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戰例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1-08-11 05:35      字數:3737
  步校的生活從第二天就進入了正軌。

  ??一開始是走正步……原本我以為進軍校不用學這東西,畢竟我們部隊裏的這些兵吧……說是新兵又不是新兵,他們在上戰場之前也有當過幾年的兵也有練過走正步的,隻不過後來都去拿鋤頭種地就是了。而且我也覺得……咱們這都是在戰場上打過仗的兵了,再進這軍校來學走正步……那是不是有點別扭的感覺。

  ??但沒想到這隊列訓練竟然沒有一點減少的意思……我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跟我們同年級的學員都來了一個多月了,還跟我們一樣在踢正步。

  ??這隊列訓練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立正口令一出……全體戰士就像一根根柱子似的立在太陽下,一動也不能動,那汗就一身一身的流,武裝帶都會濕掉。這時候張教官就會在隊伍中穿行,一邊喝斥著一邊給每個人糾正動作……也許是因為之前被戰士們頂撞過,或者是因為清楚我們這支部隊的曆史,張教官也很小心的不觸怒戰士們,所以喝罵的話顯得客氣多了,頂多就是幾句:“你怎麽站的!”,“手伸直!”……

  ??這其中如果真說從沒練過隊列的……那就屬我了,所以我這動作這樣那樣的問題總是不斷。不過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怎麽的,張教官對我卻是相當的客氣,每次他都很細心的糾正,也不敢像喝斥別的戰士一樣高聲說話。有一次也許是罵順了,可罵到一半發覺對像是我……於是後半句馬上就變小聲了。

  ??好吧!張教官也懂得做人,否則他如果對我又踢又罵的,我一方麵為了給戰士們做榜樣所以不敢反抗,另一方麵就會漸漸在戰士們麵前失去了在戰場上樹立起來的威信。這或許是我們之間達成協議的好處,又或者是張教官知道要是對我不客氣,那我手下的兵也不會對他客氣……

  ??練這些的時候還算舒服的。畢竟咱們都是在草叢裏、爛泥裏潛伏過的,現在這樣在太陽底下曬一曬也隻能說是小兒科。最痛苦的就是拔正步,隨著“分解動作,1”的口令,就開始了艱難的舉腿工程,舉著一條腿,感覺壓了什麽一樣的沉重。然後腿開始抖。從腳趾尖抖到整條腿,然後就搖搖晃晃的開始不聽使喚……聽到教官喊“2”的時候就有一種久旱逢甘露的感覺。

  ??按照教官的話說……這隊列訓練的目的是端正軍人的姿態,保持嚴整的軍容,養成整齊劃一、令行禁止和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等等叭啦叭啦的一大堆……但按我來說。這其中還有煆煉戰士們的耐力的成份在裏頭,比如有一天我們再次走上戰場潛伏的時候,戰士們的小動作就會少許多了。

  ??原本這種隊列訓練是要練上一個月的,但李校長走到張教官旁偷偷地說了句什麽之後,我們的隊列訓練就在一個多星期後結束了,以後隊列訓練就隻在課間的時候偶爾練練。

  ??接下來就是單兵戰術……首先發下來的一本書……《單兵戰術基礎》。

  ??我看了看目錄,有移動技巧、野戰單兵訓練之類的……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不由大喜過望。

  ??可是翻開書一看……不由就愣了,裏頭充斥著:“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這其中也有一些實質的內容,但看起來卻比這些口號還要少。

  ??接著走進教室的是一個年輕教員,雖然也穿著一身的軍裝但怎麽看也不像是當過兵的樣子,原因是長得瘦骨磷峋的風一吹就倒的那種。後來我才知道他還真沒當過兵……他原本是一個初中教師,姓陳。這時代會教書會寫字的人不多啊,所以就把他調上到軍校裏擔任教員了。

  ??這也許有些匪夷所思……這步校裏會寫字的人還不多,那之前步校的人都在幹嘛的……要說這個吧,本身推薦上來的工農兵就不一定會寫字,上了步校也不一定要讀書。

  ??初中教師來上戰術課?這有點扯吧。

  ??不過似乎還真行……因為陳教員馬上就念開了:“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又一步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

  ??好不容易講到了一個戰例卻鬧出了個笑話,事情是這樣的……

  ??教員說到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的時候,就舉了個例子:某戰鬥英雄持火箭筒抵進到越軍地堡5米處發射,一舉擊毀了敵人的地堡……

  ??一聽這話戰士們就傻眼了……5米?

