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九 抵抗的下場
作者:禦炎      更新:2021-08-11 05:43      字數:4001
  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不是兵力和裝備乃至於糧草等等,而是軍心,軍心穩定了,那麽軍隊也就穩定了,一支軍隊能不能取得驕人的戰績,全看軍心是否穩固,將軍是否得軍心,將軍若是得軍心,一切都好說,若是不能得軍心,那麽無論裝備多好糧草多充足,都是虛妄的,例如東晉時率軍北伐的謝萬,出身上品士族,瞧不起武將和士兵,一並稱之為勁卒……

  ??東晉武人地位低,說他們是勁卒就等於是罵人侮辱人,諸將殊為憤恨,幾乎要兵變殺之,此人後來北伐自然是慘敗而歸,被罷免官職貶為庶人,次年鬱鬱而終,謝萬之敗造成謝氏威望大損,直接引發著名曆史事件“謝安東山再起”,穩固謝氏地位,才有了後來著名的淝水之戰。

  ??所以,行軍打仗的時候,作為統兵將軍,對下麵的士卒的賞賜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對於敵方來降之人的處置問題上,更加需要斟酌,你若是一味地認為來降之人是沒有氣節的不忠之臣,那麽就會寒了敵方有意投靠之人的心,兩軍交戰,不擇手段削弱敵方並無過錯,若是一味的斬殺來降之人,隻會使得原本處於劣勢的敵方萬眾一心,造成己方極大損失。

  ??若是史上那些著名的大人物一味的斬殺來降之人,何來的大事業?曹操若是斬了張郃高覽,可還有後來著名的五子良將?若是斬了賈詡,可有他著名的毒士名號?來降之人不當隨意斬殺。而應該適時的利用,給敵方做個樣子,你來投降,比你拚死抵抗我更有好處。

  ??所以泉宗三郎在唐軍登陸的當夜天明之後,就被蘇寧任命為旅帥之職,領導其手下一百餘倭國降兵在其帳下聽用,賞賜給他黃金絹布和肉酒,泉宗三郎感激涕零,發誓要為大唐掃平倭國,將他珍藏在身上的用作最後手段的倭**事要塞分布圖和布防兵力圖於受賞的一個時辰以後獻給了蘇寧。

  ??得此圖。唐軍如虎添翼。七天之內掃平沿海布防兵馬和九州島兵馬的主要原因就來自於此圖,此圖詳細標注了現時期他所知道的所有倭**事要塞的地點和兵力以及一些重要道路等等,他之前是倭**中的一個中高層將領,對於這些事情知道的比較詳細。蘇寧大喜。秦瓊也大喜。得泉宗三郎,就等於有了一雙千裏眼,一副順風耳。

  ??唐軍進軍得以擁有詳細的規劃也目的性。九州島被如此快的掃平也有泉宗三郎的大功勞在裏麵,於是蘇寧立刻寫下奏表為泉宗三郎向李二陛下表功,希望可以賞賜爵位和官位,以安其心,泉宗三郎更加感激,更加盡心盡力的為唐軍指路,將帶路進行到底,並且還在一些很特殊的時刻發揮了他的作用。

  ??比如蘇寧率軍攻打前往倭國國都必經之要塞時,倭國已經得知了唐軍大舉登陸,沿海防衛盡墨,水師全軍覆沒的消息,倭國國王大驚之下立刻派兵鎮守各處要塞,以保證唐軍無法前進,可惜收效甚微,九州島快速淪陷之後,倭國隻好收縮兵力,重點防守戰略要塞,在蘇寧東征軍必經之處的要塞群中布置了五萬兵馬。

  ??這要塞群大概是倭國島內所擁有的最大的要塞群,也是非常易守難攻之處,唐軍使用火炮摧毀了一二道防線的要塞,斬殺倭軍兩萬餘人,但是最重要的由山體構建而成的第三道防線始終難以突破,三十門火炮轟擊一個時辰依然不能摧毀山體,蘇寧下令停止炮擊,要保留鐵彈和火藥以確保攻擊其他倭國城池的時候有足夠的供給。

