其人舉止輕浮,多浪,加之膽子小了此。不然的話,其將來成就,實非張錦聚等人了的。

  ??杜舞卿領輻重營,自北渡以來,已然屢立戰功,成為猛虎武重中之重,這個不必贅言,而經此一戰。輻重營損傷雖重,投炮其七打,但決戰那等生死關頭,他卻還能牢牢握住輻重營,駐守之後,未曾有半點退卻,也是膽氣俱佳之人物。之後也理所當然大將軍麾下年輕人中最得用的人物之一。

  ??除開這幾位,諸如興元張鈺,秦州陸相,延州萬春年,京兆等。也皆在此戰中嶄露頭角。

  ??可以說,經過此戰。秦軍損傷雖重,卻也使得許多年輕人脫出,新軍成了老兵精銳,以往的精銳,也皆成了以後軍中棟梁,河中新軍,連番大戰,河中子弟拋頭顱灑熱血,展現出了不輸於兒的彪悍以及鬥誌,假以時日,可以想見的,河中勁旅才是秦軍地的最可靠的保證。

  ??大秦鹹寧七年十月初,輸次秦軍後撇,放棄平遙,邦縣,文地,匯合杜山虎部,一路退回了紛州,金人太原的殘兵敗將們聽消息,可謂是大大鬆了一口氣。

  ??其實也是被秦軍殺的怕了,這才有此杞人憂天,試想一下,今的天氣,秦軍又在大戰過後,傷亡慘重之下,怎能率兵來攻太人退兵,實是情理中事,隻是大敗之下,心膽皆喪,這才生出了情,連常理都不顧了的,可見,這一戰給予太原守軍的印象是如刻了。即便是如今坐鎮於太原的獨吉思忠,都膽戰,待得聽聞秦軍退兵而去的消息之後,不免驚喜之情外露,其他人了。

  ??不說太原情形如何淒涼,回到紛州的秦軍其實也好不到哪裏論馬背上,還是那許多的駝牟之上,出了糧草輻重外,盡是戰死屍首,趁著天氣嚴寒,這此陣亡將士的屍首是要運回解州,甚或秦地的。

  ??這此不算,還有為數眾多的傷病拖累,所以,這不到百裏的路顯得分外的漫長,但不退也是不成,對於傷亡慘重的秦軍來說無疑已成險地,一旦等到來年開春,誰知道金國會不會再派兵馬原。

  ??而對於現在的秦軍來說,援兵不必多,隻大同精銳數萬,也了,所以不能不退,這一戰,實是傷了秦軍元氣,軍中士氣雖然卻也再禁不起損傷,趙石明白這個道理,遂也不顧傷病眾多,下兵。

  ??一路跋涉,回到紛州,大軍上下根本沒有戰勝強敵,斬獲眾悅,充斥於軍中的,皆是痛失同袍,故友,同窗的悲傷及淒涼。

  ??陣亡將士的屍體,很快便被護送南下,沒有人有任何怨言,中祝願,這此戰死同袍的英靈能夠魂歸鄉裏,而回到紛州不久,趙石便下令舉行了一場祭祀大禮,以祭奠陣亡於太原的秦軍將士了起來。

  ??但趙石這次所要麵臨的,卻是比這一場戰事還要艱難幾分的局麵,麵對外敵時的武勇在這種風波動蕩中,卻沒有一“一毫的用處,而來自內部的霜刀雪劍,也遠比戰陣上的明刀明槍更讓人難以應付。

  ??而這一次軍事上的冒險之舉,也為那此在暗處時刻注視著他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借口,在回軍途中,趙石有了一此心理準備,但他還是不曾料到,這次掀起的風浪是如此之大”險此讓他在這次風波中,遭了滅頂之災當然,這其中充滿了機緣巧合,但陰謀的味道是如此的濃重,在經過長安皇宮內那驚心動魄的一晚之後,時光匆匆過去十餘載,他卻再一次的在不知不覺間,卷入了新一輪的帝位之爭當中。

  ??而這一次,與十餘年前不同的是,風波所及,他卻成了首當其衝的那一個,幾乎是瞬間,便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風浪是如此的劇烈,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甚至於那此推波助瀾之人,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種種舉動,最終造成的結果竟然是這般的盛大而又慘烈。

  ??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