  ??“有什麽問題嗎?”教員問。

  ??“報告教員!”刀疤回答:“5米的距離發射,火箭彈的保險還沒解除,在這個距離上火箭彈不會爆炸……”

  ??“唔!”我不由慚愧的摸了摸腦袋,這一點我也是不知道的,身旁張帆很快就把這個經驗給記下了,顯然她也是剛知道。

  ??“這個……”教員不由一愣,但他不愧是在這步校呆過幾年的教員,腦袋一晃就回答道“火箭彈的動能也可以殺傷敵人,以火箭筒的初速來看,完全可以擊穿一般的碉堡,穿透後產生的碎片也可以殺傷敵人!”

  ??從教員回答的這些話來看,他還是有點軍事知識的,但很顯然他的軍事知識大多是建立在紙麵上。

  ??“報告教員!”很快就有一名戰士舉手問:“我們在前線看到的敵人碉堡,普遍有沙袋、有覆土,甚至還有鋼筋水泥,火箭彈能穿進去嗎?火箭彈夠堅硬不會碎裂嗎?”

  ??“報告教員!”還有一名戰士問:“殺傷榴彈的殺傷半徑是15米,5米發射……自身防護怎麽辦?”

  ??“5米還用得著發射火箭筒?”粱連兵大聲反對道:“這個距離打火箭筒那不是被敵人打死就是自己把自己炸死,這麽近都可以朝射孔甩手榴彈了,幹嘛要脫褲子放……”

  ??我狠狠地瞪了粱連兵一眼,粱連兵趕忙把腦袋一縮就把剩下的話給咽了下去。

  ??幾天前我就給手下的兵下了命令:要尊重教官、教員,一切按規矩來,否則別怪我把他們從部隊裏踢出去。

  ??這招對上級來說不管用,但對我來說卻很管用。

  ??上級如果下這個命令的話,這些兵就會把嘴一撇:“踢出去就踢出去唄,誰願意提著腦袋去打仗!踢出去正好……”

  ??可是我下的這個命令……戰士們的感覺就有點不一樣了,那就好像被我們這個群體排斥,被其它人給否決了,所以這關係到一個榮譽問題。

  ??這聽起來也許有點奇怪,但其實人的心理有時候就是那麽微妙。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現在的課堂才能保持這個樣子,否則的話……這個理論跟實際聯係不上的教員早就被戰士們給轟下台了。

  ??但盡管這樣,教員頭上也冒汗了,結結巴巴的說:“這個問題吧……以後再探討,以後再探討……”

  ??其實我是知道問題在哪裏的,他說的這個戰例,其實要表達的就是我軍勇猛頑強的戰鬥精神,說的是我軍敢於抵進射擊,是新時代的“刺刀見紅”精神……

  ??這時代的人的想法吧,那就是距離越近就越是英勇,就越是體現是軍人不怕死的精神……於是就有了在5米這個距離發射火箭筒的說法。

  ??而且這種戰術或是說體現這種精神的東西的不僅僅隻是這個戰例,我翻了翻手中的課本……就發現隨處可見差不多的戰例,比如舍身炸坦克、奮不顧身的朝敵人火力點衝鋒等等。甚至還有拿炸藥包炸坦克的要點和步驟……這並不是說這些戰例裏的戰士們不夠英勇,而是就像我之前所說的一樣……這些戰術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的戰爭了。

  ??想了想我很快就明白了,這些戰術也許是來自我軍抗美援朝時代的……要知道那時我軍裝備太差,反坦克或是用於摧毀敵人碉堡工事的武器嚴重缺乏,這使得我軍不得不抱著炸藥包或是爆破筒等衝上去炸毀目標,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事跡,並在我軍戰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抗美援朝以弱勢裝備擊敗了聯合**。

  ??簡單的說……那是在裝備不足時無奈的打法,再加上當時單兵武器不是很發達,也使得這些戰術成為可能。

  ??但現在不一樣了,時過境遷……隨著單兵裝備大批量的由半自動轉為自動,這種戰術就變成十分危險的甚至是完全不可行的,同時也因為我軍裝備的進步也變成不必要的。

  ??當然,在某種特殊環境下,比如目標位於火炮的死角必須抵近射擊或是抱著炸藥包上那就另當別論,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能用火炮解決的為什麽要讓人上呢?

  ??想到這裏我不由皺了皺眉頭……我不是都跟張司令說了嗎?步校教的東西很有可能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戰爭了,現在看來果然是這樣……難怪戰場上還有那麽多指揮官硬頂著部隊迎著敵人的子彈衝。

  ??那張司令這還要讓我們進這步校來學習……到底又是為了什麽呢?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