  ??此處居於內陸深處,同步行進的海軍並無法支援陸軍,秦瓊一籌莫展之下,決定下令軍中勁卒組成敢死隊強襲山體,被泉宗三郎所阻止,他拍拍胸膛說第三道防線的主將是他的好友,他可以勸說那主將率他的親衛來降,將第三道防線拱手相讓,隻是那兵馬是倭國中央軍,都是各貴族的私兵所組成的強勁兵馬,不是他那主將好友可以控製,除了他自己的親兵。

  ??蘇寧覺得這是一個辦法,於是就讓泉宗三郎帶著幾個人出發了,當夜,泉宗三郎身邊的一個人潛了回來,向蘇寧報告要塞大門已經打開,請大軍立刻進攻要塞,破擊倭軍的消息,蘇寧不疑有他,壓製了薛仁貴的反對,爭取了秦瓊的支持,親自率領敢死戰士一千人和那一百倭軍一起進攻要塞,果然大破倭國守軍。

  ??秦瓊在山下見到信號彈和火起,立刻起大軍夜襲要塞,終於在黎明時分攻破倭國要塞群最重要的也是最後的第三道防線,將倭軍剩下的三萬精銳全數殲滅,除了那叫做清水誌的主將和他自己的一百五十名親衛。

  ??泉宗三郎繼續立下大功,使得原先軍中那些因為蘇寧為他表功求爵位而感到不滿的諸將也沒有話說了,默認了泉宗三郎這個他們眼中的“叛徒”即將成為大唐的擁有爵位之人,因為就這場戰役來說,因為泉宗三郎的投效,是的唐軍少走了太多的彎路,這天險要塞也被他給間接的拿了下來,諸將再也沒有其他的意見,看著蘇寧大肆獎賞了泉宗三郎。

  ??至於清水誌,雖然之前有過抵抗大軍的罪過,不過看在其最後時分幡然悔悟的麵子上,蘇寧答應赦免其罪,讓其率領投降的一百五十親兵並入泉宗三郎的隊伍裏麵,總計二百三十一人,由泉宗三郎擔任校尉,清水誌為其副手,一樣在蘇寧麾下聽用,成為特殊部隊。

  ??攻占九州島的張亮所屬海陸聯軍在占領全島之後,張亮留下其副將代為鎮守和看管戰俘,並且一船一船的往回運送戰俘,自己帶著一萬兵馬趕去和秦瓊主力東征軍集合。會合了大軍之後,行軍到了另外一個分叉口的時候,又被秦瓊派去攻打四國島,秦瓊則接著率領主力軍攻打本州大島,在攻破了倭國最重要的要塞群之後,我國的抵抗顯得綿軟無力,各地盤踞的實力派有不少都選擇了投降。

  ??現在的倭國是還沒有進行過大化革新的倭國,還屬於蘇我家族掌權時代,倭王不過是傀儡,蘇我氏才是真正的權力者。而現代日本版圖和大化革新之前的大和王權版圖有很大的不同。大概占據了現在的本州島的三分之二、四國的全部和九州的北半部,這些地方已經有一半被大唐攻破了,而九州島南半部還沒有進入倭國現在的管理之下。

  ??在五世紀後半期開始,大和王權逐步的壓倒了地方上的豪族實力。象征著地方上的混亂逐步被平定。作為天下共主的大和王權占據了主流。不過所謂大和王權自己本身也不穩定,長期被一些豪門大族所壟斷權力,這一時期的所謂天皇不過是傀儡而已。如今的我國就在蘇我氏統治之下,蘇我氏的宗主叫做蘇我蝦夷。

