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地雷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1-08-11 05:36      字數:2372
  我果然沒有猜錯……蘇軍因為知道我們這支部隊絕大多數是裝備ak74,而且戰鬥力十分強悍……否則也不可能一個照麵就打得蘇軍空降兵部隊丟盔棄甲的落荒而逃,即使是在蘇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之下。

  ??蘇軍由此就猜到了救援傑希奧山穀也就是此時駐守在傑希奧山穀的部隊就是我們……之前偷襲過喀布爾擊潰了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然後又炸毀薩朗隧道的部隊,更重要的是……這兩次行動都造成了蘇聯軍隊不得不停止正在進行的掃蕩,打亂了蘇軍的全盤計劃。

  ??再加上這次我們又把他們眼看就要吃到嘴裏的希傑奧山穀搶了去……這可謂是新仇舊恨啊,不氣得蘇軍指揮官跳腳罵娘才怪了。

  ??當然……我是沒有看到蘇軍指揮官氣急敗壞的樣子,但卻是感受到了……在蘇軍撤退後不久,很快又從遠處打來一批批的炮彈,緊接著就是幾個航空燃燒彈……隻炸得那段山穀就像是火焰山似的。

  ??好在我們早就料到了蘇軍會有這一著,而且這山穀麵積也很大……五十公裏長,平均有兩公裏寬……總之是一大片的從這一頭走到另一頭都需要一整天。

  ??所以,我們隻需要隨便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蘇聯這一番轟炸也就白費心機了。

  ??但蘇軍炸蠻炸……他們卻沒有派兵對我們進行清剿……

  ??這原因是什麽自然就不用說也知道的……蘇軍之前的清剿打得太猛了,以至於現在都沒有充足的彈藥來對付我們,而且蘇軍指揮官也不傻的……之前隻是打一支遊擊隊就費了那麽大的力氣。雖然差點就打下來了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那麽現在。希傑奧山穀已經換上了一支戰鬥力更強的部隊。那還得花多少力氣才能打下來啊?

  ??所以這麽一合計……還是下一次等彈藥準備充足了再慢慢解決吧,反正現在這支敵人的位置已經掌握清楚了。

  ??其實我覺得蘇軍指揮官這是想錯了……雖然我們的戰鬥力明顯比佩素爾遊擊隊的強,但問題是我們並不熟悉希傑奧山穀的地形,所以……如果蘇軍這會兒真的拚著一些彈藥再來跟我們打上一仗……隻怕我們還真有可能吃不消,畢竟這時我們的防空能力可以說是相當薄弱的……這可以說是我們的硬傷!

  ??當然,蘇軍指揮官也無從得知我們是否熟悉希傑奧山穀的地形,所以從他的角度來說……選擇不打也是對的!

  ??於是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喘息的時間……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讓基地早已準備好的騾馬隊開始往山穀遠送補給,這些補給包括糧食、武器、彈藥等等……這時之前修的山路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想像。如果巴基斯坦通往希傑奧山穀的山路還是像往常一樣隻有兩條的話,那麽蘇聯軍這隻要這麽一封……這封鎖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在山路旁的製高點處修築工事,要想經過山路就必須得打下製高點,再比如說在這山路上布雷……這倒是又簡單又快捷的方法,就像阿杜紮伊說的,蘇軍的直升機是可以布雷的,派上直升機把那地雷往山路上一灑……這條山路基本也就不通了。

  ??但實際上卻沒有這麽簡單,原因是蘇聯的地雷也不適應阿富汗這裏的地形……蘇聯這時的用直升機布的雷有兩種,一種就是普通圓形。這種地雷比較重,這玩意要是在蘇聯用的話就沒什麽問題……因為蘇聯很多時候都是白雪皚皚。直升機把這地雷往地上一拋……地雷就天然的陷進雪地裏了。

  ??但問題是……

  ??阿富汗的地麵大多是石頭,所以這地雷往阿富汗的地麵上拋……那就是“叭嘰”一下摔個稀爛或當場就被引爆了……當場就爆的地雷那不叫地雷,那叫炸彈。而且因為它體積較大,所以就算沒摔爛也沒被引爆……一個這樣扁圓形的玩意擺在路中間就像禿子頭上的風子似的,誰還會往它上頭踩啊!

  ??另一種就是蝴蝶形的,而且還是塑料的,裏頭裝的是液體炸藥,金屬控測器控測不到……其爆炸的威力就是正好炸斷目標的腳掌……佩素爾就是被這種地雷炸傷的。

  ??不過十分坑爹的是……這種地雷用的塑料是清一色的綠色……這要是在蘇聯用的話就沒什麽問題,蘇聯除了雪地就是草地、森林了嘛……這綠色的蝴蝶炸彈往裏頭一拋,還真是天然的掩護色。

  ??可是這裏是阿富汗……灰黃色的土地或是石頭上躺著個綠色的東西,有眼睛的都會看得到嘛!佩素爾之所以會被這玩意炸到完全是因為在夜裏,而且周圍還潛伏著許多的蘇軍不敢打手電……

  ??所以蘇聯的地雷封鎖並沒有給我們造成太大的麻煩……據負責後勤運輸的趙敬平說,騾馬隊的遊擊隊隊員們,就把那些地雷當作練槍法的目標……老遠看到幾枚地雷在路上,就摸下槍來“砰砰”幾聲……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蘇軍的地雷也完全不夠封鎖我們的所有山路……這同樣也是由於蘇軍要封鎖的山路太多而後勤運送能力卻十分緊張的矛盾造成的。

  ??事實上,後勤運力不足一直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一個弊病……

  ??這時的蘇聯實際上是陷入了一個怪圈,為了要保護好後勤補給線,就要求有更多的裝備和更多的兵力,而更多裝備和更多的兵力又需要更多的給養,要運送更多的給養又需要更多的運輸工具和兵力保護……

  ??這就使得蘇聯在入侵的阿富汗的整個過程都是處於給養不足的狀態……最後沒辦法了,蘇聯隻能在不增加兵員的情況下考慮提升派往阿富汗士兵的素質,因為一名素質好的士兵與一名素質差的士兵……他們所以消耗的給養幾乎是一樣的,但好的士兵明顯能提高整支部隊的戰鬥力。(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