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分田編戶,大功告成
作者:獨秀守常      更新:2021-08-11 13:19      字數:3464
  有懷疑南山賊與張太守又瓜葛的,立時被眾人斥責反駁,張燕早就把自己洗刷的粉白 粉白的了。

  ??而且李兵與眾豪強勾結鐵麵賊之事屬實,是以百姓對那些豪強也敬而遠之了。

  ??李兵一死,眾豪強瓦解,阻礙已去,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度田一事開始轟轟烈烈進行,張燕任命司馬郎為典農司馬,與戶曹、倉曹一並處理度田之事。

  ??他又派出新委任的五部督郵到各縣鄉巡查,各縣鄉均不敢怠慢,張燕的雷厲風行他們早已如雷貫耳,如今眾豪強已然折服,尋常鄉裏百姓又哪敢阻攔。何況張燕的度田對尋常百姓而言是有利的,他一方麵將百姓被豪強侵占的田地都給他們被分了回來,每戶有兩個勞力的分田百畝,一個勞力的分田五十畝,確保他們有田可耕,又不浪費。

  ??不過對於補分給百姓的田地,三年之內所收田租加兩成,三年後便是他們自有的田地,田租如常。

  ??雖然有三年加租的要求,但對百姓而言,已經是欣喜若狂了,畢竟他們那補分的田也是免費獲得,如果耕種得當,三年加兩成比購買要劃算多了。

  ??而對於那些豪強,張燕在度田上也很有分寸,他給豪強所擁有的田地設了個上限,嚴禁他們的田地數目超過這個限度,不過這個上限還算是很寬裕的,也出乎了豪強的意料,而且超過限度的土地,張燕也是以八成價格收走。

  ??張燕度田的主要目的在於查清郡縣田地數目,令豪強與百姓按畝納租。他隻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能荒田,否則無償收回。

  ??他度田之後,將荒田全部整合,並趁著天氣還剛剛解凍之際,組織俘虜和士兵將那些田地整理耕耘,作為今年開春屯田之用。

  ??而張燕在度田之中所采取的先嚴後寬手段,令各縣鄉豪強抵觸心理大大弱化,也投桃報李,將隱藏的一眾佃農和賓客紛紛交出來編戶。

  ??編戶是張燕就任上黨太守之後,發出的第二項政令規定郡縣治下百姓,無論士農工商還是吏民貧民,均要編入國家戶口,生者著,死者削,戶口裏記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土地、家產等。

  ??比較特別是,張燕此次編戶,將戶口分為四種,主戶、屯戶、客戶和軍戶。

  ??主戶是有田有宅者,主要包括豪強富戶和有田產的百姓。

  ??屯戶則是願意參與屯田的百姓。

  ??客戶則是那些沒有田地、依附豪強的佃農,就是那些佃人之田,居人之地,受人之土,傭而耕者。

  ??而軍戶自然是家中有人當兵的戶口。

  ??主戶和屯戶按照各自的賦稅相關規定上交賦稅,客戶則是自行交租給所依附豪強,再由依附的豪強代為交賦。

  ??編戶齊民曆來是最難辦的事,不但豪強不樂意,百姓抵觸也強烈。

  ??不過,張燕自然有他的手段。

  ??張燕與鍾繇從軍營中又回了太守府,準備明日微服私訪之事,二人先在府中查看一些文書。

  ??“主公,”正在查看文書的鍾繇突然抬頭道:“如今正是上計之時,各縣計簿已至郡府,郡府需編製計簿,上報朝廷。”

  ??所謂上計,是各縣令長於每年十月底前將該縣戶口、墾田、錢穀、刑獄等狀況編製為計簿,呈送郡府。郡府根據屬縣的計簿,再編製郡的計簿,派計吏於年底前赴京師,上報尚書台和司徒府。司徒府和尚書台根據計簿對郡守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予以升、降、賞、罰。

  ??張燕笑了笑:“無妨,編製上報便可。”

  ??他就任上黨太守不過一月,今年的計簿考核也算不到他頭上。

  ??不過他突然又想起一事,忙問道:“各縣賦稅如何?”