  ??蘇我氏在幾十年前打敗了宿敵獲得了執掌王權的實力之後,便開始操縱倭王的人選,倭王家族雖然號稱是千年不斷絕,但是整個曆史的絕大部分時間裏麵,天皇隻是傀儡,象征意義,無論是上古還是中古還是近代,一直到明治時期,天皇才真正的掌握了實權,可是這種實權也隻大致維持了一百年,就在美軍的原子彈之下被摧毀了。

  ??倭國的皇室與其說是存在時間最長,倒也不如說是傀儡曆史最長的王室。

  ??大唐不是在和倭王交戰,而是在和蘇我蝦夷交戰,之前的指揮和種種兵力分配都是蘇我蝦夷急急忙忙的布置的,論陰謀詭計和操縱權柄,蘇我蝦夷還稍微有些看頭,但是若論軍事才幹,實在是不敢恭維,尤其是內鬥嚴重的情況下,蘇我氏對於敢於反抗他們宗族統治之人都是非常殘忍的,泉宗三郎就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犧牲品的犧牲並不能使之保持穩定,在大唐竭力對外擴張而倭國使臣被集體砍頭這樣一個重要的信號對外發布之後,倭國還是無法一致對外,各豪族與蘇我氏之間的權力爭鬥依然如火如荼,一直到大唐征倭軍總帥秦瓊派人下達宣戰布告之後,倭國朝廷才短暫的進入了一致對外的狀況下,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提出向大唐請降這樣的想法。

  ??蘇我氏是執掌倭國權力的家族,若是請降,必然對蘇我氏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大唐若是掌握了倭國,為了穩定人心,定然要找人殺雞儆猴,那個時候蘇我氏就是最危險的,所以眾人皆可降,唯獨蘇我氏不可降,派去遣唐使偷竊大唐技藝的計謀也是蘇我氏主導的,當初的朝廷上有不少人反對,蘇我蝦夷一意孤行,遂有此劫難。

  ??如今大唐軍隊打過來了,短短數日掃平了沿海七萬兵馬和九州島的三萬軍隊,乃至於九州島南部那些一直沒被征服的土著也被征服了,大唐的兵威之強已經不需要言語去形容了,諸豪族紛紛斥責蘇我蝦夷剛愎自用,現在唐軍打來了,還占據了那麽多領土,十萬軍隊盡墨,你說這個責任誰來擔負?

  ??朝廷裏麵已經有了讓蘇我氏下台,歸政於天皇的說法,蘇我蝦夷對此嗤之以鼻,歸政天皇,說的好聽,那傀儡家族從誕生開始就不停的做傀儡,從來也沒掌握過實權,你讓他們登位歸政擺明了是要重新瓜分權力,在一次集體架空天皇家族,說白了就是要把自己鬥下去,大家一起分割權力,可是他們也不想想,唐軍近在眼前,這個時候還不團結什麽時候才可以團結?

  ??正好此時傳來了唐軍朝著王都而來的消息,沿路諸軍多有不戰而降或不戰而潰退者,唐軍強橫,投降者可以活,抵抗被俘者悉數被打為奴隸,更有甚者被滿門屠戮,唐軍總帥更放言,一人抵抗,滿城為奴,諸豪族都被嚇得肝膽俱裂,終於聚在一起向蘇我蝦夷求教了。

  ??蘇我蝦夷鄙夷地看著這些人,然後拿出地圖指出了最重要的位於唐軍必經之路上的要塞,隻要把這要塞守住了,唐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困難,隻要堅持到冬天,唐軍糧草不足,必然退軍,那個時候我們就安全了雲雲,於是在主力軍隊損失十萬的前提下,諸豪族聚合私兵五萬交給蘇我蝦夷指揮,蘇我蝦夷將這五萬強軍布置在了要塞之中,期望可以抵擋住唐軍進攻的步伐。

  ??不過要塞守軍的結局告訴蘇我蝦夷,抵抗的下場不是說著玩玩的。(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