  ??上計之時,還要上交稅賦。

  ??鍾繇飲了口神仙醉,搖了搖頭,道:“邊境幾萬大軍在朔方與定襄大戰整整一年,征收錢糧頗多,各縣狀況都不太好。”

  ??張燕臉一黑,咬了咬牙,道:“編製計簿時,一定要提到府庫空虛,無力交稅,就說是被邊境數萬兵馬作戰征收殆盡。”

  ??鍾繇不由失笑,他就知道張燕會這麽做,事實上,如果不是籍沒了李氏和劉氏,如今郡守府庫和穀倉也是空的,確實無稅可交。

  ??不想張燕眼睛一轉,又道:“這樣,先向大將軍府和張讓處呈遞一分文書,就說上黨因戰事消耗錢糧甚多,田地荒蕪嚴重,民生凋敝,請求賑濟。便是沒有錢糧賑濟,便是送些明年的種子也好啊。”

  ??噗!鍾繇險些一口老血噴出,嘴角不由抽搐起來。

  ??這不交稅,還要反咬一口?

  ??他還沒張燕這麽無恥,忙轉移了話題:“主公,如今微服出行,卻也要小心。”

  ??“哦?”張燕一愣,笑道:“李兵、劉全已滅,眾豪強部曲皆被收編遣散,還能有什麽危險?”

  ??鍾繇道:“一者豪強之家仍有死士,二者編戶之令下達後,尋常百姓還好,拍手讚成,唯有那些曾依附豪強、未曾編戶的百姓怨言頗多,各縣鄉編戶的阻力均不小,有兩個縣令提出暫緩編戶之請,還有幾個縣令提議減賦,以緩解民意。”

  ??“暫緩之事休提,至於減賦?”張燕搖搖頭,笑道:“濫加稅是愚蠢粗劣的政治手段,同樣,一言不合就減稅,也是一眾傻白純的政治手段。”

  ??他看著疑惑的鍾繇,解釋道:“稅法是用於調控土地兼並、貧富差距、產業平衡、緩和社會矛盾的手段,不可隨意輕變,隻能因時而變,隻有賦稅沉重得百姓難以為生之時,才是該減賦之時。否則隨意減賦,而後又會隨意加賦,來回折騰,必然令百姓更是大生怨念。”

  ??鍾繇聽了張燕所說,所有所思的點點頭,又問道:“如此,主公可有緩解編戶怨言之策?”

  ??張燕嗬嗬笑道:“編戶,會讓那些原本托庇於豪強的百姓多交口賦和算賦,所以心生怨言,如何能讓他們自願主動交賦,那便是我們該采取的手段。”

  ??鍾繇不由奇道:“卻不知有何手段?”

  ??他的思維被限定在了書本裏,但對於一些弊政卻也是茫然,這關係到朝政、民生多個方麵,是很多大臣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張燕這個從後世來的人才能看的清一二。

  ??看著鍾繇期待的眼神,張燕道:“讓納稅之民享受到納稅者應有的待遇,特別是區別於非納稅百姓,這才是讓百姓甘願交稅,化解他們怨言之法。”

  ??“應有的待遇?”鍾繇若有所思。

  ??張燕嗬嗬笑道:“比如說學堂,凡編戶納稅百姓的子弟,有進入學堂讀書識字、並被舉薦做官的資格,而未編戶百姓卻不行。”

  ??鍾繇眼睛一亮,不由讚道:“此舉大妙。”他可是知道,對於尋常百姓而言,要讀書識字做官是何等之難,他們更是何等的期望。

  ??他相信,張燕此舉一出,上黨郡裏那些未編戶的百姓必然爭相編戶,甚至連外來百姓也會過來也說不定。

  ??張燕又道:“再比如說,我準備在上黨設置敬老居養院,孤兒院,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但隻有編戶百姓才能享受這些資格……再比如說,凡災年賑濟,編戶百姓將優先得到賑濟……”

  ??“主公,足矣!足矣!”鍾繇不由大笑:“恩須從淡而濃,編戶之怨可消矣。”

  ??張燕嗬嗬而笑。其實他忘了,他沒有一個能夠教授學問的老師撐場子。

  ??事實上,對於鍾繇先前所說的減稅之策,他也不是沒想過,甚至想更進一步,改革稅法。

  ??兩漢以來的稅法有個很大的特點,田稅輕而人頭稅重。

  ??漢高祖劉邦建國後,吸取秦亡的教訓,為了與民生息,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十五而稅一,及至文景之時,又有“田租減半”之詔,采取“三十稅一”的政策,東漢光武帝劉秀曾經實行過“十而稅一”,但不久又恢複“三十稅一”的舊製。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